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行书 前后赤壁赋+归去来辞三种共2本 赵体行书毛笔字帖 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超清原帖 历代墨宝选粹

赵孟頫行书 前后赤壁赋+归去来辞三种共2本 赵体行书毛笔字帖 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超清原帖 历代墨宝选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孟頫 著
图书标签:
  • 赵孟頫
  • 行书
  • 赤壁赋
  • 归去来辞
  • 书法
  • 字帖
  • 毛笔字帖
  • 碑帖
  • 历代名家
  • 书法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艺林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72039
商品编码:22027342932
开本:8

具体描述


历代墨宝选粹: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杨汉卿  编

页数:77页   共920字

37*26cm   开本:1/8

字帖内字体大小 8*8cm

江苏美术出版社

注:此款是选粹系列,有几处同字未编写入书里,下面给大家一一列出

 

 第四页    焉与出之间 为 焉与月出之间 

第七页   茫然浩乎   为 茫然浩浩乎   

第八页     飘乎如    为    飘飘乎如    

第13页   其声呜然   为  其声呜呜然    

23页      空酾临江  为  空酾酒临江   

27页     天地沧海   为  天地渺沧海   

35页     而观之物与我   为   而观之则物与我 

36页     皆无尽而又何  为  皆无尽也而又何 

45页     是十月之    为   是岁十月之 

61页     盖二不能   为  盖二客不能 











内容简介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其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归去来兮辞》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辞赋名作,赵孟頫多次书写,现存于世的墨迹便有三种。一是《归去来并序》,无纪年,行书纸本长卷,纵24厘米,横1462厘米。共五十三行,每行十字左右。该帖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用笔珠圆玉润,婉转流美,神气十足,深得“二王”真传。二是《归去来辞并序》书于大德元年(1297)。行书,纸本长卷,纵25。9厘米,横139。4厘米。此卷运笔沉稳爽朗,骨肉均匀,结体紧敛虚合,堪称其中年行书风格典范。三是《归去来辞》,纵48厘米,横455厘米。延祐五年(1381)二月二十八日书写。全篇以楷、行、草相杂,笔法秀媚典雅,苍劲浑厚,结构雍容宽博,用笔婉转停匀,平和中见灵动,具有晋人风范。
作者简介  王冬梅,女,1950年11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江西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民族书画艺术培训学校教授。曾多次参加全国老年书画大赛,作品入选《全国书画博览》,《夕阳红艺术专刊》等各类图书杂志。






书名:《宋词三百首鉴赏与解读》 作者: 王云峰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 内容简介: 《宋词三百首鉴赏与解读》是一部旨在深入剖析宋代文学瑰宝——宋词的权威性、系统性著作。本书精选了三百首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的宋词作品,涵盖了从婉约派的细腻柔情到豪放派的磅礴气象,力求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宋词艺术殿堂的入口。 宋词,作为与唐诗并峙的文学高峰,以其独特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抒情深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并非简单的文本罗列或浅尝辄止的赏析,而是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流畅的现代语言,对每一首词进行多维度的解读。 一、体裁与流派的脉络梳理 全书开篇设立“宋词的兴起与演变”章节,首先勾勒出宋词从五代十国萌芽,到北宋鼎盛,再至南宋转折的完整历史轨迹。我们详细探讨了柳永的“词为艳科”的开创性,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李清照的格调典雅与个体命运的交织,以及辛弃疾“慷慨悲歌”的爱国情怀。通过对主要词人群体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把握宋词艺术风格的流变,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的精神面貌。 二、精妙绝伦的文本细读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三百首精选词作的逐一剖析。每一首词的解读都遵循“原文呈现—注释与格律—主题赏析—艺术特色”的结构。 1. 精准注释与格律阐释: 针对宋词中特有的典故、古今异义词汇以及复杂的词牌格律(如长短句的平仄要求、入韵位置),我们进行了详尽的批注。这不仅帮助初学者扫清阅读障碍,也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例如,在解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不仅解释了“东坡”、“羽扇纶巾”的典故,还分析了其所用词牌的结构如何服务于词人宏大的叙事需求。 2. 主题与意境的深层挖掘: 赏析部分着重于词作所表达的情感内核与营造的艺术境界。对于婉约词,我们侧重于其对女性心理的细腻刻画和对日常琐事的诗意提炼;对于豪放词,则着力于分析其如何将个人的政治抱负、山川景物与历史兴亡熔铸一炉,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例如,对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理,我们将之置于靖康之变的大背景下,解析其“国破家亡”之痛如何凝聚于简单的叠字之中。 3. 语言艺术与表现手法的辨析: 我们系统地梳理了宋词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炼字、用典、白描、比兴等。本书特别关注宋词在音律美上的成就,讲解了叠字、衬字、和声等技巧如何共同构筑起宋词“别是一家”的音乐性,这也是宋词区别于唐诗的显著特征。 三、专题研究与拓展视野 为了增加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本书还包含三个重要的专题章节: 1. 宋词的地理空间学: 探讨了“西湖文化圈”、“荆楚怀古”、“巴蜀风光”等地域性对宋词创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词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基调。 2. 词人的情感密码: 针对几位关键人物,如苏轼、辛弃疾、秦观、周邦彦等,设立了专门的“人物侧写”,梳理其一生中的主要情感主题(如羁旅、爱情、隐逸、报国),使得读者能够跟随词人的生命轨迹来理解其作品的演变。 3. 宋词的后世影响: 追溯宋词对元曲、明清小说乃至近现代文学的启发与影响,展示了宋词强大的生命力和跨时代的审美价值。 本书特色总结: 选目权威: 选入三百首作品,兼顾流传度与艺术高度。 解读细致: 兼顾文学欣赏与格律训诂,雅俗共赏。 脉络清晰: 结构严谨,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宋词知识体系。 语言流畅: 摒弃晦涩的学术术语,以现代读者易于接受的笔触进行阐释。 《宋词三百首鉴赏与解读》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本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感受宋代文人雅致生活和深沉心绪的艺术之旅。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将能真正领略到宋词“别是一番滋味”的绝妙之处。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这套字帖的装帧设计,我个人感到非常满意。很多时候,学习者会被一些设计过于花哨或者装订质量低劣的字帖所困扰。然而,这套书的设计风格是极其内敛和典雅的。封面设计没有多余的装饰,仅仅是适度的留白和清晰的字体,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行距、字距的处理,既保证了阅读和临摹的舒适性,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帖文原有的气韵。特别是对于需要经常翻阅和铺展开来的学习者来说,它的装订方式非常牢固,即使反复使用也不会出现散页或松动的情况,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字帖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一本好的字帖,除了内容要好之外,载体本身的品质也同样重要,它必须经得起日复一日的揣摩和使用,而这套书在这方面的表现,完全符合我对高品质文房用品的期待。

评分

这套《赵孟頫行书 前后赤壁赋+归去来辞》的毛笔字帖,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它那份扑面而来的古韵深深吸引住了。纸张的质感非常棒,细腻而富有韧性,即便是初学者,使用吸墨性适中的毛笔进行摹写,也能感受到笔尖在纸上游走的畅快淋漓。赵体行书的精髓,在于其“秀逸圆润”又不失遒劲洒脱的特点,而这本字帖无疑是对此进行了完美的呈现。特别是对于那些想要深入领会赵孟頫“下真迹必先有”的用笔理念的同道中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极好的范本。我尤其欣赏它对于结构布局的细致处理,每一个字的欹侧、疏密,都蕴含着古人的匠心独运,绝非简单的笔画堆砌。我尝试着临摹了其中几段《赤壁赋》的局部,即便只是管中窥豹,也能体会到行书在展现文人情怀上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像是一场与古人的无声对话,引导着观者去感受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对于想要提升个人书法修养,避免浮躁习书之风的爱好者,我强烈推荐从这套字帖入手,它能帮你打下一个极其扎实的基础。

评分

这《历代墨宝选粹》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艺术宝库的大门。它的选目角度非常独到,并非仅仅罗列那些耳熟能详的“爆款”碑帖,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在特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但可能被大众忽视的墨迹精品。这种编排的用心,体现出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趣味。它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不同于主流风格的作品,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举个例子,其中收录的一篇晚唐时期的手札,其用笔的率真与情感的直接流露,与前面那些工整肃穆的楷书、行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多元与包容性。这种多维度的学习体验,远胜于只盯着一家一派死磕。每翻阅一页,都像是在与一位新的古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片段,都通过这些墨迹被鲜活地保存了下来。对于想要形成自己独特书风的学习者而言,这种兼容并包的素材库是至关重要的滋养。

评分

总而言之,从赵孟頫的精妙行书到历代墨宝的宏大视野,这几本书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套极具系统性和实践性的书法学习体系。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可以模仿的样本,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如何学习”的思维框架。学习书法,不能止步于表面模仿,而要深入到古人书写时的心境、时代对他们笔墨的影响。这套字帖通过其清晰的版本、丰富的选材和严谨的编排,成功地搭建起了从技法训练到审美提升的桥梁。对于那些渴望在书法之道上有所精进,而非仅仅停留在“写好看的字”的严肃学习者来说,这几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价格本身。它是一笔值得的长期投资,能够伴随学习者走过从初窥门径到深入堂奥的漫长而愉悦的道路。

评分

当我翻开这《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超清原帖》部分时,那种震撼感是难以言喻的。这哪里是简单的字帖,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国书法史精品展。高清的影印技术,使得即便是那些久经风霜的碑帖细节,也清晰可见,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的笔触痕迹。这种“超清原帖”的呈现方式,对于研究书法史和鉴赏古代笔法至关重要。它摒弃了现代印刷体那种过度美化的倾向,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作的“性情”与“力量”。我对比了其他一些模糊不清的字帖,立刻就能察觉到,很多微妙的提按顿挫、转折处的微妙变化,在这套字帖中被如实记录了下来。这种尊重原作的精神,是任何粗制滥造的字帖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让你去“写”,更是引导你去“看”,去分析历代大家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将个体的学识与时代的审美熔铸于方寸之间的。这对于我们现代学习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能避免走很多弯路,真正做到“取法乎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