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
作者: 汪培珽
繪者: 陳星同
出版社: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出版日期:2017/07/10
ISBN:9789869202749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親子教養> 生活教養
內容簡介
「小孩快要讓我抓狂了。請問:理智斷線前的三秒鐘,
我可以做什麼防止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
假想一下:一年後,地球就要毀滅了。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他的孩子,也抓狂大吼大叫。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老了,換成孩子對你抓狂大吼大叫。
我猜,第三個,有效。
多數父母都知道怎麼教小孩
我們缺少的不是育兒方法
而是在「兒孫自有兒孫福」和「成就孩子」間取得平衡
200則隨筆
希望讓你找到讓日子過得更幸福的方向
*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乖?」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優秀?」
你這樣想過嗎?
問題不在孩子乖不乖、優不優秀。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句好像是不得不說的廢話)。
父母得跳脫「跟別人比」的框框後,再來談教養。
我們總是先看別人的孩子,再看自己的,然後開始比較。
問題是,父母自己乖嗎?優秀嗎?
乖,和優秀,放到父母身上,可以是有耐心的同義詞。
「這孩子,怎麼這麼固執?」
我們會先反省自己固不固執嗎?
不。我們會先把自己不聽話的孩子,跟別人聽話的孩子比。
然後怪自己的孩子太固執。
「有主見」,明明是好事。
但是,當自己的孩子有主見時,多數父母卻不高興。
甚至把它當成缺點看。為什麼?
孩子犯錯被老師罵,如果你親眼看到,會難過得不得了。
但是,自己罵小孩罵得更兇,卻不感到難過。
甚至愈罵愈覺得上癮,為什麼?
「怎麼讓小孩更有自信?」
「偶爾威脅一下小孩,有這麼嚴重嗎?」
「會讀書是很好,但不愛讀書,我也不勉強……」
「不乖,打一下有什麼關係?」
父母對教養的疑問,沒有盡頭。
如果我們把矛頭指向孩子,只能治標不治本。
問題的源頭,常常是父母哪裡需要改變──
可能是隨口批評孩子的習慣;
或是「我這麼倒楣才會生了你這麼難纏的小孩」的念頭。
會反省的父母,孩子的問題自然就會愈來愈少。
*
這麼多年來,收讀者的來信,已經變成生活的一部份了。
每一封,我都會看。
每。一。封。
至於回覆呢?有點看緣份(抱歉)。
有人只寫了五句,但我覺得不馬上回,對方就要跳樓了。
有人寫了三頁,我猜寫完,問題可能就解決了一半。
整理讀者的問題時,有時候我會把父母的提問藏起來。
因為你可能沒有這樣的困擾,
但是我的回答,希望也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需要。
*
『當你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是美好平和的。
我家姊姊弟弟十二歲之前,都是美好平和的。
十二歲之後呢?
在外人的眼光裡,不是。
但是,我還是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他們。
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給我的試煉,不要說換做別家父母,
只要換我家先生來管,都可能弄得烏煙瘴氣。
但是,我從來沒有無助的感覺。
父母不能無助,因為孩子比我們還無助,
我們是孩子好好長大的依靠。』
以上這段話,說的就是:父母要保持信心。
父母的信心,就是孩子自信的來源。
也是孩子的人生,可以走得更幸福的來源。
與你共勉之。
──汪培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專題作品有七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管教啊,管教》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
手記系列有七本: 1《金湯匙裡的毒藥》2《真的放手讓你飛》3《別在半夜喊媽媽》
4《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5《偷偷愛著你》 6《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
7《壞人我當》
親手救回來﹑並翻譯的故事書有九本:1《想生金蛋的母雞》2《弄丟飯糰的小婦人》
3《害怕沒什麼大不了》4《踢踢踢踢 天寶》5《好嚴肅的農場》6《好大膽的小鴨子》
7《我要修理安東尼》8《公雞公雞,別叫了》9《老皮,快放鞭炮》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有一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童同著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家长的角色定位。以前总觉得,管教孩子就是要把他们“管住”,让他们听话。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管教,是教会孩子如何“管好自己”,如何理解规则,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我们父母在不经意间可能会犯的错误。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自我剖析,让我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是不是真的适合孩子,是不是在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它不是指责,而是一种温和的提醒,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盲点,并有勇气去做出改变。这种“觉醒”的感觉,非常珍贵,也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有了更清晰、更积极的方向。它让我从一个“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引导者”,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简直太精美了!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复古而又不失质感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沉甸甸的手感,以及纸张散发出的淡淡墨香,瞬间就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我喜欢这种带有一定厚度和分量的纸张,翻阅的时候不会觉得轻飘飘,仿佛每一页都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内页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印刷质量非常高,图案和文字都清晰锐利,没有丝毫模糊不清的地方,这让我对出版方的用心程度有了非常好的印象。总而言之,这绝对是一本从外在到内在都充满诚意的作品,光是拿在手里,就足够让人心情愉悦,迫不及待想翻开它,探索它所包含的世界了。这种细节上的考究,往往能反映出作者和出版方对内容的重视程度,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某些观点真的非常“颠覆”。它挑战了我很多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和“什么是有效的界限”。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所谓的“效率”而忽略孩子的情绪,或者用一些自己都觉得牵强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必须那样做。这本书却鼓励我们停下来,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它强调了父母情绪的稳定对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影响,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我常常在想,孩子的情绪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我们父母的状态。如果父母自己都“理智断线”,又怎么能奢求孩子保持冷静呢?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如何先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却又无比强大的。
评分我非常欣赏作者那种“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的育儿理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完美育儿”的模板所裹挟,觉得自己必须做到十全十美,否则就是失败的父母。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父母,而是一个真实、有爱、并且愿意和他们一起成长的父母。它鼓励我们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种坦诚和包容,让我感觉如释重负。读完这本书,我不再那么焦虑,不再那么害怕犯错,而是更愿意去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去感受他们成长的喜悦,去理解他们偶尔的叛逆。它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一场充满爱的旅程,而在这趟旅程中,学会放下不必要的包袱,以更轻松、更愉快的心态去面对,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辈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自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娓娓道来,把你带入一个充满共鸣的场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论述,那些案例写得太真实了,简直就是我平时带孩子会遇到的真实写照。每当读到某个情境,我都会忍不住点头,心想“对,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处理的,然后……” 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人能理解我的困境,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书中分享的那些小技巧,比如如何用平静的语气引导孩子,如何在爆发的边缘按下暂停键,都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让我觉得学到的东西立刻就能用得上,并且效果立竿见影。这种“学有所用”的感觉,是任何一本理论书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