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精)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 编
图书标签:
  • 西周青铜器
  • 青铜器研究
  • 考古学
  • 历史学
  • 文物
  • 分期断代
  • 中国古代史
  • 西周
  • 文化研究
  • 艺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文物
ISBN:9787501011834
商品编码:25088070714
开本:16
出版时间:1999-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精)
  • 作者: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
  • 定价:198
  • 出版社:文物
  • ISBN号:978750101183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1999-11-01
  • 印刷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印次:2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306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一 前言
二 西周青铜器典型资料
三 西周青铜器的形制
(一)鼎
I型 方鼎:1式,2式,3式,4式、5式,6式
II型 浅腹扁足鼎:1式,2式、3式
III型 分裆柱足鼎:1式,2式
IV型 圆腹鼎:1式,2式,3式,4式,5式
V型 球腹蹄足鼎:1式,2式,3式,4式
(二)鬲
I型 立耳鬲:1式,2式
II型 附耳鬲:1式、2式
III型 无耳鬲:1式,2式
(三)簋
I型 圈足簋:1式、2式,3式,4式,5式
II型 方座簋:1式,2式,3式
III型 四足簋:1式,2式、3式,4式
IV型 三足簋:1式,2式,3式,4式
V型 高圈足簋
(四)盈
I型 附耳盈:1式、2式,3式
II型 半环耳盈:1式,2式,3式
(五)尊
I型 有扉棱的筒形尊:1式,2式
II型 无扉棱的筒形尊:1式,2式,3式
(六)卣
I型 长颈壶形卣:1式,2式
II型 扁圆体罐形卣:1式a,1式b,2式,3式,4式a,4式b
III型 直筒形卣
(七)壶
I型 椭圆体壶
II型 圆体壶:1式,2式a、b
III型 椭方体壶:1式,2式,3式
(八)方彝
I型 直壁方彝:1式、2式
II型 弧壁方彝
III型 双耳方彝
(九)盉
I型 罐形盉:1式、2式
II型 鬲形四足盉
III型 鬲形三足盉:1式、2式
IV型 扁圆形盉
(一○)盘
I型 无耳圈足盘
II型 双耳圈足盘:1式,2式
III型 双耳有足盘
IV型 匝形盘
V型 长方形特大盘
(一一)钟
I型 细乳钉界格钟


金石之声,岁月的回响——一部探索西周青铜文明深度与广度的著作 本书并非直接阐述某一特定著作,而是着眼于西周青铜器这一宏大主题,围绕其分期与断代这一核心学术问题,展开一场深入的、多维度的学术探讨。它将引领读者走进那个金石并铸、礼乐辉煌的时代,感受青铜器在其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 青铜时代的脉络:从起源到巅峰 西周,作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艺术风格、纹饰主题以及铭文内容,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成熟。从早期模仿商代,逐渐形成自身独特风格,到晚期日益走向程式化与精细化,西周青铜器的演变轨迹,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脉络。本书将从宏观视角出发,追溯西周青铜器的起源,分析其发展历程,并重点聚焦于如何通过对器物特征的细致梳理,确立其在时间长河中的准确坐标。 二、 分期断代的科学方法:拨开历史的迷雾 对西周青铜器进行分期断代,是理解这一时期历史文化信息的基础。这并非易事,它需要研究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本书将深入剖析当前学术界在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方面所采用的各种科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类型学分析: 通过对青铜器器形、纹饰、铸造工艺、装饰手法等要素进行系统归纳和比较,找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器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序列。例如,器形由粗犷趋向规整,纹饰由繁缛趋向简洁,兽面纹的演变,窃曲纹的出现与发展,都是重要的断代依据。 铭文研究: 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宝贵的第一手史料,它们记录了器物的铸造年代、使用场合、族氏名号、历史事件等信息。本书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铭文内容、书体风格、措辞习惯等,与器物本身的特征相结合,进行更为精确的断代。例如,特定君王在位的铭文,关键历史事件的记载,都可以成为断代的锚点。 出土背景分析: 青铜器的出土单位,如墓葬、窖藏等,其地层关系、同出的其他器物,都为断代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息。本书将强调对出土单位的科学发掘与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校正和完善青铜器的分期断代。 科技考古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如金相分析、同位素测年等科技手段,为青铜器的材质、来源、年代鉴定提供了新的可能。本书将探讨科技考古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中的作用与前景。 三、 关键器物与典型墓葬:实证研究的基石 理论方法的阐述离不开具体的实例支撑。本书将选取西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如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颂簋等,深入分析其造型、纹饰、铭文特征,以及它们在西周青铜器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也将聚焦于一些重要的西周墓葬,如陕西周原、宝鸡茹家庄、河南洛阳的墓地等,通过对其出土青铜器的整体分析,来印证和完善青铜器的分期断代体系。 四、 青铜器与社会文明:历史画卷的细节呈现 西周青铜器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理解西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礼制以及文化观念的窗口。本书将通过对青铜器分期断代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 政治与权力: 青铜礼器是王室和贵族身份、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其数量、形制、纹饰的变化,反映了周代分封制度的演变、宗法体系的强化以及礼制的发展。 经济与技术: 青铜器的铸造需要大量的铜、锡资源,以及精湛的工艺技术。本书将探讨西周青铜器生产的组织形式、技术水平以及其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与信仰: 青铜器上的纹饰,如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体现了西周先民的宇宙观、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铭文内容则折射出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对祖先的敬仰。 礼乐制度的演变: 西周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确立的关键时期,青铜器作为礼器的主体,其形制、数量、组合等都与礼仪活动息息相关。本书将通过对青铜器的分期,来考察礼乐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迁。 五、 学术前沿与未来展望 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本书也将关注当前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进展,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通过对不同学者观点的碰撞与比较,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可能的研究路径,例如,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三维扫描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断代的准确性与效率;如何在区域考古成果的整合中,建立更为精细的青铜器分期框架;如何更深入地挖掘青铜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展现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西周社会。 本书旨在为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深入的学术参考,同时也为对中国古代文明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打开一扇通往辉煌青铜时代的大门,让古老的金石之声,在现代的时空中再次回响,诉说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热衷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普通读者,特别对那个充满仪式感和礼乐文明的西周时期情有独钟。而西周青铜器,无疑是那个时代物质文化最耀眼的符号。我曾在各种场合接触过关于青铜器的介绍,但往往流于表面,无法深入理解其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这本书的标题——《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直接点明了研究的核心——如何科学地划分和确定西周青铜器的年代。我渴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让我能够理解为何某些器物被归入某个时期,而另一些则不。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典型器型、纹饰风格、铭文特点以及工艺水平上的演变,并辅以大量的、清晰的图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器物本身的分析,更能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礼制背景下进行解读,说明分期断代研究对于理解西周社会变迁的意义。我对作者如何能够从浩瀚的考古资料中提炼出科学的分期标准感到非常好奇,并期待从中学习到严谨的研究方法。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博物馆里那些肃穆而华丽的青铜器。它们沉默地诉说着遥远的历史,但对我来说,这些故事的许多细节都隐藏在迷雾之中,尤其是如何将它们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进行精细的划分。这本书的“分期断代研究”这几个字,恰恰触及了我最想探究的核心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理论框架,让我能够理解西周青铜器是如何从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标志或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它们。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器物进行深入的剖析,不仅从外观的造型、纹饰来解释,更希望能深入到铸造技术、金属成分的分析(如果可能的话),甚至是铭文的字体、内容变化的角度,来构建其分期的依据。我希望作者能够呈现出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用无可辩驳的证据来支撑其结论。同时,我希望这本书的“精”字,不仅仅体现在其内容的高度专业性上,也能体现在其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上,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那些精美的青铜器。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对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发展情有独钟。在众多古代遗存中,西周青铜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它们不仅工艺精湛,造型独特,更重要的是,其上的铭文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法体系、礼乐制度乃至日常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史料。然而,青铜器的研究往往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理解其细微之处,特别是如何进行分期和断代,确实是一大挑战。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这条艰难的学习之路。我非常期待它能够以一种深入浅出,却又不失学术严谨的方式,为我们解读西周青铜器的奥秘。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典型特征,例如器形的变化、纹饰的风格、铸造工艺的演进等等,并提供清晰的图例。所谓“分期断代”,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实物对比和深入的分析,这需要作者对海量的青铜器资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扎实的功底。我希望作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一步步掌握判断青铜器年代的方法。书中对铭文的解读和分析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因为铭文往往是断定年代和理解器物性质的关键。如果能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尤其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它们不仅是古代工艺的巅峰之作,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然而,对于青铜器的研究,特别是其复杂的分期断代问题,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来说,常常感到望而却步。《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深入了解的大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系统的方法论,来帮助我们理解西周青铜器是如何进行分期和断代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典型特征,例如器物的造型变化、纹饰的主题和风格演进、铭文的内容和书写特点等,并辅以大量的实物图片和详细的图例分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青铜器的分期断代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解释这些器物在不同时期的意义和价值。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和严谨的论证,为我们揭示西周青铜器发展的脉络,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辉煌的时代。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便攫住了我。我对西周青铜器一直怀有深厚的兴趣,它们是那个时代最直接、最生动的历史见证。然而,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要理解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器物,特别是如何将它们进行准确的“分期断代”,往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提供了一把开启西周青铜器研究宝库的钥匙。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其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比如,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器物形态、纹饰细节、铭文内容、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细致考察,来构建起一套科学的年代划分体系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的实例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青铜器,来清晰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青铜器的分期断代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紧密联系起来,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器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和价值。这本书的“精”字,也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学术严谨性以及出版质量有了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成为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

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对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特别是金属器物的演变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西周青铜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信息,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然而,青铜器的研究,特别是其细致的分期断代,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往往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这本书的题目《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如同一个信号,表明它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珍贵的文物。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对西周青铜器进行分期和断代。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对器形、纹饰、铭文、铸造工艺等多个维度的细致观察和严谨分析。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实例,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地展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特征差异。比如,早期和晚期的鼎、簋、尊、卣等器物的形制有何变化?纹饰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如何演进?铭文的字数、内容和书写风格又有何不同?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我们勾勒出西周青铜器发展演变的清晰脉络。这本书的“精”字,也让我对它的出版质量寄予厚望,希望它能配有精美的插图,以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青铜时代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权威性地梳理西周青铜器发展脉络的著作。这本书的题目——《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无疑正是我所渴求的。我一直觉得,西周青铜器不仅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政治、文化、技术高度发展的缩影。它们身上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解读。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理解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分期断代,这四个字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方法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我期待作者能够用详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甚至是图表和线图,来展示青铜器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演变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从早期到晚期,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并对它们的器形、纹饰、工艺、铭文等进行细致的剖析,解释为何它们会被归入特定的时期。此外,我也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描述,更能将青铜器的演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格局、礼制变迁等紧密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青铜器的历史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就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部呕心沥血的学术专著。我对西周青铜器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是那个遥远时代留下的最直接、最鲜活的证据。每次在博物馆看到那些历经千年沧桑的器物,都忍不住驻足细看,想象着它们在周朝宫廷、战场、祭坛上的模样。然而,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要真正理解这些器物的价值和意义,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这本书的书名,"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青铜器背后隐藏的秘密,帮助我理解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风格演变,以及这些演变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这本书的“精”字,也让我对它的装帧和内容质量有了很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研究,更能配有高质量的图片,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欣赏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如果书中能够对一些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其纹饰、铭文的含义,甚至推测其用途和所属的时代背景,那将是极大的福音。我尤其对“分期断代”这部分感到好奇,不知道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将原本模糊的年代划分得如此清晰。这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底和多少年的潜心研究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西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逐步入门,理解其精髓。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文明的物质载体非常感兴趣,而西周青铜器,在我看来,是那个时代最能体现其辉煌与精致的代表。每次看到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些形态各异、纹饰繁复的青铜器,我都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技艺。然而,我始终感觉自己在欣赏层面,而对于它们究竟属于哪个年代,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变化,却知之甚少。《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需求点。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西周青铜器是如何被划分成不同时期的,以及这些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每一时期的典型器物,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和细微差异。这不仅仅是关于器形或纹饰的简单描述,我更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到工艺、铸造技术、甚至铭文的风格上去,通过多方面的证据来支撑其分期断代的结论。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学术报告,更能包含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让我能跟随作者的思路,仿佛亲身经历一次考古断代的过程。这本书的“精”字,也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和呈现方式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做到既专业严谨,又不失可读性。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光是看过去,就让我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和历史厚重感。我一直对西周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充满好奇,而青铜器,无疑是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明珠。我曾在博物馆亲眼见过那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它们的造型、纹饰、工艺都令人叹为观止,但我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在“看热闹”,而无法深入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这本书的“分期断代研究”这几个字,正是我最想知道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我,我们如何能够区分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它们的区别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器物的形状?是纹饰的风格?还是铭文的内容?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严谨的考证和细致的分析,为我们揭示西周青铜器的时间序列。这本书的“精”字,也让我对它的品质有了很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在印刷、装帧等方面也能达到高水准,毕竟,一本好的学术著作,其物质形态同样重要。如果书中能够配有大量高清的青铜器图片,并且对这些图片进行详细的标注和说明,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我对西周青铜器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甚至能够初步掌握一些鉴赏和断代的基本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