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肖紅軍,王曉光,李偉陽 著 著作 定 價:98 齣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頁 數:424 裝 幀:平裝 ISBN:9787520101547 ●Ⅰ 總報告
●1 2015年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建設進展
●——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十大發現/001
●Ⅱ 技術報告
●2 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評價方法優化/009
●Ⅲ 基礎指數報告
●3 中國資本市場社會責任發展成熟度綜閤指數評價/021
●4 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評價/029
●Ⅳ 衍生指數報告
●5 重點行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評價/041
●6 重點區域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評價/133
●7 “一帶一路”主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評價/149
●8 製造業上市公司綠色發展能力成熟度評價/163
●Ⅴ 指數比較報告
●9 不同股票價格指數的社會責任能力建設比較/173
●10 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50指數與不同股票價格指數的市場錶現比較/200
●11 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對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錶現的影響/212
●Ⅵ 典型企業報告
●12 中國農業銀行社會責任管理與能力建設/222
●13 中國聯通社會責任管理與能力建設/245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分析瞭18個重點行業、4個重點區域、6大股票指數的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水平;提齣並編製瞭CSRCM50指數,將該指數的市場錶現與不同股票價格指數的市場錶現進行瞭比較,分析瞭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對上市公司資本市場錶現的具體影響;專門評價瞭“一帶一路”主題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以及製造業上市公司的綠色發展能力水平;係統剖析瞭5傢大型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推進管理範式,希望為其他上市公司開展社會責任管理提供參考。 肖紅軍,王曉光,李偉陽 著 著作 肖紅軍,男,先後就讀於廈門大學電子工程係、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分彆獲得工程學學士、管理學碩士和管理學博士學位。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擔任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社會責任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兼秘書長。長期從事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成長方麵的研究。曾經主持和參與瞭多項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項目、“863”項目、國傢社科基金項目以及國傢發改委、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部委委托的重要研究課題。齣版企業社會責任著作多部,在核心期刊上發錶論文多篇。
王曉光,男,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所長,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智庫秘書長,國傢企業社會責任等
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報告(2016版) 一、 報告背景與意義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CSR)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附加項”,而是衡量企業綜閤實力、品牌價值乃至長遠發展潛力的核心指標。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上市公司群體的社會責任實踐不僅影響著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對全球産業鏈的可持續性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2016年,恰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責任理念在中國逐步走嚮成熟、製度化建設加速推進的階段。在此背景下,《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報告(2016版)》應運而生。本報告旨在係統、全麵地評估中國上市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麵的實踐水平,探索其能力成熟度,為企業、投資者、政府監管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廣大公眾提供一份客觀、權威的參考。 這份報告的意義在於: 引領企業實踐: 通過梳理優秀案例,揭示行業共性問題,為上市公司提升社會責任管理水平提供方嚮和動力,引導企業從被動閤規嚮主動擔當轉變,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戰略和日常運營。 賦能投資者決策: 為關注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者提供量化的評估工具,幫助識彆具有良好社會責任錶現和內在價值的投資標的,引導社會資本流嚮更負責任的企業。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通過橫嚮比較和縱嚮分析,促進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上市公司之間的學習交流,推動形成良性競爭,共同提升中國上市公司整體的社會責任水平。 迴應社會關切: 滿足社會公眾對企業透明度、責任感的期待,促進企業與利益相關方建立更和諧、互信的關係,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經濟生態。 推動政策完善: 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翔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為製定和完善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政策法規提供實踐依據。 二、 報告研究方法與框架 本報告的編寫遵循科學、嚴謹、客觀的研究原則,力求展現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的真實圖景。 研究方法: 1. 數據收集與篩選: 報告選取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上市公司的公開披露信息: 如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環境報告等。 第三方機構的評價數據: 包括ESG評級機構、行業協會的評估結果等。 新聞媒體公開報道: 關注上市公司在環保、公益、勞動者權益、消費者權益、公司治理等方麵的錶現。 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 作為評估的參照標準。 問捲調查與訪談(如適用): 針對部分代錶性企業進行深入調研。 2. 評估指標體係構建: 報告建立瞭一套多維度、係統化的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評估指標體係。該體係不僅關注企業在環境(E)、社會(S)、治理(G)三大核心領域的錶現,還進一步細化至具體的操作層麵,以衡量企業的責任意識、責任管理體係、責任實踐與績效以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與有效性。主要維度可能包括: 環境責任: 能源消耗與效率、溫室氣體排放、汙染控製、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保護等。 社會責任: 員工權益保護(薪酬福利、職業健康安全、培訓發展)、供應鏈管理(供應商審核、勞工標準)、産品與服務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食品安全)、社區關係與公益慈善、人權保障等。 公司治理: 董事會結構與獨立性、股東權利保護、反腐敗與商業道德、信息披露透明度、風險管理與閤規性等。 戰略整閤與創新: 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戰略、産品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等。 利益相關方溝通與參與: 與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社區、政府等利益相關方的溝通機製和參與程度。 信息披露質量: 報告的完整性、準確性、可比性、及時性以及接受第三方鑒證的情況。 3. 成熟度模型應用: 報告將采用成熟度模型來評估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模型通常將能力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例如: 起步級(Initial): 責任意識初步萌芽,實踐零散,多為被動響應。 初級(Developing): 責任管理初步建立,有部分製度和流程,實踐有一定範圍。 發展級(Defined): 責任管理體係基本完善,製度流程清晰,實踐覆蓋麵廣。 成熟級(Managed): 責任管理體係高效運行,積極主動,融入戰略,具備持續改進能力。 卓越級(Optimizing): 成為行業標杆,積極創新,引領社會責任實踐,産生廣泛積極影響。 4. 數據分析與解讀: 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相關性分析、迴歸分析等,識彆齣不同行業、不同市值上市公司在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上的差異,發現共性問題與亮點,並進行深入解讀。 研究框架: 報告的研究框架圍繞“評估——分析——洞察——建議”四個核心環節展開。 第一部分:總論。 闡述報告的背景、目的、意義、研究方法和框架,以及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整體發展態勢。 第二部分: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現狀分析。 整體評估: 對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的整體成熟度進行畫像,分析不同維度(環境、社會、治理)的平均水平及分布情況。 行業比較: 對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進行橫嚮比較,分析各行業在社會責任實踐上的差異與特點。 市值維度分析: 探討不同市值規模上市公司在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上的錶現差異。 關鍵維度深度剖析: 選取報告指標體係中的關鍵維度,進行更深入的數據分析和案例展示,揭示在特定領域(如環境保護、員工權益、反腐敗等)的突齣問題或先進經驗。 第三部分:典型案例研究。 選擇部分在社會責任領域錶現突齣或麵臨嚴峻挑戰的上市公司作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社會責任實踐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提供可藉鑒的思路。 第四部分:挑戰與機遇。 分析中國上市公司在推進社會責任能力建設過程中麵臨的主要挑戰(如製度不完善、信息披露不足、短期利益導嚮等),以及未來發展的機遇(如政策支持、市場需求、技術進步等)。 第五部分: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基於研究結論,嚮政府、監管機構、企業、投資者、社會組織等提齣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和行動指南,展望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發展的未來趨勢。 三、 報告內容要點(示例,具體內容需根據實際研究數據生成) 1. 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的整體畫像 平均成熟度水平: 報告將展示2016年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的平均得分,並分析其處於哪個成熟度等級。例如,可能發現整體水平處於“初級”到“發展級”之間,錶明大部分公司已開始重視並采取行動,但距離“成熟級”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維度分布: 分析在環境、社會、治理三大維度上,上市公司的錶現差異。例如,可能發現上市公司在“治理”(如信息披露、股東保護)方麵的成熟度普遍高於“環境”或“社會”領域,這可能與監管的側重點有關。 “G”(公司治理)的相對領先: 報告可能指齣,與環境和社會責任相比,公司治理方麵的信息披露更加規範,部分大型企業在內部控製、反腐敗等方麵已有較為成熟的體係,這得益於持續的監管和市場化進程。 “E”(環境)的挑戰與進步: 雖然麵臨環保壓力,但一些能源、化工、製造業等行業的領先企業已開始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節能減排、汙染治理,發布瞭詳細的環境報告,體現齣一定的成熟度。然而,整體而言,更多中小企業在環境方麵的披露和實踐仍顯不足。 “S”(社會)的復雜性與多麵性: 員工權益、消費者保護、社區關係等社會責任領域錶現參差不齊。大型企業在員工福利、公益慈善方麵可能錶現積極,但供應鏈上的勞工權益、消費者數據安全等問題仍是普遍存在的挑戰。 2. 行業差異分析:誰在引領?誰在追趕? 金融業: 作為服務業,其社會責任更多體現在金融普惠、風險管理、閤規經營、投資者保護等方麵。報告可能發現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製銀行在相關披露和實踐上較為規範。 製造業: 這是一個對環境和社會影響較大的行業。報告將分析不同子行業(如汽車、傢電、服裝、電子産品)在節能減排、供應鏈管理、産品安全等方麵的差異。例如,汽車行業可能在新能源汽車研發、排放標準遵守方麵有突齣錶現,而電子産品行業則麵臨電子廢棄物處理、供應鏈勞工權益的挑戰。 信息技術/互聯網行業: 新興行業,其社會責任關注點可能包括數據隱私保護、平颱責任、數字鴻溝、內容治理等。報告可能分析該行業在這些新興議題上的應對情況。 能源與資源行業: 傳統上被認為是環境影響較大的行業,報告將關注其在可持續能源轉型、資源節約、生態修復方麵的努力和透明度。 消費品行業: 關注點可能包括食品安全、産品質量、消費者權益、綠色包裝等。 3. 市值維度下的成熟度對比 大型企業(如市值超過100億人民幣): 通常擁有更強的資源和品牌壓力,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和實踐方麵往往錶現更為積極和規範,已初步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社會責任管理體係,部分企業已達到“成熟級”甚至“卓越級”。 中型企業(如市值在10億-100億人民幣): 處於快速發展期,部分企業已開始關注社會責任,但投入和體係化程度相對較低,多處於“初級”或“發展級”。 小型企業(如市值低於10億人民幣): 資源有限,對社會責任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多數處於“起步級”,實踐較為零散,信息披露也較為有限。 4. 關鍵維度深度洞察 環境保護: 報告可能發現,盡管政策不斷收緊,但仍有部分企業在環境信息披露上存在“漂綠”現象,未提供具體、可量化的數據。同時,也有一批領先企業在綠色製造、循環經濟方麵走在前列。 員工權益: 薪酬福利、職業健康安全等基礎性方麵的披露相對較好,但關於員工培訓發展、多元化與包容性、勞動爭議處理等方麵的深入信息仍有待提升。 供應鏈管理: 這是當前社會責任領域的一個重要挑戰。報告可能指齣,很多企業僅要求供應商遵守法律法規,而缺乏對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等方麵的實質性審核和持續改進機製。 信息披露質量: 報告將評估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整體質量,包括披露的範圍、深度、準確性、可比性以及是否經過第三方鑒證。可能發現,雖然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公司數量逐年增加,但報告質量參差不齊,獨立第三方鑒證比例較低。 5. 典型案例分析(示例性描述) 案例一:XX能源集團——從傳統能源到綠色轉型的社會責任實踐 深入分析其在減少碳排放、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節能技術方麵的投入和成效。 評估其在當地社區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的具體項目與影響。 探討其在信息披露上的透明度,以及如何將其綠色戰略與企業核心業務深度融閤。 案例二:XX科技公司——科技創新下的負責任發展之路 聚焦其在數據隱私保護、算法公平性、數字鴻溝方麵的應對策略。 分析其在供應鏈勞工權益保障方麵的改進措施,如對供應商的審核與培訓。 評價其在産品生命周期管理、電子廢棄物迴收方麵的努力。 6. 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建設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挑戰: 短期利益與長期價值的博弈: 許多企業仍以短期財務目標為主導,對社會責任的長期價值認識不足。 信息披露的碎片化與不透明: 缺乏統一、強製性的信息披露標準,導緻信息質量不高,難以進行有效比較。 供應鏈管理的復雜性: 尤其對於跨國公司,管理龐大且多層級的供應鏈中的社會責任問題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利益相關方溝通的有效性: 如何建立真正有效的溝通機製,迴應各方關切,仍需探索。 中小企業的資源與能力限製: 小型企業在投入社會責任實踐方麵麵臨較大的資源和專業能力挑戰。 機遇: 政策法規的引導與推動: 政府對ESG(環境、社會、治理)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相關政策法規逐步完善。 資本市場的綠色投資浪潮: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為負責任的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機會。 消費者和公眾意識的覺醒: 消費者越來越青睞有社會責任感的品牌,公眾對企業的監督力度也在加大。 技術創新帶來的解決方案: 新技術(如大數據、區塊鏈)可以幫助企業更有效地進行環境監測、供應鏈追溯和信息披露。 國際標準的接軌: 積極對標國際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和ESG披露框架,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7. 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政府與監管機構: 進一步完善強製性信息披露製度,明確披露範圍和標準,鼓勵第三方鑒證。 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建立社會責任的奬懲機製。 推動ESG評級體係的健康發展,引導市場力量。 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能力建設指導和支持。 上市公司: 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戰略和公司治理,建立科學的責任管理體係。 提升信息披露的質量和透明度,主動與利益相關方溝通。 加大在綠色技術、員工發展、社區貢獻等方麵的投入。 將社會責任視為提升品牌價值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投資者: 積極踐行ESG投資理念,將社會責任錶現作為重要的投資評估維度。 利用ESG報告和評級,引導資金流嚮負責任的企業。 社會組織與公眾: 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監督和倡導。 提高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和參與度。 未來展望: 報告將展望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發展的長期趨勢,例如,ESG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披露將更加標準化和智能化,企業將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解決全球性挑戰中。 四、 結語 《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報告(2016版)》不僅是一份研究成果,更是對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深刻洞察。它以翔實的數據、嚴謹的分析,勾勒齣2016年中國上市公司在社會責任領域的現狀,揭示瞭前進的挑戰與機遇,並為所有利益相關方提供瞭寶貴的參考和指引。通過持續的評估、反思與改進,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上市公司將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邁齣更加堅實的步伐,為構建更美好的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