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中医书籍 全套5本医理悟真记+医经心悟记+师徒问答录+阴阳九针+医案讲习录 任之堂六本套装 5本

任之堂中医书籍 全套5本医理悟真记+医经心悟记+师徒问答录+阴阳九针+医案讲习录 任之堂六本套装 5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医理
  • 医经
  • 针灸
  • 医案
  • 任之堂
  • 传统医学
  • 养生
  • 医学
  • 全套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风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9433
商品编码:25218518408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9787513236799    阴阳九针                        定价: 68.00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9787513230476    任之堂师徒问答录           定价: 39.00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9787513230469    任之堂医理悟真记           定价: 42.00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9787513219433    任之堂医经心悟记           定价: 39.00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9787513242882    任之堂医案讲习录             定价:48.00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内容简介

阴阳九针》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了任之堂主人余浩自创的针法――阴阳九针。该针法是将全息理论、中医理论、道家修行法门结合起来,借用人体的大拇指来疏通人体的冲脉、督脉、任脉,运用奇经八脉中的先天之气,来治疗人体诸多疾病。扎针部位多在大拇指,不伤及脏腑,非常安全。阴阳九针共包括飞龙在天、通天彻地等九种针法,经临床验证万余例,对多种疾病确有疗效。

《任之堂师徒问答录》内容介绍

    本书为任之堂系列医学图书之一,是在任之堂学习中医的弟子的跟师心悟,记录了任之堂师徒的临床实践与思辨,以期读者能够分享任之堂师徒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新的思考、收获和认识。受民国名医祝味菊和徒弟陈苏生师徒质难之作《伤寒质难》的启发,本书采用师徒问答的写作形式,将弟子们平时跟诊所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思考、老师的解答,融合在一问一答之中。语言文字平实易懂,内容贴近临床,通过实际病案,解读中医理论,对很多问题的阐释更为深入透彻。

《任之堂医理悟真记》内容介绍:

     作者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件件小事,从中感悟出诊断治病和养生的方法,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窥见了人与天道相应的奥秘。作者通过体悟与思辨,把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常理运用到医学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悟性,站在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研究疾病,寻求解决方案,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提升自己的水平。全书共45篇,每篇以一件小事或某个现象为引子,从中领悟医学的真谛,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语言平实,深入浅出,读来切自然,水到渠成。

《任之堂医经心悟记》内容介绍:

    本书为任之堂医学系列图书之一。全国围绕选自已经典籍中的名言名句即所谓医门话头,通过任之堂师徒参究、琢磨这些被临证者奉为圭臬的经典毅力知识的过程,说明学习中医就要不断体悟领会经典,讲经典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临证应用时得心应手,从而解决临床变化多端的疾病和问题.

《万病之源》内容介绍:

    本书由《医间道》作者任之堂主人余浩指导,《任之堂跟诊日记》作者曾培杰、陈创涛创作完成。书中细数了当代中国大众中普遍存在的健康观念和养生误区,指出这些观念和误区才是导致现代人疾病丛生的万病之源。作者记录了在任之堂跟师行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讲述了人们因为的健康观念而生病、为疾病所苦的真实故事。这些常见的观念和养生误区涉及衣、食、住、行、运动锻炼、求病等方方面面,往往被大家视为正确的常识,其实却是引发疾病的真正元凶。书中通过许多患者的身经历,告诉大家不能只知治病,不知防病,只关注疾病,不关注导致疾病的原因。全书文字鲜活生动,娓娓道来,既体现了传统的中医养生智慧,也有对常见疾病的中医医理解读,还提出了许多益的方法,是不可多得的原创养生精品图书。

《任之堂医案讲习录》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本人在2年多的跟师余浩老师学习期间,对余浩老师医案的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其中每一个医案都是在老师诊毕之后,再由我详细收集四诊资料,力求每个医案的完整性。医案十分重视对患者脉象和症状的分析,以及阐明选方用药的理由,使得读者能够读来有临床指导和借鉴价值。每个单独病案后有评注,对病案的特点进行点评。每个系列案件后有总结归纳,能使得读者临床时对该疾病心中有数。医案完成后,都交由余浩老师审阅,有不妥之处,都会再作修改,使得医案分析不会偏离老师的愿意。余老师相关的书籍很多,也很。但目前为止,这是专享一部真正意义的医案书籍。这对任之堂书籍系列有补充作用。

目录详情







任之堂师徒问答录

1.不孕不育另有因,生活习惯成元凶 

水果伤阳生湿,多吃不利于孕育 

气逆不降难怀孕 

2.陈萝卜缨,降气化痰的好药 

被遗忘的咽喉科良药:陈萝卜缨 

酒肉生活毁人生 

痰热结于心下用小陷胸汤 

欲望能消耗人的气血 

3.孩子生病,多由于家长之错 

脱发,食积惹的祸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就是孩子的太阳 

4.冬令养生,养其收藏之道 

冬泳耗阳,逆天折寿 

秋冬养阴,指的是要顺应秋冬敛藏之气 

5.兴阳要穴:大椎穴 

大椎不保,咳嗽不好 

大椎穴宣阳,既能散寒,也能透热 

6.气机循环从不独行独往 

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8.吃对中药也能改善患者的坏脾气 

调其气血,则能改其脾气 

攻坚汤中的王不留行 

9.鸡屎藤是个好药,但也不能乱用 

什时候可以使用鸡屎藤 

什么时候不能用鸡屎藤 

10.肺脾阴虚兼有湿邪用淮山、薏米这个药对 

淮山养肺脾阴精 

脾虚有湿兼脾阴虚用淮山、薏米 

湿热伴阴虚证的辨治 

11.、莪术化瘀攻积走胃肠 

右关脉郁伴舌下静脉曲张明显,可用、莪术 

12.乳香、没药通络走肝胆 

乳香、没药流通气血效果非常好 

乳香、没药入药后,会使得药汤变得很难喝 

乳香、没药药性平和,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伤正气 

左关脉郁伴舌下静脉曲张明显可用乳香、没药 

张锡纯对乳香、没药的理解和运用 

....

任之堂医理悟真记

1. 湿毛巾的故事

寒湿证的诊断与治疗/ 1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

温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

除寒湿,可用艾叶水泡脚

巧用黑豆腰痛的病例

少吃反季节、非本地及寒凉的食物能减少寒湿对人体的伤害

2. 放孔明灯的故事

上火的诊断与治疗/ 7

火往高处走,上火必然先上头

去火有讲究,药物勿滥用

五脏之火上于头,可按表现部位来辨别

3. 湿衣服的故事

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 12

湿热证的治疗重点不在清热,而在除湿

对付湿邪,关键在调理脾脏

湿热引起的男科疾病

湿热导致的妇科疾病

湿邪导致的多种疾病,需要靠来

4. 水管被冻的故事

受寒的诊断与治疗/ 18

寒性收引,身体遇冷也会收缩

冻疮是常见的寒邪导致的疾病

祛寒还要注意温阳

温阳的方法——服用桂附地黄丸、艾灸,或TDP(特定电磁波)照射

脾胃受寒的表现:腹痛、腹泻

颈部受寒的表现:颈部僵硬

肩背受寒的表现:

女性小腹受寒的表现:妇科疾患

5. 吹空调的故事

寒热不调证的诊断与治疗/ 24

老寒腿、拉肚子、女性,都可能是体内寒热不调造成的

寒热失调时,不仅是阳,更要调理肝肺胃三脏

辛辣食物要少吃,酸味食物要多吃

两个食疗方:薄荷枇杷饮、薄荷杏仁粥

调息静坐是战胜寒热不调的主要方法

金鸡独立,启动人体小空调

6. 做弓箭的故事

筋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1

明明是筋出问题,却常常是骨头代为受过

筋柔骨痛消

衰老≠不健康

压腿拉筋,适应生命本身的规律

养筋还需养筋汤

吃筋养筋,以形补形

7. 吃鱼的故事

骨刺的诊断与治疗/ 37

内外兼治除骨刺

还能治疗腰症

的食疗方法

肾虚伤骨的人忌饮食过咸

8. 蓄水塘的故事

进补的学问/ 41

缺钙时,真的要补钙吗

为什么长期吃补品,身体还是越来越瘦

为什么长期,身体却还是贫血

为什么之后,还是腰酸腿疼

....

任之堂医经心悟记

第yi章 阴阳 

1.阳气与鼻塞/3 

2.阳化气则阴津四布/4 

3.从治水看阳化气与阴成形/6 

4.阳动冰消与闭经/9 

5.口干尿频与阴随阳升/11 

6.一息阳气一息命,一息寒气一息病/13 

7.通降胃肠助阳入阴治失眠/16 

8.制阳光消阴翳看脚肿/18 

9.阴实堵道与阳火反弹/20 

10.盗汗、冲气上逆与阳不入阴/24 

11.援物比类与中医/26 

第二章 脏腑 

12.肺金若钟,内外叩之皆鸣/33 

13.从风吹云、阳光照、天降雨看心肺痰喘/35 

14.大地温暖靠太阳,胃肠蠕动赖心脏/37 

15.九窍不利建中气/39 

16.从放风筝看肺胃上逆呕吐咽痒/40 

7.升清降浊调脾胃/42 

18.从幼苗怕倒春寒看小孩食积脾虚/44 

19.打呼噜与胃中痰湿/47 

20.从庄稼枯黄治土壤看眼耳鼻舌病调脾胃/50 

21.补土伏火、平冲降逆治口腔溃疡/52 

22.治眼目流泪要明来源与去路/54 

23.从海水倒灌、浊火反弹看中焦肝胆脾胃郁滞/56 

24.从脏腑传变看生气的代价/58 

25.从水往低处流看眼目胀满/61 

26.从种田植树看治肝病/63 

27.脾胃动力在心肾/66 

28.无处不到看三焦/68 

29.从五脏相关看阳痿/70 

30.精遗勿涩泄/72 

31.脏邪还腑、阴病出阳是愈病的大方向/74 

32.五脏元真通畅/76 

第三章 气血 

33.生气是如何传变伤及五脏的/81 

34.从十字路口交通堵塞看逍遥散治肝气郁结/83 

35.从风筝断线、火山爆发看气血并走于上/85 

36.杯中窥垢见治瘤大法/88 

37.水库积水与妇人积液包块/90 

38.从云开雾散见苍天领悟气行结散/92 

39.吹口哨与耳鸣/95 

40.肥三药与压气饭/97 

41.治痹不忘虚/101 

42.劳力过度伤什么/103 

43.思虑过度伤什么/105 

44.膻中与人参/107 

45.譬如阴晦,非雨不晴/109 

46.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111 

47.产后风湿源于气血不足/113 

第四章 经脉 

48.桂枝烧酒方治风冷伤头/119 

49.从水到渠成看气充血足经脉自通/121 

50.经脉所过,主治所及/123 

51.经脉与脏腑/126 

52.从河狭水急看血脉狭窄引起高血压/127 

53.从抽水泵功率小看血压低/130 

54.河道淤阻与/132 

55.三焦汤与道路/135 

56.从百川归海看消水治胀/137 

57.高速公路与血脉/139 

58.管道与经络血脉/141 



《临证医案解析与医理精微》 本书精选了数十年间,数十位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沉淀下来的经典医案,结合医者本人的辨证思路、遣方用药的精妙之处,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进行条分缕析的深入解读。每一则医案都如同一次生动的医学讲座,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临临证现场,感受中医的智慧与魅力。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说透”的深度。不同于简单的医案罗列,本书旨在揭示医案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医理。作者并非简单地告知读者“这个病这样治”,而是从病因病机、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病位传变等多个维度,层层剥茧,将复杂的病理过程、精妙的治法理论,以及药物的组方配伍逻辑,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每一味药的选用,每一个配伍的考量,都与整体的辨证论治紧密相连,展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 在医案的解析过程中,本书特别强调了“理”与“法”、“方”与“药”之间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分析一则外感病医案时,作者会详细阐述为何在此病在此阶段选择某一类解表方剂,方剂中的君臣佐使如何协同作用,以及为何选用特定药物,其药性如何与病机契合,又如何避免潜在的副作用。这种深入的剖析,有助于读者从宏观上理解中医治法的原理,从微观上掌握药物的应用技巧。 本书的另一亮点是其对“变”的把握。中医的临床实践,绝非一成不变的套用方剂,而是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因病”的个体化治疗。本书通过对不同医案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体质患者身上表现出的差异性,生动地展现了中医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作者会指出,即使是相同的病名,其内在的病机可能千差万别,因此治法和方药也需随之调整。这种对“变”的敏锐洞察,是成为一名优秀中医的关键。 此外,本书还融入了部分医者在长期行医过程中,对某些疑难杂症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疗法。这些经验的总结,往往是临床实践的精华,对于解决临床上的棘手问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作者不仅会介绍治疗方案,还会深入探讨这些创新疗法背后的理论依据,以及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拓展思路,勇于探索。 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颇具匠心。医案的选取力求涵盖内、外、妇、儿、骨伤等多个科室,以及常见的内科杂病、时令病、疑难杂症等,力求全面展现中医的临床应用范围。每个医案的分析都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首先是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象等客观描述,接着是医者的辨证分析,然后是具体的治法、方药,最后是疗效反馈及医者的体会。这种清晰的结构,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和学习。 本书并非仅仅是医案的汇编,更是一部融汇了医者毕生心血的医学宝典。它不仅仅为中医爱好者和初学者提供了学习中医的绝佳范本,也为广大中医师提供了一个深化理论、提升临床技能的宝贵平台。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学到如何“望闻问切”精准辨证,如何“理法方药”灵活施治,如何“承古融今”创新发展,最终达到“悟其理,精其术,臻其境”的医道境界。 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饱含医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医学的敬畏。它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娓娓道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使得理论知识的吸收变得轻松而愉悦。 总而言之,《临证医案解析与医理精微》是一部集临床实践、理论升华、教学指导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它将引领读者深入中医的内在世界,理解其精妙之处,掌握其核心要领,从而在岐黄之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精进,最终成为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优秀中医。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其思想的启迪,它将激发读者对中医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生命健康的无限责任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接触中医,最初是被那些古朴的方剂和深奥的理论所吸引,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难以真正体会其精髓。直到我偶然翻阅了这套《任之堂中医书籍》,才感觉像是拨云见日。尤其是《医理悟真记》,书中并非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通过作者的亲身实践和感悟,将复杂的中医理论化繁为简,娓娓道来。他对于“病机”的解读,并非仅仅停留在一个个抽象的概念上,而是深入到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用生活化的比喻和生动的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他的诊室,一同感受病症的起伏,一同探寻病因的根源。读《医理悟真记》,与其说是在学习理论,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是对中医智慧的一次深刻觉醒。它让我明白,中医并非是陈旧的医术,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智慧的哲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我最初的期待,它点亮了我对中医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激励我继续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前进。

评分

《师徒问答录》这本书,就像是中医学习过程中最贴心的“伴侣”。我一直觉得,中医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临床经验的传承。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阐述,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解释,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记录了老师与徒弟之间关于临床实际问题的探讨。我看到了老师是如何指导徒弟分析病情、辨证施治的,也看到了徒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以及老师是如何耐心解答的。这种“问答”的形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也成为了那个求知的徒弟,与老师一起思考,一起成长。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我在将来的实践中会遇到的,而老师的解答,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它让我明白,中医的治病之道,并非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评分

《医案讲习录》是这套丛书中最具实践价值的部分。我一直觉得,学习中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临床实践。这本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演练场”。它精选了大量的医案,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我得以窥见名医是如何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医案时,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思路。他不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病”,更重要的是分析“为什么是这样的病”,以及“如何才能治好”。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对辨证论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每一个医案,都像是一堂生动的临床课,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中医,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敏锐的临床洞察力,以及灵活变通的治疗手段。

评分

在我中医学习的道路上,遇到过许多教材和专著,但《医经心悟记》却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启发。作者并非照搬经典,而是以一种“心悟”的方式,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深邃思想,用现代人的视角和语言重新解读。他对于“阴阳”的阐述,不再是机械的对立统一,而是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乃至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进行全方位的阐释。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将抽象的“气血津液”理论,与人体的实际感受相结合,让那些曾经难以捉摸的概念变得生动而具象。书中的许多段落,我都反复诵读,每一次都有新的领悟。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书籍,更像是一本哲学著作,引导我思考生命、健康与自然的深刻联系。读完《医经心悟记》,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认识,已经从“知其然”上升到了“知其所以然”的层面,对生命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评分

《阴阳九针》这本书,让我对传统针灸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针灸的奥秘在于穴位和手法,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更重要的是“阴阳”的辩证思维。作者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将阴阳理论巧妙地融入到针灸的运用中,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妙的观点。他不仅仅教授我们如何取穴,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去“读懂”身体的阴阳失衡,如何通过针刺来调整这种失衡。书中的九针,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却是深刻的医学智慧。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他用大量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阴阳九针的强大疗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针灸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技术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生命能量的调控,对疾病根源的把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