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部分GeoGebra的基本操作 8
*一章GeoGebra概述 8
1.1GeoGebra是什么?能做什么? 8
1.2 GeoGebra的优点 8
1.3 GeoGebra5版本与安装方法 9
1.4 GeoGebra5界面简介 12
第二章GeoGebra5视窗的基本操作 20
2.1 视窗的操作 20
2.2平移绘图区 21
2.3放大和缩小 22
2.4数学对象的操作方式 22
第三章代数输入的基本操作 28
3.1数学常数、数值及角度 28
3.2希腊字母与角标的输入方法 29
3.3数学对象命名规则 30
3.4重新命名 31
3.5重新定义 31
3.6 在指令栏插入数学对象的名称、数值、定义 33
3.7显示指令栏的输入历史记录 33
3.8显示指令帮助 33
第四章GeoGebra5的基本运算符号与函数 34
4.1基本运算符号 34
4.2内置的基本函数 34
第五章绘图区工具与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37
5.1箭头类工具及指令 37
5.2点类工具及指令 38
5.3线类工具及指令 42
5.4关系线类工具及指令 45
5.5多边形类工具及指令 50
5.6圆类工具及指令 51
5.7圆锥曲线工具及指令 54
5.8度量工具及指令 56
5.9几何变换工具及指令 61
5.10图文工具及指令 64
5.11动态工具及指令 67
5.12显示工具及指令 69
第六章 GeoGebra设置 71
6.1 对象的属性设置 71
6.2绘图区设置 81
6.3布局设置 83
第七章运算区的基本操作方法 87
7.1直接输入对象 87
7.2变数设定以及变数与其它视区之间的关联 89
7.3方程式 90
7.4参照引用其他行 90
7.5运算区指令 91
7.6运算区工具栏 92
7.7快显功能表 96
第八章表格区的基本操作方法 98
8.1自定 表格区 98
8.2建立对象 99
8.3输入资料至 表格区 100
8.4表格区工具栏 101
8.5对象的显示方式 110
第九章 3D绘图区基本操作方法 113
9.1自定 3D 绘图区 113
9.2对象的显示方式 114
9.3在立体空间中移动对象 115
9.4建立立体数学对象 116
9.5 3D绘图区工具与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117
第十章概率统计计算器 134
10.1概率分布 134
10.2统计值 134
10.3概率计算器样式列 135
10.4拖曳功能 135
第十一章点、向量、复数的运算 136
11.1点的运算 136
11.2向量的运算 136
11.3坐标分量 137
11.4复数运算 137
11.5数、点、向量混合运算 138
第十二章动态图形制作 140
12.1显示与隐藏 140
12.2条件显示 141
12.3按钮制作方法 143
12.4动点轨迹图形 144
12.5分页显示数学对象 149
12.6动态文本制作方法 152
12.7将Word中的数学公式复制到绘图区 153
12.8拖曳数学对象及文本或图片 155
第十三章导出图形、作图过程和自定工具 157
13.1更改标签字母字体 157
13.2设置文本标签属性 158
13.3将GeoGebra图形复制到Word文档或PPT幻灯片上 159
13.4显示作图过程 162
13.5自定义工具 168
第二部分基于GeoGebra的数学实验 171
第十四章几何作图 171
14.1三角线的重心 171
14.2三角形的外心 172
14.3三角形的内心 172
14.4三角形的垂心 173
14.5高考试题几何探究 173
第十五章平移、旋转、位似 176
15.1动态平移 176
15.2动态旋转 180
15.3动态位似 182
15.4平面几何典型实验案例 183
第十六章函数图像的画法 190
16.1函数 190
16.3限定区间函数 195
16.4分段函数 197
16.5多元函数 198
16.6函数图像变换 199
16.7迭代 202
第十七章方程与不等式 204
17.1线性规划 204
17.2平面区域 205
17.3平面区域整点个数 206
17.4方程近似解 207
第十八章平面曲线的画法 212
18.1直线 212
18.2圆锥曲线 213
18.3参数曲线 217
18.4极坐标与极坐标曲线 218
18.5隐式曲线方程 222
18.6隐式曲线上的切线 224
18.7过已知点列的隐式曲线 225
18.8*拟合曲线 226
18.9指数拟合 228
18.10对数拟合 229
18.11幂函数拟合 229
18.12渐近线 230
第十九章代数运算 232
19.1因式分解 232
19.2方程的近似解及精确解 233
19.3化简 233
19.4除法、商式、余式 233
19.5分项分式、分子、分母 234
19.6复数因数分解 235
19.7复数解 235
19.8*公约数与*236
第二十章集合、序列与逻辑 237
20.1集合 237
20.2在封闭区域涂色 241
20.3序列 242
20.4逻辑连接词 248
20.5图表文本 250
20.6文本 255
第二十一章 3D绘图立体几何 260
21.1空间几何体 260
21.2空间几何体三视图 264
21.3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67
21.4空间曲线的画法 275
21.5空间曲面的画法 276
21.6空间几何图形序列 280
第二十二章统计与概率 282
22.1直方图 282
22.2双变量回归分析 285
22.3二项分布 285
22.4正态分布 286
22.5卡方检验 287
第二十三章矩阵 288
23.1建立矩阵 288
23.2矩阵的运算 288
23.3矩阵的秩和逆矩阵 291
23.4单位矩阵和转置矩阵 291
23.5行列式的值 292
23.6解方程组 292
第二十四章微积分 294
24.1极限 294
24.2导数 295
24.3拐点 296
24.4积分 296
24.5区域面积 297
24.6上和、下和与梯形和 298
24.7黎曼和 299
24.8泰勒展开式 300
24.9斜率场 300
24.10常微分方程 302
第二十五章财务 303
25.1未来值 303
25.2每期付款额 304
25.3利率 304
25.4现值 304
25.5期数 305
第二十六章数学艺术欣赏 306
26.1曲线艺术 306
26.2曲面艺术 308
26.3分形艺术 309
26.4多边形迭代 313
26.5镶嵌艺术 314
参考文献 316
这本书的命名很直接,直奔主题——“实验”。这对我这个喜欢动手操作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中学数学层面,而是能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初等数论的可视化验证,或者对拓扑学基本概念的初步探索。我尤其欣赏那些能够展示数学之美的部分,即便是最冰冷的公式,在合适的几何表达下也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对称性和和谐感。我希望作者能够赋予这些“实验”足够的深度,不仅仅是“如何做”,更要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能揭示这样的数学真理”。这本书如果能成为一本“启发性手册”,鼓励读者不拘泥于书本上的既定步骤,而是去尝试改变参数、调整条件,从而发现新的数学规律,那它就成功了。我期待它能激发我更深层次的好奇心,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屏幕前,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真正沉浸于数学思维的乐趣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充满了对数学探索的热情,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在方格纸上勾勒曲线、推导公式的场景,仿佛能嗅到粉笔灰的味道。我拿到它的时候,首先被它厚实的质感吸引住了,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科技感,深邃的蓝色调让人感到沉静而专业。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探险指南,专门为那些渴望在数学世界里亲手实践、验证理论的同行者准备的。我特别期待里面能有大量基于实际操作的案例,能将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微积分的极限、线性代数的变换,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我们不再是纸上谈兵。毕竟,数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动态美,而这需要强大的工具去捕捉和呈现。如果这本书能像我预期的那样,深入浅出地引导读者运用这个强大的软件平台,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我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本宝典,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数学模型。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软件操作手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教我们如何用计算的语言去“对话”数学世界中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想到了在大学课堂上那些充满激情的几何和代数交织的瞬间,那些需要灵光一现才能解开的难题,现在似乎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强大的武器来攻克它们。我猜想,这本书的精髓一定在于它如何巧妙地融合了数学的严谨逻辑与计算机的无限可能性。我非常看重那些能够引发“啊哈!”时刻的章节,就是那种通过动手操作,瞬间领悟了一个原本晦涩难懂的定理的精妙之处。想象一下,当我们讨论到复杂的函数图像的形变,不再需要费力地去画那些扭曲的曲线,而是通过拖动几个关键参数,就能即刻看到其行为的变化,这种即时反馈机制对于深化理解是何等重要啊!我希望能看到作者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实验”,这些实验不仅是验证性的,更是启发性的,能够引导读者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用软件去探索未知的数学领域。如果能配上一些高质量的截图或流程图,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对于一个技术导向的工具书来说,清晰的视觉引导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
评分当看到“数学实验”这几个字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套严谨的科学方法论被成功地移植到了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指导我们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数学实验——如何提出假设,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GeoGebra),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即图形和数值结果),并最终得出结论。这本书的实用性对我至关重要,我希望能看到大量的、可以直接复制并运行的案例代码或步骤,这样我才能在第一时间上手操作,验证书中的论点。此外,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如何利用这一工具进行“错误分析”的章节,那就更具前瞻性了,因为在实验中,失败和意外的发现往往比预期的结果更有价值。这本书理应是一本能显著提升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加速器”,它不只是教我们使用软件,更是通过软件的使用,重塑我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视角,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和富有成效。
评分坦率地说,我是一个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感到有些疲惫的实践者,那些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往往让我感到迷失在符号的海洋里。因此,我对《GeoGebra与数学实验》抱有极大的期待,期望它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我更关注的不是软件功能的罗列,而是如何将它作为一种“思维实验”的载体。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跨学科的应用实例,比如如何用它来模拟物理现象的轨迹,或者在统计学中可视化概率分布,那就太棒了。我设想中的内容应该充满活力,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科学项目,读者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构建”知识。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些他们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隐藏技巧”或者对软件特性的独特见解,那就更显出这本书的价值非凡了。它应该能让人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触手可及、充满创造性的探索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