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国际艺术设计基础教程 印刷技术及后期工艺 第二版 印刷技术创新设计技术工艺传统 艺术书籍 | |
| 出版单位: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 作 者: | 加文·安布罗斯 编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0月01日 | |
| 语 言: | 中文 | |
| I S B N : | 9787515348926 | |
| 图书定价: | 58.80 RMB/本 | |
| 图书规格: | 平装 1/16 230×161(mm)开本 181页 0.4KG/本 |
从一个纯粹的艺术欣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出版物。过去我可能只关注封面设计的美感,现在我开始对书脊的装帧结构、纸张的克重和纹理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会去研究扉页和插页的过渡处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设计与制造之间的那道门。它展示了设计师的创造力是如何被材料和工艺的限制与可能性所塑造和放大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了“形式追随功能”在印刷品设计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工艺的“限制”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这对于提升我的设计审美层次,从单纯的视觉表达上升到对完整阅读体验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采取了一种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讲解方式,即便是像我这样对印刷行业知之甚少的“小白”也能轻松跟上节奏。最让我称道的是它的案例分析部分,选取的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书籍和包装设计作品,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带着读者一步步拆解这些成品背后的技术逻辑。比如,分析一本精装书的侧边胶装与锁线装订在耐用性和美观性上的权衡,或者某一高端杂志如何通过微凸印刷技术来强调文字的肌理感。这种“带着思考去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它不只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这种对工艺本质的探究,对于想在设计领域走得更远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印刷的认知。作为一个刚入门的设计学习者,我一直觉得设计软件里那些酷炫的效果,到了实际输出的时候总是差强人意,要么颜色失真,要么质感平平。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扎实地讲解了从制版到印刷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比如油墨的特性、纸张的选择对最终视觉呈现的影响,甚至连不同覆膜工艺带来的触感差异都有详细的图文解析。我尤其喜欢它对“后期工艺”的深入剖析,比如烫金、UV、模切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却叫不出名字的技术,这本书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它们如何将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提升到立体、多维的艺术品。读完后,我不再只是一个“屏幕上的设计师”,而是开始真正理解“物质性”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这对我后续的创作思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对如何把脑海中的创意转化为有温度、有质感的实体作品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解决一些关于色彩管理和分色的实际问题,没想到它在这些技术层面的探讨深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其他书籍在提到色彩时,往往止步于CMYK和RGB的转换,但这本书却详细讨论了不同印刷机对套准精度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网点角度和数值来避免摩尔纹。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特殊油墨应用的章节,包括荧光、夜光以及金属油墨的特性和应用限制。这对于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艺术画册项目至关重要,我需要确保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最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本书提供的技术指导非常“落地”,完全可以作为项目执行前的技术参考手册来使用,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但它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其对设计伦理和可持续性的隐性探讨。在介绍各种复杂的后期工艺时,作者不忘提及材料的环保性、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以及如何选择更具生命周期的印刷方案。虽然不是重点,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作为新一代设计师的我们,在追求极致美感的同时,也能肩负起对环境的责任。例如,书中比较了水性光油和UV光油的优缺点,不仅从效果上分析,也从回收处理的角度进行了对比。这种全面的视角,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本引导未来设计师走向成熟、负责任的行业实践的“灯塔”。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希望在设计领域深耕、注重细节与品质的同行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