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上下卷)
商家编码:9787500085737
出 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6月第1版
印刷时间: 2011年6月第1次印刷
页 数:共2册
开 本:16开
包 装:精装
重 量:5775克
定价:888.00元
目录
前言
凡例
条目分类目录
正文
索引
条目标题汉字笔画索引
內容索引
图片索引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京剧产生、发展、成熟及现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百科全书,全书主要设立十大分支,即京剧史、京剧文学、京剧音乐、京剧表演、京剧舞台美术、京剧导演、京剧演出团体、京剧演出剧场、京剧教育、京剧研究。每一分支下又各分设若干门类,如“京剧表演”下分脚色行当、唱念做打、演员等,每一门类下再细分。共计240万字,约4000幅图片资料。此外,还有京剧绘画、京剧彩塑、京剧电影、京剧邮票、京剧唱片、京剧电视等多种与京剧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介绍,具有广泛的知识性。为便于学术研究和读者阅读、检索,本书设置有分类目录、笔画目录、图片索引、内容主题索引等。本书分上下两卷,76.75个印张,精装,四色,铜版纸印刷,装帧设计同样体现文化感和艺术感。
这本书,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时,是有点“犯怵”的。这么厚的两本,还有那个“中国特色文化京剧百科全书”的副标题,总觉得会很枯燥,像教科书一样。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从我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牢牢抓住了。这本书,它不只是在“说”京剧,它在“讲”京剧,而且讲得如此生动、如此有温度。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关于剧目介绍的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剧情梗概,更深入地解析了每个剧目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甚至还有一些导演和演员对角色的独到解读。当我读到《霸王别姬》的时候,不只是看到了虞姬的悲壮,更是理解了项羽的无奈,以及这场战争背后所承载的时代烙印。还有那些关于京剧表演技巧的论述,比如“身段”、“唱功”、“念白”的要领,讲解得细致入微,而且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图示,让我这个完全不懂京剧的人,也能大致领略到那些高难度的技巧是如何实现的。我甚至开始尝试模仿一些简单的身段,虽然笨拙,但感觉自己离那个迷人的舞台又近了一步。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雅致,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京剧美学的探讨,从色彩的运用到空间的调度,再到声音的张力,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对京剧的艺术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上下卷)》时,它的分量和装帧就吸引了我。翻开后,我首先被其内容之翔实所震撼,从京剧的起源、发展,到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剧目、重要人物,再到具体的表演程式、音乐唱腔,几乎无所不包。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京剧音乐”的讲解。我一直觉得京剧的音乐非常具有特色,但又不了解其中的奥秘。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原来京剧的唱腔并非是随意创作,而是有着严格的“板式”和“调门”,不同的板式适合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场景,而不同的调门则能烘托出人物的性格。书中还对各种乐器(如京胡、京二胡、月二胡、中阮、月琴、大鼓、板鼓等)的演奏技巧和在剧目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京剧音乐的丰富层次有了更深的认识。读到关于“京剧锣鼓经”的部分,更是让我觉得神奇,那些看似简单的鼓点,竟然能如此精准地传达出舞台上的情节变化、人物情绪,甚至还能起到“提示”演员的作用。这本书,它让我从一个只能听到声音的观众,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音乐语言的听者,对京剧的听觉体验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中国特色文化京剧百科全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京剧的“活态博物馆”。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像是将那些曾经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师们,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剧目,都“请”进了这本书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京剧脸谱”的图解和讲解。那些琳琅满目的脸谱,在书中得到了非常系统和科学的分类和解释。从颜色、形状,到眉眼、口鼻,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我这才知道,原来红色不只是代表忠义,还可以有其他的含义;而白色也不只是奸臣,还可以有其他的人物设定。通过对脸谱的解读,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性格和命运,对京剧的叙事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书中还收录了许多著名脸谱的实物图片,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艺术符号的魅力。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在传播知识,更是在传承文化,让那些曾经辉煌的艺术符号,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活在我们的心中。
评分《中国京剧艺术(精)》这本小册子,虽然是放在一个小手袋里,但它所承载的艺术分量却一点也不轻。我最被它打动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对艺术形式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到京剧表演的“神韵”层面。作者用非常细腻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描绘了京剧表演者是如何将情感、思想、性格融入到每一个唱腔、每一个身段之中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京剧的写意性”的探讨,这种“虚实结合”、“以形写神”的艺术手法,让我对京剧的想象空间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追求写实,而是通过高度的提炼和象征,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起伏。读完这部分,我再去看京剧表演,会更加注重去感受那种内在的精神,而不是仅仅关注外在的形式。这本书,它让我从“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从一个普通的观众,升华为一个能够体悟京剧艺术精髓的欣赏者。
评分我必须得说说这套书的“附赠品”——那个小手袋里的《中国京剧艺术(精)》。如果说百科全书是京剧的“百科全书”,那它就是京剧的“画册”和“散文集”。它更注重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解读京剧,文字风格也更加优美,充满了诗意。我被书中对几位旦角艺术家的描述所深深吸引,特别是对梅兰芳先生艺术生涯的描绘,简直如梦如幻。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梅先生塑造的那些经典女性形象,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东方女性的婉约与坚韧。读到关于“四大名旦”的章节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群芳争艳的艺术盛宴,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京剧艺术的繁荣与辉煌。这本书让我明白,京剧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视觉的艺术,是肢体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将舞台上的表演,升华到了一种极致的美学境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京剧之美”的总结,那种“一招一式皆是画,一唱一念皆是诗”的描述,让我对京剧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的评价。
评分我必须承认,《中国京剧艺术(精)》这本小册子,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我整套书中最先读完的部分,并且反复品读。它就像是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为我点亮了一颗最耀眼的星。里面的文字,充满了艺术的灵动和情感的共鸣。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抽象的京剧表演,转化为具象的、能够触动人心的画面。我尤其被书中对某几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的描绘所打动。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成就,更是关于坚持、关于热爱、关于传承的感人篇章。读着他们的经历,我感受到了那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以及他们在平凡生活中所展现出的不凡魅力。书中对一些经典唱段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以前只是觉得好听,现在通过作者的引导,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唱词的意境,以及演员是如何通过声音的起伏、情感的渲染,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种“字字珠玑,声声入耳”的感觉,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京剧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精神的寄托。它像一位知心的朋友,与我分享京剧的喜怒哀乐,让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而充满力量的精神家园。
评分《中国特色文化京剧百科全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而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也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这本书,我感觉它更像是京剧的一部“影像志”,因为它用了大量的图片来辅助文字的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老生”和“青衣”的介绍。当我看到那些经典老生形象的照片时,仿佛就能听到他们浑厚有力、充满沧桑感的唱腔;而当我看到那些青衣的照片时,又仿佛能感受到她们的端庄、典雅和内心的丰富情感。图片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家,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艺术的发展变迁。而且,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细节清晰,色彩鲜明,这对于我们这些不太熟悉京剧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帮助。通过图片,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中提到的表演技巧、服装特点,甚至人物的性格。这本书,它让京剧“活”了起来,不再只是文字的描述,而是有了鲜活的形象,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和画面感。
评分《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上下卷)》这部巨著,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宝库中探索,每翻开一页,都可能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从历史的长河中溯源,到舞台的方方面面,它都给予了最详尽的呈现。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京剧服饰的章节。那些华丽、繁复、充满象征意义的戏服,在书中得到了极为细致的讲解。我这才知道,原来一件龙袍、一顶凤冠,背后都蕴含着如此多的讲究和文化信息,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身份、地位、性格的视觉符号。从材质的选择,到图案的寓意,再到工艺的精湛,都让读者对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书中对不同行当的化妆和脸谱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那些五颜六色的脸谱,在我看来曾经只是抽象的图案,但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才明白,每一个颜色、每一道纹路,都代表着角色的性格特征,忠奸善恶,一目了然。比如,红色代表忠诚,白色代表奸诈,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京剧人物的认知。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体验的引导,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逐渐变成了一个能够欣赏和理解京剧艺术的“内行”。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中国京剧充满好奇,但苦于资料零散,难以窥见其全貌。当我拿到这套《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上下卷)》时,着实被它的厚重和精美所震撼。从装帧上看,就透着一股子“大家风范”,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纸张的质感,都让人爱不释手。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密密麻麻却又清晰可见的文字吸引住了。内容之详尽,简直是匪夷所思!从京剧的起源、发展、各个流派的特点,到著名剧目、演员、锣鼓经、服装、脸谱等等,几乎涵盖了京剧艺术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关于脸谱的部分,那些生动形象的图案,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人物性格解读,让我对每个角色的定位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不用说那些关于不同行当(生、旦、净、丑)的详细介绍,每一个行当的唱腔、念白、表演程式都娓娓道来,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舞台上那些鲜活的角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浓缩的京剧史诗,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京剧的博大精深。它的编排也十分合理,章节清晰,索引明确,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且循序渐进地深入了解。我还在书的夹层里发现了那个精致的小手袋,里面竟然还装着一本《中国京剧艺术(精)》,这绝对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那本小册子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同样精彩,更注重艺术的赏析和情感的传递,与百科全书的严谨详实相得益彰,让人在宏观了解的基础上,更能体会到京剧的细腻之美。
评分拿到这套《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上下卷)》的时候,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精美的装帧设计,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打开后扑鼻而来的纸墨香,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都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京剧行当”的划分和讲解。从生、旦、净、丑,到每个行当内部的更细致的划分,比如老生、小生、武生,青衣、花旦、武旦等等,都给予了非常详尽的介绍。每一个行当的特点,包括唱腔、表演方式、服装、化妆,甚至代表性的剧目,都得到了细致的梳理。我之前对京剧的认识非常片面,以为就是“唱戏”,但读完这部分,我才明白,原来每一个行当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了京剧艺术的丰富多彩。书中还穿插了一些著名行当艺术家的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代表作,让我对这些行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个引路人,为我打开了通往京剧艺术殿堂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