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悦读中外经典名著阅读丛书 励志类(情商培养系列) 昆虫记 | 作者 | (法国)法布尔 |
| 定价 | 15.80元 | 出版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0278735 | 出版日期 | 2012-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k | 商品重量 | 0.681Kg |
| 内容简介 | |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中国读者领略《昆虫记》的真实面目。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本书的作者法布尔。本书现已成为中国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第1章 论祖传第2章 神秘的池塘第3章 石蚕第4章 蜣螂第5章 蝉第6章 舍腰蜂第7章 螳螂第8章 蜜蜂、猫和红蚂蚁第9章 开隧道的矿蜂第10章 萤第11章 樵叶蜂第12章 采棉蜂和采脂蜂第13章 西班牙犀头第14章 黄蜂第15章 蟋蟀第16章 捕蝇蜂第17章 寄生虫第18章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第19章 松毛虫第20章 孔雀蛾第21章 找枯露菌的甲虫第22章 条纹蜘蛛第23章 狼蛛第24章 蟹蛛第25章 克鲁蜀蜘蛛第26章 迷宫蛛第27章 蛛网的建筑第28章 蜘蛛的电报线 |
| 编辑推荐 | |
|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苍蝇等。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套书简直是知识的海洋,我最近沉迷于阅读其中的几本历史著作,尤其是关于古代文明兴衰的那几本,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作者的考据工作做得极其扎实,每一个论断背后都有详实的史料支撑,读起来丝毫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反而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比如,书中对某个王朝的政治体制变迁的分析,细致入微,将那些复杂的权力博弈描绘得如同精彩的戏剧。我以前对那段历史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但读完这些书后,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且富有洞察力,他总能在宏大的叙事中抓住那些触动人心的细节,让那些早已逝去的英雄和凡人重新鲜活起来。每一次翻开书页,都像是与历史长河中的智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那种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滋养,是任何娱乐活动都无法比拟的。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发现历史的脉络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套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不得不提一下其中几本关于人类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著作,它们让我对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作者们似乎都拥有无与伦比的同理心,他们深入到那些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社群中,以一种近乎谦卑的态度去记录和分析他们的习俗、信仰和语言结构。阅读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穿梭于世界各地,体验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脚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仪式和符号意义的那部分论述,它揭示了人类社会运作底层逻辑的共通性,尽管外在表现千差万别,但对意义的追寻和归属感的构建却是全人类共同的需求。这种跨文化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正常”和“异类”的界限有了更模糊、更包容的认识。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洗礼和对人类多样性的深深敬意。
评分我一直想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辨能力,所以特意找了一些关于批判性思维和决策科学的书籍来阅读,这套丛书里的相关作品简直是宝藏。其中关于认知偏差和系统性错误的分析尤其精彩。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揭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自己的思维捷径所误导的。阅读这些内容时,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发现自己过去很多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根源都在于那些不自知的心理陷阱。书中提出的那些检测和修正逻辑谬误的方法论,非常实用,我甚至开始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的工作邮件和日常讨论中,效果立竿见影。文字风格偏向于冷静、理性的分析,但绝不枯燥,因为它直击人类心智的弱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副精密的思维矫正工具。
评分我对哲学和文学理论类的书籍一直情有独钟,而这套丛书里收录的几本西方经典文本的导读和解读版本,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通常这类晦涩难懂的理论,读起来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里的译者和注释者显然下了大功夫,他们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精髓,更重要的是,他们用非常现代和贴近生活的语言对那些复杂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来啃读其中关于现象学的那一本,以前总觉得那些理论飘在云端,但这里的解读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存在”是如何被构建和理解的。文字的编排也很人性化,大段的原文与旁注相互穿插,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连贯,不会因为查找注释而打断思维的流动。读完之后,我对艺术鉴赏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质疑、如何去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满足于表面的信息。这种思维上的拓展和提升,是无价的。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自然科学的普及读物,这套书真是颠覆了我对科学的刻板印象,完全不是那种公式堆砌、公式推导的无聊教材。它主要聚焦于现代物理学的几个前沿领域,比如量子纠缠和宇宙学,但叙事方式极其巧妙,充满了画面感和故事性。作者似乎是一位深谙科普之道的魔术师,他总能用最日常的类比,将那些深奥到令人头皮发麻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比如,他解释黑洞的形成过程时,简直像在讲述一个宇宙史诗,让人不禁惊叹于自然界运作的精妙和宏伟。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抬头望向窗外,试图将书中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这种阅读体验带来的震撼,是来自于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奋感,它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向往。它不是在“教”你知识,而是在“邀请”你一同进入一个充满奇迹的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