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名稱: | 國際藝術設計基礎教程 印刷技術及後期工藝 第二版 印刷技術創新設計技術工藝傳統 藝術書籍 | |
| 齣版單位: | 中國青年齣版社 | |
| 作 者: | 加文·安布羅斯 編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10月01日 | |
| 語 言: | 中文 | |
| I S B N : | 9787515348926 | |
| 圖書定價: | 58.80 RMB/本 | |
| 圖書規格: | 平裝 1/16 230×161(mm)開本 181頁 0.4KG/本 |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印刷的認知。作為一個剛入門的設計學習者,我一直覺得設計軟件裏那些酷炫的效果,到瞭實際輸齣的時候總是差強人意,要麼顔色失真,要麼質感平平。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非常紮實地講解瞭從製版到印刷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節點,比如油墨的特性、紙張的選擇對最終視覺呈現的影響,甚至連不同覆膜工藝帶來的觸感差異都有詳細的圖文解析。我尤其喜歡它對“後期工藝”的深入剖析,比如燙金、UV、模切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卻叫不齣名字的技術,這本書用非常直觀的方式展示瞭它們如何將一個平麵設計作品提升到立體、多維的藝術品。讀完後,我不再隻是一個“屏幕上的設計師”,而是開始真正理解“物質性”在設計中的重要性,這對我後續的創作思路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讓我對如何把腦海中的創意轉化為有溫度、有質感的實體作品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毋庸置疑,但它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其對設計倫理和可持續性的隱性探討。在介紹各種復雜的後期工藝時,作者不忘提及材料的環保性、生産過程中的能耗問題,以及如何選擇更具生命周期的印刷方案。雖然不是重點,但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讓作為新一代設計師的我們,在追求極緻美感的同時,也能肩負起對環境的責任。例如,書中比較瞭水性光油和UV光油的優缺點,不僅從效果上分析,也從迴收處理的角度進行瞭對比。這種全麵的視角,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像是一本引導未來設計師走嚮成熟、負責任的行業實踐的“燈塔”。我非常推薦給所有希望在設計領域深耕、注重細節與品質的同行們。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解決一些關於色彩管理和分色的實際問題,沒想到它在這些技術層麵的探討深度超齣瞭我的預期。很多其他書籍在提到色彩時,往往止步於CMYK和RGB的轉換,但這本書卻詳細討論瞭不同印刷機對套準精度的要求,以及如何通過調整網點角度和數值來避免摩爾紋。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關於特殊油墨應用的章節,包括熒光、夜光以及金屬油墨的特性和應用限製。這對於我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個藝術畫冊項目至關重要,我需要確保在有限的預算內實現最大的視覺衝擊力。這本書提供的技術指導非常“落地”,完全可以作為項目執行前的技術參考手冊來使用,而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采取瞭一種由淺入深、螺鏇上升的講解方式,即便是像我這樣對印刷行業知之甚少的“小白”也能輕鬆跟上節奏。最讓我稱道的是它的案例分析部分,選取的都是極具代錶性的藝術書籍和包裝設計作品,作者沒有直接給齣結論,而是帶著讀者一步步拆解這些成品背後的技術邏輯。比如,分析一本精裝書的側邊膠裝與鎖綫裝訂在耐用性和美觀性上的權衡,或者某一高端雜誌如何通過微凸印刷技術來強調文字的肌理感。這種“帶著思考去學習”的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學習效率和興趣。它不隻是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這樣做”,這種對工藝本質的探究,對於想在設計領域走得更遠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藝術欣賞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提供瞭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日常接觸到的齣版物。過去我可能隻關注封麵設計的美感,現在我開始對書脊的裝幀結構、紙張的剋重和紋理産生濃厚的興趣,甚至會去研究扉頁和插頁的過渡處理。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設計與製造之間的那道門。它展示瞭設計師的創造力是如何被材料和工藝的限製與可能性所塑造和放大的。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理解瞭“形式追隨功能”在印刷品設計中的體現,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工藝的“限製”來創造齣意想不到的美學效果。這對於提升我的設計審美層次,從單純的視覺錶達上升到對完整閱讀體驗的構建,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