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册】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陶哲轩教你学数学 数学学习策略方法技巧大全教程激发青少年数

【全2册】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陶哲轩教你学数学 数学学习策略方法技巧大全教程激发青少年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学
  • 学习方法
  • 数学思维
  • 青少年
  • 陶哲轩
  • 科普
  • 数学史
  • 问题解决
  • 逻辑思维
  • 数学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9597
商品编码:23014911854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陶哲轩教你学数学
             定价 39.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 第1版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开本 32开
作者 [澳]陶哲轩(Terence Tao)
装帧 平装
页数 0
字数 106
ISBN编码 9787115468949

内容简介

陶哲轩教你学数学 是天才数学家陶哲轩的第1本书,论述解决数学问题时会涉及的各种策略、方法,旨在激发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书中涵盖的内容包括:数论、代数、分析、欧几里得几何、解析几何。
适合对数学感兴趣的青少年阅读。

作者简介

陶哲轩(Terence Tao)
1975年出生,享誉世界的澳籍华裔天才数学家,智商超过220,被誉为“数学界的莫扎特”。12岁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 牌(这项纪录目前无人打破),2006年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2007年当选英国皇 家学会会士。曾与本·格林合作解决了2300年前由欧几里得提出的与“孪生质数”相关的猜想,在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多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果。另著有经*数学教材《陶哲轩实分析》。

目录

第1章 解题的策略 1
第2章 数论中的例子 15
2.1 位数 18
2.2 丢番图方程 34
2.3 幂和 40
第3章 代数和分析中的例子 59
3.1 函数的分析 61
3.2 多项式 71
第4章 欧几里得几何 83
第5章 解析几何 115
第6章 其他例题 139
参考文献 167
索引 169




内容介绍
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
             定价 46.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04月
开本 大32开
作者 [日] 大栗博司 著;尤斌斌 译
装帧 平装
页数 239
字数
ISBN编码 9787115449597

内容简介

  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为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大栗博司先生写给女儿的数学启蒙书,书中以用“数学语言”解读自然为线索,突破传统数学教育的顺序和教学方式,用历史事件、生动故事以及比喻直接讲解数学核心概念的原理与相关体系,并且讲解了把数学作为一门“语言”、用数学探索自然不可见结构的思维方式,是重新认识和理解数学的科普佳作。

作者简介

  大栗博司,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讲席教授,理论物理研究所(burkeinstitute.caltech.edu)所长,日本东京大学Kavli数学物理学联合宇宙研究机构(KavliIPMU)研究主任。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发现了量子场论与超弦理论的深层数学构造,其研究曾获得美国数学学会大奖(2008年)、德国洪堡研究奖(2009年)、日本仁科纪念奖(2009年)、日本数学学会詹姆斯?西蒙斯奖(2012年),《超弦理论:探究时间、空间及宇宙的本原》获得2014年日本第30届日本讲谈社科学出版奖。著有前沿物理科普三部曲《引力是什么》《强力与弱力》《超弦理论》,数学入门科普《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等。

目录

第1章 从不确定的信息中作出判断  1

序 欧 杰 辛普森审判与德肖维茨教授的辩护主张  1

1.先来掷骰子  3

2.赌博中的不败之法  4

3.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定理  8

4.乳腺癌检查是否没有意义?  10

5.用数学来“学习经验”  13

6.核电站重大事故再次发生的概率  15

7.欧?杰?辛普森真的杀害了妻子吗?  18

第2章 回归基本原理  21

序创新与创造的必要条件  21

1.加法、乘法与运算三定律  22

2.减法与0的发现  25

3.(.1)×(.1) 为何等于1 ?   29

4.分数与无限分割  32

5.假分数→带分数→连分数  33

6.用连分数制作历法  35

7.过去不被认可的无理数  37

8.二次方程的华丽历史  43

第3章 大数字并不恐怖  49

序*初的原子弹爆炸实验与“费米问题”  49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究竟增加了多少  51

1.1 人类消耗了多少能量  51

1.2 人类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  52

2.遇到大数字不必慌张  53

3.让天文学家寿命倍增的秘密武器  56

4.复利*大化的存款方法  59

5.让银行存款翻倍需要多少年  61

6.用对数透视自然法则  64

第4章 不可思议的素数  69

序纯粹数学的精华  69

1.埃拉托斯特尼筛法与素数的发现  72

2.素数有无穷个  74

3.素数的分布存在规律  77

4.用素数判定“帕斯卡三角形”  79

5.通过费马检测就是素数?  82

6.保护通信秘密的“公钥密码”  85

7.公钥密码的钥匙,欧拉定理  87

8.信用卡卡号SSL传输的原理  90

第5章 无限世界与不完备性定理  97

序欢迎来到加州旅馆!  97

11=0.99999...让人难以接受?  107

2.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110

3.“我正在说谎”  112

4.“不在场证明”与“反证法”  114

5.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115

第6章 测量宇宙的形状  121

序古希腊人如何测量地球周长?  121

1.基础中的基础,三角形的性质  125

1.1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127

1.2 让人终生难忘的“勾股定理”证明  130

2.笛卡儿坐标与划时代的创想  134

3.六维、九维、十维  138

4.欧几里得公理不成立的世界  140

5.唯独平行公理不成立的世界  142

6.不用外部观测即可得知形状的“神奇定理”  145

7.画一个边长为100亿光年的三角形  148

第7章 微分源于积分  153

序来自阿基米德的书信  153

1.为何先从积分开始?  155

2.面积究竟如何计算  156

3.任何形状都OK,阿基米德的夹逼定理  158

4.积分究竟计算什么  160

5.积分与函数  164

6.飞矢不动?  167

7.微分是积分的逆运算  169

8.指数函数的微分与积分  171

第8章 真实存在的“假想数字”  175

序假想的朋友,假想的数字  175

1.平方为负的奇怪数字  176

2.从一维的实数到二维的复数  179

3.复数的乘法运算“旋转与伸长”  185

4.从加法导出的加法定理  189

5.用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191

6.三角函数、指数函数与欧拉公式  195

第9章 测量“难”与“美”  201

序伽罗瓦,20年的生涯与不灭功绩  201

1.图形的对称性是什么  206

2.“群”的发现  210

3.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秘密  214

4.三次方程为何可解  218

5.方程可解是什么意思  224

6.五次方程与正二十面体  227

7.伽罗瓦*后的书信  229

8.方程的“难度”与图形的“美”  230

9.拥有第*个灵魂  233

后记  237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您提供的图书名称内容完全不同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详尽、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描述: --- 《星河彼岸的低语:失落文明的密码与人类命运的倒影》 内容简介 一部融合了硬科幻想象、考古悬疑与哲学思辨的史诗级作品。 在公元2247年,地球文明在经历了长达百年的“大寂静”后,终于挣脱了能源危机的枷锁,将目光投向了更深邃的宇宙。然而,人类首次踏足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宜居行星——“忒伊亚-7”时,发现的并非一片蛮荒,而是一座宏伟、却彻底寂灭的超级遗迹。 本书讲述了“方舟计划”的首席语言学家兼考古学家,艾莉亚·文特斯博士,如何带领一支精锐的探险队,深入这座被宇宙尘埃掩埋了数百万年的文明废墟中,试图破译那些被时间刻下的终极谜题。 第一部分:尘封的巨构与第一道裂隙 忒伊亚-7的文明被称为“原初者”。他们的城市并非由砖石构成,而是由“活体晶格”支撑的动态结构,仿佛一座座凝固的、呼吸着的有机体。艾莉亚的团队很快发现,原初者并非死于战争或瘟疫,而是死于一种更为精妙的、技术性的“超验崩溃”。 书中详尽描绘了艾莉亚在挖掘过程中,遭遇的几项核心发现: 1. “回音之塔”: 一座直插云霄的巨型数据存储塔,表面覆盖着一种能吸收任何电磁波的材料。破译塔基座上的符号时,艾莉亚发现,原初者的语言系统并非基于语音或文字,而是基于“量子纠缠状态的意图表达”——一种需要通过精神共振才能理解的交流方式。 2. “零点引擎残骸”: 遗迹核心发现的动力源,它似乎能利用真空能量驱动整个星球。但引擎周围的辐射场,能够短暂地激发接触者的“时间回溯幻象”,让探险队员体验到原初者灭亡前夕的最后几小时。 3. “星图的悖论”: 原初者的星图显示,他们早已掌握了跨越数万光年的“折叠空间跳跃”技术。然而,他们的观测记录中,却始终将太阳系标记为一个“禁区”,并附带了极为清晰的警告符号。 第二部分:哲学的暗影与生命的边界 随着艾莉亚逐步解开原初者的历史记录,她开始触及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原初者并非简单地进化到了极致,他们是主动选择了“终结”。 探险队深入到地下万米深处,发现了一个名为“归墟之池”的巨大密室。池中漂浮着数以万计的生物形态样本——它们并非原初者本身,而是他们所创造的、用于承载其意识的“容器”。 关键的突破点在于一本被称为《寂静之书》的残片。这本书揭示了原初者在征服了所有物理定律后,遭遇到的终极困境:当物质和能量的限制被完全打破,意识便失去了参照系,陷入了永恒的、无意义的“全知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无尽的停滞,他们设计了一种“集体升维逃逸计划”,其本质是一种精密的自我删除。 第三部分:人类的倒影与未来的选择 艾莉亚面临着巨大的伦理和科学抉择。原初者的技术资料蕴含着足以让人类文明在短短数十年内超越现有科技水平的力量。然而,这些技术也是导致原初者灭亡的直接原因。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探险队发现“归墟之池”的真正用途时:它并非是储存生命的容器,而是一个持续向宇宙广播“存在无需延续”信号的发射塔。 最终,艾莉亚必须决定:是继承并激活那些强大的、但可能带来毁灭的“全知技术”,带领人类文明走向一个充满风险的、可能陷入虚无的未来;还是将原初者的教训作为警钟,选择一条更缓慢、更符合自然节律的进化道路? 本书特色: 细致的场景描绘: 沉浸式体验失落文明的宏大与诡异,从晶体结构的纹理到超光速引擎的残骸,细节真实可感。 硬核科幻设定: 探讨了意识上传、真空能利用、量子语言学等前沿概念,逻辑自洽,富有深度。 深刻的哲学探讨: 追问文明的终极意义——当生存不再是问题,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它反思了人类对无限进步的无止境追求。 悬疑与情感张力: 艾莉亚与团队成员在极端环境中产生的信任危机,以及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与恐惧,构成了引人入胜的叙事主线。 《星河彼岸的低语》是一部关于“知晓的代价”的深刻寓言,它邀请读者一同审视人类自身的野心与局限,并思考我们所追求的“进步”,究竟通向何方。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深耕于教育领域的人士,我不得不说,这套资料在数学学习策略的梳理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如何做题”的技巧,而是深入挖掘了成功的数学学习者背后共有的思维习惯和方法论。特别是关于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和进行高效复习的那几章,简直是为我未来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蓝本。它强调的“深度理解优先于广度记忆”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费曼学习法来巩固抽象概念,都极具操作性和前瞻性。书中对于不同学习阶段(从初级概念引入到高级问题解决)的过渡设计也处理得非常细腻,确保了学习者不会在某个难点处产生认知断层。这本书更像是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准备的一份“修炼手册”,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教什么”,更是“怎么教才能真正激发学习者的潜能”。

评分

我本身对陶哲轩的学术成就仰慕已久,所以这套书的后半部分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精神盛宴。它并非直接照搬他的前沿研究,而是巧妙地提取了其中蕴含的、适合普通学习者吸收的“治学精神”。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数学直觉的培养”那一节的论述。很多时候,我们解不出题不是因为计算能力不行,而是因为缺乏那种“感觉”——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即使细节还没完全推导出来。这本书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思考练习,有效地帮助读者搭建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灵活运用的思维桥梁。这种对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它教我们如何像一个真正的数学家那样去探索未知,保持好奇心和严谨性并重。对于渴望提升自身逻辑思辨能力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在于它彻底重塑了我对“困难”的认知。过去,一旦遇到一道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的数学题,我常常会立刻产生挫败感,认为这是自己能力不足的体现。但书中对“复杂问题分解法”的详细阐述,让我明白复杂性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被层层剥开的对象。它用生动的比喻教我们如何识别问题的核心变量、如何简化假设以求得初步解,以及如何迭代修正模型。这种系统性的解题思维训练,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对特定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它让我意识到,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挑战自己认知边界,并学会管理这种挑战带来的心理压力的过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学习技巧,更是获得了一种更具韧性和自信的处事态度,这对于我未来应对任何领域的挑战都将是巨大的财富。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些担心,这种结合了科普性和方法论的书籍会不会显得内容松散,不成体系。然而,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全书的结构组织得极为精妙,从宏观的“数学如何描绘世界”这一哲学层面的探讨开始,逐步聚焦到微观的“个体如何高效学习”的具体技巧上,过渡得浑然天成,逻辑链条非常紧密。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可视化工具来辅助理解复杂数学模型的章节,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学习辅助建议,这一点在很多传统的数学书籍中是看不到的。它成功地将经典智慧与当代学习工具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既有深度又很实用的教学范式。对于青少年读者而言,这种多角度、立体化的学习引导,无疑比单线性的知识灌输更具吸引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数学世界看法的“金钥匙”!我一直以为数学就是枯燥的公式和无尽的计算,但读完这些内容后,我才发现原来数学思维可以如此优雅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里没有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望而生畏的理论,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概率论在日常决策中的应用,或者线性代数如何解释我们在三维空间中的感知。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辈娓娓道来,而不是在啃一本教科书。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去探究背后的结构和规律。对于那些曾经被数学“劝退”的朋友们,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它真的能让你重新燃起对逻辑和抽象思维的热爱。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让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