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瞭:硃批奏摺展

知道瞭:硃批奏摺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錚雲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清史
  • 檔案
  • 硃批奏摺
  • 宮廷
  • 文化
  • 研究
  • 文獻
  • 古代史
  • 政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故宮
ISBN:9789575624705
商品編碼:16035260
包裝:平裝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知道瞭,是皇帝批閱大臣奏摺的常用語,意思是說,所奏之事「朕」知道瞭。本展覽手冊,是以康熙皇帝禦筆書寫滿、漢文「知道瞭」為標題,目的在介紹清朝皇帝是如何利用「奏摺」知曉天下訊息,又如何利用「硃批」運籌帷幄,治理天下。
圖文書介,版權所有:國立故宮博物院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部名為《帝王心術:明清兩代密摺製度研究》的圖書簡介。 --- 《帝王心術:明清兩代密摺製度研究》 內容概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明清兩代,特彆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中國封建王朝賴以維係中央集權和皇帝個人獨斷統治的核心機製——密摺製度的産生、演變、運作及其深遠影響。本書並非僅僅是對奏摺文書的簡單匯編或分類研究,而是將密摺製度置於廣闊的政治、社會、文化背景下,探究其如何成為皇帝耳目、監察體係、權力製衡與權力傾軋的復雜工具。 第一部分:製度的溯源與萌芽 本書首先追溯瞭中國古代信息上達皇帝的體製演變,從漢代章、奏,到唐宋的密奏、密旨,重點分析瞭明代硃元璋設立的“內閣票擬”與皇帝“硃批”之間的權力張力。我們詳細考察瞭“廷寄”製度在明代後期如何逐漸嚮更高效、更私密的匯報機製過渡。通過對早期奏摺形製、遞送流程的梳理,確立瞭密摺製度在製度化前的探索階段的特徵。 第二部分:清代密摺製度的黃金時代 清代康熙皇帝為加強對地方事務的掌控,正式確立並大力推廣瞭“奏報”與“密摺”並行的雙軌製。本書的核心內容聚焦於清代的密摺製度。我們不僅詳述瞭密摺的申送程序——如何繞過傳統禮部、通政司等中介機構,直接送達皇帝禦前,更重要的是,我們對密摺的內容屬性進行瞭深入的類型化分析。 密摺的內容五花八門,遠超常規的政務報告範疇: 1. 地方吏治考察與彈劾:這是密摺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地方大員,尤其是督撫、學政,通過密摺嚮皇帝進言地方官員的賢愚忠奸、貪腐瀆職情況,直接繞過瞭傳統的監察機構(如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形成瞭皇帝對官僚體係的“耳目”。 2. 軍情與邊防急報:在西北用兵、對俄交涉等重大軍事行動中,密摺成為最快、最保密的信息傳遞渠道。書中詳述瞭雍正朝平定青海羅蔔藏丹津叛亂等關鍵事件中,密摺所起到的實時決策支持作用。 3. 民情與社會隱患:皇帝通過密摺瞭解地方歉收、盜匪滋生、宗教秘密結社等不易被地方官層層過濾的“底綫信息”。這反映瞭皇帝試圖建立一個超越傳統官僚層級的“垂直感知係統”。 4. 個人心跡與政治揣測:密摺中不乏官員對朝廷大政方針的揣摩、對其他官員的隱晦批評,甚至是涉及個人傢庭瑣事、健康狀況的匯報。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清代官場生態的認知。 第三部分:硃批的藝術與政治權術 如果說密摺是信息的輸入管道,那麼皇帝的硃批則是權力運作的核心。本書投入大量篇幅研究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君主在硃批上的風格差異與政治意圖。 康熙的“寬容與教誨”:康熙的硃批多以教導、提醒為主,體現其對文官集團的拉攏與平衡藝術。 雍正的“嚴苛與效率”:雍正時期的硃批最為淩厲、直接,常伴有嚴厲的訓斥和詳細的處置指示,體現其大權獨攬、力求效率的統治風格。他經常在硃批中與官員進行書麵“對話”,形成一種獨特的“君臣私密溝通模式”。 乾隆的“審慎與籠絡”:乾隆的硃批在保持威嚴的同時,更多地流露齣審慎的權衡,顯示齣其在權力穩固後的安撫與平衡策略。 本書特彆分析瞭硃批中體現的“政治暗示”。一個看似尋常的批示背後,可能隱藏著皇帝對官員信任度的最終裁決,甚至預示著其政治命運的轉摺點。 第四部分:密摺製度的深層影響 密摺製度的推行對明清政治結構産生瞭顛覆性影響: 1. 對內閣與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架空:密摺使得皇帝可以繞過傳統的中樞決策機構,直接獲取和決策信息,極大地強化瞭皇權對行政體係的滲透和控製。 2. 官僚體係的“雙重忠誠”:官員們必須同時忠於其上級(直屬領導)和直接對皇帝負責(通過密摺)。這種雙重忠誠導緻瞭地方治理的復雜性,也催生瞭告密文化與政治投機心理。 3. 信息不對稱下的權力濫用:密摺的私密性使得皇帝掌握瞭絕對的信息優勢,但也為部分官員利用信息差進行陷害提供瞭可能。本書探討瞭多起因密摺引發的重大冤案,揭示瞭權力集中帶來的負麵效應。 研究方法與史料基礎 本書的撰寫基於對清宮檔案中海量硃批奏摺原件、檔冊、以及相關內務府、軍機處檔案的係統梳理。通過對文本的計量分析和個案研究相結閤的方法,本書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立體、充滿政治博弈的密摺世界,揭示帝王如何運用這種精妙的製度設計,構建起其無所不在的統治意誌。 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曆史學、政治學、法律史及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的學者、研究生,以及對清代政治運作和帝王心術有濃厚興趣的廣大曆史愛好者。它旨在提供一個精細入微的視角,理解中國古代晚期中央集權政治運作的精髓所在。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上“硃批奏摺展”幾個字,瞬間就把我拉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想象著那些曾經被皇帝親手批閱過的奏章,每一筆、每一字都承載著國傢的命運和臣民的期盼。它不僅僅是曆史的遺物,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帝王決策的考量、情感的波動,以及那個時代政治風雲的變幻莫測。我特彆好奇,那些被皇帝濃墨重彩批注過的奏摺,究竟講述瞭怎樣的故事?是關於邊關的戰事,還是朝堂的紛爭?是關於民生的疾苦,還是關於官員的升遷?書中是否能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宮廷秘辛,或是展現齣某位帝王不為人知的另一麵?例如,曆史課本上總說某位皇帝如何勤政,但那些泛黃的紙頁上,皇帝的批語又會流露齣怎樣的真實心境?是疲憊、是憤怒、還是深思熟慮?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有一兩個案例,詳細地剖析一封奏摺從遞交到被批復的全過程,以及這些批注如何影響瞭最終的決策,甚至改變瞭曆史的走嚮。當然,如果能配上精美的奏摺復印件,那就更妙瞭,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曆史的溫度,仿佛穿越時空,與那些古人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

評分

一看到“硃批奏摺展”這幾個字,我的腦海裏就立刻勾勒齣一幅畫麵:厚重的奏摺堆疊如山,毛筆在宣紙上龍飛鳳舞,墨跡凝結成帝王的思想。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曆史寶庫,裏麵陳列的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充滿溫度和智慧的古代決策過程。我好奇書中是如何組織這些“硃批奏摺”的?是按照時間綫索,還是圍繞某個主題展開?它是否會挑選齣一些最具代錶性的奏摺,並對其中關鍵的“硃批”進行深度解讀?我尤其希望書中能通過一兩個具體的案例,詳細講述一個事件是如何在皇帝的“硃批”下,從一個小的苗頭發展成影響深遠的決定。例如,某次災荒的發生,奏摺如何呈報,皇帝又是如何通過批語調動資源、安撫民心的。這種近距離觀察皇帝決策過程的體驗,遠比書本上的理論陳述來得更加鮮活和震撼。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那些曾經的批語,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承載著權力、責任與時代的印記。

評分

初讀這本書的標題,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宏偉的宮廷景象,金鑾殿上,群臣叩拜,皇帝高坐龍椅,手中拿著奏摺,凝神細閱。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感覺像是走進瞭一個巨大的展覽館,裏麵陳列著的是曆代皇帝的智慧結晶,是國傢治理的脈絡。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呈現這些“硃批奏摺”的?是按照朝代順序,還是按照主題分類?是選取瞭那些具有代錶性的奏摺,還是力求全麵展示?我猜測,書中應該會詳細介紹每一份奏摺的背景,包括當時的社會狀況、提齣問題的官員是誰、以及問題的具體內容。更吸引我的是那些“硃批”,它們或許簡單直接,或許冗長深入,但都透露著帝王的思想。我期待書中能對一些重要的硃批進行深入解讀,分析其背後的邏輯、情感,甚至是為瞭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刻意為之的考量。想象一下,如果能讀到某位帝王在批閱奏摺時,偶然流露齣的個人情感,比如對某個官員的信任或不滿,對某個事件的惋惜或憤怒,那將是多麼生動和真實的還原!這不僅僅是瞭解曆史事件,更是走進帝王的內心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尤其是“硃批奏摺”幾個字,給我的感覺非常厚重,充滿瞭曆史的滄桑感。這讓我聯想到,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羅列奏摺,而是試圖從中挖掘齣更深層次的曆史信息。我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某個具體時期,比如明清兩朝,是如何通過硃批奏摺來管理國傢和軍隊的?這些奏摺的內容涵蓋瞭哪些領域?是軍事、經濟、司法、還是文化?我想知道,皇帝的批示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最終的決策者,還是參與者?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案例,詳細分析一封奏摺從地方官員呈遞上來,到經過層層審核,最終抵達皇帝手中,再經過皇帝的“硃批”後,又如何被執行的過程?這種細緻的描寫,對於理解古代官僚體係的運作非常有幫助。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關於某個著名案件的奏摺和硃批,比如某個重大冤案是如何平反的,或者某個改革是如何推行的,而這些都離不開皇帝的“硃批”。這樣的內容,不僅能展現曆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更能凸顯齣“硃批”在其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評分

“知道瞭:硃批奏摺展”這個書名,第一反應就是它呈現的是曆史的“已知”部分,但通過“硃批”這個細節,又暗示著其中隱藏著一些“未被充分理解”或“被忽略”的信息。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利用“硃批”來“揭示”或者“補充”我們對曆史的認知的?它是否會選取一些我們熟知的曆史事件,然後通過皇帝的批語,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例如,某次戰役的勝利或失敗,我們可能隻知道錶麵的結果,但皇帝的批語或許能揭示齣戰爭背後真實的考量、策略的調整,甚至是皇帝個人的猶豫和掙紮。我期待書中能有對不同皇帝的“硃批風格”進行比較分析。例如,某位皇帝的批語可能簡練犀利,直指問題核心;而另一位皇帝的批語則可能委婉含蓄,充滿政治智慧。這種風格上的差異,本身就反映瞭他們不同的個性和治國理念。書中會不會引用一些非常有爭議的奏摺和硃批,然後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辯證地看待曆史?

評分

值得購買,皇帝老二的字也得蠻好玩

評分

這本書印刷精良,內容翔實。

評分

館閣書逐時而變,皆窺上意所在。國初聖祖喜董 (董其昌1555-1636)書,一時文臣皆從之,其最著者為查聲山(查昇1650-1707)、薑西溟(薑宸英1628-1699)。雍正、乾隆皆以顏(顏真卿708-784)字為根底而趙(趙孟頫1254-1322)、米(米芾1051-1107)間之,俗語所謂墨圓光方是也。然福澤氣息,無不雄厚。嘉慶一變而歐(歐陽詢557-641),則成親王 (永瑆1752-1823) 始之。道光再變為柳(柳公權778-865),如祁壽陽(祁寯藻1793-1866)其稱首者也。鹹豐以後則不歐(歐陽詢)不柳(柳公權)不顏(顏真卿),近且多學北魏,取逕愈高,成傢愈難,易流於險怪,韆篇一律矣。然白摺小楷仍取其勻秀。近日奏摺,皆機取士法不宜專尚試帖小楷。其實嘉慶以前,即有此二事,而不礙其人纔輩齣。此語真因噎廢食矣。

評分

書太小,圖片不夠大不夠大,有的圖字跡都看不清,應該都上大圖

評分

清朝皇帝以滿族入主中原,統治廣大的漢人社會,因此每位君主均熱心學習漢文化;練習書法,更是日常批閱公文所必需。資料顯示,最晚自康熙始,清帝個個勤練書法,康、雍、乾三帝更好此道,留下的題跋墨跡不計其數。康熙皇帝在《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中說到:「朕自幼嗜書法,凡見古人墨蹟,必臨一過,所臨之條幅手捲將萬餘,賞賜人者不下數韆。天下有名廟宇禪林,無一處無朕禦書匾額,約計其數,亦有韆餘。大概書法,心正則筆正,書大字如小字。此正古人所謂心正氣和,掌虛指實,得之心而應之於手。」在他的庭訓下不但皇子皇孫勤練書法,流風所及也影響到士大夫階層的通行書體,清人金安清在《水窗春囈》描述到:

評分

這本書印刷精良,內容翔實。

評分

清朝皇帝以滿族入主中原,統治廣大的漢人社會,因此每位君主均熱心學習漢文化;練習書法,更是日常批閱公文所必需。資料顯示,最晚自康熙始,清帝個個勤練書法,康、雍、乾三帝更好此道,留下的題跋墨跡不計其數。康熙皇帝在《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中說到:「朕自幼嗜書法,凡見古人墨蹟,必臨一過,所臨之條幅手捲將萬餘,賞賜人者不下數韆。天下有名廟宇禪林,無一處無朕禦書匾額,約計其數,亦有韆餘。大概書法,心正則筆正,書大字如小字。此正古人所謂心正氣和,掌虛指實,得之心而應之於手。」在他的庭訓下不但皇子皇孫勤練書法,流風所及也影響到士大夫階層的通行書體,清人金安清在《水窗春囈》描述到:

評分

書太小,圖片不夠大不夠大,有的圖字跡都看不清,應該都上大圖

評分

能看齣這本書有多大嗎?和中國*小冊子一樣!氣死瞭!颱幣的200不是人民幣的200。我發現京東的颱版的書都超過瞭正價很多,左右比較還是被騙瞭!這本書是200颱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