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羊野史 第4卷》是东方卫视脱口秀节目《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7-8月未删节版完整收录的超级读本。《鱼羊野史》讲述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或有趣的事,以高晓松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轻松幽默,与严肃的讲历史的不同,有很多高晓松个人见解和趣闻,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
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
跟高晓松一起,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
空罐子里装着“帝国主义的最后一口气”,也能成为畅销货?
为什么晓松说从小不读海明威的书,就完全不能称为文艺青年?
轰动全国的慈禧、乾隆墓穴被盗如何演变成军阀之间的大肆分赃?
比基尼泳衣与比基尼岛上的那颗原子弹爆炸有什么关系?
从柯南?道尔的遗产能否推断英国的版权保护好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晓松说季羡林先生不是国学大师?
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为什么还流传着“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的说法?
…………
7月1日
香港回归
索姆河战役爆发
7月2日
海明威去世
佛蒙特州废除奴隶制
7月3日
北京大学建校
汤姆?克鲁斯生日
7月4日
美国建国日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7月5日
鸦片战争爆发
孙殿英盗掘东陵
比基尼游泳衣首次亮相
7月6日
美元被选为美国的法定货币单位
著名的AK-47 步枪定型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越南与我国政府签订援助协议
柯南?道尔去世
7月8日
金日成去世
黑船事件爆发
7月9日
聂士成在天津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誓师北伐
美军攻陷塞班岛
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开始拍摄
汤姆?汉克斯的生日
7月10日
西西里岛登陆
张学友生日
著名演员秦汉出生
7月11日
劳伦斯?奥利弗去世
季羡林去世
白先勇先生生日
7月12日
东线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场转入反攻
1998 年世界杯决赛法国队击败巴西队
7月13日
北京申奥成功
赵飞燕被立为皇后
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里达逝世
7月14日
法国国庆日、第二国际成立
当时中国最大的游乐场上海大世界开业
7月15日
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签订离婚协议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去世
7月16日
希特勒发动不列颠空战
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成功
古典音乐界指挥大师卡拉扬去世
7月17日
永乐大帝朱棣在南京登基
王家卫导演生日
第一家迪斯尼主题公园在洛杉矶建成
7月18日
居里夫人和居里先生发现钋
7月19日
湘军攻破天京
李宗盛生日
7月20日
罗大佑生日
七二〇谋刺希特勒事件
7月21日
摇滚歌手许巍生日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台湾美女张艾嘉生日
北京“7?21”大雨
7月22日
林肯宣读《解放黑奴宣言》初稿
即时通信软件MSN 上线
7月23日
孙中山先生毕业与假学历
格兰特将军去世
长春真人丘处机去世
7月24日
琉球国停止向中国朝贡
7月25日
陈楚生生日
7月26日
《波茨坦公告》发表
德国首次在实战中使用V-2 导弹
纪晓岚出生
7月27日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
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逝世
7月28日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
唐山大地震爆发
著名音乐家巴赫去世
7月29日
伟大的画家凡?高去世
华人首富李嘉诚出生
法国凯旋门落成
7月30日
伟大的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去世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去世
施瓦辛格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
7月31日
纳粹把大批犹太人赶到集中营
美苏达成《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
8月1日
八一建军节
瑞士独立
8月2日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
希特勒带领德国进入军事独裁时期
8月3日
鲁迅的著名小说集《呐喊》出版
人类第一次从水下航行到北极
罗瑞卿大将去世
8月4日
英军占领直布罗陀
美国能源部成立
京剧剧本首次结集出版
8月5日
绝代大美女玛丽莲?梦露去世
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就义
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出生
8月6日
人类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
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开幕
8月7日
怪才金圣叹去世
世界文学泰斗泰戈尔去世
苏联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世
艺术大师刘海粟去世
8月8日
北京奥运会开幕
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去世
天后王菲生日
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生日
8月9日
新加坡独立
苏联向日本宣战
8月10日
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出海试航
8月11日
钢铁大王卡内基去世
20 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
8月12日
埃及艳后去世
爱国华侨陈嘉庚去世
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去世
8月13日
中国抗战史上最大的战役——淞沪战役爆发
古巴人民的伟大领袖卡斯特罗出生
世界左撇子日
8月14日
抗战中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本飞机
英国著名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出生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南唐后主李煜去世
8月16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去世
美国流行音乐大姐大麦当娜出生
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出生
8月1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东北
原纳粹副元首赫斯在狱中自杀
8月18日
施琅率清军攻占台湾
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出生
大文豪巴尔扎克去世
日本战国时代武将丰臣秀吉去世
8月19日
西班牙流感大爆发
迪耶普登陆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出生
8月20日
“上海小姐”选美比赛揭晓典礼
百团大战爆发
苏军出兵占领捷克
8月21日
名画《蒙娜丽莎》失窃
夏威夷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个州
8月22日
冯玉祥遇难
大中医施今墨去世
8月23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
天王巨星谭咏麟出生
8月24日
老舍先生去世
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
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就义
8月25日
盟军解放巴黎
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去世
8月26日
厕纸的发明
跨界明星刘欢和黄渤生日
8月27日
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首飞
路易斯?蒙巴顿伯爵去世
8月28日
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
意大利向德国宣战,德国向罗马尼亚宣战
《纸牌屋》导演大卫?芬奇生日
8月29日
女神英格丽?褒曼去世
日本吞并朝鲜
8月30日
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抵达日本
中国史学大师钱穆去世
8月31日
土木堡之变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7月5日
鸦片战争爆发
孙殿英盗掘东陵
比基尼游泳衣首次亮相
7月6日
美元被选为美国的法定货币单位
著名的AK-47 步枪定型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越南与我国政府签订援助协议
柯南?道尔去世
7月8日
金日成去世
黑船事件爆发
7月9日
聂士成在天津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誓师北伐
美军攻陷塞班岛
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开始拍摄
汤姆?汉克斯的生日
7月10日
西西里岛登陆
张学友生日
著名演员秦汉出生
7月11日
劳伦斯?奥利弗去世
季羡林去世
白先勇先生生日
7月12日
东线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场转入反攻
1998 年世界杯决赛法国队击败巴西队
7月13日
北京申奥成功
赵飞燕被立为皇后
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里达逝世
7月14日
法国国庆日、第二国际成立
当时中国最大的游乐场上海大世界开业
7月15日
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签订离婚协议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去世
7月16日
希特勒发动不列颠空战
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成功
古典音乐界指挥大师卡拉扬去世
7月17日
永乐大帝朱棣在南京登基
王家卫导演生日
第一家迪斯尼主题公园在洛杉矶建成
7月18日
居里夫人和居里先生发现钋
7月19日
湘军攻破天京
李宗盛生日
7月20日
罗大佑生日
七二〇谋刺希特勒事件
7月21日
摇滚歌手许巍生日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台湾美女张艾嘉生日
北京“7?21”大雨
7月22日
林肯宣读《解放黑奴宣言》初稿
即时通信软件MSN 上线
7月23日
孙中山先生毕业与假学历
格兰特将军去世
长春真人丘处机去世
7月24日
琉球国停止向中国朝贡
7月25日
陈楚生生日
7月26日
《波茨坦公告》发表
德国首次在实战中使用V-2 导弹
纪晓岚出生
7月27日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
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逝世
7月28日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
唐山大地震爆发
著名音乐家巴赫去世
7月29日
伟大的画家凡?高去世
华人首富李嘉诚出生
法国凯旋门落成
7月30日
伟大的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去世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去世
施瓦辛格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
7月31日
纳粹把大批犹太人赶到集中营
美苏达成《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
8月1日
八一建军节
瑞士独立
8月2日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
希特勒带领德国进入军事独裁时期
8月3日
鲁迅的著名小说集《呐喊》出版
人类第一次从水下航行到北极
罗瑞卿大将去世
8月4日
英军占领直布罗陀
美国能源部成立
京剧剧本首次结集出版
8月5日
绝代大美女玛丽莲?梦露去世
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就义
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出生
8月6日
人类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
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开幕
8月7日
怪才金圣叹去世
世界文学泰斗泰戈尔去世
苏联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世
艺术大师刘海粟去世
8月8日
北京奥运会开幕
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去世
天后王菲生日
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生日
8月9日
新加坡独立
苏联向日本宣战
8月10日
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出海试航
8月11日
钢铁大王卡内基去世
20 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
8月12日
埃及艳后去世
爱国华侨陈嘉庚去世
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去世
8月13日
中国抗战史上最大的战役——淞沪战役爆发
古巴人民的伟大领袖卡斯特罗出生
世界左撇子日
8月14日
抗战中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本飞机
英国著名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出生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南唐后主李煜去世
8月16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去世
美国流行音乐大姐大麦当娜出生
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出生
8月1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东北
原纳粹副元首赫斯在狱中自杀
8月18日
施琅率清军攻占台湾
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出生
大文豪巴尔扎克去世
日本战国时代武将丰臣秀吉去世
8月19日
西班牙流感大爆发
迪耶普登陆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出生
8月20日
“上海小姐”选美比赛揭晓典礼
百团大战爆发
苏军出兵占领捷克
8月21日
名画《蒙娜丽莎》失窃
夏威夷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个州
8月22日
冯玉祥遇难
大中医施今墨去世
8月23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
天王巨星谭咏麟出生
8月24日
老舍先生去世
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
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就义
8月25日
盟军解放巴黎
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去世
8月26日
厕纸的发明
跨界明星刘欢和黄渤生日
8月27日
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首飞
路易斯?蒙巴顿伯爵去世
8月28日
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
意大利向德国宣战,德国向罗马尼亚宣战
《纸牌屋》导演大卫?芬奇生日
8月29日
女神英格丽?褒曼去世
日本吞并朝鲜
8月30日
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抵达日本
中国史学大师钱穆去世
8月31日
土木堡之变
7月1日
| 香港回归 |
今天是党的生日,祝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今天也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纪念日,我觉得香港回归的日子定在这一天,也是为了给党祝寿吧。香港回归可以说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让中国人民感到光荣的时刻,这之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跟香港回归这样的历史性事件还是不能比的。我们终于收回了最初割让出去的一块土地,那个时候我跟全中国人民一样,非常激动。当时我们一大帮海归还专门聚会,一起在家里看电视,那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洋人不再昂首阔步,大家都很激动。我们看到了英国国旗降下、中国国旗升起,尤其是仪仗队进来的时候,那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香港回归在世界史上也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还记得那条船最后从香港离开,带着当时的威尔士亲王、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等。那条船现在还停在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小事儿。在香港回归这个盛大的时刻,大家情绪普遍很激动,于是消费起来也比较冲动,这个时候就有聪明人发了一笔小财。怎么发的财呢?就是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卖一种叫“零时”的空罐子,在6月30日晚十二点,也就是7月1日零时封口,罐子上面还写着“帝国主义的最后一口气”,意思就是把还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最后的空气封在这只罐子里。这种罐子当时好像是卖十元港币,卖得非常好。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事儿太有纪念意义了,帝国主义最后一口气被封在这里面了。所以这个人非常聪明,靠卖空罐子也能发一笔财。
如今香港已经回归十几年了,我觉得很高兴的是,现在每次去香港依然能感受到她的繁荣富强。今天的香港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特区,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她依然保持着自己非常独特的文化和体制,这是令人非常欣慰的一件事儿。其实香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过重大的作用。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像俄罗斯、印度,都在搞改革开放,只有中国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中国刚起步的时候,有香港、澳门这些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特区,那里有大量的资金、人才和经验,所以改革开放一开始,中国吸引的第一批投资实际上主要是来自香港。大家知道珠三角地区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后来才是长三角,而珠三角刚刚起步的时候几乎都是靠香港投资。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同时又背靠祖国,为中国这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祝愿香港今后能始终保持像今天一样的繁荣和自由!
| 索姆河战役爆发 |
1916年的今天,著名的索姆河战役(又称松姆河战役)爆发。索姆河战役在我们之前讲坦克诞生的时候就提到过,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坦克的战役。但是这场战役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惨痛的纪录,它是有史以来人类在一场地域最狭小的战役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希望这个纪录永远不要被打破。在这一场战役中,英法联军从7月1日进攻到11月,整整打了四个多月,付出了六十二万多人伤亡的代价(其中英军达四十二万,法军为二十万),只攻占了长三十英里、宽七英里这样一个狭小的地带,而德军也付出了六十多万人伤亡或失踪的代价。双方为了争夺这么小一块地方,付出了总共一百三十多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这是从未有过的惨剧。
在此之后,只有斯大林格勒会战可与之相比。苏德双方为了争夺那座长三十英里、宽仅三英里的狭长城市,进行了异常惨烈的争夺战。仅在头三个多月的攻城战中,德军就付出了伤亡七十万人的惨重代价。不过整个长达半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都是在纵横千里的广袤战场上进行的,像著名的苏军包围德军攻城部队与击退德军解围部队等战斗。德军总共损失了一百五十万人,包括最后被苏军围歼的三十三万人。
就单独的一场战役而言,索姆河战役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在区区二百一十平方英里的狭小地域内,竟然有一百三十万年轻人洒下鲜血,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这场战役也成为英国永远的伤痛,后来在二战之前,英国始终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希特勒,纵容纳粹的罪行,因为英国人民对战争的回忆实在是太惨痛了。这也是为什么在一战之后,整个世界的文化出现了爆发性的反思和发展。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才产生了这么多先进的武器,才导致了这样惨痛的伤亡。
大家可能看过一些和一战相关的电影,我觉得反映一战最真实的一部电影就是《战马》,当然因为它是比较近期拍摄的一部电影,而且和拍摄成本也有很大关系,现在的电脑技术非常发达,可以重现更辽阔、更真实的战场。《战马》里有一个情节,就是男主角最后去救那匹马,他穿过了无数铁丝网和积水坑,那些积水坑就是炮弹炸出来的坑。索姆河战役之前,光是英军就对德军阵地炮轰了整整七天七夜,一共发射了一百五十万发炮弹。无数炮弹倾泻在这一狭小地带,再加上后来下雨,最后导致整个索姆河战役的战场几乎是寸步难行。过去我们说冲锋,士兵至少还可以跑,而在索姆河战场上根本跑不了,往前刚出战壕,就被双方炮弹炸出的深坑陷住。所以如果下雨大家就只能在泥泞里爬,如果不下雨就会在灰尘中爬,前进的速度非常慢。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对面敌军早已严阵以待,大炮、机关枪、地雷、铁丝网,仿佛是进攻一方无法逾越的死亡陷阱。
我之前讲过,一战是战争史上攻守极其不平衡的一场战争,后来二战时期的武器做到了既有攻又有守,最后就看哪一方的士兵更能打,哪一方的指挥更好。而一战的时候是明显盾强矛弱,就是防守的一方已经很先进,大炮、机枪、铁丝网、地雷这些东西都有,但进攻的一方,还是和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样,托起枪、吹着风笛向前冲,只是不像南北战争那样排成方阵进攻。在防守一方有这么强大的武器的情况下,进攻一方居然还依靠密密麻麻的人群向前爬,爬过中间上百米的泥泞,自然他们全都成了活靶子。索姆河战役还创造了一个惨痛的纪录,就是在第一天的冲锋中英军伤亡六万人。英军那时候按照一直以来的贵族传统,由贵族军官带队冲锋。这些人很多都是伊顿公学毕业的,所以伊顿公学的那些校友在一战中伤亡率达到20%,非常残酷。这场战役打到最后,战线只向前推进了七英里,但是就为了这七英里,双方一百三十万人的热血洒在了这里。一战那个时候的医疗水平还远远没有发达到后来的程度,也没有直升机,不能运输伤员,要靠自己往回爬或者战友拖着,所以伤员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在1916年发生了两场绞肉机式的战役, 一场是索姆河战役, 伤亡约一百三十万人,另一场就是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是以英军为主,而凡尔登战役是法军跟德军打,这场战役又有约百万人的伤亡(其中法军约五十五万人,德军约四十五万人),仅次于索姆河战役。所以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役很多都是发生在一战时期,希望未来人类再也不要创造这样的纪录了,就让索姆河战役这个纪录永远留在历史上的那一年,1916年。
众所周知,有一帮杞人忧天的家伙臆造了一个叫世界末日的东西,当然了,到那天世界末日没有准时来临。但这件事儿启发了我们,让我们重新想一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要去哪儿?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个浩瀚宇宙中间,发生过无数次聚散悲欢的小小星球。历史是什么?很多人说过这样那样的话,胡适先生曾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在很多时候,历史甚至变成了一个整过容的大妈。我们要说的历史,是尽量不整容、不化妆,素颜的历史。
《鱼羊野史》第四卷带给我的惊喜,是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高晓松老师仿佛化身了一位显微镜下的历史学者,将那些被尘封在史料中的蛛丝马迹,一一放大,呈现于读者眼前。我特别着迷于他对于某个时期社会风俗的考证,那些关于饮食、服饰、节日庆典的细致描述,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有了立体而真实的认知。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古代文人的宴饮聚会,描写的不仅仅是酒肉的丰盛,更是席间谈笑风生、诗词唱和的雅致氛围,以及那些看似闲适背后隐藏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他甚至会去考究当时人们使用的器具,比如笔墨纸砚的材质,或者餐具的形制,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能勾勒出整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社会等级。这种“见微知著”的叙述方式,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事件和人物,而是深入到了那个时代最基层的肌理之中。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细节的精准描绘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仿佛自己也跟着作者一起,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着一场激动人心的寻宝之旅。高晓松老师的学识和趣味性结合得如此之好,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获得知识的滋养,这无疑是对我的一种巨大的馈赠。
评分让我对《鱼羊野史》第四卷爱不释手的原因,在于它所带来的“跨界”阅读体验。高晓松老师的知识储备异常丰富,他不仅仅是一位历史学者,更是一位对文学、艺术、哲学、音乐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理解的文化人。在讲述历史时,他常常会信手拈来地引用各种领域的知识,将历史与文学作品、艺术名画、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叠加效应”。这种跨界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历史的理解维度,让我看到历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例如,他可能会将某个历史人物的行为,与一部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情节相类比,或者用一幅画作来解读当时的社会风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知识渗透,让我受益匪浅。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这种意想不到的“知识碰撞”而感到惊喜,仿佛在一次阅读中,经历了多次的知识升级。
评分《鱼羊野史》第四卷让我领略到了高晓松老师在叙事结构上的巧思。他并非按部就班地讲述历史,而是常常采用一种“跳跃式”的叙述,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网状的叙事结构。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历史,看到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我喜欢他将一个看似独立的事件,通过层层剥茧,最终指向一个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或者牵引出另一个看似不相关但却命运相连的人物。这种“串珠式”的讲述,让历史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充满了生命力。比如,书中对某个经济政策的演变,他并非孤立地讲述,而是将其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斗争,甚至与相邻国家的交流情况联系起来,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个政策的出台背景和深远影响。这种结构上的创新,让我感觉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探索的乐趣,仿佛每一次翻页,都在揭开历史新的篇章。
评分第四卷的《鱼羊野史》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其对历史事件背后人性复杂性的深刻剖析。高晓松老师并非简单地评价人物的善恶,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选择和动机。他笔下的帝王将相,不再是脸谱化的英雄或奸臣,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恨情仇的普通人,只是他们的命运与时代的大潮紧密相连。我尤其被其中对某个关键历史转折点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心理挣扎的描写所打动。他们可能面临着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的多重困境,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些内心的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同身受,甚至能够理解他们那些看似“不明智”的决定。这种对人性的洞察,让历史显得更加真实,也更加引人深思。阅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如果我身处那个时代,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是优秀的历史读物所必须具备的。高晓松老师的文字,如同催化剂一般,激发了我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欲,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历史前进的轨迹是如何被无数个体命运所交织而成的。
评分第四卷的《鱼羊野史》,让我在阅读中体验到了一种“历史的温度”。高晓松老师笔下的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史实陈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情感和人性的光辉。他善于捕捉那些在宏大历史叙事中容易被忽略的普通人的命运,通过他们的视角去展现历史的变迁。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某个时期民间生活场景的描绘,那些市井小民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悲欢离合,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他并没有将这些人物塑造成英雄或牺牲品,而是将他们还原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坚韧,都深深地触动了我。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笑声和哭声,能感受到那份属于那个时代的淳朴和辛劳。高晓松老师的文字,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历史的角落,让我看到了那些被遗忘在时间长河中的普通人的闪光点,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同理心。
评分《鱼羊野史》第四卷在文字风格上,展现出了高晓松老师极大的驾驭能力。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叙述内容,切换不同的语言风格,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又如刀刀见血。在讲述帝王将相的权谋斗争时,他的文字精炼而犀利,充满了张力;在描绘文人墨客的风雅趣事时,他的笔触又变得细腻而诗意;而在剖析社会变革的深层原因时,他的语言则充满了哲思和洞察力。这种语言上的多变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新鲜感,绝不会让人感到单调。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一些复杂历史事件时的表达方式,他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点出事件的核心矛盾,或者用最形象的比喻,揭示事件的本质。这种“举重若轻”的文字功底,让我惊叹不已。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句精辟的概括或者某个生动的描述而停下来反复品味,仿佛在咀嚼一道美味佳肴。
评分读完《鱼羊野史》第四卷,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奇遇。高晓松老师这次的笔触,比以往更加细腻,将那些宏大叙事中的零散片段,串联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我尤其钟爱其中对某个朝代宫廷生活的描绘,那种权谋斗争的暗流涌动,以及背后普通人命运的无声呐喊,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并非一味地罗列史实,而是善于从细微处着眼,捕捉人物的情感波动,洞察历史事件的深层逻辑。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阳光如何透过雕花的窗棂,听着远处传来的市井叫卖声,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宫廷香料味。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历史类书籍难以给予的。而且,第四卷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波澜壮阔的大事件,也有娓娓道来的小插曲,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让我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书中的一些历史人物,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符号,而是有了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鲜活个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无奈,他们的雄心壮志,都引发了我对人性和历史的深刻思考。高晓松老师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复杂深刻的历史,同时又不失其严谨性,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鱼羊野史》第四卷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知识密度”与“趣味性”的完美融合。高晓松老师的博学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对人物关系的剖析,都充满了深度和广度。他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如哲学、文学、艺术,巧妙地融入到历史叙述中,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然而,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却绝不枯燥晦涩,他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概念变得通俗易懂,甚至充满了故事性。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因为某个意想不到的知识点而感到惊喜,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例如,他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成因时,可能会引用一句古诗,或者提及一幅画作,然后通过这些旁征 উৎসাহিত的细节,来解释人物的心理动机,或者社会的文化氛围,这种联想和类比,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多元。他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年代和事件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的沉淀。
评分《鱼羊野史》第四卷在解读历史事件时,展现出了一种“历史的厚度”与“现实的关照”。高晓松老师并非仅仅满足于复述史实,他更善于从历史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并将其与当下社会进行对照和反思。他能够通过对过往的审视,来启发我们对当下问题的思考,让我们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智慧。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某些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或者某些历史事件的失败教训时,那种客观而又富有警示性的分析。他并没有将这些人物或事件简单地褒贬,而是试图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后世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以史为鉴”的视角,让我感觉这本历史书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更是在引导我们看向未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些观点而引发深刻的思考,甚至会重新审视自己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种将历史智慧与现实关照结合起来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评分让我爱不释手的《鱼羊野史》第四卷,是它在“幽默”与“厚重”之间取得的绝妙平衡。高晓松老师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带着那种特有的京味儿幽默,能够在严肃的历史叙述中,时不时地抖出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包袱,化解掉可能出现的枯燥感。但他又并非为了幽默而牺牲历史的严谨性,恰恰相反,他的幽默往往是建立在对史料的深刻理解和巧妙提炼之上的。他能够用一种轻松诙谐的语言,点出历史事件中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谬之处,或者揭示人物的某些可爱或可叹的缺点,让历史人物更加立体生动。然而,当涉及到那些民族兴衰、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时,他的文字又能瞬间变得深沉而富有感染力,将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种张力的转换,恰到好处,让我既能沉浸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又能深刻感受到历史的重量。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某些历史人物评价时,那种既带着调侃又充满尊重的态度,仿佛是一位老友在跟你娓娓道来,既有趣又发人深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