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共包括:赵佶 秾芳诗、赵之谦 篆书许氏说文叙、西峡颂、西周 金文六种、张即之 金刚经、皇象急就章、杨凝式 韭花帖、黄道周书法 榕坛问业、草书曹植诗四篇、颜真卿字帖 东方朔画赞碑、张旭 古诗四帖、梦英 篆书千字文共12本
我作为一个有点强迫症的书法爱好者,对于工具的苛求是出了名的。市面上那些号称“全集”的字帖,要不就是内容残缺不全,要不就是装订粗糙,翻两下就散架了。但是这套《历代碑帖精粹》,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这八十八本的装帧设计极其考究,无论是硬壳精装还是内页的纸张选择,都充分考虑到了长期翻阅和临摹的需求。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书体和时代的分类方式,比如专门有一辑是关于柳公权的楷书,那份法度森严、骨力遒劲的特点,通过精细的印制清晰地展现出来。我将它与我旧有的拓片进行对比,发现这套书在细节还原上,真的做到了极致。而且,它收录的碑帖种类非常丰富,除了大家熟知的楷书、行书,连一些篆书和隶书的经典作品也有涉及,这对于拓宽我的书法视野,从源头上理解笔画的演变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简直是一套可以传家、可以伴随我一生钻研的宝贵资料。
评分这部《历代碑帖精粹》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啊!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光是那沉甸甸的份量和精美的装帧就让我爱不释手。我一直都在寻找一套能系统梳理历代书法大家墨迹的珍贵资料,这套书的内容涵盖了从颜真卿到米芾,再到王羲之、赵孟頫这些巨匠,真是太全面了。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碑帖印出来,而是对每位大家的风格特点、时代背景都有深入的解读,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书法精髓至关重要。我记得我最开始学书法时,总觉得眼高手低,光看拓片吃不透其中的神韵。但有了这套书,我感觉就像有了一位顶级老师在旁边亲自指导。比如,学习颜真卿的雄浑大气,我以前只能在字形结构上模仿,但现在能从整体的气势、用笔的提按顿挫中感受到那种“颜筋柳骨”的精髓。孙过庭的《书谱》更是字字珠玑,这本书把其中的意境和笔法分析得极其透彻,我对着临摹时,总能找到新的体会。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收藏”,更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它让我对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要求的学习者,所以在选择书法字帖时,非常注重原帖的“可读性”和“准确性”。这套《历代碑帖精粹》在这一点上做到了近乎完美。我尤其关注其中的一些“险峻”的字帖,比如某些不太常见的碑刻拓本,它们往往在用笔上有独特的处理,容易在影印中丢失神采。但这套书中,即便是那些细微的皴擦和飞白,都得到了清晰的再现。我曾花了数周时间研究孙过庭的《书谱》中那些极其微妙的牵丝和连带,以前总觉得是拓本质量问题导致看不清,现在对照这套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是作者刻意为之的节奏变化。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内容,让我对书法学习的态度都变得更加严谨了。我不再只是满足于“形似”,而是开始追求“神似”背后的逻辑。这套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迷人的古代书法世界。
评分自从家里添了这套《历代碑帖精粹》,我感觉我家的书房格调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我太太之前对我的书法痴迷总是半开玩笑,但她看到这套书的排版和内容后,都忍不住赞叹:“这看起来真像博物馆里的珍藏品!”。的确,这套书不仅仅是学习材料,它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辑的封面设计都巧妙地融入了该辑代表书家的风格元素,那种内敛的、文人雅士的气质扑面而来。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横向对比”的平台。以前我学颜体,就只盯着颜真卿;学行书,就只关注王羲之。但在这套书中,我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文徵明的清秀雅致与黄道周的古朴雄强并置比较,从中领悟到不同时代文人对“美”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这种全景式的、多维度的学习体验,是任何单本字帖都无法给予的。它让我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从“技法模仿”上升到了“审美建构”的高度。
评分说实在的,当我翻开这套《历代碑帖精粹》时,第一个感觉就是“震撼”。这套书的选材之精,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我以前收藏过不少零散的碑帖影印本,但它们往往在清晰度和完整性上有所欠缺。而这套书的印刷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每一个笔画的细节、墨色的干湿浓淡,都仿佛能穿越时空,直接触摸到古人的笔端。特别是像王羲之的那些行书珍品,那种飘逸灵动、一气呵成的神韵,在这套书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我常常一坐就是一下午,对着米芾那种“刷”出来的潇洒笔法反复揣摩,试图去捕捉他“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内在节奏。赵孟頫的圆润遒劲,黄道周的古拙奇崛,在不同的辑册里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宏大的书法史观。这不仅仅是一套临摹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书法艺术史鉴赏宝典。它让我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好看,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和个人修养的外化,能将这么多重量级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编者绝对是下足了心血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