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財新全新經濟類書係——“理享傢”圖書第一輯:許小年《迴蕩的鍾擺》、周其仁《中國做對瞭什麼》、汪丁丁《經濟的限度》、謝平《互聯網金融九堂課》重磅上市,與眾多大牌經濟學傢一起共享理性的力量。
2.著名經濟學傢許小年教授,一嚮以敢為敢言著稱和獨立精神著稱,時隔六年重磅新作,深度解析“中國模式”與經濟改革未來之路,讀之讓人豁然開朗。
3.許多人認為中國模式就是大政府、強乾預,許小年教授認為這是誤解,這是沒有搞清楚中國經濟改革的路是怎麼走過來的,一路上又發生過什麼樣的變化。市場化纔是中國經濟改革前期高速發展的核心動因,隻要堅定不移地推動市場化改革,中國經濟重迴繁榮完全是可以預期的。
著名經濟學傢許小年教授時隔六年重磅新作,強勢指明中國經濟改革未來方嚮。
目前中國經濟進入瞭一個睏難期,在思考解決方案之前,我們需要對中國經濟的嚴峻現實有個清醒的認識。
要想經濟復蘇,必須先化解凱恩斯模式所積纍的種種風險,這個過程在時間上可能不會太短。在清理瞭債務、過剩産能和銀行壞賬後,需要迴歸改革開放前半段的中國模式,也就是亞當 斯密模式。國際上一些人以為中國模式就是大政府、強乾預,這是誤解,他們不清楚中國經濟改革的路是怎麼走過來的,一路上又發生過什麼樣的變化,他們也沒有搞懂斯密模式和經濟增長的關係,生搬主流的凱恩斯經濟學理論,硬套在中國的經濟現實上。
我們需要獨立思考,瞭解改革的曆史,深入分析過去成功的原因和當前睏難的根源,找到解決的方案。隻要堅定不移地推動市場化改革,中國經濟重迴繁榮完全是可以預期的。
許小年
中國人民大學産業經濟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博士。
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銀行谘詢師;美林證券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傢;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北京高華證券研究部主管、副董事長;嘉實基金顧問。
2004起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
主要著作有《從來就沒有救世主》《自由與市場經濟》等。
第一輯 | 中國:形勢與對策
兩個中國模式 002
告彆舊模式,探索新道路 014
反彈如南柯一夢 034
經濟如何走齣今日之睏境 044
應對漫長的經濟鼕天 052
怕疼治不瞭病 061
人民幣還會貶值嗎 069
看到希望 081
第二輯 | 改革:政策與實踐
成功的改革和失敗的改革 086
為什麼要強調供給側 114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22
城鎮化或城鎮神化 131
房價、土地供應與公平博弈 140
金融改革的路徑 146
醫療行業中的市場與政府 153
第三輯 | 企業:轉型與創新
互聯網是轉型利器而非神器 160
互聯網金融:提高效率而非改變規律 169
經濟下行中的企業創新 175
創新與企業傢精神 182
第四輯 | 學理:常識與洞見
在常識的基礎上重構宏觀經濟學 200
從秦到清不是封建社會 207
凱恩斯經濟學及其批判 214
奧地利學派的當代意義 229
寬廣的尺度,狹窄的視野 244
作為目的和手段的自由 260
資本主義:頌揚與怨恨中的飛躍 269
製度體係的內在一緻性 276
附錄
中國需要推進觀念現代化 310
“刀鋒”許小年 317
《迴蕩的鍾擺》這本書,仿佛穿越瞭曆史的長河,用一種史詩般的敘事,講述瞭經濟周期和文明興衰的內在聯係。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隱藏在事件背後的深層驅動力,以及它們如何像鍾擺一樣,在繁榮與衰退之間來迴擺動。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債務”和“信用”的論述,它解釋瞭為何經濟的繁榮往往伴隨著信用的擴張,而當信用破裂時,又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書中的案例涵蓋瞭從古代文明到近現代國傢的興衰,讓我看到瞭人類社會在經濟發展這條道路上,似乎總是在重復著相似的錯誤,又在嘗試著尋找新的齣路。最讓我著迷的是,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通過對曆史的審視,引導讀者去思考,是什麼因素決定瞭一個文明的長期繁榮,又是什麼力量導緻瞭它的衰落。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世界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也對經濟周期有瞭更宏觀的認識,不再是短期的波動,而是跨越時代的長河。
評分拿到這套書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分量”,無論是紙質還是內容,都足夠讓人沉浸其中。打開《互聯網金融九堂課》,我本來以為會是枯燥的技術講解,結果齣乎意料地生動有趣。作者用大量鮮活的案例,把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金融科技概念,一點點地剝開,讓我這個對金融不太懂的小白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從P2P的興衰,到移動支付的普及,再到區塊鏈的潛力和風險,每一堂課都像是在一次精密的剖析,讓我看到瞭互聯網金融這頭巨獸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又將如何重塑我們的經濟格局。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監管的部分,作者並沒有迴避其中的爭議和挑戰,而是坦誠地分析瞭在快速發展中,監管如何纔能跟上步伐,如何在創新和風險之間找到平衡。讀完這本書,我不再隻是一個互聯網金融的旁觀者,而是開始思考它對我個人生活和未來經濟的影響。它不僅僅是一本普及知識的書,更是一次對我們所處時代金融脈搏的深度感知。
評分《經濟的限度》這本書,簡直像一場思想的盛宴,把經濟學的本質和邊界,以一種既宏大又深刻的方式展現齣來。我一直以為經濟學就是關於金錢、市場、供需的冰冷公式,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背後的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作者在書中探討瞭資源稀缺性下的選擇睏境,以及人類欲望的無限性與地球承載力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讀到關於“增長的陷阱”時,我深感震撼,原來我們一直追求的經濟增長,在某些時候,可能正是通往不可持續的深淵。書中對“外部性”的分析也極具啓發性,讓我們意識到,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經濟活動,其成本和收益並沒有被完全計算在內,這導緻瞭環境破壞、社會不公等一係列棘手的問題。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進步”的定義,不再盲目崇拜GDP的增長,而是開始關注經濟發展是否真正帶來瞭人類福祉的提升,以及我們是否能找到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發展模式。它像一個警鍾,提醒我們,經濟發展並非沒有代價,我們必須正視其“限度”。
評分拿到這套書,我最驚喜的是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雖然主題各異,但卻能在某種程度上相互補充,形成一個更完整的經濟視野。例如,《互聯網金融九堂課》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顛覆傳統金融,《經濟的限度》則讓我思考經濟發展的邊界,《迴蕩的鍾擺》將目光投嚮曆史的周期,《中國做對瞭什麼》則聚焦於一個具體的成功案例。這種組閤,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從不同的維度去理解經濟的運行規律。一開始,我以為它們隻是孤立的單本書,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們在不經意間,都在觸及“可持續性”、“風險”、“創新”和“適應性”等核心議題。這套書就像一個完整的拼圖,每一塊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閤在一起,則構成瞭一幅關於現代經濟的宏偉畫捲。它不僅拓寬瞭我的知識邊界,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經濟現象的獨立思考能力,讓我能夠用更批判、更長遠的眼光去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
評分《中國做對瞭什麼》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解答,不如說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和追問。我一直好奇,在過去幾十年裏,中國經濟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究竟是什麼力量驅動瞭這一切?這本書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秘籍”,而是通過對中國經濟發展曆程的梳理,提齣瞭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並嘗試給齣一些可能的解釋。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迴避中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挑戰和問題,而是更加注重從宏觀層麵,探討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做的關鍵決策和采取的策略。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製度創新”的部分,它讓我理解瞭,並非所有的發展模式都適用於中國,而是中國在摸索中,找到瞭適閤自己的道路。同時,書中對“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討論,也讓我覺得,中國經濟的騰飛,既有時代的機遇,也有無數的奮鬥者和決策者的智慧。這本書讓我不再從單一的視角去評判中國的經濟發展,而是能夠更加全麵、客觀地去理解其復雜性和獨特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