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主理论导论
定价:38.00元
作者:(加)坎宁安,谈火生,年玥,王民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46330198
字数:
页码:3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民主理论导论》是“劳特里奇当代政治哲学”丛书中的一种,该书立足于当代,以民主所面临的挑战为经、以各种民主理论为纬,对当代主要的民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对象不仅包括汉语学界比较熟悉的自由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和参与民主理论,而且包括了汉语学界还不太熟悉的社会选择理论对民主问题的思考,并辟有专章来介绍审议民主、激进民主等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状况。该书的焦点是当代关于民主问题的各种争论,因此,它是我们了解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状况的一个理想的向导,已被译成日语(2004)、葡萄牙语(2009)等多种文字。
目录
图表目录
鸣谢
章 导言
第2章 民主的问题
第3章 自由民主
第4章 自由民主及其问题
第5章 古典多元主义
第6章 耦合秩序
第7章 参与民主
第8章 民主实用主义
第9章 审议民主
0章 激进多元主义
1章 民主理论的应用:以全球化为例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作者介绍
弗兰克?坎宁安:生于194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城市与共同体研究中心哲学与政治理论教授,2009年退休。主要著作有:《理解马克思主义》(1977)、《民主理论与社会主义》(1987)、《再思真实的民主》(1994)、《民主理论导论》(2002)、《哲学的大问题》(2003)、《
文摘
序言
《民主理论导论》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理论著作,不如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作者那精妙的论证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折服。书中对“共识”和“冲突”在民主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常常认为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但这本书却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通过有效的机制来处理分歧、达成共识,并允许健康的冲突存在,而不是一味地压制。作者提出的“协商民主”和“审议民主”等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即如何在公民之间建立起更加理性、更加包容的对话平台。我曾经对社会上的各种争论感到厌烦,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理解,这些争论并非毫无意义,它们可能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前提是我们能以一种更加成熟、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去参与。书中对“公共领域”的构建和维护的讨论,也让我认识到,一个健康的民主社会,离不开开放、透明的信息传播和充分的公共参与。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角色,并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贡献于一个更加民主、更加成熟的社会。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民主理论导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打开了我对民主政治的全新认知。与其他一些枯燥的学术著作不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更加灵活,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民主理论的重重迷雾。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由”与“平等”之间关系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将这两个概念视为理所当然,但这本书却深入分析了它们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平衡和协调。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和哲学思辨,揭示了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如何避免滑向无序和不公;在追求平等的同时,又如何防止陷入平均主义而扼杀个体的创造力。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于这两个核心民主价值的理解。此外,书中对于“问责制”和“权力制约”的讨论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这些只是政治术语,但这本书却将它们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解释了为何有效的问责机制对于维护人民的权力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拓展视野、并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它让我对我们所追求的民主社会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运行机制充满好奇心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清晰梳理现代民主制度复杂性的书籍。 《民主理论导论》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但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教科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民主制度的演变时,所展现出的历史纵深感。书中不仅回顾了古希腊的民主实践,也深入探讨了启蒙运动对现代民主思想的塑造,以及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何深刻影响了民主的形式和内涵。读到关于“精英政治”和“多数暴政”的章节时,我深有感触。作者并没有回避民主制度可能存在的弊端,而是坦诚地分析了少数精英可能对多数民意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多数群体可能对少数群体造成的压迫。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我觉得作者是在真心诚意地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公正、更包容的民主社会。书中对于不同国家民主实践的比较分析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民主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有着多种多样的实现路径和治理模式。我开始思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哪种民主模式更具适应性和可持续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什么是民主”,而是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让民主更好”。
评分最近偶然翻开一本厚重的《民主理论导论》,虽说名字听起来有些学术,但读起来却意外地发人深省。我并非政治学专业出身,平常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热点和个人生活,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将抽象的政治哲学概念与我们日常所见的社会现象相结合,让我对“民主”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民主模式,而是层层剥茧,从最基础的“人民主权”概念出发,探讨了代议制、直接民主的优缺点,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民意如何被塑造、被代表,甚至是被操纵。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公民参与”的讨论,书中不仅仅强调了投票的重要性,更深入地分析了公民在政策制定、公共讨论中的实际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让不同声音被听见的平台。读到之处,我常常会联想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思考在那些时刻,我们的民主机制是否真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人民的意愿又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严谨,但并不枯燥,作者善于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阐释复杂的理论,比如将社会契约比作一场无声的交易,将权力制衡描绘成一场精妙的舞蹈,这些比喻让我更容易把握核心要义。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去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并思考我们能为之做些什么。
评分最近拜读了《民主理论导论》一书,感觉像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我之所以会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出的问题触及了现实社会的敏感神经。比如,书中关于“民粹主义”的分析,就让我联想到了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民粹主义浪潮。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民粹主义标签化,而是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传统民主制度带来的挑战。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公民教育”的强调,他认为,一个健康的民主社会,离不开受过良好教育、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公民。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种价值的传递,它让我们认识到,民主并非是一种可以一劳永逸的制度,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被维护、被完善、被实践的过程。我曾经以为民主就是投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民主远不止于此,它涉及到公民的责任、义务,以及如何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政治认知产生了颠覆,也对未来民主社会的形态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给每一个关心社会发展、渴望理解民主真谛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