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水産生物育種理論與實踐
原價:138.00元
作者:王清印等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030358288
字數:775000
頁碼:53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239kg
編輯推薦
王清印等編著的《水産生物育種理論與實踐(精)》是總結我國水産生物育種理論研究與技術創新最新成果的學術專著。分彆評述瞭我國水産種業發展現狀,介紹瞭水産生物多性狀復閤育種技術,並以一批已通過全國水産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拿審定的新品種的培育為例展開,並對我國水産原種和良種體係的建設與發展,以及水産養殖動物育種管理係統計算機軟件做瞭介紹。
內容提要
《水産生物育種理論與實踐》是總結我國水産生物育種理論研究與技術創新最新成果的學術專著。全書共分19章,分彆評述瞭我國水産種業發展現狀,介紹瞭水産生物多性狀復閤育種技術,並以一批已通過全國水産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新品種的培育為例,分章係統闡述瞭蝦蟹類、魚類、貝類、藻類、海參海膽類等新品種培育的理論與實踐,並對我國水産原種和良種體係的建設與發展,以及水産養殖動物育種管理係統計算機軟件做瞭介紹。
目錄
第一章 我國水産種業發展述評 第一節 我國水産種業發展現狀 第二節 水産育種的核心技術 第三節 問題與展望第二章 水産生物的多性狀復閤育種 第一節 育種技術概述 第二節 多性狀復閤育種技術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多性狀復閤育種技術的研究進展 第四節 問題與展望第三章 中國對蝦抗病品種培育 第一節 中國對蝦的生物學特徵 第二節 對蝦抗病育種研究現狀與進展 第三節 中國對蝦‘黃海2號’的培育 第四節 中國對蝦分子輔助育種技術研究 第五節 問題與展望 第四章 斑節對蝦良種培育 第一節 斑節 對蝦種質資源及開發應用現狀 第二節 斑節 對蝦育種技術方案 第三節 斑節 對蝦育種研究進展 第四節 問題與展望第五章 凡納濱對蝦良種培育 第一節 凡納濱對蝦的生物學特徵 第二節 凡納濱對蝦遺傳學研究現狀與進展 第三節 凡納濱對蝦育種學研究現狀與進展 第四節 問題與展望第六章 羅氏沼蝦新品種培育 第一節 羅氏沼蝦育種技術及育種程序 第二節 ‘南太湖2號’的培育 第三節 羅氏沼蝦育種相關保障技術研究 第四節 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 第五節 養殖示範和推廣第七章 三疣梭子蟹新品種培育 第一節 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學特徵 第二節 研究現狀與進展 第三節 新品種培育的理論與實踐 第四節 問題與展望第八章 康樂蚌新品種培育 第一節 康樂蚌的生物學特徵 第二節 珍珠貝雜交育種研究現狀與進展 第三節 康樂蚌培育的理論與實踐 第四節 問題與展望第九章 大菱鮃育種研究 第一節 大菱鮃的生物學特徵 第二節 育種研究現狀與進展 第三節 種質資源與遺傳參數評估 第四節 大菱鮃的傢係選育 第五節 問題與展望第十章 鬆浦鏡鯉新品種培育 第一節 材料與方法 第二節 選育結果 第三節 討論第十一章大口黑鱸良種培育 第一節 大口黑鱸的特徵與分類 第二節 大口黑鱸的遺傳多樣性分析 第三節 大口黑鱸的早期生長規律 第四節 生長性狀的遺傳參數和育種值估計 第五節 大口黑鱸的選擇育種 第六節 大口黑鱸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 第十二章 龍須菜育種理論與‘981’新品種培育 第一節 龍須菜的生物學特徵 第二節 江蘺屬海藻育種理論研究 第三節 ‘981’龍須菜良種培育 第四節 ‘981’龍須菜栽培現狀和展望 第十三章壇紫菜育種理論與‘申福1號’新品種培育337 第一節 壇紫菜育種理論研究進展 第二節 壇紫菜的優良品係選育 第三節 壇紫菜新品種‘申福1號’的培育 第十四章海帶育種理論與‘榮福’新品種培育 第一節 海帶的生物學特徵 第二節 海帶遺傳育種研究進展 第三節 ‘榮福’海帶新品種培育 第四節 問題與展望第十五章 海帶雜交育種 第一節 海帶形態和生活史 第二節 海帶育苗技術發展 第三節 海帶的遺傳改良 第四節 海帶雜交育種的理論與實踐 第五節 問題與展望第十六章 海參、海膽育種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海參、海膽的分布與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 海參、海膽遺傳育種應用基礎及技術研究進展 第三節 問題與展望 第十七章珍珠貝遺傳改良 第一節 珍珠貝生物學簡介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進展 第三節 問題與展望 第十八章 我國水産原種和良種體係建設、發展及展望 第一節 建設曆程及主要特點 第二節 法律法規及技術規範 第三節 問題與分析 第四節 現代育種技術的引進及示範 第五節 展望第十九章 水産養殖動物育種管理係統 第一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進展 第二節 軟件各部分基本原理與功能 第三節 問題與展望附錄一 通過審定的水産新品種名錄(1996~2011年) 附錄二 國傢級水産原種場和良種場名錄 參考文獻 圖版
作者介紹
王清印 現任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遺傳育種學科首席科學傢。一直從事海水養殖生物的遺傳育種、海水健康養殖以及海洋生物技術等研究工作。獲全國科技工作者、農業部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山東省先進工作者、青島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持的“中國對蝦‘黃海1號’新品種及其健康養殖技術體係”研究成果獲2007年度國傢技術發明二等奬,多項研究成果分彆獲省部級科技奬勵。兼任中國水産學會海水養殖分會主任委員,全國水産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水産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海水養殖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漁業科技專傢谘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水産學會副理事長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文搭配堪稱業界典範。我是一個對視覺呈現要求很高的人,很多專業書籍因為插圖質量低下或者排版擁擠而令人望而卻步,但《水産生物育種理論與實踐》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的每一個關鍵概念,無論是基因編輯的技術流程圖,還是不同魚類群體間的親緣關係樹,都被精心設計得清晰明瞭,色彩運用上也極其考究,既保持瞭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藝術美感。特彆值得稱贊的是,書中收錄瞭大量的原始數據圖錶,這些圖錶往往被放置在單獨的、經過優化的版麵上,確保即便是復雜的統計結果也能一目瞭然。對於像我這樣需要頻繁查閱特定技術參數的讀者來說,這種設計極大地提升瞭閱讀效率。更彆提那些穿插其中的高清實景照片瞭,捕捉到瞭很多養殖現場的真實瞬間,讓人仿佛能聞到那股特有的水産氣息,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純文字難以給予的。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對得起“精裝”二字的著作,拿在手裏,就是一種享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抓人眼球,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閤著抽象的水波紋理,讓人一拿到手裏就感覺置身於一片寜靜而又充滿生機的海洋之中。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但翻開扉頁後,纔發現作者在文字的駕馭上有著非凡的功力。它的敘述方式不像傳統學術著作那樣生硬,而是融入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曆史背景介紹,使得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遺傳學原理變得生動起來。比如,在講述早期人工選育的突破時,作者沒有簡單羅列數據,而是細緻描繪瞭科學傢們在艱苦條件下堅持不懈的科研心路曆程,讀起來簡直像是在看一部海洋生物的“編年史”。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倫理考量的深入探討,麵對現代生物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作者並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我們能做什麼”和“我們應該做什麼”之間的平衡,這種深層次的思辨性,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與水生生命和諧共存的哲學思考集,每一個章節的結尾都留下瞭一個值得迴味的問題。
評分讀完這套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極強的“實戰導嚮”。很多理論書籍往往止步於介紹“是什麼”和“為什麼”,但這本書卻毫不吝嗇地分享瞭“怎麼做”。作者似乎深知讀者群中不乏一綫技術人員和初入行的科研工作者,因此在關鍵技術環節的描述上,筆觸極為細膩和務實。例如,關於如何優化特定環境因子對選育群體的影響這一章,它不僅僅提到瞭理論模型,更細緻地拆解瞭不同地區、不同水質條件下,技術人員需要注意的微小操作差異,甚至包括瞭不同批次孵化對最終性狀分離的影響。這種將宏大理論與微小操作相結閤的敘述策略,使得書中的知識體係具有極強的可遷移性和應用價值。我嘗試著依據書中描述的一個改良親本篩選流程進行調整,結果在隨後的實驗中,效果立竿見影,這直接證明瞭作者多年積纍的經驗的含金量是多麼高。這本書絕不是束之高閣的擺設,而是可以帶入實驗室和養殖場的“行動指南”。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上的精妙布局,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學科脈絡的深刻理解。它並非簡單地堆砌知識點,而是構建瞭一個由淺入深、邏輯嚴密的知識階梯。開篇部分以一種曆史迴顧的姿態,勾勒齣水産育種領域從經驗主義嚮現代科學轉型的宏大敘事,為讀者建立瞭一個堅實的認知框架。隨後,理論核心部分如同精密儀器般展開,對分子標記輔助選擇(MAS)、基因組選擇(GS)等前沿技術進行瞭透徹的解析,每一個概念的引入都遵循著清晰的邏輯鏈條,確保讀者不會在技術的復雜性中迷失方嚮。最令我贊嘆的是,在講述完所有核心理論之後,作者並沒有戛然而止,而是用很大篇幅探討瞭不同育種技術在特定物種(如鮭魚、羅非魚、貝類)上的差異化應用策略,這種“舉一反三”的示範,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思維邊界,讓人明白理論的價值在於靈活變通,而非僵化套用。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帶著一種沉穩的、曆經風霜的智者口吻,不張揚,但字裏行間流淌著對生命科學的敬畏。它不像某些流行科普讀物那樣追求語言的華麗或戲劇性,而是用一種近乎於“匠人”的態度去雕琢每一個句子,力求精確無誤,同時又保持著令人愉悅的閱讀節奏。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經典文獻時,不僅標注瞭齣處,還會用一兩句話簡要評價該研究的開創性意義,這種做法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在描述那些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時,作者擅長使用精妙的比喻,將細胞內的分子事件轉化為日常可見的場景,讓抽象的概念瞬間變得具象化。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寜靜的湖畔邊,進行一場關於生命改良的深度對話,你既能學到紮實的知識,又能感受到一股溫和而堅定的力量,激勵你去探索未知的領域,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