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第2版)2本

包郵 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第2版)2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混音
  • 母帶
  • 錄音
  • 音樂製作
  • 小型工作室
  • 音頻處理
  • 後期製作
  • 母帶製作
  • 音樂技術
  • 第2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曠氏文豪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53495
商品編碼:17199775960

具體描述

YL10319  9787115453495 9787115433565

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

本書探索瞭如何在小型工作室環境中運用那些成功製作人常用的**混音技巧,獲得**齣版級質量的混音效果。  對那些充滿熱情且急切希望進入**混音領域的初學者而言,這是一本切實有效的入門指導書。藉助上百位著-名工程師的混音秘技,本書將帶領初學者一步步進入混音的世界,從簡單的均衡、動態處理到**的頻率動態處理和其他神奇的效果,為大傢逐步揭開混音的神秘麵紗。
第1部分聽與所聽……………………………………1第1章近場**的使用…………………………………………31.1選擇你的武器………………………………………………………………………31.2音箱的定位………………………………………………………………………121.3聲反射的處理……………………………………………………………………161.4房間共振的處理…………………………………………………………………201.5我的**係統什麼時候準備好…………………………………………………28小結……………………………………………………………………………………29第2章補充**…………………………………………………312.1Auratone5C**級聲立方的靈魂………………………………………………322.2耳機……………………………………………………………………………412.3傢用廉價小音箱…………………………………………………………………43小結……………………………………………………………………………………45第3章限製低頻危害……………………………………………473.1處理廉價的倒相式音箱…………………………………………………………483.2取室內的平均值…………………………………………………………………493.3頻譜分析和測量…………………………………………………………………503.4觀察那些紙盆……………………………………………………………………513.5先發製人…………………………………………………………………………53小結……………………………………………………………………………………55第4章從主觀印象到客觀結果…………………………………574.1訓練你的耳朵……………………………………………………………………584.2對照參考麯目混音的藝術………………………………………………………634.3每個人都需要安全網……………………………………………………………71小結……………………………………………………………………………………75第2部分混音準備…………………………………77第5章重要的基礎………………………………………………795.1重新開始…………………………………………………………………………795.2提高瀏覽效率……………………………………………………………………805.3工程勘察:定位問題和發掘“寶石”…………………………………………825.4修正素材的時刻到瞭……………………………………………………………85小結……………………………………………………………………………………85第6章節奏調整和音準調整……………………………………876.1音樂節奏和節奏調整……………………………………………………………886.2節奏調整的音頻編輯技巧………………………………………………………926.3音準調整…………………………………………………………………………976.4對速度的要求……………………………………………………………………102小結……………………………………………………………………………………103第7章素材組織與編麯………………………………………1057.1素材組織…………………………………………………………………………1057.2為你的編麯注入活力……………………………………………………………108小結……………………………………………………………………………………113第3部分平衡………………………………………115第8章構建初步平衡…………………………………………1178.1順序,順序………………………………………………………………………1178.2進行簡單的平衡…………………………………………………………………1228.3更復雜的平衡任務………………………………………………………………1308.4案例研究:鼓的多軌錄音………………………………………………………135小結……………………………………………………………………………………138第9章閤理的壓縮……………………………………………1419.1兩個壓縮控製參量………………………………………………………………1419.2細化壓縮設置……………………………………………………………………1479.3並聯壓縮…………………………………………………………………………1549.4迴歸平衡本身……………………………………………………………………156小結……………………………………………………………………………………157第10章其他動態處理器……………………………………15910.1擴展器和噪聲門………………………………………………………………15910.2加強瞬態響應…………………………………………………………………16210.3受節奏驅動的平衡處理………………………………………………………164小結……………………………………………………………………………………166第11章閤理的均衡…………………………………………16711.1頻率掩蔽與平衡………………………………………………………………16711.2基本均衡處理工具和使用技巧………………………………………………16911.3多軌同期錄音的均衡處理……………………………………………………18011.4均衡的局限性…………………………………………………………………183小結……………………………………………………………………………………183第12章其他頻率處理設備…………………………………18512.1失真:一種混音工具…………………………………………………………18512.2低頻增強………………………………………………………………………18912.3**鋪底………………………………………………………………………193小結……………………………………………………………………………………193第13章可選頻段的動態處理………………………………19513.1對全頻帶動態處理器的均衡調整……………………………………………19513.2多段壓縮………………………………………………………………………19913.3動態均衡器……………………………………………………………………204小結……………………………………………………………………………………207第14章旁鏈的力量…………………………………………209鍵控多段壓縮…………………………………………………………………………212小結……………………………………………………………………………………212第15章流暢的平衡調整……………………………………215小結……………………………………………………………………………………217第4部分個性化聲音美化…………………………219第16章帶混響混音…………………………………………22116.15個方麵同時改善……………………………………………………………22116.2重要的混響控製和參數設置…………………………………………………22216.3融閤混響………………………………………………………………………22416.4用於塑造聲場大小的混響……………………………………………………23116.5用於音色美化的混響…………………………………………………………23516.6餘音控製混響…………………………………………………………………23716.7增強立體聲寬度的混響………………………………………………………23916.8混響效果的擴展………………………………………………………………239小結……………………………………………………………………………………240第17章混音中延時的使用…………………………………24317.1基本延時控製與設置…………………………………………………………24317.2立體聲中的延時運用…………………………………………………………246小結……………………………………………………………………………………247第18章立體聲增強…………………………………………24918.1編麯微調………………………………………………………………………24918.2立體聲寬度調節………………………………………………………………25018.3靜態增強………………………………………………………………………25218.4動態增強………………………………………………………………………25518.5選擇,選擇……………………………………………………………………257小結……………………………………………………………………………………257第19章母綫壓縮、自動化和收尾工作……………………25919.1母綫壓縮………………………………………………………………………25919.2根據參考音樂進行響度匹配…………………………………………………26219.3參考項目一覽錶………………………………………………………………26519.4自動化…………………………………………………………………………26719.5完善細節………………………………………………………………………27019.6確定*終混音版本……………………………………………………………277小結……………………………………………………………………………………280第20章結論…………………………………………………283附錄1名人錄…………………………………………………285附錄2參考文獻………………………………………………301附錄3圖片齣處說明…………………………………………310

母帶處理:母帶製作技術與藝術(第2版)

母帶處理是針對整張專輯或者一首單麯所進行的錄音製作流程中的後一個創造性步驟,其終産品 可用於齣版唱片,也可用於傢庭音樂設備或iPod的播放,以及廣播播齣和網絡傳播。**知名的錄音、混 音和母帶工程師,格萊美奬獲得者Bob Katz在本書中深入淺齣而又全麵地揭示瞭音頻工程師們每天都會遇 到的技術難題。通過本書,你將學習到針對立體聲和環繞聲節目的新的、有效的、富含藝術性的製作 技巧。通過母帶處理,你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掌控聲音的大師。 本書是**第1本關於音頻母帶處理的書籍,書中對立體聲和環繞聲領域中音頻母帶處理的重要技 巧、藝術性與技術性問題,以及混音與母帶處理的關係進行瞭詳盡的論述。本書迴答瞭音頻工程師們一係 列常問的問題。 這本**書引導瞭成韆上萬的混音師、母帶處理工程師、音樂傢、A&R;(Artist and Repertoire,是 唱片公司下的一個部門,負責歌手和唱片等事宜)人員和製作人,告訴他們如何來製作令人滿意的聲音作 品。它將藝術與技術融為一體,非常適閤學生及**人士閱讀。本書包括你需要的所有參考指南,錄音棚 裏韆萬不能缺少它!

1部分:預備性知識……………………………………………………………………………………… 1

第1章 母帶製作的“破冰之旅” ………………………………………………………………………… 2

第2章 設備的連接 ………………………………………………………………………………………… 18

第3章 練耳 ………………………………………………………………………………………………… 25

第4章 字長和抖動 ………………………………………………………………………………………… 32

第5章 分貝的深入探討 …………………………………………………………………………………… 42

第6章 **的質量 ………………………………………………………………………………………… 58


第二部分:母帶處理技術…………………………………………………………………………………… 63

第7章 將歌麯閤並為專輯 …………………………………………………………………………………… 64

第8章 均衡處理技巧 ………………………………………………………………………………………… 77

第9章 如何處理動態,纔能賣座又叫好 …………………………………………………………………… 87

第10章 如何處理動態,纔能賣座又叫好 ………………………………………………………………… 92

第11章 如何處理動態,纔能賣座又叫好 ………………………………………………………………… 105

第12章 降噪 ………………………………………………………………………………………………… 112

第13章 *處理器 ………………………………………………………………………………………… 122


第三部分:**理論與實踐技巧…………………………………………………………………………… 137

第14章 如何在21世紀製作齣更好的錄音作品 …………………………………………………………… 138

第15章 **係統的搭建 …………………………………………………………………………………… 155

第16章 更多母帶處理技巧 ………………………………………………………………………………… 166

第17章 模擬處理和數字處理 ……………………………………………………………………………… 175

第18章 如何在錄音、混音和母帶製作中獲得空間深度感和體積感 …………………………………… 187

第19章 環繞聲母帶處理 …………………………………………………………………………………… 194

第20章 高采樣頻率:真的名副其實嗎? ………………………………………………………………… 205

第21章 時鍾抖動—區分神話與謎團 ……………………………………………………………………… 211

第22章 技術小貼士和小花招 ……………………………………………………………………………… 225

第四部分:結論……………………………………………………………………………………………… 231

第23章 教育,教育,教育 ………………………………………………………………………………… 232

第五部分:附錄……………………………………………………………………………………………… 235

附錄1 為廣播播齣做好準備:事實真相 …………………………………………………………………… 236

附錄2 巴彆塔音頻文件格式 ………………………………………………………………………………… 245

附錄3 為磁帶與文件的母帶處理做準備 ………………………………………………………………… 249

附錄4 為黑膠唱片做母帶預處理 …………………………………………………………………………… 255

附錄5 磁帶、光盤與盒子的記錄單和標簽 ………………………………………………………………… 256

附錄6 不同單位之間的轉換 ………………………………………………………………………………… 259

附錄7 我認為有可能用得到的關於速度的數據 …………………………………………………………… 260

附錄8 我認為有可能用得到的關於容量的數據 …………………………………………………………… 262

附錄9 有關K-System的補充說明 …………………………………………………………………………… 263

附錄10 推薦閱讀的書籍、用於設備測試和練耳的CD …………………………………………………… 266

附錄11 Eric James小傳 …………………………………………………………………………………… 269

附錄12 Bob Katz小傳 ……………………………………………………………………………………… 270

附錄13 術語錶 ……………………………………………………………………………………………… 276


後記 本書是如何寫作和編輯的…………………………………………………………………………… 283


好的,這是一份專門為其他圖書編寫的詳細簡介,內容涵蓋瞭音樂製作、錄音技術、聲音設計、數字音頻工作站(DAW)應用以及專業音頻工程領域,但絕不包含您提到的關於“包郵 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母帶處理”的書籍內容。 --- 深度探索聲音的奧秘:現代錄音、混音與聲音設計權威指南 核心主題: 本係列叢書聚焦於現代音樂製作流程的各個關鍵環節——從基礎聲學原理到尖端數字音頻技術,旨在為錄音工程師、音樂製作人、聲音設計師以及音頻發燒友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實用的知識體係。本套書強調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通過對行業標準的解析和大量實際案例的剖析,幫助讀者構建起從零開始到成品發布的完整技術認知。 第一捲:數字音頻工作站(DAW)的精湛運用與錄音工程實踐 內容概述: 捲一深入剖析瞭當代音樂製作的核心平颱——數字音頻工作站(DAW)。它不僅僅是一本軟件操作手冊,更是一部關於如何構建高效數字錄音環境的工程學指南。 第一部分:DAW環境構建與聲學基礎 本部分首先設定瞭專業錄音環境的基石。我們詳細探討瞭傢庭工作室與專業錄音棚在聲學處理上的核心差異和通用原則。內容包括:房間模式的計算與控製、吸音與擴散材料的選擇與布局、監聽係統的校準流程(包括房間校準軟件的使用方法)。理論上,我們闡述瞭聲音的物理特性——頻率響應、瞬態、動態範圍——如何直接影響錄音質量。 隨後,我們進入DAW的深度選擇與配置。主流軟件(如Pro Tools, Logic Pro X, Cubase, Reaper)的架構、工作流程的異同點被清晰對比。重點放在瞭係統延遲(Latency)管理、緩衝區設置對實時演奏和混音的影響,以及如何構建穩定、低故障的音頻驅動架構(ASIO/Core Audio的優化)。 第二部分:麥剋風技術與信號采集的藝術 采集環節是錄音質量的“第一道關卡”。本捲詳細考察瞭各類麥剋風的工作原理,包括動圈、電容、鋁帶麥剋風的內部結構、極性拾音模式(心形、超心形、八字形)的聲學特性和適用場景。 我們不僅教授如何選擇正確的麥剋風,更重要的是教會讀者如何部署它們。內容涵蓋瞭立體聲拾音技術,如ORTF、XY、 Blumlein等,以及多軌錄音中復雜拾音陣列的布局策略。針對人聲、原聲樂器(如鋼琴、吉他、鼓組)的拾音,提供瞭數十種經典和現代的麥剋風擺位圖示和技術解析,強調瞭空間感和相位一緻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前置放大器與信號鏈管理 信號鏈的質量取決於每個環節的增益結構。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前置放大器的類型(晶體管、電子管、變壓器耦閤)如何賦予聲音不同的“色彩”和“厚度”。我們詳細分析瞭阻抗匹配、輸入電平的閤理設定(Headroom管理),避免削波失真,同時確保信號具備足夠的信噪比。此外,對外部硬件處理單元(如光電壓縮器、電子管均衡器)的集成與旁路處理,也進行瞭詳盡的步驟指導。 --- 第二捲:高級混音技術、聲音設計與音頻後期製作 內容概述: 捲二將讀者帶入混音與聲音塑形的階段,專注於如何利用軟件工具和聽覺訓練,將原始錄音素材轉化為具有情感衝擊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成品。本書極少涉及母帶處理的範疇,而是將重點放在混音階段的動態控製、空間構建和頻率平衡。 第一部分:混音的核心:動態與頻率的平衡藝術 本部分是關於“控製”的學問。我們從聽覺心理學角度齣發,解釋瞭人耳對響度差異的感知機製,這是理解動態處理的基礎。 壓縮與限製: 詳細區分瞭前饋、反饋、比例、起音(Attack)和釋放(Release)時間對瞬態塑造的影響。通過對各種場景(如鼓組的Punch感、貝斯的穩定性)的實例分析,讀者將學會如何“聽見”壓縮器的工作,而非僅僅看到參數變化。 均衡器(EQ)的精細運用: 拋棄瞭簡單的“削峰填榖”概念,轉而探討EQ的相位影響(特彆是高Q值時的非綫性效應)以及動態均衡(Multi-band Compression)在復雜混音中的應用,用以解決特定頻率的衝突。 第二部分:空間化與效果處理的深度解析 聲音的空間感和深度是決定混音專業度的關鍵。本捲係統性地介紹瞭混響(Reverb)和延遲(Delay)插件的內部算法(如闆式、彈簧、捲積混響),並指導讀者如何通過調節預延遲(Pre-delay)、擴散(Diffusion)和衰減時間(RT60)來模擬特定的聲場環境,而不是簡單地套用預設。 時間性效果(如閤唱、鑲邊、顫音)被分解,展示其如何增加聲音的寬度和運動感。特彆關注瞭側鏈(Sidechain)技術的創造性應用,不僅限於泵浦效應,更用於在混音中建立明確的層次結構。 第三部分:聲音設計與非音樂性音頻製作 超越傳統音樂混音,本捲深入探討瞭聲音設計在現代媒體(如遊戲音頻、電影預告片、電子音樂創作)中的應用。 聲音閤成基礎: 解析瞭加法閤成、減法閤成、波錶閤成和顆粒閤成的基本原理。指導讀者如何從零開始構建復雜的音色紋理,並利用調製矩陣(Modulation Matrix)實現聲音的動態變化。 效果鏈的堆疊與路由: 探討瞭如何串聯、並聯或使用並行處理(Parallel Processing)多種效果器,以創造齣獨一無二的音效。內容涵蓋瞭失真(Distortion)、噪聲整形(Noise Shaping)以及復雜濾波器組在聲音特效中的應用。 --- 目標讀者畫像: 本叢書適用於那些已經掌握瞭基礎錄音操作,並渴望將技能提升到專業水準的進階學習者。它麵嚮渴望理解“為什麼”而不是僅僅學習“怎麼做”的製作人、希望優化傢庭工作室性能的工程師,以及緻力於構建獨特聽覺世界的獨立聲音藝術傢。讀者將通過本書建立起一套堅實的、可遷移的音頻工程思維框架。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買這本書時,內心還是有些忐忑的。畢竟“母帶處理”這個詞,聽起來就帶著一種神秘感和距離感,總覺得是留給錄音棚裏的專業人士玩的“高科技”。我是一個業餘愛好者,平時也就是在傢搗鼓一些音樂,對這些專業術語總是有種望而卻步的感覺。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所有的顧慮都煙消雲散瞭。作者的語言非常親切,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樣,把那些復雜的技術概念拆解成一個個容易理解的小塊。他沒有上來就給你一堆晦澀難懂的公式,而是先從音樂的本質齣發,告訴你為什麼需要混音,為什麼需要母帶處理,它們能為音樂帶來什麼。然後,再一點點地Introduce到具體的工具和技術。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聽感”的強調,它不像有些技術書籍那樣死闆地講解參數,而是更注重培養讀者的“耳朵”,讓你學會如何去辨彆聲音的細微差彆,如何去判斷什麼是“好聽”的聲音。書中關於不同風格音樂的混音母帶案例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我能從中找到很多靈感,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音樂創作中。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原來高品質的音樂製作並非遙不可及。

評分

說實話,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這本書的,因為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關於音頻處理的書,但要麼太理論化,要麼太淺顯,總覺得搔不到癢處。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而且是以一種非常直觀、接地氣的方式。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你耳邊循循善誘。書中關於混音的部分,我學到瞭很多關於聲像定位、EQ、壓縮以及效果器運用的精髓。以前我總是憑感覺來,現在我有瞭更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論。特彆是對瞬態和共鳴的處理,書中給齣的細節建議,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為什麼有些聲音聽起來“糊”,有些聲音又“衝”。而關於母帶處理,這本書讓我徹底告彆瞭“一味提升響度”的誤區。它深刻地剖析瞭動態範圍在音樂錶現力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細緻的調整來保持音樂的能量感和衝擊力,同時又確保在不同播放設備上都有良好的聽感。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反復強調的“平衡”,在各個頻段、各個動態層次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這纔是母帶處理的真正藝術所在。這本書的講解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到進階,循序漸進,一點點地構建起我的知識體係。

評分

我是一名獨立音樂人,一直以來都是自己負責詞麯創作、編麯、錄音,甚至到最後的混音和母帶。但說實話,混音和母帶部分是我最大的短闆,也是最讓我頭疼的地方。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經過彆人混音母帶後,聲音變得那麼“不一樣”,那種精緻感和衝擊力是自己怎麼也做不齣來的,心裏總是癢癢的。我花瞭不少錢請專業人士做母帶,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也許是少瞭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想要錶達的那種“味道”。所以,我決定要自己學會。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非常務實,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理論,而是直接告訴你如何在實際操作中解決問題。書裏提供的“工具箱”非常全麵,從各種效果器的使用技巧,到不同類型音樂的混音母帶思路,應有盡有。我尤其喜歡它關於“聽覺疲勞”和“房間聲學”的講解,這些看似不起眼,但卻是影響最終聽感的關鍵因素。它讓我明白,不是設備有多高端,而是你對聲音的感知能力有多強,以及你如何去運用這些工具。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感覺自己離真正獨立完成一個高質量的作品又近瞭一大步。

評分

我一直以為,音樂製作的“藝術”和“技術”是兩條平行的綫,各自發展,很難交織。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它們完美融閤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關於音樂美學的指南。作者在講解各種技術操作的同時,始終不忘強調“音樂性”,他告訴你,每一個參數的調整,每一個效果器的運用,都應該服務於音樂本身的情感錶達和整體風格。書中對“聲音的錶情”的描述,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簡單地讓你把聲音做得“響”或者“清晰”,而是讓你學會如何讓聲音“說話”,如何通過聲音去傳遞情緒,去營造氛圍。關於混音的部分,它讓我理解瞭不同樂器之間的“對話”,如何讓它們在空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如何和諧共存。而母帶處理部分,更是將這種藝術化的追求推嚮瞭極緻,它不是簡單地給聲音“打磨”,而是賦予音樂生命力,讓它在傳播過程中依然保持著最初的感動和力量。這本書讓我明白,好的音樂製作,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閤,是理性與感性的統一。它不僅教會我如何“做”音樂,更教會我如何“感受”音樂。

評分

這本書真是給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音樂製作充滿熱情,但總覺得自己的作品離“專業”差瞭一大截。市麵上相關書籍浩如煙海,我總是挑花瞭眼,不知道從何入手。這次偶然看到這本書,被它“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母帶處理”這些關鍵詞吸引瞭,感覺它能解決我最迫切的需求。我一直以為母帶處理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隻有大師纔有能力掌握,但這本書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響度、動態範圍、頻率平衡這些關鍵要素,都解釋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歡它對“藝術”的強調,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參數調整,還講到瞭情感錶達、空間感營造,這讓我意識到母帶處理更是對作品的二次升華,是賦予音樂靈魂的最後一步。書中給齣的實例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我能夠對照著書裏的建議,去調整自己的混音,聽著音色一點點變得清晰、飽滿,那種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而且,作者還分享瞭許多小型工作室可以應用的實用技巧,不用昂貴的設備也能做齣不錯的效果,這對我這樣預算有限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運用到我最近正在製作的幾首demo上,相信我的音樂一定能有質的飛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