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语堂 著
图书标签:
  • 苏轼
  • 宋代文学
  • 传记
  • 历史人物
  • 文学家
  • 文化名人
  • 宋史
  • 传记文学
  • 古代文学
  • 苏东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悦读时代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76250
商品编码:1601096959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苏东坡传

定价:28.00元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404762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的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目录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与审判

卷三 老练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作者介绍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文摘


序言



《浮沉:晚清海关的兴衰与中国近代化》 一卷波澜壮阔的近代史,一窥帝国末期的权力游戏与制度变迁 本书以晚清时期中国海关这一特殊而关键的机构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自鸦片战争后至清朝覆灭近七十年间,中国在内忧外患中艰难探索、蹒跚前行的近代化历程。海关,作为帝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关税收入的命脉,以及近代化管理体系的试验田,其兴衰荣辱,无不映照着晚清王朝的命运沉浮。 第一部分:坚船利炮下的开埠与初创 (1840s – 1860s) 本书伊始,时间回溯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散尽之时。五口通商的条约体系将中国海关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传统的“税口”制度在西方列强要求协定关税的压力下,迅速瓦解。我们细致描绘了英人赫德(Robert Hart)如何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见习翻译,逐步渗透并最终掌控了海关的实权。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寄生”与“重构”。清政府对海关的控制力日渐薄弱,海关实际沦为以外人为主导的“半独立”行政体系。我们不仅梳理了《江海清册》的制定与执行,更深入探讨了海关如何利用其独立性,悄然引入西方科学管理、统计学和现代金融运作模式。海关巡船队的组建、邮政系统的开创,都是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萌芽的侧影。然而,这种萌芽的根基却建立在主权让渡的屈辱之上,其复杂性与矛盾性构成了本部分的核心张力。 第二部分:自强运动的载体与洋务的基石 (1870s – 1890s) 甲午战前,海关已成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其稳定的外汇收入,直接资助了洋务运动的各项事业。本书着重分析了海关如何成为“中外共管”模式下,洋务派与地方实力派进行利益博弈的舞台。 我们详细考证了赫德如何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既要满足列强的贸易利益,又要为李鸿章、左宗棠等督抚提供资金支持。书中探讨了海关税务司的晋升机制、薪酬体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内陆地区建立灯塔、测绘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努力。这一时期的海关,是清政府“师夷长技以制夷”理念最成功的实践者,但其内部的官僚化倾向与对外部依赖的加深,也埋下了未来危机的种子。 此外,我们探讨了海关内部发生的本土化抗争——尽管规模甚小,但中国职员开始争取更高的职位和更平等的待遇。通过对档案中中西官员的往来信函的挖掘,展现了在西式管理架构下,中国士绅阶层如何适应或抵制新的工作伦理。 第三部分:危局中的挣扎与分化 (1895 – 1911) 甲午战败,巨额赔款的压力使得海关的财政地位空前重要,但同时,列强对海关控制权的觊觎也达到了顶峰。本书将重点聚焦于《马关条约》后,海关如何被卷入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金融网络。 我们详细梳理了海关税收抵押贷款的机制,解析了列强如何通过控制海关收入来影响中国的财政主权。义和团运动期间,海关人员的立场与安全成为国际焦点,我们通过对天津、上海等地海关机构的个案分析,揭示了在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冲突中,一个“跨国”机构内部产生的巨大撕裂。 在政治层面,光绪末年“预备立宪”的呼声高涨,海关管理权的收归国有成为改革派的焦点议题。我们展示了清廷试图通过建立“督办公署”来逐步收回实权的努力,以及赫德及其继任者对此的微妙反应。这种权力拉锯战,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第四部分:帝国的终结与机构的转型 (1912 – 1914) 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海关作为大清帝国留下的最有效率的行政机构,其命运成为新旧政权交替的试金石。本书最后一部分描述了革命党人如何迅速接管沿海和内河海关,以及对旧体系的冲击与保留。 我们分析了袁世凯政府如何利用既有的海关体系来巩固其财政基础,以及对外债务的偿付压力如何迫使他们默认海关的“半独立”地位继续维持。赫德时代结束后,海关管理层迅速被中国籍官员取代,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管理机构在政治剧变后,成功实现了机构的“去殖民化”转型。 结论:现代化的遗产与沉重的代价 《浮沉:晚清海关的兴衰与中国近代化》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海关既是晚清政府被动卷入世界体系的象征,也是中国在内外交困中,被迫吸纳和学习西方现代管理经验的活态博物馆。它证明了在主权不完全的条件下,机构的效率与现代性并不能等同于国家的独立与强大。本书以扎实的史料和精细的叙事,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关于制度、权力、财富与民族命运的深刻历史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苏东坡传》带给我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仿佛我不是在阅读一个遥远的历史人物,而是亲眼见证着他的一生。作者笔下的苏东坡,不只是那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更是那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普通人。我看到了他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朋友的那份真挚与担当。尤其是在他被贬黄州的日子里,那种从最初的绝望、自嘲,到最终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那种精神上的超越,让我深感震撼。我仿佛能闻到他亲手制作的东坡肉的香气,感受到他与乡野百姓一同劳作的淳朴。书中对他生活细节的刻画,那些琐碎却又温暖的片段,使得这个人物立体而鲜活。他并非生来就是圣贤,他也有过迷茫,有过愤怒,但他总能凭借内心的力量,重新站立起来。这让我意识到,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乐趣,去热爱生活,去创造价值。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不在于物质的丰裕,而在于精神的富足。

评分

《苏东坡传》如同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将苏东坡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而是将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来呈现。我看到了他年少时的青涩,看到了他中年时的意气风发,也看到了他晚年的睿智与平和。书中对他家庭生活、朋友交往的描写,那些细微之处,都让我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对情感的珍视。尤其是在他遭受重大打击,被流放到偏远地区时,作者并没有回避他的痛苦与挣扎,反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如何一步步走出阴霾,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他对于美食的热爱,对于自然的赞美,对于生命的感恩,都让我感动不已。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它让我明白,即使命运多舛,我们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去传递属于自己的温暖。

评分

读完《苏东坡传》,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位千古文豪的人生,与其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不如说是一曲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从初涉仕途的意气风发,到屡遭贬谪的坎坷泥泞,再到晚年淡泊宁静的智慧光芒,东坡先生的每一步都踏着时代的脉搏,也踩着人生的深浅。书中对于他诗词创作的描摹,更是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神奇的土地,与他一同感受“大江东去”的豪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我尤其喜欢那些描写他如何将政治上的失意转化为艺术上的升华的篇章,那是一种怎样坚韧的生命力,才能在苦难中孕育出如此璀璨的文化瑰宝。他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凡人,他的痛苦、他的喜悦、他的挣扎,都如此真实地触动着我,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这本书不单单是了解苏东坡的传记,更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人生哲学的洗礼。

评分

我一直对宋代文人有着莫名的好感,而《苏东坡传》更是让我彻底爱上了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星辰。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苏东坡的人生轨迹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不再是书本上那些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鲜活的、充满魅力的个体。我看到了他与王安石的政治较量,看到了他与欧阳修、黄庭坚等文人雅士的诗酒唱和,更看到了他与命运的搏斗。书中的故事,有让我捧腹大笑的诙谐,有让我扼腕叹息的悲凉,也有让我热泪盈眶的感动。尤其是他被贬岭南期间,依旧能够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美的感知,简直是登峰造极。这让我反思,我们如今的生活,虽然物质极大丰富,却似乎常常丢失了那份简单纯粹的快乐。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教会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澄澈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拥抱生命的无限可能。

评分

读罢《苏东坡传》,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位古代文人的生平,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宋代社会画卷。作者巧妙地将苏东坡的个人命运与当时的政治风云、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苏东坡的仕途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充满了党争的险恶与人心的叵测。然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都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原则和理想,始终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苏东坡性格的刻画,他既有文人的清高与孤傲,又不乏市井的幽默与随性,他的身上融合了多种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特质,使得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可信。书中对他诗词作品的赏析,更是妙趣横生,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有了全新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不仅仅在于他的才华,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在于他在逆境中展现出的不屈精神和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