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隶字编(上下)(精装)》简介:鲜于璜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年)。一九七三年五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此碑在历史文献、金石书籍中,均未见著录。是迄今发现的保存完整、字数很多的一通汉碑。其书法笔致方整朴厚,点画富于变化,与传世隶书名作《张迁碑》风格相近,对于研究汉代书法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隶字编》是中国历代有名简牍帛书、碑碣刻石、砖瓦及有名书家所写隶书的汇编,也是由真书查隶的字典,供书法研究工作者、古文物研究工作者、古文字研究工作者以及爱好书法的读者参考。
二、本编共收自秦、汉至近代有名简帛碑刻及有名书家二百余人的书迹,从传世的碑帖、墨迹及影印本等数百余件中鉴选,按字分部剪贴影印,以保存原件的风格及神韵。
三、本编按《辞海》部首检字法编排,共收真书首文三千八百六十余字,隶字重文四万三千九百九十余字。真书首文下附異体一百三十余字(用方括号标明)及简体一千一百五十余字(用圆括号标明)。书后附《笔画检字表》。
四、本编隶字书体顺序是简帛书碑碣刻石等在前,书家墨迹在后。隶字基本按历史顺序编排,由上而下,由右而左,大字隶属左行。但因字的大小不同,在版式安排上也有少数例外。
......
第一段: 作为一名对古代书法艺术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展示历代名家隶书精粹的书籍。《隶字编(上下)》的出版,无疑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空白。初次翻阅,就被其装帧的典雅大气所吸引,厚重而不失质感,仿佛一本珍贵的古籍。翻开内页,精选的隶书碑帖拓片清晰、细腻,字字珠玑,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书法家运笔时的心跳。从秦汉时期的淳朴古拙,到魏晋时期的逐渐成熟,再到唐代隶书的集大成,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收录和梳理,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考究,标注了出处和年代,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学习资源。尤其是那些鲜为人知但极具艺术价值的碑刻,在书中得以重现,让我大开眼界。书中的编排也非常科学,按照字体演变的脉络,将不同风格的隶书呈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其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碑帖的深入解读,不仅介绍了其历史背景,还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例如对《曹全碑》的评价,书中并非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薤叶”之形、均匀之美,以及其所蕴含的文人雅趣,读来令人醍醐灌顶。总之,这是一部集学术性、艺术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的优秀书法专著,值得所有热爱隶书的朋友细细品读和珍藏。
评分第二段: 说实话,在看到《隶字编》这套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犹豫的。毕竟,对于我这种平时只是偶尔临摹几笔的“伪书法爱好者”来说,一套上下册的隶书专著,听起来就有些“硬核”。但当我真正拿到书,并翻阅了几页之后,我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书的整体感觉非常舒服,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也非常清晰,完全没有那种廉价感。重点在于内容,书中收录的隶书字例非常丰富,而且很多是我以前只在一些书法展或者文章里匆匆一瞥过的,这次能如此清晰地看到,并且还配有详细的说明,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平时喜欢将学到的字用在自己的硬笔书法练习中,这套书就给了我源源不断的灵感。我不需要去研究那些复杂的笔法理论,只需要看着这些经典字样,慢慢去模仿,就已经能够感受到隶书的魅力。尤其是一些字,它的结构、它的笔画,都充满了智慧和美感,让我觉得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书的排版也很人性化,字号适中,不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即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一些字的变体和演变过程的展示,这让我明白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书法家笔下,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变化,这让我对汉字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第四段: 入手《隶字编》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它远超我最初的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字帖,更像是一部关于隶书的百科全书,或者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我一直对汉字的演变过程非常着迷,而隶书作为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独特的魅力一直吸引着我。《隶字编》的出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那些历经沧桑的碑刻上的文字,感受它们的力量和美感。书中的字例非常丰富,而且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我们熟知的《史晨碑》、《曹全碑》,到一些相对不那么出名的碑帖,书中都有收录。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细致的打磨,清晰度非常高,即使是那些年代久远、经历了风雨侵蚀的碑文,在书中也能呈现出其原有的风貌。我喜欢反复地翻阅这本书,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我会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体会书法家是如何用笔将方块字写得如此生动、如此富有张力。有时候,我会尝试着去模仿其中的一些字,虽然水平有限,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汉字的韵味,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书中对于隶书的介绍,也让我对隶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种字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时代的精神。
评分第五段: 对于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来说,《隶字编》是一本值得反复研习的宝典。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纸张印刷精美,手感极佳,这使得阅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一直认为,学习书法,尤其是经典书体,需要有权威、系统性的参考资料,《隶字编》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以一种非常严谨和全面的方式,呈现了隶书的魅力。从字体的选择上,我可以看到编著者下了很大的功夫,收录了从篆书向隶书演变的初期作品,到汉代隶书的成熟期高峰,再到后期的一些变体,可以说是脉络清晰,一应俱全。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笔法的细致解读,虽然我并非专业研究者,但这些清晰的描述,足以帮助我理解每一个字的由来和神韵。比如,我之前对“蚕头燕尾”的理解比较模糊,但在书中看到《曹全碑》等经典字例的详细分析后,我才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之处。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地理解和欣赏隶书的艺术价值。我也会将书中精选的字进行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笔尖下的变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这本书不仅是学习资料,更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第三段: 刚拿到《隶字编》,就被其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设计所打动,这绝对是一部用心之作。作为一名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工作者,我深知系统性研究和整理历代经典字体的必要性。《隶字编》的出现,对于我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书中精选了大量珍贵的隶书碑帖,从秦汉的篆隶过渡时期,到汉代隶书的鼎盛,再到后来的隶书发展,几乎涵盖了隶书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作品。每一个字例都清晰呈现,并且配有详尽的文字说明,包括碑帖名称、年代、书法家(如果已知)以及字体的风格特点。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本书的价值倍增。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隶书的起源和发展脉络的梳理,通过对不同时期隶书的对比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到隶书从象形文字向符号化文字演变的轨迹,以及其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书中对一些经典隶书字体的解读,更是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通俗易懂,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隶书的美学内涵。例如,对《乙瑛碑》的评价,书中不仅提到了其“蚕头燕尾”的特点,还分析了其结构上的匀称、笔画上的灵动,以及其所传达出的端庄、肃穆的审美意境。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书法研究者、学习者以及对中国传统书法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