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针刀疗法

图解针刀疗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长青 著
图书标签:
  • 针刀疗法
  • 中医
  • 推拿
  • 筋膜刀
  • 疼痛治疗
  • 康复
  • 图解
  • 医学
  • 养生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连云港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1442
商品编码:23949190364
包装:平装
开本:32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书名: 图解针刀疗法
作者: 郭长青 开本:
YJ: 29.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02
书号: 9787122251442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郭长青,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WY会常务理事、副MSZ,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成果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长期从事针灸穴位标准定位及针灸临床治疗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著作多部。 精彩导读 目录 **章概述/001
**节针刀和针刀医学的定义001
D二节针刀治疗疾病的四大理论依据002
一、脊柱区带病因学002
二、调节电生理线路的理论004
三、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调节006
四、骨质增生病因学的理论008
D二章针刀刀法基本操作技术/014
**节针刀手术器械014
一、针刀的构成014
二、常用针刀的型号和规格014
三、针刀的选择023
四、针刀的检查024
D二节针刀操作基本功025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025
二、基本功训练效果027
D三节针刀治疗点的定位诊断027
一、体表标志028
二、压痛点的确定039
D四节进针刀前的准备055
一、患者的体位055
二、进针点的揣定057
三、消毒与无菌操作057
四、麻醉方法064
D五节针刀刀法基本操作技术064
一、持针方法064
二、针刀进针的四步规程065
三、针刀的手术入路067
四、常用针刀刀法的手术操作077
五、针刀操作的角度和深度085
六、出针刀法087
D三章针刀刀法的临床应用/088
**节分部针刀刀法088
一、头颈部针刀刀法088
二、腹部针刀刀法(针刀治疗肠道手术造瘘口狭窄)089
三、背部针刀刀法089
四、腰部针刀刀法090
五、臀部针刀刀法091
六、四肢部针刀刀法091
D二节针刀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094
一、晕针094
二、断针096
三、出血098
四、周围神经损伤100
五、针刀引起创伤性气胸102
六、针刀引起内脏损伤103
D三节针刀治疗疾病的作用特点104
一、刀的作用104
二、针的作用105
三、针和刀的综合作用105
D四节针刀治疗安全性保障的原理106
D五节针刀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110
一、调节力平衡110
二、恢复动态平衡110
三、疏通体液潴留和促进体液回流111
四、促进局部微循环111
D六节针刀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112
一、针刀的适应证112
二、针刀的禁忌证115
三、针刀的注意事项116
D四章软组织损伤疾病/118
**节头颈部软组织损伤118
一、项韧带损伤118
二、帽状筋膜挛缩120
三、项筋膜挛缩引起的偏头痛122
四、胸锁乳突肌肌腱炎125
五、肩胛提肌损伤127
六、头夹肌劳损130
D二节上肢部软组织损伤131
一、肩周炎131
二、冈上肌损伤135
三、冈下肌损伤138
四、菱形肌损伤140
五、三角肌滑囊炎142
六、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144
七、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145
八、肱骨外上髁炎147
九、桡肱关节滑囊炎150
十、肱骨内上髁炎151
十一、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153
十二、腕管综合征154
十三、尺骨鹰嘴滑囊炎157
十四、屈指肌腱鞘炎158
十五、腕背伸肌腱鞘炎159
D三节背腰部软组织损伤161
一、腰段棘上韧带损伤161
二、棘间韧带损伤163
三、腹外斜肌损伤164
四、腰肋韧带损伤167
五、D3腰椎横突综合征169
六、骶棘肌下段损伤171
七、下后锯肌损伤173
D四节下肢部软组织损伤176
一、梨状肌损伤176
二、臀中肌损伤178
三、慢性腰臀部肌肉损伤181
四、髂腰韧带损伤191
五、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94
六、髌韧带损伤195
七、髌下脂肪垫损伤197
八、髌下滑囊炎199
九、跖管综合征200
D五章骨关节疾病/203
**节颈椎病203
一、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203
二、寰椎前移位型颈椎病205
三、寰椎侧方移位型颈椎病219
四、钩椎关节旋转移位型颈椎病220
五、钩椎关节前方移位型颈椎病236
D二节腰椎病238
一、腰椎旋转移位型骨质增生238
二、腰椎前移位249
三、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2
四、ZY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6
D三节骨性关节炎257
一、髌骨软化症257
二、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261
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64
D六章外科疾病/268
**节肛裂268
D二节痔疮272
D七章儿科疾病/278
**节小儿先天性斜颈278
D二节小儿先天性指关节强直281
D八章其他疾病/283
**节眉棱骨痛283
D二节颞下颌关节强直284
D三节寻常疣288
D四节鸡眼289
D五节腋臭290
D六节三叉神经痛291
D七节臀上皮神经损伤296
参考文献/300

内容介绍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目录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

《经络与穴位图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与图文并茂于一体的经络与穴位综合性参考读物。旨在为中医爱好者、针灸推拿从业者、康复理疗师以及对人体健康有深入探究意愿的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易于理解的经络与穴位知识体系。全书以详实的解剖学基础、精炼的理论阐述和高度直观的穴位定位图为核心,力求打破传统中医理论的壁垒,让复杂精深的经络穴位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第一部分:经络系统详解 本部分将全面剖析人体经络系统的奥秘。经络,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是维持生命活动、抵御外邪侵袭、调节脏腑功能的核心网络。本书将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讲解: 经络的起源与发展: 追溯经络理论的形成历史,阐述其在古代医学文献中的演变轨迹,理解其哲学基础与人体生理病理观的深刻联系。 十二正经的系统梳理: 详细介绍十二条正经的循行路线、所属脏腑、主治病症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运行规律。每条经络都将配以精美的循行图,标注关键的起止点、交会点,以及在体表的走行路径,力求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立体的经络网络。例如,肺经的肺俞、中府、云门等重要穴位,其在胸部、上肢的分布与联系将被一一呈现。肝经的期门、章门、太冲等穴位,其与肝脏功能、肢体活动的关联也会被深入剖析。 奇经八脉的独特功能: 重点阐述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与十二正经在生理功能上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督脉的“阳脉之海”和任脉的“阴脉之海”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生殖、发育、精神情志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得以展现。 络脉、经别、经筋的补充与拓展: 在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分支的络脉、纵横交错的经别以及联系肌肉骨骼的经筋。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理解经络系统在微观层面的精细化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参与到更广泛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例如,脾经的四大络穴,其如何联络其他经脉,对全身气血的平衡起到何种作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机制: 深入探讨经络在运行气血、濡养脏腑、抵御病邪、传导感应、调节平衡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并结合常见的病理现象,阐释经络阻滞、异常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发生机制。例如,何以风寒侵袭易导致肺经不适,出现咳嗽、气喘;何以情志不畅易影响肝经,出现胁痛、烦躁。 第二部分:穴位精要图解 本部分将聚焦于人体穴位的详细介绍,这是经络系统在体表的重要节点,是实施针灸、推拿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本书在穴位介绍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穴位的定义与分类: 解释穴位的概念,包括其在解剖学上的意义、生理功能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经络分类、主治病症分类、特定功效分类等)对穴位进行系统介绍。 十四经穴位的精准定位: 详细介绍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上每一个重要穴位的定位方法。每一穴位都将配有一幅精确的穴位定位图,图上清晰标注穴位所在的解剖标志、骨性结构、肌肉层次,并辅以文字描述,指导读者如何在人体体表找到准确的穴位。例如,内关穴,其在腕横纹上三横指,当二筋之间,如何准确找到这个缓解胸闷、心悸的重要穴位。合谷穴,在虎口(拇指与食指之间)的二分之一处,如何利用其止痛、调经的功效。 腧穴的临床主治与功效: 针对每一个穴位,详细阐述其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病症。这些病症将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体现穴位的广泛适用性。例如,足三里穴,不仅能健脾益胃、调中和胃,更是重要的强壮保健穴。风池穴,常用于缓解颈项强痛、头痛、目赤等症状。 特定穴的特殊功效: 重点介绍具有特殊疗效的特定穴,如八会穴(脏会、腑会、筋会、脉会、骨会、髓会、血会、气会)、八脉交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下合穴、交会穴等。这些特定穴在治疗疑难杂症、调节全身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膈俞穴作为血会,其在调理血分病症上的重要作用;三阴交穴作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在调经、安胎、健脾等方面的多重功效。 特效穴与经验方穴: 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一些针对特定疾病的特效穴,以及一些经过长期验证的经验方穴。这些穴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例如,针对失眠的安眠穴,针对腰腿痛的腰腿点等。 穴位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对常用的穴位刺激方法,如针刺(深度、角度、补泻手法)、艾灸(选穴、方法、注意事项)、推拿(手法、力度、方向)、拔罐等进行简要介绍,并强调在穴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禁忌症、适应症以及个体差异。 第三部分:经络与穴位在健康养生中的应用 本书不仅是理论学习的工具,更是实践应用的指南。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探讨经络与穴位在日常健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预防保健与强身健体: 介绍如何通过按摩、拍打、艾灸等方式,刺激特定的经络与穴位,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例如,坚持按摩足三里、涌泉穴,可以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常见病症的居家疗法: 针对感冒、咳嗽、头痛、腹泻、失眠、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的亚健康或轻度疾病,提供简单易行的经络穴位居家疗法,指导读者利用自我按摩或简单工具进行缓解。例如,感冒初起,可以通过按揉风池、合谷、迎香穴来疏风解表。 运动与经络的关系: 阐述运动对经络气血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更好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 情绪与经络的联动: 解释情绪波动如何影响经络气血,以及如何通过调节情绪来疏通经络,改善身心状态。例如,长期焦虑易导致肝气郁结,通过按摩太冲穴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精选高质量、高分辨率的穴位定位图和循行图,配合清晰的文字描述,最大程度降低学习难度,让读者一看即懂。 体系完整,内容详实: 涵盖经络系统的基本理论、主要经络的循行、奇经八脉的特色,以及十四经穴位的大部分重要穴位,是学习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强调经络穴位的临床应用和健康养生价值,帮助读者将知识转化为实践。 语言精炼,逻辑清晰: 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医学基础的读者阅读。 适读人群: 中医初学者、爱好者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从业人员 对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希望通过自我保健改善健康状况的普通大众 《经络与穴位图解》将带领您踏上一段探索人体奥秘的奇妙旅程,掌握通往健康与和谐的关键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欣赏作者在处理“禁忌症”和“风险提示”时的坦诚和审慎态度。在很多同类书籍中,这部分内容往往一笔带过,但本书却用了专门的章节来详细说明,哪些情况下不宜使用特定手法,什么时候必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种对读者安全的极度负责感,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深信不疑。它不是在鼓吹“人人皆可为医者”,而是强调“正确认识自己的局限性”。这种基于安全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是衡量一本医学相关书籍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标准。阅读完后,不仅掌握了方法,更收获了一份对自身健康的敬畏之心,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是中医科普读物的典范。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要么图片模糊不清,要么色彩搭配让人眼睛疲劳,但这一本却做到了视觉上的享受。纸张的质感很好,即便是高强度的翻阅也不会轻易磨损。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在介绍不同病症的疗法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穿插了大量真实的病例分析,虽然文字不多,但每条分析都紧扣图示,形成了一种场景化的学习体验。比如讲到肩周炎的特定取穴,作者不仅给出了图解,还用非常口语化的方式解释了疼痛的根源,这种从“病理”到“手法”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学习中医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对于想深入了解但不打算走专业路线的爱好者来说,这种深度与广度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我发现它最棒的一点是它的可操作性非常强,几乎不需要任何昂贵的辅助工具。很多手法都是基于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的自我保健。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示,帮我的老父亲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放松和舒缓,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它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了几个极其简单的单元,即便是手部力量不足的人,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力度和角度。而且,它还非常贴心地为不同体质的人群提供了区分指导,比如“阳虚体质者应注意保暖”之类的细节提示,让读者在实践中能更灵活地调整。这已经超出了“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位全天候待命的私人健康顾问。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市面上那些“速成秘籍”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惊喜。它没有过度夸大疗效,而是以一种极其严谨却又不失亲和力的笔触,阐述了手法背后的科学原理。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气血运行”的阐释部分,作者用现代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传统概念进行了重塑,让一个中年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教你如何操作,更在于它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认知框架——认识到身体的自愈能力是基础,而疗法只是辅助和引导。这种价值观的传递,远比单纯的几招几式更有价值。它让你学会用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身体的小毛病,而不是一有问题就立马依赖药物。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传统中医理论半懂不懂的初学者量身打造的!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翻开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匠心。图解的形式真的太直观了,很多复杂的穴位和经络走向,以前看文字描述总是云里雾里,但这本书里的插图清晰、标注准确,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针灸或推拿的朋友来说,光是辨认穴位就能省去大量摸索的时间。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个操作步骤后都会附上一个“注意事项”的小提示,这些细节上的关怀,让我在尝试一些简单的自我保健手法时,心里踏实了不少。它没有深陷于晦涩的理论,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有效”上,逻辑链条非常顺畅,读完后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傅在私下学习,非常实用且易于上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