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 区域包邮 正版 理想国译丛021 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

现货 区域包邮 正版 理想国译丛021 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 国家治理
  • 理想国译丛
  • 现货
  • 包邮
  • 21世纪
  • 世界秩序
  • 构建
  • 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立达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2117
商品编码:16558261176
丛书名: 理想国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字数:7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和理论家,其著作的出版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巨大兴趣,俨然形成一股“福山热”。

★ 知名出版品牌“理想国”旗下的福山系列作品的完美收官之作。

★ 福山名作《历史的终结与后的人》的姊妹篇,对国家理论的进一步反思之作。

★ 北京大学教授李强近两万字的长篇导读,全面梳理国家理论的历史和发展,解读福山国家理论的精髓和对当下中国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国家构建这一命题,在国家治理和世界秩序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讨论。

本书的主要观点:国家构建是*重要的命题之一,因为软弱无能国家或失败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的根源;应当精简国家功能的范围,但是应同时加强国家功能范围内的能力;如何把强有力的制度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在对他国进行干预时应当重视事后国家构建的艺术。简而言之,建设小而强的国家不仅是民族国家自身的目标,也是国际社会援助或干预的目标。从国家概念的辨析,到组织理论的介绍,再到政治现实的反思,福山完成了关于国家构建的完整论述。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奥利弗??诺梅里尼研究员,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后的人》、《信任》、《政治秩序的起源》等。现居加利福尼亚。


郭华,牛津大学教育学硕士,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社会学博士。现旅居英国。在国内外媒体发表过一系列关于英国文化和教育的专栏文章,另译有福山作品《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等。

精彩书评

通常而言,学术著作的贡献可以有多种方式。有的以其哲理的深刻与逻辑的严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有的以其资料的丰富扎实为学术界提供新的增量知识;有的以其视角的敏锐新颖启迪人们思考。福山自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及后的人》以来,始终站在政治理论界探索的前沿,不断思考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探索解释这些问题甚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他的国家理论对于中国学术界以广阔的历史视角与宽泛的比较视角思考中国自身的国家问题一定会有诸多启迪意义。 ——李强


目录

导读 政治秩序中的中国构建/李强 .......... i

2005年版序言.......... 001

初版序言 .......... 007

第1章 国家缺失 .......... 013

国家角色之争议 .......... 015

范围与实力 .......... 018

范围、实力和解决发展 .......... 026

新传统智慧 .......... 032

制度的供给 .......... 034

对制度的需求 .......... 044

帮倒忙 .......... 050

第2章 弱国家与公共行政黑洞 .......... 055

制度经济学和组织理论 ..........057

目标的模糊性 .......... 063

委托人、代理人和激励机制 .......... 066

权力下放和自由裁量权 .......... 078

重新捡起抛弃的轮子 .......... 085

组织模糊条件下的能力建设:对政策的启示 .......... 091

第3章 弱国家与国际合法性 .......... 101

新帝国 .......... 103

侵蚀主权 .......... 105

国家构建 ..........107

国际层面上的民主合法性 ..........113

民族国家 ..........121

第4章 小而强 ..........127

注释 ..........131

参考文献 ..........133

索引 ..........145


精彩书摘

导读:政治秩序中的国家构建——福山国家理论述评(节选)

李强

弗朗西斯??福山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并不陌生。他因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而名扬世界(1992年福山将初的文章扩展成书,即《历史的终结与后的人》,下文简称《历史的终结》)。该文断言历史在自由主义民主中达到,自由主义民主将会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和“人类政体的后形式”。

近,福山的新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化》相继出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上下两集的著作不仅是作者自《历史的终结》以来有分量的力作,而且也是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以来在政治秩序与政治发展研究领域系统、深刻、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无怪乎该书甫一问世,便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福山的著作也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巨大兴趣。自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出版以来,特别是自中文版问世以来,对福山著作的评论持续不断,俨然形成一股“福山热”。这一热潮更由于福山本人多次访华与学术界、舆论界、政界互动而升温。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的评论主要集中在福山著作对于中国政治的现实意义上。其中讨论多的是:福山新著的观点是否在根本上从《历史的终结》后退,不再认定自由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点,反而更多地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民主的失败以及美式民主自身所引发的政治衰败,注意到中国道路对美式民主的潜在挑战。在这个意义上,福山的新著似乎印证了主流理论关于自由主义民主衰落以及中国模式崛起的看法。

尽管从这一角度解读福山的新著并非完全没有根据,但如果仔细阅读福山的著作,笔者倾向于同意福山自己的说法,即福山的基本观点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当然,与《历史的终结》那种以自由民主作为评价政治秩序标准的做法比较,福山的新著大大拓展了理解政治秩序的视角,将国家构建、法治和责任政府作为评价政治秩序的三个基本维度。在这三个基本维度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那种具有历史纵横感和广阔比较视角的国家构建理论。

在笔者看来,这种宽阔视角的国家构建理论值得国内学术界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对国家构建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福山理论框架的贡献与缺失,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构建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福山关于国家构建的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2004年出版的《国家构建》中,作者将注意力转向国家构建问题。此后,作者在2006年主编的《民族构建》中进一步将民族构建和国家构建结合在一起讨论政治发展问题。2006年出版的《美国处在十字路口:民主、权力与新保守主义遗产》虽然不是直接讨论国家问题的著作,但对于理解福山从单向度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转向强调国家构建至关重要。如果说,福山在这几部著作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美国对外政策,那么,《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则展示了作者对国家问题的系统性理论思考。

一、福山国家理论的基本路径

福山明确阐述自己的国家理念是在《国家构建》(2004)一书。该书的核心观点是强调国家构建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家构建是指建立新的政府制度以及加强现有政府。我在这本书中的观点是,国家构建是国际社会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软弱或失败的国家是世界上很多严重问题的根源,从贫穷到艾滋病,从毒品到恐怖主义,不一而足。”

如果说《国家构建》、《民族构建》和《美国处在十字路口》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研究的即兴之作的话,《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可以看做福山对国家理论的系统阐述。福山在这两卷本的皇皇巨著中全面展开了在此前著作中初见雏形的国家理论,围绕国家问题提出一系列颇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在《起源》和《衰败》中,福山系统阐述了构成良好政治秩序的三种基本类型的制度: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制,把这三种制度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

二、恢复国家在政治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福山国家理论的首要贡献是恢复国家在政治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传统政治学以国家为中心。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政治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国家构建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影响巨大的英美政治学界,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在很长时期相当边缘化。

福山的国家理论对于以自由主义为主流的西方政治理论而言,至少具有以下创新之处:

,现代国家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福山争辩说,在所有制度中,国家是重要的制度。第二,民主制度建设与国家构建密不可分。正是基于经济发展对强国家的需求,福山引入政治发展的议题。“政治发展可以理解为创造一套日益复杂且范围广泛的国家机构以便促进集体行动或平息社会冲突。”在这个意义上,福山指出,政治发展涵盖民主发展且比民主发展涵义更为宽泛。

福山的观点十分清楚,他对新保守主义以及布什外交政策的批评不在于是否应该将促进民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而是关注更广阔意义上的发展问题,其中重要的是包括国家建设在内的政治发展问题。通观福山对国家构建的强调,应该说,他的贡献主要在于挑战西方尤其是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话语,回归常识。福山敏锐地注意到国家构建对于经济发展以及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作用,应该说是西方理论界的一位先知先觉者。在这个意义上,福山对国家构建重要性的强调应该说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

三、国家构建的历史图景

福山国家理论的另一个贡献是颠覆了西方学术传统在国家构建历史叙事中的西方中心论范式,而以宽阔的比较视野和宏大的历史叙事模式勾勒出世界主要地区的国家构建历史及其类型。

福山关于国家构建的历史叙事不能算是严谨的历史著述,他并未在一手资料的挖掘上有任何贡献,他的叙述主要依赖各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但他在论述如此宽阔的主题时几乎没有对如此众多的专家的著作有所曲解。惟其如此,曼认为“福山的基本论证是令人信服的,他自始至终展示了良好的历史感与对社会学的敏感”。

通过从历史视角以及世界范围内比较视角分析国家构建,福山描绘出一幅关于国家构建的全景图。尤其是对中国读者而言,福山将传统中国国家构建纳入比较分析框架的努力对于我们摆脱在国家构建研究中西方中心论的路径、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通常而言,学术著作的贡献可以有多种方式。有的以其哲理的深刻与逻辑的严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有的以其资料的丰富扎实为学术界提供新的增量知识;有的以其视角的敏锐新颖启迪人们思考。福山自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以来,始终站在政治理论界探索的前沿,不断思考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探索解释这些问题甚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他的国家理论对于中国学术界以广阔的历史视角与宽泛的比较视角思考中国自身的国家问题一定会有诸多启迪意义。



《全球治理与区域合作:国家构建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在全球化浪潮奔涌向前,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今天,国家构建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议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挑战。国际秩序的变动、地区冲突的频发、跨国问题的蔓延,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本书《全球治理与区域合作:国家构建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正是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深入剖析了21世纪国家构建所面临的多重维度,并着重探讨了全球治理与区域合作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书并非一部纯粹的理论著作,而是融合了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紧迫感,通过对一系列典型案例的细致考察,揭示了国家在转型、发展、巩固过程中所遭遇的普遍性难题,以及各国在寻求稳定与繁荣过程中所采取的多元化策略。它旨在为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提供一个更为深刻的视角,并为政策制定者、学者以及关心世界发展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一部分:国家构建的理论根基与时代演变 本书的开篇,首先回顾了国家构建的经典理论,从早期关于国家起源、主权形成、民族国家构建的理论探讨,到现代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作者追溯了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如何一步步完成国家整合、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并思考这些经验在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中是否具有普适性。 然而,本书的重点在于考察21世纪的国家构建所呈现出的新特征。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单一超级大国的时代虽然到来,但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在塑造全球议程和影响国家决策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信息壁垒,也使得国家内部的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呈现出新的形态。 作者指出,21世纪的国家构建不再仅仅是内部事务,而是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一个国家能否成功构建和维护其主权、发展其经济、保障其社会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及如何有效融入和利用全球治理体系。因此,本书将全球治理视为影响国家构建的关键外部因素。 第二部分:全球治理的挑战与国家构建的互动 全球治理,作为一个涵盖了国际合作、国际规则、国际机构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参与的复杂概念,对国家构建提出了多重挑战。本书深入分析了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主权的侵蚀与重塑: 随着国际条约、国际法的普遍适用,以及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等机构的设立,国家的主权概念不再是绝对的。如何在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同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遵守,实现“有限主权”与“共同治理”的平衡,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例如,在环境治理、人权保障、反恐等领域,国际社会常常要求各国承担超越传统国家利益的责任。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为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伴随着金融风险的传导、产业链的脆弱性、以及国内产业竞争的加剧。国家在吸引外资、参与国际贸易的同时,如何保护本国新兴产业、应对跨国资本的冲击、缓解贫富差距,成为国家构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例如,某些国家在加入WTO后,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阵痛,如何平衡自由贸易与国家经济安全,是其长期面临的挑战。 跨国性挑战的严峻考验: 气候变化、流行性疾病、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难民危机等跨国性问题,已经超越了单一国家的应对能力。各国需要通过全球治理框架,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协调、行动合作。然而,不同国家之间在利益、价值观、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使得建立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充满阻碍。本书通过分析SARS、埃博拉疫情、以及近年的新冠疫情,揭示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困境,以及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不确定性: 以联合国为代表的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然而,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现有体系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受到了质疑。本书探讨了国际社会关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呼声,以及这种改革的不确定性对各国国家构建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第三部分:区域合作:国家构建的战略选择与实践路径 面对全球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区域合作作为一种介于国家层面与全球层面之间的战略选择,为国家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本书重点阐述了区域合作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地区稳定、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作用: 经济一体化的红利与风险: 区域经济合作,如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等,通过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要素流动,能够极大地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增长。然而,区域一体化也可能导致部分成员国的产业受到冲击,以及国家经济对区域整体的依赖性增强。本书以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为案例,分析了不同模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在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作用。 安全合作与地区稳定: 区域安全机制,如军事同盟、安全对话、维和行动等,有助于化解地区冲突、预防安全威胁、建立互信。通过区域合作,国家可以共同应对地区性安全挑战,例如海盗、恐怖主义、边境冲突等,从而为国内的国家构建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安全环境。本书分析了北约、上海合作组织等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作用。 政治对话与制度协同: 区域政治对话和制度协同,能够为成员国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协调政策、增进理解的平台。通过共同制定区域性规则和标准,国家可以更好地管理跨国问题,并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集体影响力。本书以非洲联盟、南美洲国家共同体等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政治合作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潜在助益。 文化交流与认同构建: 区域合作不仅限于经济和安全,也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通过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和认同,区域合作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促进区域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这反过来又可能对国家内部的民族认同和国家构建产生积极影响。 第四部分:中国与国家构建:全球化背景下的探索与贡献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视角投向中国。在21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崛起是绕不开的重要议题。本书将从国家构建的视角,审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如何在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同时,积极参与并塑造全球治理。 作者认为,中国的国家构建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进程,既包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也包括政治制度的完善、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书将探讨中国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力量。 结论:面向未来的国家构建之路 《全球治理与区域合作:国家构建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最终落脚于对未来国家构建方向的思考。作者强调,在21世纪,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国家构建的成功,需要将国内发展战略与全球治理的趋势、区域合作的机遇紧密结合起来。成功的国家,将是那些既能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又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国家。 本书鼓励读者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待国家构建,认识到国家发展并非一条线性的单向道路,而是充满挑战、机遇和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通过深入理解全球治理的逻辑和区域合作的潜力,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国家发展的未来走向,共同塑造一个更加稳定、繁荣和可持续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关注一些关于国家能力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学术论文,发现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具体的政策工具和行政改革上,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碎片化,缺乏一个更宏观的理论支撑。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看到一个更完整的关于“国家构建”的理论体系,它能够连接起微观的治理实践和宏观的世界秩序。比如,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跨国公司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国家主权的概念是否需要重新定义?或者说,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构建自身能力时,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是什么?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国内治理”和“国际秩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我理解国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如何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评分

我对历史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总觉得过去的经验是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的宝贵财富。这本书的名字里提到了“国家构建”,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很多成功的和失败的国家转型案例。我很好奇,作者是否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时期国家构建的模式和特征?比如,工业革命时期的国家构建和信息时代的国家构建,其内在逻辑会有何不同?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软实力”和“硬实力”在国家构建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碰撞的时代,维系和提升国家的凝聚力。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世界秩序”的论述非常感兴趣,它是否会探讨当前多极化趋势下,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冲突预防机制?

评分

我一直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理解这些宏观层面的运作,才能更好地把握我们所处的时代脉搏。最近读到一些关于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的书,感觉很多理论都有些陈旧,不够贴合当下世界的复杂性和快速变化。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或者说,一种更具前瞻性的分析框架,来帮助我理解21世纪国家构建的挑战与机遇。毕竟,我们现在面对的很多问题,比如资源分配、气候变化、技术革新对主权的影响等等,都比过去更加复杂和相互关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议题,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考方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空谈。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真是太喜欢了!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金色的字体,一看就很有分量感,瞬间就勾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纸,而是略带哑光,摸起来很舒服,翻页的时候声音也很清脆。书的装帧也做得非常扎实,就算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这点对于我这种爱惜书籍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从内到外的细节都应该打磨得精致,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封面上的“理想国译丛”几个字,也让我对它的内容品质有了天然的信任,毕竟这个系列一直是我购书时的重要参考。整体感觉就是一本值得认真对待、细细品读的书,光是拿到手,就已经觉得不虚此行了。

评分

我是一个对社会学和政治学交叉领域非常着迷的读者,特别喜欢那些能够将抽象理论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的作品。这本书题目中的“国家构建”和“国家治理”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治理能力的强弱。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定义“国家构建”,它是否包含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还是社会结构的重塑?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衡量和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框架,尤其是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贫富差距、环境危机、意识形态冲突等方面的能力。我对书中关于“世界秩序”的论述也充满期待,它是否会揭示当前国际格局演变的深层动因,以及不同类型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