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 |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成就了“天下之大功”。他潜心治学砺志,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他的家训思想智慧,更是影响深远,为后人所推崇………… 本书以郦波一贯的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为读者全新揭示了曾国藩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面纱。本书生动阐释了曾国藩家训的思想:修身、养性、自立、自达;识人、用人、立人、达人;讲述了曾国藩家训中临事与处世的智慧,也就是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常说:“人生需有根柢,方可撑持世间变化”,这种可以撑持人世间风雨、坎坷、挫折、变化的人生“根柢”,就是那种精神、信仰、理想与情怀。让我们随着郦波老师的娓娓道来,去切身感受那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曾国藩家训的精华所在。 《人生自有境界》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丛书的第1本,是根据郦波的诗词讲稿整理,并由作者郦波再次修改完善定稿。 《人生自有境界》共18篇,内容丰富,既有金戈铁马的铮铮傲骨,又有绕指柔情的细腻解读,在表现古诗词的韵味的同时,又能与当下的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行文流畅,语言自然,有和力。 阅读本书,郦波带你重温古诗词中的爱与美,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百年来王阳明》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诗酒趁年华》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系列第二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倾情打造,用纸既精且美,力图呈现出绝美的诗词境界。 在这本书里,诗词男神郦波带你去看飞翔的李白、鲜活的老杜、朱熹的春天、永远的诗豪刘禹锡、“只有分离才能让我们在一起”的柳永、“我们爱的是爱情里的心甘情愿”的李商隐、“人世一生霜雪 归来还是少年”的辛弃疾、“诗酒趁年华”的苏轼等。 阅读本书,就像是一段诗词之旅,跟随郦波,重温古诗词中的爱与美,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人生自有境界》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丛书的第1本,是根据郦波的诗词讲稿整理,并由作者郦波再次修改完善定稿。 《人生自有境界》共18篇,内容丰富,既有金戈铁马的铮铮傲骨,又有绕指柔情的细腻解读,在表现古诗词的韵味的同时,又能与当下的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行文流畅,语言自然,有和力。 阅读本书,郦波带你重温古诗词中的爱与美,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 作者简介 | |
| 郦波:祖籍江苏丹阳,生于1972年。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学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学、儒家教育思想与实践、文牍学。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外国人汉语大会》点评嘉宾。 |
| 精彩文摘 | |
| 章传奇开始的地方 一个并非十分聪明的人,只要他认定人生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反倒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容易摇摆,很少会受到致命的阻碍和诱惑。但是,一个太聪明的人,要走到圣人,走到完人那一步反倒无比艰难。 照破山河万朵 大约五百年前,准确地说,也就是公元1058年,在大明帝国偏远的贵州布政司,一个叫龙场驿的地方,也就是贵州省贵阳市的修文县龙场镇,有一座龙岗山。龙岗山也叫“栖霞山”,这座山的半山腰有一个天然石洞。我们把这座石洞叫“阳明洞”,又叫“阳明小洞天”。当然,这是后人给它起的,原来它根本没有名字。 为什么呢?因为当年整个修文县、整个龙场驿非常荒凉。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里说:“此处万山丛棘中,只有蛇虺魍魉,蛊毒瘴疬。”当时根本没有人在乎这个石洞,也不会有人感兴趣给它取个名字。但这个石洞注定是一个不凡的石洞,因为这个石洞中将要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整个华夏文明史的进程。 贵阳的夏夜是多雨的。在一个仲夏的夜晚,乌云压城,浓云密布,云层中时而还有闪电隐现。眼看着一场大雷雨又要来了。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石洞中,有一具石棺,石棺里赫然躺着一位男子。要说这个人是死人吧?他眼皮底下的眼珠偶尔会滚动几下。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在做梦。要说他是个活人吧?哪有活人躺在石头棺材里头? 恰在此时,一道巨大的闪电划过天际,惊天动地的雷鸣声轰然响起,瓢泼大雨哗的一下就下起来了。电闪雷鸣撕破了静谧的长夜,就在这电闪雷鸣之中,躺在石棺里的男子突然大叫一声,醒了过来。只见他一身大汗淋漓,神情是大彻大悟,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彻悟之后的。在这种天地应和中,他忍不住纵声长啸。这声长啸照破万古长夜。长啸之后,这个男子自言自语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又说:“至此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从这一刻起,东方哲学史上五百多年来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心学正式诞生了。而在这万山丛棘中开创了心学智慧的大思想家,就是世所公认五百多年来的圣人——王阳明。 ,我们之所以要重新思考、重新面对、重新聚焦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是因为正是这样的王阳明,开启了我们仍然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两个问题。 一个叫做“完人之问”,即从每个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怎么自己的聪明,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真正具有人生价值的人。 |
《诗酒趁年华》中,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情怀”的论述。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少谈论“情怀”。但情怀,却是支撑一个人走过漫长人生的重要力量。它可以是对家国的热爱,可以是对艺术的追求,也可以是对美好事物的坚持。郦波先生提醒我们,不要让生活磨平我们的棱角,不要让忙碌消磨我们的热情。即使身处泥泞,也要心中有诗,眼中有光。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些拥有情怀的人们,他们或许平凡,但他们的生命却因此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评分《诗酒趁年华》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浪漫。它勾勒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一种在喧嚣尘世中,依然能够保有内心诗意与自由的姿态。郦波先生将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巧妙地融入其中,仿佛一场与古人灵魂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他对于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的解读,不再是枯燥的考据,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理解和情感的代入。他能从一首诗中读出人生的况味,从一个词句中体味作者的悲欢离合。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与李白对酒当歌,与杜甫忧国忧民,与苏轼旷达豁达。那些曾经在书本上闪过的名字,在他笔下变得鲜活生动,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生活,都仿佛触手可及。而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将这些仅仅停留在对古人的欣赏,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在当下的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留下一片属于心灵的净土,让生命因此而更加丰盈和有意义。
评分翻阅《五百年来王阳明》,我越发觉得,他所倡导的“致良知”,并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迷失了方向。而“致良知”,就是让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遵循内心的指引。它是一种内观的力量,一种自我觉醒的智慧。郦波先生通过对王阳明一生事迹的梳理,让我们看到了“致良知”是如何贯穿于他的决策,他的修行,他的生活中的。这种内在的力量,是他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能够影响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评分《人生自有境界》中有一个章节,探讨了“格局”这个概念。我一直觉得,“格局”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很难具体化。但郦波先生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将它讲得入木三分。他举例说,有些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有些人则志存高远,能够看到更广阔的未来。这种区别,不仅仅是能力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能走多远,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他强调,培养格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开阔视野,不断地反思自我。读完这一段,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过于局限于眼前的得失,而忽略了更长远的规划。
评分当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仿佛触碰到了一段沉淀了千年的智慧。郦波先生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与深邃的文化底蕴和温润的文笔划等号。这次的套装,更是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通过王阳明这样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以及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娓娓道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本,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历史长河中那些闪耀的人物和思想。王阳明,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涤荡心灵的力量,他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在郦波先生的笔下,不再是冰冷的哲学概念,而是鲜活的生活实践,是应对世事纷扰的智慧之光。他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年,历经坎坷,最终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起伏跌宕,但贯穿始终的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内心的探索不懈。读《五百年来王阳明》,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力量。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虽然遥远,却指引着方向。
评分总而言之,这套书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和感悟。它不仅仅是几本好书的集合,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智慧的启迪。它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深刻地认识了王阳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反复阅读,从中汲取更多的力量和智慧。它就像一位默默陪伴的良师益友,在你迷茫时指引方向,在你失落时给予安慰,在你疲惫时注入能量。
评分《人生自有境界》这个主题,直击人心最深处的渴望。每个人都在追求着一种更好的生活,一种更广阔的视野,一种更深刻的生命体验。郦波先生以他一贯的温润而富有哲思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人生中那些值得追求的“境界”。这不仅仅是对人生哲学浅尝辄止的探讨,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人生境界的可能性。他讲述的,或许是智者的大彻大悟,或许是平凡人的淡然处之,又或许是追求者不懈的努力。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迷茫与渴望。他引导我们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什么才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在我们人生的岔路口,给予我们启迪和方向。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在于心灵的丰盈;不在于表面的光鲜,而在于内心的平和。
评分《诗酒趁年华》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闲适”的描绘。在现代社会,“闲适”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忙碌”所裹挟,很少有机会停下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郦波先生笔下的“闲适”,并非是无所事事,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一种对生活节奏的掌控。他通过对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在工作的间隙,在生活的间隙,如何去品一杯茶,读一首诗,赏一幅画,和朋友闲聊几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让我们从疲惫中抽离,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活力。读完这段,我忍不住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去阳台泡了一壶茶,静静地坐着,感受那一刻的宁静。
评分当我将这套书放在床头,每日睡前翻阅几页,总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它不是那种瞬间能点燃激情的书,而更像是一种涓涓细流,慢慢渗透,滋养心灵。尤其是在读到关于王阳明如何面对逆境的部分,我深感振奋。他并非天生就是圣人,也曾经历过被贬谪、被误解的痛苦。但正是这些磨难,锤炼了他的意志,升华了他的思想。郦波先生在描述这些经历时,并没有一味地渲染悲情,而是着重于王阳明如何在绝境中保持内心的光明,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前行的力量。这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却同样会面临各种挑战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难,不在于难本身,而在于你如何去面对它。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精美,封面素雅大气,内页排版舒适,无论是作为收藏还是日常阅读,都让人赏心悦目。而且,郦波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温润的光泽,读起来非常舒服,就像在与一位长者聊天,他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分享他的智慧和感悟。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能够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文化,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