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讀通微積分(漫畫版)

3小時讀通微積分(漫畫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上丈彥 著
图书标签:
  • 微積分
  • 數學
  • 學習
  • 漫畫
  • 科普
  • 入門
  • 教材
  • 基礎
  • 科普讀物
  • 理工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茂
ISBN:9789866363351
商品编码:16043748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0-01-28
页数:208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學會微積分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教科書那麼艱深難懂?
這本最簡單、最有趣的微積分入門書
以淺顯文字與趣味漫畫,為你介紹微積分的概念、公式與用途,
患有數學過敏症的人也能愉快、輕鬆地學會微積分!

微積分是一種「便利的實用工具」!
人們之所以討厭數學,主要是由於:必須背一大堆公式,
但是,公式並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來創造:
微分的結果是斜率,可用來分析變化,
廣泛運用於物理、股票、匯率與攝影等;
積分則是微分的逆運算,目的在於求出變化的總和與面積。

本書專為數學過敏症者設計了效果卓著的學習策略:
大致理解 ?接觸公式 ?嘗試解題 ?再一次大致地思考
跟著本書循序漸進,你將發現--
擁有一顆理解微積分的數學腦,也等於擁有預測的能力!

目录

前言
第1章 微分
1微積分與艾克索三圈半跳躍/2數學過敏症對策/3精準的微分定義/4一點的斜率? ~瞬間的斜率~/5氣氛曲線的最高潮在哪裡?/6從圖形創造圖形/7微分會用在什麼地方?/8尋找微分偶像!/9基本的確認 斜率的求法/10在曲線上取兩個點的方法/11讓兩點逐漸靠近後/12極限狀態=沒有可能性了/13何謂無限接近?/14嘗試具體接近/15極限值的求法與表現方式/16如何接近?/17從後面?從前面?/18何謂「連續的」/19差不多該回到微分了/20滑過去微分/21一點的斜率所代表的意義/22導函數這種函數/23導函數的表記法/24續?導函數的表記法/25練習題/26導函數的簡單求法/27微分的基本公式組/28最棒的基本工具/29基本工具的確認/30從基本公式創造應用的工具/31創造工具的意義/32 的微分/33積的微分/34合成函數的微分/35利用微分畫圖形/36適當描繪的二次函數/37畫三次函數的圖形/38任你塞的包裹專用袋?/39微分的出口

第2章 積分
40積分與微分的關係/41積分寫法的練習/42積分讀法的練習/43積分的計算練習/44積分常數/45為什麼是 /46原始函數/47真的是逆運算嗎?/48積分為變化的總和/49從不定積分到定積分/50限定範圍的積分/51不定積分?定積分與面積/52 的寬度/53分割後求面積/54另一種研究定積分的方法/55把要求的面積夾進去/56分部求積法 1/57分部求積法 2/58分部求積法 3/59分部求積法實際演算/60從分部求積法到定積分/61用定積分求面積的函數/62微積分學的基本定理/63負的面積?/64請求出面積/65續?請求出面積/66積分的本質/67圓錐的體積/68球體的體積/69積分的策略/70用物理創造公式

後記
《世界艺术史:从史前到当代》 一堂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一次深入人类文明脉络的探索之旅。 导言:艺术,人类永恒的对话 艺术,是人类文明最直观的记录,是情感、信仰、权力和哲思的凝练载物。它不仅描摹了我们所见的世界,更构建了我们所思的宇宙。本书旨在引领读者进行一次宏大而细致的艺术史之旅,从岩洞深处的原始刻画,到数字时代的观念挑战,追溯艺术形式的演变、风格的更迭以及艺术与社会、政治、宗教、科技之间复杂而深刻的相互作用。我们摒弃枯燥的年代堆砌,转而聚焦于关键的转折点、颠覆性的创新者,以及那些定义了我们理解美与意义的里程碑式作品。 第一部:远古的回响与古典的奠基(约公元前 30,000 年 – 公元 476 年) 1. 史前艺术:生命的初啼 本部分聚焦于人类最早的视觉表达。我们将探究法国拉斯科洞穴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背后的萨满信仰与生存祈愿,分析这些不朽图像的象征意义。随后,我们会关注新石器时代巨石阵(如巨石阵、哥贝克力石阵)的社会组织能力与宇宙观的体现。在这里,艺术不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仪式、权力与社群记忆的载体。 2. 美索不达米亚与古埃及:神权与永恒的追求 从两河流域(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浮雕中,我们看到早期城邦国家的法律与王权宣传。接着,我们将深入古埃及的永恒宇宙观:从金字塔的几何秩序,到神庙壁画中严格遵循的“正面律”,探讨其艺术如何服务于法老的神性统治与来世的准备。 3. 希腊的理性与理想:人体与民主的赞歌 古希腊艺术是西方美学思想的源头。本章重点剖析几何时期向古风时期的过渡,以及古典时期(公元前 5 世纪)雕塑如何从僵硬走向完美的动态平衡——“黄金分割”与理想化人体(如菲狄亚斯和波留克列特斯的作品)。随后,我们将解析希腊化时期(Hellenistic Period)中,情感与戏剧性的爆发(如《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预示着西方叙事艺术的成熟。 4. 罗马的实用与宏伟:工程与帝国的叙事 罗马艺术继承了希腊的形体语言,但注入了更强的写实性、政治宣传性与工程实用性。我们将研究万神殿的穹顶技术、图拉真纪念柱上的编年史叙事,以及罗马肖像雕塑对个体特征的精准捕捉,这些都服务于维系庞大帝国的秩序与荣耀。 第二部:信仰的光辉与世俗的觉醒(约 476 年 – 1400 年) 5. 拜占庭与早期基督教:神圣光芒的几何化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艺术重心转移至君士坦丁堡。本部分阐述拜占庭马赛克艺术如何用金底和扁平化的形象,营造出超凡脱俗、充满神秘主义光辉的宗教氛围,为中世纪的宗教艺术设定了基调。 6. 罗马式与哥特式:从堡垒到天空的向上精神 中世纪的艺术完全被基督教的教义所支配。我们将对比罗马式艺术(厚重的墙体、朴拙的雕塑,强调防御和稳定)与哥特式艺术(尖拱、飞扶壁、彩色玻璃的革命性结合,追求光线与高度的极限)。圣母院的玫瑰窗如何将圣经故事“平民化”,是本章的核心议题。 7. 东方艺术的辉煌:伊斯兰世界的几何奇迹 本章将视角转向东方。探讨伊斯兰艺术对图像回避(Aniconism)的态度,以及由此催生的极其复杂的几何图案、书法艺术和植物纹样(Arabesque)。研究这些装饰元素如何体现了统一与无限的宇宙观。 第三部:人性的复兴与世界的重构(约 1400 年 – 1800 年) 8. 文艺复兴:透视法的诞生与人文主义的回归 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史的巨大分水岭。我们将重点分析佛罗伦萨如何成为创新中心,布鲁内莱斯基对线性透视法的发现如何彻底改变了空间表达。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对人自身潜能(Uomo Universale)的赞颂。 9. 矫饰主义与巴洛克:情感的张力与戏剧性的光影 随着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冲突,艺术风格转向了更强烈的情感表达。巴洛克艺术(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法”Tenebrism、贝尼尼的动态雕塑)旨在通过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来打动观众的灵魂。同时,解析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如何在看似写实的画面中,融入对观看本质的深刻思考。 10. 洛可可与新古典主义:宫廷的欢愉与理性的回声 洛可可风格(Rococo)代表了 18 世纪贵族阶层的精致、轻盈与感官享受。紧随其后,启蒙运动催生了新古典主义,它回归古希腊罗马的道德与秩序,以大卫的作品为例,探讨艺术如何成为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政治宣言。 第四部:现代的诞生与不断的颠覆(约 1800 年 – 1945 年) 11.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主观情感与社会批判 浪漫主义是对新古典主义僵硬理性的反叛,强调自然的力量、个体的激情与想象力(德拉克洛瓦、戈雅)。现实主义(库尔贝)则将目光投向了未被美化的劳动阶层与日常生活的“丑陋”,挑战了学院派的审美标准。 12. 印象派的瞬间捕捉与后印象派的结构重塑 本章是艺术进入“现代”的关键。印象派(莫奈、雷诺阿)如何利用科学的光学理论,捕捉光影的瞬间变化,使“如何看”比“看什么”更重要。后印象派(塞尚的几何分解、梵高的表现性色彩、高更的象征主义)则开始为 20 世纪的抽象艺术铺平道路。 13. 20 世纪初的爆炸:野兽派、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 现代艺术在一次次“主义”的冲击中加速演进。立体主义(毕加索、布拉克)如何将三维世界分解成二维平面上的多个视角?未来主义对速度、机器和暴力的赞颂,预示着现代文明的动荡。 14. 心理的深渊与形式的解放:表现主义与抽象艺术的起源 两次世界大战前的艺术充满了焦虑与探索。德国表现主义(如基尔希纳)用扭曲的线条和非自然的色彩表达内心的痛苦。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则彻底放弃对可见世界的描摹,寻求纯粹的精神秩序与形式语言,标志着纯粹抽象艺术的诞生。 第五部:后现代的多元与全球视野(约 1945 年至今) 15. 战后的主导者:抽象表现主义与波普艺术的对抗 二战后,艺术中心转向纽约。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罗斯科)将画布变成了行动的场所和精神的容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李奇登斯坦)对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和机械复制的挪用与戏仿,模糊了“高雅艺术”与“日常品”的界限。 16. 观念的胜利:极简主义与行为艺术 极简主义(贾德、莫里斯)将艺术品的物质性降至最低,强调作品与特定空间的关系,将焦点完全转移到“观念”本身。行为艺术和大地艺术则突破了画廊的物理限制,将艺术的发生地拓展到更广阔的社会与自然领域。 17. 全球化与后现代的碎片化:身份、媒介与挪用 当代艺术进入了高度多元化的阶段。本章探讨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解构,艺术家们如何运用装置、影像、新媒体等多种媒介来探讨身份政治、全球化影响、历史记忆的重构和科技对感知的改变。 结语:未完成的艺术史 艺术史不是一条终结的线索,而是一个持续演进的对话场。从洞穴壁画到数字装置,艺术不断地挑战我们的认知边界,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真实”、“美”和“意义”的定义。通过对这些跨越千年的视觉遗产的考察,我们不仅能理解过去,更能洞察我们身处的这个快速变化的当代世界。 --- 本书特色: 主题式章节划分: 不仅按时间顺序,更侧重于关键的哲学和技术变革点。 跨文化视野: 平衡了西方主流艺术史线索与东方、伊斯兰艺术的重要发展。 深入的案例分析: 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结构、材料和历史背景的细致解读。 丰富的图版支持(假设): 配备高清的、经过专业校色的图像,确保视觉体验的完整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科学和技术充满兴趣的普通人,我对微积分一直抱有敬意,但又深感其高不可攀。在各种科普文章和纪录片中,我常常能听到微积分在物理、工程、经济等众多领域的神奇作用,这让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但要掌握这个工具,对我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目标。《3小时读通微积分(漫画版)》这个书名,给了我一种“捷径”的感觉。我一直认为,学习任何知识,如果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并且有趣的学习方式,效率和效果都会事半功倍。漫画这种形式,本身就带有娱乐性和趣味性,我设想,如果这本书能将微积分的概念和应用场景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用漫画人物的经历来展现微积分的强大力量,那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我希望它不仅能让我理解微积分的基本原理,更能让我看到微积分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我学习的动力,让我觉得微积分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评分

作为一名非数学专业背景的读者,我对微积分的认知几乎为零,平时工作中也几乎接触不到。但不知为何,总觉得对这个领域有些好奇,就像对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虽然知道自己不太可能亲自去探索,但偶尔也会想窥探一二。这次偶然看到《3小时读通微积分(漫画版)》,我被它的“漫画版”吸引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非常严肃、枯燥的事情,充满了大量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这对于我这样视觉化学习能力更强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而漫画的引入,让我看到了打破这种僵局的可能性。我设想,如果能通过生动的图画和故事来呈现微积分的原理,比如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极限,用动态的画面来展示积分的累加过程,那一定会比枯燥的文字和符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领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一步步走进微积分的世界,让我不再对它感到畏惧,甚至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逻辑之美,虽然我的目标并非要成为微积分专家,但至少能对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偶尔能回想起那些“原来是这样”的瞬间。

评分

我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痛苦的微积分学习经历。那是大学时期的必修课,我努力了,真的努力了,但结果却是惨不忍睹。那些关于极限、导数、积分的定义和定理,在我脑海里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只能拼命地记笔记,但课后发现,那些笔记对我的理解并没有太大帮助。考试前,我抱着一本厚厚的参考书,一遍遍地做习题,但总感觉自己只是在机械地套用公式,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那种被数学“吊打”的感觉,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3小时读通微积分(漫画版)》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在承诺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又带着一丝诱惑。我好奇的是,它到底是如何在短短三小时内,并且以漫画的形式,来解决我曾经面对的那些巨大困难的。我猜想,它或许是通过简化概念、用故事串联起知识点、或者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漫画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我希望它能触及我曾经被忽略的知识盲点,或者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那些曾经让我困惑的概念,让我能够真正地“读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似懂非懂”。

评分

我承认,我对数学的“不感冒”程度,可能比一般人要严重得多。甚至可以说,看到复杂的公式和符号,我的大脑就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但是,我同时又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对于那些看似深奥的知识,总忍不住想去了解一二。《3小时读通微积分(漫画版)》这个书名,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个“安抚剂”。“3小时”听起来就不会太耗时,而“漫画版”则给了我一种“轻松愉快”的预期。我非常好奇,它到底是如何用漫画这种形式来“拆解”微积分的?是把导数想象成速度的变化,还是把积分想象成面积的累积?我猜想,它会用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对话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微积分的逻辑。我并不奢求这本书能让我成为微积分高手,但如果它能让我摆脱对微积分的“谈之色变”的心理,并且让我觉得,原来微积分也不是那么可怕,甚至还有点意思,那么这本书就已经达到了我的期望。我希望能用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去体验一次对微积分的“速成”之旅。

评分

这本《3小时读通微积分(漫画版)》的名字一开始就吸引了我,毕竟“3小时”和“微积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简直是奇迹的召唤。我一直对数学,尤其是微积分,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渴望理解其精妙之处,又被那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吓得望而却步。曾经尝试过几次正规的教材,但每次都以头昏脑胀、失去信心告终。所以,当看到这个漫画版的介绍时,我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想着也许这次能找到一个更轻松、更有趣的入口。我不是那种喜欢啃硬骨头的人,我更倾向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想象着那些复杂的导数、积分在漫画人物的互动和场景中变得生动起来,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期待它能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揭示微积分的本质,让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符号和定理,能够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眼前,从而打消我对微积分的恐惧,甚至激发出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读通”,更能让我“乐在其中”,真正感受到微积分的魅力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