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从历史看系列全3册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管理中国企业人的管理之道

正版包邮 从历史看系列全3册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管理中国企业人的管理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倬云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人物
  • 领导
  • 管理
  • 中国企业
  • 商业
  • 传记
  • 经济
  • 文化
  • 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5882
商品编码:22686326703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从概括新世纪企业特色、趋势开始,指出新的领导特质已不是强有力的司令、quan威,而是预见契机的能力、沟通、说服的能力、知己知彼的能力等。这些梳理,为新的领导者们,在这样一个时代关口,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提供深刻的建议。许先生高瞻远瞩讨论的是领袖的形态、领袖权利的培养、领袖本身品质的构成,着眼的是的可以预见的、未来所走的趋向。


内容简介

“许倬云看历史”系列包括《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套书写作时间先后持续二十多年,将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现代经营管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深入提炼总结了“中国人自己的经营之道”,自2005年在大陆陆续出版以来畅销至今。

《从历史看领导》是“许倬云看历史”系列的di一本,此为全新修订增补版。许先生认为,企业组织相当于古代的一国一邦,其内部结构,有层级的纵线及部门的横线。企业单位之间,也与列国关系一样,有其分合,有其合作与对抗。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这一整套的治理体系及人才发掘培养机制。因此,读懂一个国家兴衰的道理,就能明白企业经营的成败得失。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誉退休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荣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

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汉代农业》《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说中国》及“许倬云说历史”系列、“许倬云看历史”系列。


精彩书评

这是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一本关于领袖哲学与领导艺术的书。虽然其提炼的原料都是来自历代有关国家、政府及政治领袖的学说与事例,但其着眼点则在于现代企业领袖的形成要件及企业的管理原理,是社会大众都应该一读,而企业界人士则必须要读的一本书。——台湾前“监察院长” 王作荣

先生行走与书写都不便,却让思考走到很远,穿越了历史与成见。——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白岩松


能把严谨的学术著作写得好看的,非大学者不能为,因为只有大学者既能够钻进去,又能够跳出来,所以写出东西来才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新京报》

许先生的历史著作视野宏阔、表达风格雅俗共赏,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弥漫的家国之思,引起很多读者共鸣,形成了一种“大众史学”。他的著作成了企业、高校讲座的课件,受到白领、商人、学生等阶层的喜爱。——《北京青年报》

许倬云是一个不容易被框住的人,他反对科系之间的僵硬界限,也不同于专注书案的学者。他亲身参与了台湾文化运动的进程,1990年之后,许倬云常常来到中国大陆,以历史学的知识关注社会现实。——《东方历史评论》

他能把严谨、精深的学术内容,阐释得举重若轻,又能叙述得深入浅出。——《广州日报》


目录

总 序 寻找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 I

新版自序 / X

原版自序 / XIV

章 公司与领导

003 / 领袖在哪里

017 / 假如公司是一个部落

第二章 历史与领导

033 / 儒家与法家

064 / 人才、组织与资源

第三章 成功与失败

083 / 成功的英雄

099 / 失败的教训

第四章 冲突与协调

111 / 公与私的冲突与协调

附 录

比较中国历史上的领袖 / 123

领导者要有历史感 / 131

我的学思历程 / 156

历史的启示(王作荣) / 163

鉴往知来(张安平) / 166

为有源头活水来(简静惠) / 170

代后记 许倬云的历史世界(冯俊文) / 172



精彩书摘

现在就领导的方式而言,有所谓的“将将与将兵”。个将字是动词,第二个将是名词。当年汉高祖问韩信,樊哙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十万人。高祖又问:夏侯婴呢?韩信说,夏侯婴善带骑兵,其他兵则不擅长。汉高祖后来又问,我刘某本人可带多少人?韩信说,一千人左右差不多。那韩信呢?他自称多多益善。高祖很不高兴地说,既是如此,何以你沦落为我的手下?韩信这才回答:“你能将将,我能将兵。”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要视自己为带兵的人,而要视为领将者。带兵的官只能冲锋陷阵,无法运筹帷幄。韩信只是个带兵的人而不是领将之才,所以韩信后免不了死于未央宫,因为他的手下没有产生大将。

将将之人有几个特点:,他善于运用将领的才能。第二,他清楚每位将官的长处与短处,晓得每个手下将领的特性且派置于适当的职位,如知道夏侯婴不带领步兵,樊哙则不能留守。第三,明白手下的将领中谁是可以随时接管自己职务的人。一个带兵的将领随时都有在战场上阵亡的可能,同样的,企业的领导者也随时可能有意外的状况突发。所以,一个领导者必须随时准备接手的人选,这个人选并非是自己的竞争者,而是代替者。接班人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质,不要希望将他塑造为第二个自己。若要从外引进人才作为接班人是方法之一,但多半机会不大,因为自外引进

的人才不熟悉该企业的文化,不容易运用既有的人力。在自己左右的助手中训练是较容易的事, 但切忌引动彼此竞争的危机;也不可过早认定继承人的人选, 因为自己可能眼光有误,而该人选也可能发展的结果不如所愿, 甚或会有更适合的人选产生。这也是一门艺术,无法预先决定, 必须时时刻刻留心观察。

从历史现象中可归纳出一项原则:继承者必须具有宽宏的气魄。他或许条件不良、能力不足,但能利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而成为超卓的领袖。如汉高祖虽只能带千人之兵, 但能领将,这是他气魄宽宏之处。这一节,我们主要谈论的就是将兵与将将的差异及培养基层人才的特殊需要,以及分配职务时须了解每一将领之长才而予以适当的职位。

基本信息



书名:从历史看管理


ISBN:9787513325875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7-1


定价:48.00元



基本信息


书名:从历史看领导


ISBN:978751332588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7-1


定价:45.00元



基本信息



书名:从历史看人物


ISBN:9787513325899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7-1


定价:48.00元



全3册共:141.00元




从历史看领导

总 序 / I

新版自序 / X

原版自序 / XIV

章 公司与领导 / 001

在哪里 / 002

假如公司是一个部落 / 014

第二章 历史与领导 / 027

儒家与法家 / 028

人才、组织与资源 / 056

第三章 成功与失败 / 073

成功的英雄 / 074

失败的教训 / 088

第四章 冲突与协调 / 097

公与私的冲突与协调 / 098

附 录 / 109

比较中国历的 / 110

要有历史感 / 118

我的学思历程 / 143

历史的启示(王作荣) / 150

鉴往知来(张安平) / 153

为有源头活水来(简静惠) / 157

代后记 许倬云的历史事件 / 160


从历史看人物

总 序 / I

自 序 愿有多高,力就有多大 / X

篇 从历史看人物 / 001

章 历的改革者 / 002

第二章 历史人物的成败 / 033

第三章 创业帝王 / 081

第四章 继统帝王 / 104

第二篇 从历史看人生价值 / 123

章 人类追寻生命意义的经验 / 124

第二章 现代人的困境与人生出路 / 130

第三章 探索中国文化的人生价值 / 140

第四章 天道与人心 / 149

第五章 历史——人性的关怀 / 162

附 录 / 177

只有“全人类”和“个人”才是真实的 / 178

刘邦与朱元璋:两种创业的风格 / 201

代后记 许倬云的历史 / 211


从历史看管理

总 序 / I

序 一 管理没有新问题 / X

序 二 学科之间的挹注互动 / XIII

讲 人类社会复杂系统与管理 / 001

第二讲 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形态 / 023

第三讲 中国历的管理模式 / 049

第四讲 管理结构的模式 / 073

第五讲 管理功能的配套分析 / 089

第六讲 组织中的干部 / 111

第七讲 领导的方式与风格 / 133

第八讲 朝代的兴亡——调节功能的分析 / 153

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讲演 / 175

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讲演 / 200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谈话 / 215

代后记 许倬云的历史事件 / 239



从历史看领导

现在就领导的方式而言,有所谓的“将将与将兵”。个将字是动词,第二个将是名词。当年汉高祖问韩信,樊哙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十万人。高祖又问:夏侯婴呢?韩信说,夏侯婴善带骑兵,其他兵则不擅长。汉高祖后来又问,我刘某本人可带多少人?韩信说,一千人左右差不多。那韩信呢?他自称多多益善。高祖很不高兴地说,既是如此,何以你沦落为我的手下?韩信这才回答:“你能将将,我能将兵。”

一个真正的,不要视自己为带兵的人,而要视为领将者。带兵的官只能冲锋陷阵,无法运筹帷幄。韩信只是个带兵的人而不是领将之才,所以韩信后免不了死于未央宫,因为他的手下没有产生大将。

将将之人有几个特点:,他善于运用将领的才能。第二,他清楚每位将官的长处与短处,晓得每个手下将领的特性且派置于适当的职位,如知道夏侯婴不能带领步兵,樊哙则不能留守。第三,明白手下的将领中谁是可以随时接管自己职务的人。一个带兵的将领随时都有在战场上阵亡的可能,同样的,企业的也随时可能有意外的状况突发。所以,一个必须随时准备接手的人选,这个人选并非是自己的竞争者,而是代替者。接班人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质,不要希望将他塑造为第二个自己。若要从外引进人才作为接班人是方法之一,但多半机会不大,因为自外引进的人才不熟悉该企业的文化,不容易运用既有的人力。在自己左右的助手中训练是较容易的事, 但切忌引动彼此竞争的危机;也不可过早认定继承人的人选, 因为自己可能眼光有误,而该人选也可能发展的结果不如所愿, 甚或会有更适合的人选产生。这也是一门艺术,无法预先决定, 必须时时刻刻留心观察。

从历史现象中可归纳出一项原则:继承者必须具有宽宏的气魄。他或许条件不良、能力不足,但能利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而成为超卓的。如汉高祖虽只能带千人之兵, 但能领将,这是他气魄宽宏之处。这一节,我们主要谈论的就是将兵与将将的差异及培养基层人才的特殊需要,以及分配职务时须了解每一将领之长才而予以适当的职位。


从历史看人物

李广:性格决定命运的悲剧将军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文帝时,参加反击匈奴攻略的战争。景帝、武帝时曾任陇西、北地、右北平等郡太守,匈奴畏之称为“飞将军”。公元前119年,随卫青攻匈奴,因无向导迷路失期, 自缢身亡。李广的儿子李敢、长孙李陵,也都是一时名将

我对李广有一点偏好,因为书上说:“李广老,数奇。”这意思是说李广运气不好,命中注定不能封侯。

李广一辈子没有封侯的机会,后还自了。这位飞将军会骑马,善射箭。据说他夜里看到一只老虎,一箭射过去,第二天早上发现,原来是石头。力道之大居然足以穿石!

汉朝的国都长安位于今天的西安,西边和北边共有六个郡。这些位在长安西边跟北边的六个郡,因居于边境,郡里的年轻人几乎都会骑射,政府对他们优待,交的税也少一点。所谓“六郡良家子”,就是六个郡里面好人家的孩子。他们通常自备弓马,敌人来犯,良家子以义勇军参战。李广就是由此途径参军,后出任将军。他是当时有名的军人,曾担任右北平太守,戍守在今天的北京附近,负责防守边境的长城。

汉朝跟匈奴打了很多次仗,李广常常率领小部队主动出击,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就冲出去,常有斩获。当然也有被抓的时候,他便趁敌人没有防备时逃出来,即使被绑在马上,居然还可以夺过旁边胡人的马,跑回汉营来。有一次,匈奴的大军在前面,他才几十匹马、几十个骑兵,还故意徐徐慢行,让匈奴搞不清楚他背后是不是有伏兵,不敢动他,只好退走,他则安全地回来了。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卫青、霍去病这两个人是讨伐匈奴的主将。以汉朝的角度看,称得上是成功的将领,每个人都带过几万大军出征,而且终于将匈奴击败了。但西汉时匈奴并没有全败,整个匈奴的衰败还要再过两百年。

卫青、霍去病这两个人都不是六郡良家子,也不是行伍出身。卫青的姐姐是汉武帝宠爱的夫人,霍去病则是卫青的外甥,他们是以外戚的关系得到信任带兵出征。霍去病有句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意思是说,匈奴还没消灭,我哪里能结婚?但是又有“阵前将士半生死,将军帐里又歌舞”来描写他当将军时的情景,所以我们知道他是享福的将军。

他们成功在哪里?原本汉朝的国力就强到可以打败匈奴,卫、霍两人的优势是皇帝的充分信任。汉朝的损失多大呢?三次出兵,损失大得很,这还不包括自己带着马一起跟着去的义勇军。所以这是汉朝倾全国之力来打的仗。得到充分信任的亲贵所带的兵,是倾尽全国之力,拼资源,也拼决心。

今天在西安城外,可以看到霍去病的墓,墓旁就有马踏匈奴像,一座祁连山的模型,匈奴人瘫在地上,一匹战马踩在他身上。霍去病的墓,可说是汉朝至今出风头的一个墓,可晓得是为什么吗?因为霍去病的名字有“去病”二字!许多百姓因而流传摸他的像可以治病,从伤风咳嗽到瘫痪都去摸他一下,霍去病墓上的石头马被摸得亮光光的。两千多年来,天天有人去摸,怎能不光啊?这个运气也是奇怪的,陕西附近的人都认为他是“医神”,而不只是战马嘶鸣、战功赫赫的青年将领形象。

汉朝大军讨伐匈奴,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大将各率五万人出去征战的时候,却让李广率偏师别道领兵。李广很不高兴,他认为自己是全天下有名的战士,匈奴称他为飞将军,为什么派他率偏师?结果,人家大军打了胜仗回来,他却迷了路,困在沙漠里。按照汉朝的规定,没有完成使命的,回来要接受军法审判。他说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有脸接受军法审判吗?于是自了。

虽然大家一直哀悼这位英雄人物,但我们来看看他失败的原因何在。

李广确属战士,却非称职的将领。他是带兵打仗的人,还轻举妄动,随时带着几十人、几百人冲出去,这是不对的。将领应该要守住大部队。汉时一个郡的规模,至少有一万骑兵,这一万骑兵是训练有素、有部务、有编制、有纪律的军队;而大将的责任是指挥大部队,不是逞个人英雄。

当时有位将军叫程不识,他的部队从来不打大胜仗,也从来不打大败仗,永远是一整批出去,退兵也是一整批慢慢退下来,左右前后,整个部队的旗号整整齐齐,无大胜亦无大败。两人相比,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