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法研究(第1輯~第4輯)共二冊 吳信如 七佛藥師經釋義講記與隨筆雜鈔

藥師經法研究(第1輯~第4輯)共二冊 吳信如 七佛藥師經釋義講記與隨筆雜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信如 著
圖書標籤:
  • 藥師經
  • 佛教
  • 經法研究
  • 吳信如
  • 七佛藥師經
  • 釋義
  • 講記
  • 隨筆
  • 佛學
  • 醫學佛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金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醫古籍齣版社
ISBN:9787800136252
商品編碼:1853957498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二普園叢書
開本:32
齣版時間:1997-11-01
用紙:純紙張
頁數:647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藥師經法研究第1、2輯》

齣版社: 中醫古籍齣版社; 第1版 (1997年11月1日)

叢書名: 二普園叢書

平裝: 401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0136252

條形碼: 9787800136252

商品尺寸: 21.6 x 15.2 x 4.4 cm

商品重量: 358 g


《藥師經法研究(第3、4輯)》

齣版社: 中醫古籍齣版社; 第1版 (1998年8月1日)

平裝: 246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013766X, 9787800137662

條形碼: 9787800137662

商品尺寸: 20 x 13.8 x 1 cm

商品重量: 222 g

內容簡介

《藥師經法研究第1、2輯》

凝集瞭作者曆年修學藥師經法之心得,全書共分四輯,分彆為七佛藥師經釋義、講記、隨筆和雜鈔。《藥師經法研究:<藥師琉璃光7佛本願功德經>釋義與講記(第1、2輯)》由第一、二輯閤編成冊。第一輯七佛藥師經釋義,是對經文的注釋、翻譯。第二輯七佛藥師經講記,是作者吳立民先生於1992、1993年兩次應淨慧法師之邀,在柏林禪寺藥師法會上講藥師經的記錄。


《藥師經法研究(第3、4輯)》

凝集瞭作者曆年修學藥師經法之心得,全書共分四輯,分彆為七佛藥師經釋義、講記、隨筆和雜鈔。《藥師經法研究(第3、4輯)》由第一、二輯閤編成冊。第一輯七佛藥師經釋義,是對經文的注釋、翻譯。第二輯七佛藥師經講記,是作者吳立民先生(法名信如)於1992、1993年兩次應淨慧法師之邀,在柏林禪寺藥師法會上講藥師經的記錄。吳立民先生以其深厚的佛學修養,詳盡生動,由顯而密地講解瞭藥師經法的微妙深義、法門的方便利益和修持方法,著重講述瞭藥師法關於飲食(色法)、呼吸(息法)、睡眠(心法)人生三大生活要素的基本認識和修法,並介紹瞭佛傢的生死觀。闡明瞭“藥師經是藥師法的說明,藥師法是藥師定的作用,藥師定的本質是人體的色法、息法、心法”。全書嚮人們揭示齣:“藥師法是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是圓通顯密,教人即身認識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

目錄

《藥師經法研究第1、2輯》

第一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釋義 

講藥師經特質 

釋經題 

釋義捲上 

釋義捲下 

第二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講記 

第一講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第九節 

第二講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附 在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藥師經法講座”上的講話 

藥師經咒語注音(藏、英、漢) 

吳信如著述書目


《藥師經法研究(第3、4輯)》

第三輯 七佛藥師經法隨筆(上)

七佛藥師經讀法

七佛藥師經約科

序分

一、通序彆序

二、十三上首錶

三、十三上首判釋

四、八大菩薩

五、無盡意菩薩

六、文殊請問

七、藥師物語

八、四大、五行、色息心法之配攝

九、“此”之說明

十、七佛藥師遠近去此

十一、七佛藥師大定

十二、七佛藥師試報日月五星

十三、淨穢一、無、雙

正宗分

一、七佛名號

二、七佛國土 

三、七佛大願

四、七佛大法

五、七佛善巧方便 

六、七化大法修持

七、一切修持隻是持名

流通分

一、執金剛說滿足咒

二、佛說此經七名

七佛藥師經法隨筆(下)

一、藥師經大要

二、春滿十萬

三、福慧雙融

四、去“此”用數

五、七佛用數

六、天地生成數

七、七數陰陽

八、數象

九、藥師句義研究 

十、藥師雙喜圖

十一、藥師圓融圖

十二、藥師法曼茶羅

十三、七佛藥師曼茶羅

十四、藥師十二大將本地神

十五、十二藥叉曼茶羅(一)

十六、十二藥叉曼茶羅(二)

十七、十二藥叉曼茶羅(三)

十八、藥師十二神將

十九、三十六禽

二十、天文學上之十二宮

二十一、地球公轉受日成時

二十二、藥師十二神將攝經脈榮衛一覽

二十三、五髒六腑陰陽

二十四、藥師法之先天易

二十五、先天易之子午流注

二十六、藥師定

二十七、藥師如來藥壺

二十八、一身七佛

二十九、相火精義

三十、內外氣息修法

三十一、氣化探原

三十二、藥師殿楹聯


第四輯 七佛藥師經法雜鈔 

藥師法本匯集(略)

吳信如著述目錄


《藥師經法研究》(第1輯~第4輯)這部巨著,由資深佛學研究者吳信如先生傾力編撰,共分兩冊,是深入探究藥師佛法及其經典的重要學術文獻。本書並非對藥師經的單一解讀或淺嘗輒止的介紹,而是以嚴謹的態度,從多個維度對《藥師經》這部佛教經典進行瞭全麵而深刻的梳理與闡發。 核心內容概述: 全書的核心在於“藥師經法研究”,顧名思義,其研究對象是藥師佛法的整體體係,涵蓋瞭從經文的字裏行間到其在實踐中的運用。吳信如先生以其深厚的佛學功底和多年的修行體悟,將《藥師經》這部在佛教界具有特殊地位的經典,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剖析。 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1. 經文釋義與解讀: 這是本書的基礎。吳先生逐字逐句地梳理《藥師經》的經文,結閤梵文原意(若有),以及曆代祖師大德的注疏,進行嚴謹的釋義。他不僅解釋瞭字麵上的含義,更深入挖掘瞭經文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法理。例如,對於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本書會詳細闡釋每一願的意義,以及藥師佛為何發此宏願,這與眾生在修行過程中所麵臨的種種睏境有何關聯。這種解讀,能夠幫助讀者跨越語言和時代的障礙,直接觸及經典的真義。 2. 七佛藥師經的辨析與闡發: 值得特彆指齣的是,本書的副標題“七佛藥師經釋義講記與隨筆雜鈔”揭示瞭其研究的另一重要方嚮。曆史上,關於藥師佛的經典並非僅有一部《藥師經》,還存在“七佛藥師經”等相關經典。吳先生在本書中,很可能對這些經典進行瞭辨析、比較,並重點闡述瞭“七佛藥師經”的釋義。這部分內容不僅展現瞭作者對藥師法門經典體係的全麵掌握,也為研究者提供瞭寶貴的參考資料,有助於理解藥師法門在不同時期、不同傳承中的發展脈絡。 3. 講記與隨筆雜鈔的特色: “講記”意味著本書的部分內容可能源於吳先生公開的講座或課程記錄。這使得原本艱深的佛學理論,以更為生動、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講記的形式,往往能夠保留原有的語境和互動性,使得佛法的傳達更具親和力。而“隨筆雜鈔”則錶明,本書的內容並非全然是係統性的學術論文,也包含瞭作者在修行、研究過程中積纍的零散思考、感悟,甚至是針對某些特定問題的探討。這種形式的加入,使得本書更具個性和人文色彩,能夠展現研究者在麵對佛法時的真實心路曆程,以及其思想的閃光點。 研究方法與特色: 1. 文獻考據與義理闡釋相結閤: 吳信如先生的研究,並非停留在對文本的簡單羅列,而是將嚴謹的文獻考據與深刻的義理闡釋融為一體。他對曆代祖師的注疏進行梳理,考察其學說的淵源與流變,在此基礎上,再以現代的視角和理解,對經文義理進行深入的闡發。 2. 理論與實踐的貫通: 藥師佛法,尤其強調“現世利益”和“解脫功德”,其核心在於“信、願、行”的實踐。因此,本書在解讀經文義理的同時,很可能也觸及瞭藥師法門的實踐層麵,例如如何念誦藥師咒,如何修持藥師法門以獲得身心安樂,如何將藥師佛的慈悲願力融入日常生活,等等。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使得本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珍品,也是修行者的寶貴指南。 3. 通俗易懂與學術嚴謹並存: 鑒於“講記”和“隨筆”的體例,本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力求語言的通俗易懂,能夠讓更廣泛的讀者群體受益。他善於將抽象的佛法概念,用貼近生活、生動形象的語言加以解釋,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産生共鳴,並從中獲得啓發。 讀者群體與價值: 《藥師經法研究》(第1輯~第4輯)這部著作,適閤以下幾類讀者: 佛學研究者: 為他們提供瞭深入研究藥師法門、比較不同經典、梳理曆代祖師學說的一手資料和寶貴參考。 藥師法門修學者: 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藥師佛的誓願和功德,指導修行方法,提升修行境界。 對佛教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通過本書,可以瞭解藥師佛法的深邃智慧,認識佛教在應對人生苦難、追求身心健康方麵的積極作用。 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的讀者: 藥師佛法在中國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與中國傳統思想的融閤,也展現瞭中國文化獨特的魅力。 總而言之, 吳信如先生的《藥師經法研究》(第1輯~第4輯)是一部集學術性、實踐性、通俗性於一體的優秀佛學著作。它以嚴謹的態度、深厚的功底、多維度的研究,為讀者展現瞭藥師佛法的宏大體係和深邃智慧。無論是作為學術研究的工具,還是作為個人修行的指導,抑或是作為認識佛教文化的窗口,本書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它不僅是一部關於經典的解讀,更是對一種能夠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法門的全麵呈現,是值得細細品讀和深入體悟的寶藏。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此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深度對話,而非單嚮的信息灌輸。作者在行文間流露齣的那種沉靜、內斂又極具洞察力的文字風格,讓人感到非常親切和信服。他似乎深諳東方哲學的錶達精髓,用詞遣句既精準又不失韻味,很多段落反復誦讀,都能品齣新的滋味來。尤其是那些充滿生活氣息或對日常現象的譬喻,將高深的佛理巧妙地拉到瞭我們觸手可及的層麵,打破瞭“佛學高不可攀”的固有印象。這種對話式的寫作,使得知識的吸收不再是被動的記憶,而是一種主動的思考和體驗。我常常在讀完一個小節後,會放下書本,陷入沉思,這種啓發性的閱讀體驗,正是衡量一本優秀學問著作的重要標準之一。它給予的思考空間,遠遠大於書本上印著的文字本身。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硬殼精裝,拿到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製作的典藏本。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早年的版本,文字的細節也保留得相當到位,閱讀體驗極佳。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上的考量,行距和字號都非常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對於我們這些喜歡收藏實體書的讀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或參考資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擺在書架上細細品味的藝術品。翻閱時,能感受到齣版方對內容和實物載體的雙重尊重,這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那種指尖觸碰到紙張的真實感,是任何屏幕都無法替代的。希望未來還能有更多類似的優秀佛學著作以如此精良的品質齣版發行,讓傳統文化的精粹得以更長久地流傳。

評分

這本書對於係統梳理特定思想體係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像那些麵嚮大眾普及的入門讀物那樣,隻做概念的簡略介紹,而是提供瞭一個非常細緻的、可以反復鑽研的“知識礦藏”。在我看來,衡量一本學術性著作的優劣,關鍵在於它能否成為後續研究的堅實基礎。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對於關鍵概念的定義、不同流派觀點的梳理,都做到瞭條分縷析,邏輯鏈條清晰到幾乎不需要額外的筆記輔助。對於那些真正想在某一領域深耕的學人而言,這樣的著作就是他們探尋更深層次真理時所必須倚仗的階梯。它所構建的知識體係是如此完整且自洽,讓人在其中能夠找到明確的方嚮感,避免在浩瀚的佛學文獻中迷失。

評分

這部著作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展現齣一種超越瞭簡單教義宣講的廣闊視野。它不僅僅是在解釋“是什麼”,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是這樣”以及“它如何影響後世”。我注意到作者在很多地方都展現齣一種跨學科的綜閤能力,將宗教學、哲學乃至文化史的視角巧妙地融入對核心經典的解讀中。這種多維度的觀察角度,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有些枯燥的教義分析變得生動而富有張力。它像是一把精密的解剖刀,細緻地剖開瞭經文背後的結構和思想肌理,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對於希望從更宏觀層麵理解佛教思想發展脈絡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係,它引導讀者跳齣單一視角的局限,去欣賞佛法思想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與適應性。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論述脈絡給我一種非常紮實和嚴謹的感覺,作者的學術功底深厚可見一斑。他似乎對佛經文本的考據和曆史流變有著深入的挖掘,使得整部作品在闡釋經文的義理時,並非停留在錶麵的解讀,而是深入到瞭文本生成的曆史背景和多重語境之中。我發現書中引用瞭大量罕見的文獻資料,這些資料的引入極大地豐富瞭論證的層次感和說服力。作為一個對佛學有一定瞭解的普通讀者,我能明顯感受到作者在力求平衡“學術深度”與“可讀性”之間的努力。他沒有為瞭炫耀學識而堆砌晦澀的術語,而是在關鍵節點清晰地梳理齣脈絡,讓讀者能夠跟隨他的思路一步步深入理解復雜的概念。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寫作手法,對於係統學習某一宗派或經典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它提供瞭一個堅固的知識框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