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泽平,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等。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曾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报刊发布文章近百篇,专著《宏观经济结构研究》收入“当代经济学文库”。
导论
**篇 房地产周期的基本规律与**经验:一线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
**章 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
**节 房地产周期的决定因素: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第二节 房地产长周期的阶段性特点:理论逻辑与**经验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周期: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四节 房地产政策工具的影响机制分析与**比较
第五节 增速换挡期德日台韩的房市走势及启示
第二章 人口迁移的**规律与中国展望:城市的胜利
**节 人口迁移的主要理论逻辑
第二节 **上人口迁移规律:城市的胜利
第三节 中国人口迁移趋势:步入第二阶段,向大都市圈集聚
第四节 中国人口迁移展望:集聚与分化
第三章 从**经验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人口控制VS城市规划
**节 城市人口集聚的基本逻辑与**经验
第二节 北京、上海人口增长仍有较大潜力
第三节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约束与人口规模
第四节 北京、上海人口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五节 完善北京、上海人口调控政策和城市规划
第二篇 房地产市场风险: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第四章 **历次房地产大泡沫:催生、疯狂、崩溃及启示
**节 美国1923—1926年佛罗里达州房地产
泡沫
第二节 日本1986—1991年房地产泡沫
第三节 中国1992—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
第四节 东南亚1991—1996年房地产泡沫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第五节 美国2001—2007年房地产泡沫与2008年次贷危机
第六节 历次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泡沫风险有多大?
**节 什么造就了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
的不败神话:城镇化、居民收入和货币超发
第二节 **房价:居于世界前列
第三节 房价收入比:一二线城市偏高,三四线城市基本合理
第四节 库存:去化压力比较大的是三四线中小城市
第五节 租金回报率:整体偏低
第六节 空置率:三四线城市高于一二线城市
第七节 房地产杠杆:居民杠杆快速上升但总体不
高,开发商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
第六章 这次不一样?——2015m2016年中国房市泡沫与1991年日本、2015年中国股市比较
**节 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程度很高:与日本和香港比较
第二节 与过去比:此轮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新特点
第三节 与日本1986一1991年房地产大泡沫比
第四节 与2015年中国股市大泡沫比
第五节 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的影响与风险
第七章 保汇率还是保房价:来自俄罗斯、东南亚和日本的启示
**节 房价和汇率的理论关系
第二节 “俄罗斯模式”:弃汇率、保房价
第三节 “日本模式”:保汇率、弃房价
第四节 “东南亚模式”:弃汇率、弃房价
第五节 来自三种模式的启示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现代感的色彩搭配,初翻阅时便能感受到作者在细节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伏案研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简洁有力,没有太多冗余的图形元素,核心的信息直击人心,让人一拿到手里就有种“干货满满”的期待感。装帧的工艺看起来也十分扎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易出现松散或脱页的现象,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或者深度阅读的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整体来看,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专业、可靠的信号,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投入到内容的探索之中。我特别喜欢那种微微带哑光的封面处理,它不仅减少了反光,更增添了一丝沉淀的韵味,与书中可能涉及的宏大主题相得益彰。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参考资料和脚注部分做得极其详尽,这对于任何追求深度研究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福音。作者明显在文献梳理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每一个关键论点背后都能找到可靠的出处,这为全书的可信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种严谨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阅读习惯,促使我在吸收新知识时,也更加注重溯源和交叉验证。这份详尽的参考书目,本身就是一本高质量的拓展阅读清单,为我指明了未来可以深入探索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其本身内容,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专业领域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某些观点进行反复咀嚼和思考,因为它提出的视角往往带着一种颠覆性的力量,迫使我重新审视过往的认知盲区。文字的表达方式非常精准且富有张力,绝非那种空泛的陈词滥调,每一个用词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直指核心。书中引用的那些数据和图表,呈现得极其清晰有力,它们不仅仅是旁证,更是构建作者论点的关键支柱,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证基础。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回避争议、勇于直面复杂现实的写作态度,使得全书的论述充满了思辨的火花,让人读来热血沸腾,同时也感到一种智力上的挑战。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它要求读者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论断。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竟然还能偶尔闪现出一种洞察人心的幽默感,虽然这种幽默是内敛的,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这种“亦庄亦谐”的笔调,极大地缓解了处理沉重主题时可能带来的阅读疲劳。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坐在你身边,用生动的故事和恰到好处的比喻,为你剖析事物的本质。这种亲切感在专业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它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得那些原本高冷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不得不说,作者在驾驭语言的艺术上,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文字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布局逻辑严密得令人称奇,仿佛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始终,牵引着读者的思绪从宏观的理论框架一步步深入到微观的实际案例分析之中。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力来构建这个知识体系,过渡自然流畅,即便是对于初次接触此类复杂主题的新手来说,也不会感到突兀或难以跟进。每当我对某一概念产生疑惑时,总能在接下来的段落或下一章节中找到必要的铺垫或解释,这种设计体现了对读者学习路径的深切关怀。更难得的是,结构上的清晰并非以牺牲内容的深度为代价,相反,它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复杂模型和数据分析,都能被有效地组织和消化。这种“搭积木式”的结构搭建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知识的保留率。
评分质量还不错,有点厚,慢慢看。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挺好的,是正版!
评分书到了,应该是正版,没问题
评分还不错!再多看看
评分名人名作写的很具体,值得推荐。
评分继续支持
评分没看见发票
评分书质量不错,包装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