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

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亚峰,马学文,陈立杰 等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消防
  • 消防技术
  • 消防设计
  • 建筑工程
  • 安全工程
  • 防火规范
  • 消防设备
  • 建筑安全
  • 消防实务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2922
商品编码:19021984606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建筑消防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及设计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火灾的特点与建筑消防、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蒸气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炮灭火系统、地下工程与人防工程的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的配置等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图书目录

章建筑火灾的特点与建筑消防1
节火灾的分类与特征1
一、火灾的分类1
二、火灾特征2
三、灭火方法及原理2
四、常用灭火剂4
第二节建筑消防11
一、建筑火灾的特点11
二、建筑分类11
三、建筑耐火等级12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间距16

第二章消火栓灭火系统22
节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22
一、室外消火栓的设置场所22
二、水源、设计流量和水压22
三、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防给水管道23
第二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26
一、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设置的原则26
二、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的选择27
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类型27
四、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28
五、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31
六、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35
七、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计算47

第三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6
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种类与设置原则56
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种类56
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原则56
三、火灾危险等级划分57
第二节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8
一、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分类58
二、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组件62
三、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区68
四、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与计算69
五、工程实例84
第三节雨淋灭火系统87
一、雨淋灭火系统的设置范围87
二、雨淋灭火系统的分类88
三、雨淋灭火系统主要组件88
四、雨淋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93
五、雨淋灭火系统的设计计算95
第四节水幕系统97
一、水幕系统设置原则97
二、水幕系统的类型与组成97
三、水幕系统控制设备98
四、水幕系统的设计要求98
五、水幕系统设计计算101
第五节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102
一、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使用范围102
二、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03
三、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设计计算104

第四章水喷雾灭水系统107
节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与组成107
一、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07
二、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组成107
三、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108
第二节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与计算109
一、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109
二、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计算112

第五章蒸气灭火系统114
节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114
一、灭火原理114
二、适用范围114
第二节蒸气灭火系统类型与组成114
一、固定式蒸气灭火系统114
二、半固定式蒸气灭火系统114
第三节蒸气灭火系统设计与计算115
一、蒸气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115
二、蒸气灭火浓度116
三、蒸气管线的计算116
四、蒸气式灭火设备的配置117

第六章泡沫灭火系统118
节概述118
一、灭火原理118
二、泡沫灭火系统的主要组件118
三、系统分类118
四、系统形式的选择119
第二节泡沫液和系统组件121
一、泡沫液121
二、泡沫消防泵121
三、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122
四、泡沫液储罐123
五、泡沫产(发)生装置123
六、控制阀门和管道124
第三节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124
一、系统形式124
二、设计要求125
第四节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126
一、系统形式126
二、设计要求128
第五节泡沫-水喷淋系统与泡沫喷雾系统131
一、一般规定131
二、泡沫-水雨淋系统132
三、闭式泡沫-水喷淋系统132
四、泡沫喷雾系统133
第六节泡沫消防泵站及供水134
一、泡沫消防泵站与泡沫站134
二、系统供水135
第七节水力计算135
一、系统的设计流量135
二、管道水力计算136
三、减压措施137

第七章干粉灭火系统139
节干粉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动作程序139
一、系统的工作原理139
二、系统的动作程序139
第二节干粉灭火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所140
一、系统的特点140
二、适宜扑救的火灾场所140
三、不适宜扑救的火灾场所141
第三节干粉灭火剂141
一、干粉灭火原理141
二、干粉灭火剂分类和组成142
三、干粉灭火剂型号编制方法142
四、干粉灭火剂使用保管要求143
第四节干粉灭火系统的分类143
一、手动干粉灭火系统143
二、自动干粉灭火系统143
三、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143
四、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143
五、全淹没灭火系统143
六、局部应用灭火系统144
第五节干粉灭火系统的构成和主要设备144
一、系统的构成144
二、系统组件144
第六节干粉灭火系统设计与计算147
一、干粉灭火设备的设置要求147
二、干粉灭火剂储罐容积的计算147
三、加压气量的计算149
四、干粉输送管路的设计150

第八章二氧化碳灭火系统152
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152
第二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分类及组成152
一、系统分类152
二、系统组成153
第三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154
第四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155
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155
二、灭火剂的设计浓度155
三、系统的储存量156
四、管网设计计算159

第九章气体灭火系统163
节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163
一、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163
二、气体灭火系统部件的设置要求164
第二节七氟丙烷灭火系统165
一、七氟丙烷的特性与应用165
二、系统分类与部件167
三、系统控制方式168
四、储存装置设置要求170
五、管道部件与管道170
六、系统设计计算171
第三节烟烙尽(IG-541)灭火系统178
一、烟烙尽(IG-541)的特性与应用178
二、系统的分类与部件180
三、系统的控制方式182
四、系统设计计算183
第四节热气溶胶灭火系统190
一、热气溶胶灭火剂的特性与应用190
二、热气溶胶灭火系统的分类和构成191
三、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设计与计算193
四、安全要求194
第五节三氟甲烷灭火系统195
一、三氟甲烷灭火剂的特性195
二、应用范围195
三、系统的分类196
四、系统的控制方式197
五、防护区的设置要求197
六、系统的设计计算198
七、系统的主要组件200
第六节SDE灭火系统201
一、SDE灭火剂的特性201
二、应用范围202
三、系统分类及部件202
四、系统的控制方式203
五、防护区的设置要求204
六、系统设计205
七、安全要求211

第十章消防炮灭火系统212
节消防炮灭火系统的分类212
一、远控消防炮系统212
二、手动消防炮灭火系统212
三、移动消防炮灭火系统213
四、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213
五、水炮系统213
六、泡沫炮系统213
七、干粉炮系统213
第二节消防炮灭火系统的主要设备213
一、系统的构成213
二、消防炮213
三、泡沫比例混合装置与泡沫液罐217
四、干粉罐与氮气瓶218
五、消防泵组与消防泵站218
六、阀门和管道219
七、消防炮塔219
八、动力源220
第三节消防炮灭火系统的设计220
一、系统设置要求220
二、消防炮的布置220
三、水炮系统的设计221
四、泡沫炮系统的设计222
五、干粉炮系统的设计223
六、系统水力计算223
七、系统控制224

第十一章地下工程与人防工程的消防226
节地下工程的消防226
一、地下工程的火灾特点226
二、消防给水系统227
三、相关规定227
四、地下铁道和铁道隧道228
第二节人防工程的消防229
一、消防水源和消防用水量230
二、灭火设备的设置230
三、消防水池231
四、室内消防给水231
五、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232
六、其他相关规定232

第十二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34
节概述234
一、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发展234
二、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构成236
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36
第二节火灾探测器237
一、火灾探测技术和探测器的类型237
二、常用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39
第三节火灾报警控制器246
一、火灾报警控制器类型246
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247
三、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248
四、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249
第四节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设计251
一、火灾探测器的选择251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257
第五节消防控制中心261
一、消防控制中心的设备组成261
二、对消防控制中心的要求261
第六节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262
一、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262
二、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方式263
三、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263

第十三章灭火器的配置264
节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264
一、火灾种类264
二、危险等级264
第二节灭火器与选择266
一、灭火器266
二、灭火器的选择272
第三节灭火器的设置274
第四节灭火器的配置与设计计算275
一、灭火器的配置275
二、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276
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例278
四、工程实例278

参考文献281
《安全之基:现代建筑消防技术与应用》 引言 在追求人居舒适与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建筑的安全性始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消防安全,更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根本保障。从宏伟的摩天大楼到温馨的住宅小区,从繁忙的商业综合体到重要的公共设施,每一个建筑都承载着无数的期望与信任。然而,火灾的无情与破坏力,也时刻警示着我们,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设计来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消防安全屏障。《安全之基:现代建筑消防技术与应用》一书,便是基于这一使命而孕育而生的。它不仅是对现有消防技术理论的梳理与整合,更是对未来建筑消防安全发展趋势的深入探索与前瞻性展望。本书旨在为建筑师、消防工程师、设计人员、施工单位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实用的参考著作,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建筑消防技术的精髓,掌握前沿的设计理念,并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实践,从而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消防安全水平。 第一部分:消防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法规遵循 任何工程领域的实践都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严格的法规约束。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回顾和深入理解消防安全的核心概念。我们将从火灾的发生、发展和扑救的基本原理出发,剖析火灾的危险性,探讨热、烟、毒的传播规律,以及不同类型火灾的特性。这一部分将为理解后续的技术应用奠定必要的科学基础。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详细阐述国家和行业在建筑消防安全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我们将重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规定》等基本法律框架,并深入剖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标准。我们将解释这些规范的立法意图、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要求,强调合规性设计的重要性。同时,本书也将涵盖最新的消防技术发展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的更新,确保读者掌握最前沿的行业信息。 第二部分:建筑防火设计原则与策略 在理解了基本理论与法规之后,本书将进入建筑防火设计的核心内容。这一部分将聚焦于如何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分隔和材料选择,从源头上降低火灾风险。 总体规划与布局: 我们将探讨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的设计要求、室外消火栓的设置标准等,这些都是构成整体消防安全体系的基础。 防火分区与分隔: 本章将深入讲解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构件的设计与选用,以及如何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使用功能,科学划分防火分区,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我们将讨论不同耐火等级的要求,以及防火分隔技术的最新发展,例如智能防火门控系统等。 疏散设计: 人员疏散是火灾发生时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疏散楼梯、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的设计要求,包括宽度、高度、开启方向、间距等,并探讨不同类型建筑(如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的特殊疏散要求。我们将分析疏散距离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设计出安全、高效的疏散路径。 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性能直接影响火灾的蔓延速度和结构稳定性。本书将介绍建筑材料的防火等级划分,包括可燃、难燃、不燃材料的定义和应用范围。我们将重点关注墙体、楼板、吊顶、门窗等关键部位材料的选择,以及对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的防火要求。 第三部分:现代消防设施与技术应用 除了被动的防火设计,主动的消防设施是扑灭火灾、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系统介绍各类现代消防设施的设计、安装与应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章将深入剖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包括火灾探测器(感烟、感温、火焰探测器等)、手动报警按钮、报警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等。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类探测器的技术原理、适用场所和选型原则,以及报警系统布线、电源要求等。同时,我们将探讨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如物联网火灾监测技术、GIS与消防联动等前沿应用。 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是火灾发生后最直接有效的扑救手段。本书将重点介绍以下几类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包括湿式、干式、预作用和雨淋系统,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喷头类型、管网设计、水源要求以及不同类型建筑的应用。 气体灭火系统: 如二氧化碳、七氟丙烷、IG541等灭火系统,重点讲解其灭火机理、适用范围(如服务器机房、档案库房等)、灭火剂储存、管网设计和安全注意事项。 泡沫灭火系统: 介绍不同类型的泡沫灭火系统(如低倍数、中倍数、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分析其适用场所(如油库、飞机库等)和设计要点。 细水雾灭火系统: 探讨细水雾技术在扑灭各类火灾中的优势,包括其降温、窒息和隔离火焰的作用,以及在特定场所(如船舶、隧道等)的应用。 防排烟系统: 火灾产生的烟雾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本书将详细阐述防排烟系统的组成(包括排烟风机、排烟口、补风口、挡烟隔烟设施等)及其设计原则。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建筑(如楼梯间、走道、大空间)的防排烟设计要求,以及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的技术细节。 消防供水系统: 确保充足的消防水源是所有消防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本书将详细介绍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增压给水设备、消防管道和消火栓的设计要求,以及对消防水源的可靠性、供水能力进行论证。 其他消防设备: 此外,本书还将介绍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消防电源及其配电要求、消防接口(如消火栓箱、水泵接合器)等其他重要的消防设备和系统,并阐述其在整体消防体系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特殊建筑类型的消防设计考量 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建筑,其消防安全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本书的第四部分将针对一些特殊建筑类型,进行深入的消防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 随着城市密度的增加,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日益普遍。本章将重点探讨其在防火分区、疏散设计、防排烟、消防供水、消防电梯、避难层等方面与普通建筑的不同之处,以及应对火灾扑救难度增加的特殊设计策略。 地下建筑与半地下建筑: 地下空间的通风不良、疏散困难等特点,使其面临更高的火灾风险。本书将详细阐述地下建筑的防火分隔、防排烟、疏散设计、消防水源获取以及防火检测报警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人员密集场所: 如商场、影剧院、展览馆、医院、学校等,其火灾风险和人员疏散难度都较高。本书将分析这些场所的防火分区划分、疏散通道设计、消防设施配置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等关键要素。 工业与仓储建筑: 工业与仓储建筑通常涉及易燃易爆物品、高温作业等,火灾风险更高。本书将探讨针对不同类型工业与仓储建筑的防火分区、灭火系统选型、危险区域划分以及特殊消防安全措施。 历史建筑与文物建筑: 对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进行消防改造,需要在保护其原有风貌的同时,确保消防安全。本书将介绍如何在不破坏历史痕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现代消防技术,例如隐蔽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微型水雾系统等。 第五部分:消防设计与施工的实践环节 理论与法规的掌握最终需要体现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本书的第五部分将关注消防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 消防设计流程与要点: 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我们将梳理消防设计的完整流程,并强调在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细节和审查要点。 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 本章将详细介绍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的程序、内容以及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帮助读者顺利通过各项审批。 消防工程施工与监理: 介绍消防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要求,包括材料的防火性能检测、设备安装的规范性、管道系统的严密性测试等,并强调施工质量控制和监理的重要性。 消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消防设施的有效性离不开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本书将介绍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测试、保养要求,以及火灾隐患的排查与治理。 消防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最后,本书将对建筑消防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包括智能化消防系统、大数据在消防管理中的应用、绿色建筑与消防技术的融合等,为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结语 《安全之基:现代建筑消防技术与应用》不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对生命安全的庄严承诺。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的深入解读,能够帮助每一位建筑行业的参与者,深刻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以负责任的态度,将最先进的消防技术和最科学的设计理念融入每一个建筑项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筑牢城市的“安全之基”,守护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封面采用了沉稳的蓝色调,搭配金色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显得既专业又不失格调。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一种厚重而细腻的感觉,翻阅时不易产生静电,这点对于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的人来说是个不小的福音。内容方面,我还在慢慢消化中,毕竟是专业性很强的书籍,每一个章节都需要细细品味,甚至需要结合图纸和实际案例来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基础概念的解释,比如消防泵的选型,它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和参数,还详细阐述了选择不同类型消防泵的考量因素,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还有关于疏散通道的设计,书中不仅强调了宽度和数量的要求,还对通道内的防火分区、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使得原本抽象的规范条文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和执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平实,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非常适合作为一本技术手册来使用。书中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也相当到位,避免了因术语不清而造成的理解障碍。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关于消防给水和排水系统设计的内容,它不仅仅是介绍了水泵、管道、阀门的类型和参数,还详细说明了消防水池的容积计算、消防水箱的设置要求、消火栓系统的水压和流量计算,以及排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的联动关系。这些细节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消防工程领域的深厚功底。我还在仔细研究书中关于建筑内部消防给水设计的部分,这对我理解和计算建筑内部的消防用水量,以及合理布置消防给水管网,确保火灾发生时有足够的水源和水压,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运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文并茂的设计让枯燥的消防技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书中大量的示意图、流程图和表格,都经过精心设计,清晰直观,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防火分隔设计的那一章节,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不同耐火等级的墙体、楼板的要求,还通过图例展示了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在不同建筑结构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们的连接构造要求,这为我在实际项目中如何正确设计和选用防火分隔构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书中关于建筑内部装修防火的章节也给我带来了启发,它详细阐述了不同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以及在不同区域的适用范围,并且强调了装修工程与主体结构防火的协调性,这让我更加重视装修设计在整个建筑消防安全体系中的作用。

评分

从内容深度和广度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参考书。它涵盖了建筑消防技术的多个重要方面,从火灾的发生机理到各种灭火系统的设计,再到消防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尤其是其中关于火灾动力学模型在消防设计中的应用,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数学模型,但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让我认识到消防设计不仅仅是满足规范要求,更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分析。书中引用的案例分析也相当精彩,通过对实际火灾事故的剖析,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消防设计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内容,这部分信息对我目前的工作非常有价值,它详细介绍了这些特殊建筑在防火分区、防烟排烟、消防水源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设计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其严谨性和实践性。作为一本技术书籍,它在理论推导和数据引用上都力求准确,确保了信息的可靠性。同时,它又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设计图例和计算表格,这对于正在从事建筑消防设计工作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其便利的工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消防电气设计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它不仅仅列出了电气规范,还详细阐述了消防电源的可靠性、消防设备用电负荷的计算、消防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以及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要点,这些内容对于保证消防系统在火灾发生时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我还在学习书中关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部分,这部分内容非常详细,涵盖了探测器的选型、报警回路的设计、灭火剂的选择以及系统联动控制的逻辑等等,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