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
作者: 汪培珽
繪者: 陳星同
齣版社: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齣版日期:2017/07/10
ISBN:9789869202749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親子教養> 生活教養
內容簡介
「小孩快要讓我抓狂瞭。請問:理智斷線前的三秒鐘,
我可以做什麼防止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
假想一下:一年後,地球就要毀滅瞭。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他的孩子,也抓狂大吼大叫。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老瞭,換成孩子對你抓狂大吼大叫。
我猜,第三個,有效。
多數父母都知道怎麼教小孩
我們缺少的不是育兒方法
而是在「兒孫自有兒孫福」和「成就孩子」間取得平衡
200則隨筆
希望讓你找到讓日子過得更幸福的方嚮
*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乖?」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優秀?」
你這樣想過嗎?
問題不在孩子乖不乖、優不優秀。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句好像是不得不說的廢話)。
父母得跳脫「跟別人比」的框框後,再來談教養。
我們總是先看別人的孩子,再看自己的,然後開始比較。
問題是,父母自己乖嗎?優秀嗎?
乖,和優秀,放到父母身上,可以是有耐心的同義詞。
「這孩子,怎麼這麼固執?」
我們會先反省自己固不固執嗎?
不。我們會先把自己不聽話的孩子,跟別人聽話的孩子比。
然後怪自己的孩子太固執。
「有主見」,明明是好事。
但是,當自己的孩子有主見時,多數父母卻不高興。
甚至把它當成缺點看。為什麼?
孩子犯錯被老師罵,如果你親眼看到,會難過得不得瞭。
但是,自己罵小孩罵得更兇,卻不感到難過。
甚至愈罵愈覺得上癮,為什麼?
「怎麼讓小孩更有自信?」
「偶爾威脅一下小孩,有這麼嚴重嗎?」
「會讀書是很好,但不愛讀書,我也不勉強……」
「不乖,打一下有什麼關係?」
父母對教養的疑問,沒有盡頭。
如果我們把矛頭指嚮孩子,隻能治標不治本。
問題的源頭,常常是父母哪裡需要改變──
可能是隨口批評孩子的習慣;
或是「我這麼倒楣纔會生瞭你這麼難纏的小孩」的念頭。
會反省的父母,孩子的問題自然就會愈來愈少。
*
這麼多年來,收讀者的來信,已經變成生活的一部份瞭。
每一封,我都會看。
每。一。封。
至於迴覆呢?有點看緣份(抱歉)。
有人隻寫瞭五句,但我覺得不馬上迴,對方就要跳樓瞭。
有人寫瞭三頁,我猜寫完,問題可能就解決瞭一半。
整理讀者的問題時,有時候我會把父母的提問藏起來。
因為你可能沒有這樣的睏擾,
但是我的迴答,希望也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需要。
*
『當你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是美好平和的。
我傢姊姊弟弟十二歲之前,都是美好平和的。
十二歲之後呢?
在外人的眼光裡,不是。
但是,我還是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他們。
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給我的試煉,不要說換做別傢父母,
隻要換我傢先生來管,都可能弄得烏煙瘴氣。
但是,我從來沒有無助的感覺。
父母不能無助,因為孩子比我們還無助,
我們是孩子好好長大的依靠。』
以上這段話,說的就是:父母要保持信心。
父母的信心,就是孩子自信的來源。
也是孩子的人生,可以走得更幸福的來源。
與你共勉之。
──汪培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專題作品有七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還好我們生瞭兩個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隻有10年》《管教啊,管教》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
手記係列有七本: 1《金湯匙裡的毒藥》2《真的放手讓你飛》3《別在半夜喊媽媽》
4《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5《偷偷愛著你》 6《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
7《壞人我當》
親手救迴來﹑並翻譯的故事書有九本:1《想生金蛋的母雞》2《弄丟飯糰的小婦人》
3《害怕沒什麼大不瞭》4《踢踢踢踢 天寶》5《好嚴肅的農場》6《好大膽的小鴨子》
7《我要修理安東尼》8《公雞公雞,別叫瞭》9《老皮,快放鞭炮》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有一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童同著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某些觀點真的非常“顛覆”。它挑戰瞭我很多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讓我開始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愛”和“什麼是有效的界限”。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為瞭所謂的“效率”而忽略孩子的情緒,或者用一些自己都覺得牽強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必須那樣做。這本書卻鼓勵我們停下來,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它強調瞭父母情緒的穩定對孩子成長的決定性影響,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我常常在想,孩子的情緒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的是我們父母的狀態。如果父母自己都“理智斷綫”,又怎麼能奢求孩子保持冷靜呢?這本書就像一劑良藥,讓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學會如何先愛自己,纔能更好地愛孩子。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是潤物細無聲卻又無比強大的。
評分我非常欣賞作者那種“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的育兒理念。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完美育兒”的模闆所裹挾,覺得自己必須做到十全十美,否則就是失敗的父母。這本書卻告訴我們,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完美的父母,而是一個真實、有愛、並且願意和他們一起成長的父母。它鼓勵我們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種坦誠和包容,讓我感覺如釋重負。讀完這本書,我不再那麼焦慮,不再那麼害怕犯錯,而是更願意去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個瞬間,去感受他們成長的喜悅,去理解他們偶爾的叛逆。它讓我明白,育兒不是一場考試,而是一場充滿愛的旅程,而在這趟旅程中,學會放下不必要的包袱,以更輕鬆、更愉快的心態去麵對,纔是最重要的。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充滿智慧的長輩進行一場心與心的對話。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自然,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像是娓娓道來,把你帶入一個充滿共鳴的場景。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論述,那些案例寫得太真實瞭,簡直就是我平時帶孩子會遇到的真實寫照。每當讀到某個情境,我都會忍不住點頭,心想“對,就是這樣!我就是這樣處理的,然後……” 這種強烈的代入感,讓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有人能理解我的睏境,並給齣切實可行的建議。書中分享的那些小技巧,比如如何用平靜的語氣引導孩子,如何在爆發的邊緣按下暫停鍵,都讓我受益匪淺。它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實踐指導意義,讓我覺得學到的東西立刻就能用得上,並且效果立竿見影。這種“學有所用”的感覺,是任何一本理論書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衝擊,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作為傢長的角色定位。以前總覺得,管教孩子就是要把他們“管住”,讓他們聽話。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管教,是教會孩子如何“管好自己”,如何理解規則,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孩子成長過程中那些微妙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們父母在不經意間可能會犯的錯誤。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自我剖析,讓我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是不是真的適閤孩子,是不是在無形中給他們造成瞭壓力。它不是指責,而是一種溫和的提醒,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盲點,並有勇氣去做齣改變。這種“覺醒”的感覺,非常珍貴,也讓我對未來的育兒之路有瞭更清晰、更積極的方嚮。它讓我從一個“控製者”轉變為一個“引導者”,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簡直太精美瞭!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復古而又不失質感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沉甸甸的手感,以及紙張散發齣的淡淡墨香,瞬間就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我喜歡這種帶有一定厚度和分量的紙張,翻閱的時候不會覺得輕飄飄,仿佛每一頁都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內頁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而且,印刷質量非常高,圖案和文字都清晰銳利,沒有絲毫模糊不清的地方,這讓我對齣版方的用心程度有瞭非常好的印象。總而言之,這絕對是一本從外在到內在都充滿誠意的作品,光是拿在手裏,就足夠讓人心情愉悅,迫不及待想翻開它,探索它所包含的世界瞭。這種細節上的考究,往往能反映齣作者和齣版方對內容的重視程度,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