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
总价:168.00元
| ISBN | 书名 | 定价 |
| 9787508648330 | 设计心理学1(增订版):日常的设计 | 42.00 |
| 9787508650104 |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 (修订版) | 42.00 |
| 9787508650111 |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修订版) | 42.00 |
9787508654133 | 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修订版) | 42.00 |
《设计心理学1(增订版):日常的设计》
英文版销售25万册,授权全球15种语言版本!
2010年版《设计心理学》简体中文版销量将近10万册!
被雅虎首席执行官马里萨·迈耶评为“能改变世界的商业思维书籍”!
诺曼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具影响力设计师之一!
设计学力作,设计师必读经典!
《设计心理学》增订版里,诺曼博士增添了超过50%以上的内容
有名的设计原则+观察能力=强大的工具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诺曼一直坚持的原则。
“设计为人民(DesigningForPeople)”是诺曼奉行的信条。
而如何运用设计和设计思维推动企业创新,是诺曼博士近些年的关注点!
柳冠中周鸿祎胡晓联合推荐!
1、诺曼本人在书中写到,他的书已经成为院校里的教材,在国内已经是“设计心理学”书目里的必读书!
2、诺曼也写到,他看到很多公司把这本书当做设计必读书发给员工。
3、创新型企业,或创新行业。
4、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相关学生和设计师必读书。
《设计心理学 2:与复杂共处》
2010年版《设计心理学》简体中文版销量将近10万册!
被雅虎首席执行官马里萨·迈耶评为“能改变世界的商业思维书籍”!英文版销售25万册,授权全球15种语言版本!
被雅虎首席执行官马里萨·迈耶评为“*能改变世界的商业思维书籍”!
设计学力作,设计师必读经典!
柳冠中 周鸿祎 胡晓 联合推荐!
“不要,”冰箱说:“不能再吃蛋了,除非你的血脂下降,体重下降。”
你的车子说: “你现在有空档,所以我们不走高速公路,已经设定好去走你非常喜欢的那条景色怡人的盘山路——我知道你会陶醉的,并且,我选了你喜欢的音乐一路相随。
诺曼博士在《设计心理学1(增订版):日常的设计》里,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导入到设计之中。不仅着重于反思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更着重于解决问题,用这些基本原则帮助设计师找到真正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一方面诺曼博士从多个角度分析,更新了大量的案例提醒设计师关注,并找到人们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诺曼也试图将大众转变为的观察者,不仅能观察到糟糕的设计,也慢慢学会欣赏的设计。将的设计原则与观察能力结合起来是非常强大的工具。
在《设计心理学1(增订版):日常的设计》里,诺曼博士增添了超过一半的内容,每章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订和补充。特别是增加了两个全新的章节,即第六章“设计思维”和第七章“在商业世界里的设计”。在这两个章节里,诺曼博士从两个角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诺曼法则、设计面临的挑战、颠覆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优劣以及设计的未来。诺曼还在个人主页开设了Mooc课程,邀请业内专家逐章讲解本书内容。
在《设计心理学 2:与复杂共处》中,诺曼博士探讨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复杂,而不是简单,而设计促成了复杂生活的实现。作者以清晰而又轻松的行文,为读者讲解了为什么我们渴望的不是简单。当物品的设计是可以被理解的、易于管理的、令人愉悦的,在适度的情况下,在适合的时间里,我们渴望的是复杂。实际上,通过基于良好沟通的设计,复杂可以被管理近而生产出实用的产品,形成理想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诺曼博士告诉我们,只有我们着眼于自然中的、现实中的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整个人类活动的全景,才能观察到在真实、自然环境中做实际工作的真实的人。终,《设计心理学 2:与复杂共处》是一个人的宣言,即希望通过设计获得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为了解释情感因素在设计领域扮演的角色,《设计心理学 3:情感化设计(修订版)》详细探讨情感元素的三个不同层面:包含本能的( 产品的外观式样与质感)、行为的( 产品的功能)和反思的( 个人的感受与想法),并提出因应不同层面的设计原则;对目前越来越重视客制化与互动设计的服务产业来说,情感设计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诺曼博士的畅销书《设计心理学1 :日常的设计》中说明了:为什么生活用品不应该让人困惑、恼怒,还有沮丧;《设计心理学 3:情感化设计(修订版)》则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也必须迷人、赏心悦目,以及充满乐趣。
《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讲述了未来的产品设计,重点在于在人机交互方面的设计。书中对未来产品设计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探讨了解决方法和指导原则。从“话唠”GPS系统到“坏脾气”的冰箱,诺曼博士用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大胆预测了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未来产品设计的六大法则。本书可以启发到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设计,并揭示了在未来设计中设计师应该坚持的方向和原则。
本书不仅适合专业领域的设计师阅读,同样也适合对未来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有兴趣了解的非专业人士阅读。
能改变世界的商业思维书籍!本书让你以新的方式看待设计。当你使用日常用品的时候,它要好用而不能妨碍到你。诺曼能够以既好懂又有趣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和讨论这个问题,简直棒极了。
——雅虎首席执行官马里萨·迈耶(Marissa Mayer)
设计将成为我们具竞争力的优势。本书写得很有趣,内容极其重要。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追求卓越》作者
25年前,《设计心理学》是我在设计方法上的指导。在《设计心理学》增订本里,诺曼用大量的新概念和新案例,探讨并提醒我那些重要、有意义的设计基本原则。一方面可以作为设计师的操作手册;另一方面也是设计为人民的权利宣言。《设计心理学》增订版如今比25年前刚刚出版的时候更有意义。
——IDEO的首席执行官,《Ideo,设计改变一切》作者 蒂姆·博朗(Tim Brown)
本书改变了整个设计界。随着技术变革加快步伐,本书里提到的原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书中关于设计和产品发展的新案例使得本书成为必读书。
——伊利诺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Patrick Whitney
几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心理学的学生时,诺曼对我的启发很大,直到我成为一名设计学教授,他也在不断地激励着我。在诺曼的新书里,他增补了所有交互设计方面的重要内容,简直就是人类创造之源。本书能帮助设计师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愉悦、更令人兴奋的世界。跨学科的天才唐纳德·诺曼,其丰富的洞察力和智慧对设计师来说必不可可缺,那些对工艺和人类感兴趣的人们则会倘徉其中。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及工业设计首席教授Cees de Bont
第一章小心翼翼的汽车和难以驾驭的厨房:机器如何主控
两句独白并不构成一段对话
我们将去向何方?谁将主宰?
智能设备的崛起
机器易懂,动作难行;逻辑易解,情绪难测
与机器沟通:我们是不同族类
第二章人类和机器的心理学
人机心理学简介
新个体的产生——人机混合体
共同领域:人机沟通的基本限制
第三章自然的互动
自然的互动:从经验中获取的教训
水沸腾的声音:自然、有力、有用
隐含的讯号和沟通
使用“示能”进行沟通
与自动化的智能设备的沟通
戴佛特城的自行车
自然安全
应激自动化
第四章机器的仆人
我们已成为自己工具的工具
一大堆的学术会议
自动驾驶的汽车、自动清洁的房子、投你所好的娱乐系统
成群结队的车子
不适当自动化的问题
第五章自动化扮演的角色
智慧型物品
智慧之物:自主或是增强?
设计的未来:有增强作用的智慧型物品
第六章与机器沟通
反馈
谁应该被抱怨?科技还是自己?
自然的、意味深长的信号
自然映射
第七章未来的日常用品
机器人的进展
科技易改,人性难移——真的吗?
顺应我们的科技
设计科学
后记:机器的观点
与阿凯夫对话
机器对五项法则的反应
阿凯夫:最后的访谈
设计法则摘要
推荐参考读物
人因工程与人体工学概览
自动化概览
智能车辆方面的研究
其他自动化议题
自然的和内隐的互动:安静的、看不到的、背景科技
弹性工程
智能产品的经验
注释
参考文献
与其他一些浅尝辄止的设计入门读物相比,这几册书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严谨性。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只会堆砌时髦的术语,而是真正将实验心理学、认知科学的前沿发现,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进行了转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格式塔原理”时所使用的图示和比喻,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对“闭合性”和“相似性”在界面分组中的应用,我甚至能马上在脑海中勾勒出几种不同布局的优劣对比。这些知识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速食信息,而是真正沉淀下来,成为底层思维框架的一部分。举个例子,关于“感知真实性”的讨论,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对一个产品的信任感,有多少是基于它实际表现,又有多少是基于它视觉传达出的那种“确定性”和“一致性”。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让学习者不再是盲目地模仿流行趋势,而是能够根据设计目标,有理有据地做出最有利于用户体验的决策。
评分当我翻开这套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排版的考究和插图的质量,这本身就是一种“体验设计”的体现,让人愿意沉下心去阅读那些相对复杂的概念。尤其在讨论人机交互的连续性和反馈机制时,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跨领域案例,从早期的工业设计到最新的虚拟现实交互,这种跨越时代的对比,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发现,很多看似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问题,其根源依然是亘古不变的人类认知局限。例如,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类型反馈(即时反馈、延迟反馈、间歇反馈)对用户等待耐心的影响,并提供了实用的设计参数建议。这对于我目前正在优化的一个后台数据处理系统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的系统处理时间较长,如何给予恰当的“感知进度”成为了关键难题。这套书提供的,是一种系统性的解决工具箱,而不是零散的技巧集合。它教会我如何预判用户的认知瓶颈,并提前植入解决方案,让交互过程变得如丝般顺滑,几乎感觉不到“在和机器打交道”的摩擦感。
评分老实说,在接触这套书之前,我对“设计”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表面,以为只要遵循一些“十大原则”之类的清单就能交差。但深入阅读后,我才明白,真正的设计心理学是关于理解“差异性”和“情境依赖性”的科学。书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不存在“通用用户”,每一个设计决策都必须考虑特定的用户群体、他们所处的环境光线、噪音水平,甚至他们的情绪状态。这套书并没有简单地提供“一刀切”的答案,反而是通过呈现一系列相互矛盾或需要权衡的心理学效应,迫使读者进行深入的批判性思考。比如,清晰性与趣味性之间的平衡,简洁性与信息完整性之间的取舍,这些都是设计师日常必须面对的困境。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导师进行深度对话,他引导你质疑自己的直觉,用科学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设计选择。最终,这本书培养的不是一个遵循规则的执行者,而是一个能够根据复杂情境做出最优权衡的设计思考者。
评分我必须说,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让东西更好看”的层面,而是彻底解剖了“我们为什么会那样思考和行动”。其中关于“损失厌恶”和“稀缺性效应”在营销和信息呈现中的应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分析。我尤其喜欢它对“决策疲劳”这个概念的阐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地在做选择,但实际上,大脑的“带宽”是有限的。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生活实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妙的默认设置、分组和信息分层,来减轻用户的认知负担。这对于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复杂系统优化项目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我们重新梳理了信息流的展示顺序,大幅度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错误率。更令人惊叹的是,它还涉及到了一些更微妙的“社会认同”和“权威暗示”如何影响我们的购买和接受程度,这部分内容让人读起来有点脊背发凉,因为它揭示了人性中那些根深蒂固的非理性驱动力。读完后,感觉自己像穿上了一件隐形的“洞察力”外衣,看世界的方式都变得不一样了。
评分这套关于“设计心理学”的书籍,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日常事物认知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以为设计只是关于美观和功能性,但读完这几册,才发现背后隐藏着如此精妙的人类行为学原理。比如,书中深入探讨了“心流”体验是如何通过界面设计、信息架构来实现的,那种让人沉浸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的感觉,原来是可以被系统性地引导和创造的。特别是关于“心智模型”的章节,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的操作如此直观,而另一些却让人抓狂——设计师是否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构建了一个合理的预期模型。我甚至开始在生活中审视每一个遇到的界面,无论是APP、网站还是实体产品的按钮布局,都在下意识地分析它们是否遵循了那些被反复验证的认知规律。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解构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好设计”的鉴赏能力,不再是单纯的“好看”,而是更深层次的“有效理解”和“自然交互”。对于任何想要提升产品体验或自我认知深度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的视角是无可替代的,它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设计准则,非常实用且引人入胜。
评分还不错,包装好,
评分内文用的宋体 出来的感觉让人感觉很粗糙 纸质虽然不次 但是太透 正反面的文字重叠在一起 影响阅读 让我这个有轻微强迫的症的人 看着实在是难受 读的欲望都没那么大了
评分书收到了,还没有看,包装不错,就是书皮有些皱了
评分物流真的是太慢太慢了,下单后第五天才收到,本来打算给一星的,书还可以,将就给两星了
评分物流真的是太慢太慢了,下单后第五天才收到,本来打算给一星的,书还可以,将就给两星了
评分还不错,包装好,
评分非常好 喜欢 准备开始读书啦 哈哈哈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很喜欢的书,一整套内容很全;包装好无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