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监督权力 | ||
| 定价 | 35.00 |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8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秦强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68 | |
| 字数 | 150000 | |
| ISBN编码 | 9787511548306 | |
研究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的一部著作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为党的19大胜利召开献礼
一本书读懂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文化传承、制度实践、理论建构、
体系建设和改革展望
了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
目录
导论 从行政监察到国家监察
一、监察构造之创新
二、监察措施之丰富
三、监察法律之质变
一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历史思考
一节 中国监察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传统政治中的监察制度(从秦朝到清朝)
二、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1912—1949)
三、新中国监察制度的沿革(1949年至今)
第二节 中国监察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一、中国监察制度发展的历史规律
二、中国监察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历史使命:破解历史周期律
一、历史周期律的提出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文化根基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实践
一节 我国当前的反腐败体制
一、我国当前反腐败体制现状
二、为世界破解腐败难题提供中国理论
三、中国反腐败体系对世界的借鉴
第二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是监察制度创新的重要探索
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机构性质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性质是国家反腐败机构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及地位
第三章 国家监察权的理论建构
一节 国家监察权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公权力
一、腐败的根源是国家权力的自蚀性
二、腐败的本质是国家权力的结构失衡和运行机制的不受监控
三、国家监察权对公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第二节 国家监察权的性质与职能
一、监察权的本质:一种新型的国家权力
二、监察权的性质:一种综合性的反腐败权力
三、国家监察权的职能
第三节 国家监察权与其他反腐败权力的关系
一、当前的反腐败权力格局及其存在问题
二、国家监察权与其他反腐败权力的关系协调
第四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与反腐败体系建设
一节 反腐败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一、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决抵制贪腐文化的影响
二、切实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提高反腐倡廉的效果
三、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增强反腐倡廉的影响力
四、注重制度反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二节 我国的反腐败体系建设:构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机制
一、构建“不敢腐”的反腐机制
二、构建“不能腐”的反腐机制
三、构建“不想腐”的反腐机制
第三节 构建以国家监察委员会为主导的反腐败体系
一、反腐败与加强党内监督
二、党内监督的任务、范围和体系
三、党内监督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四、国家监察与党内监督的有机统一
第五章 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展望
一节 对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督
一、对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内部监督
二、对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外部监督
第二节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法治保障
一、目前我国的反腐败法律体系
二、我国反腐败立法思考
第三节 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展望
一、修订宪法有关条款明确反腐败国家机构法律地位
二、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建设的未来推进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是专门研究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的 一部著作,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对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文化传承、制度实践、理论建构、体系建设和改革展望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把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明确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政治定位、认识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秦强,男,山东人,山东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为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党内法规、廉政法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两项。出版《宪法与民法关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年版)、《廉政中国与法治中国协同推进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等著作多部,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前线》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余篇。
从一位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所代表的,是对权力监督与制约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反思。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成为压迫人民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课题。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解决这一难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一制度的复杂性,让更多普通读者能够理解其重要性。例如,它如何在党纪和国法之间形成有效的衔接,如何在反腐败的实践中,体现出法治的精神和人道的关怀。这本书的价值,也在于它能够唤起公众对权力监督的关注,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和监督意识,从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清明、公正的社会环境。
评分这本书所呈现出的,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作为一名对国家发展进程充满关注的读者,我深切感受到,一个健全有效的监督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正是我国在这一方向上的重要一步。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一制度是如何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监督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的创新。特别是在构建一套科学、高效、权威的国家监督体系方面,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运作规律。我期待看到书中对制度的优势、特点以及其对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具体贡献的详细论述,相信它会为我们理解中国政治的最新动态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次深刻聚焦。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这本身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这本书的标题就能感受到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尤其是“正版现货”和“人民日报出”这些字眼,让人对内容的可靠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国家监察体系的建设和运作很感兴趣,特别是它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有效发挥监督作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也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这一重大制度变革的窗口。我非常期待它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剖析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的逻辑起点、运行机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关于如何有效监督和制约公权力,如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何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阅读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政治构架,其建立和运行必然伴随着诸多复杂的问题。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制度设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的探讨。例如,如何在强化党内监督的同时,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有效监督,又不至于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如何平衡监督的力度和对被监督者的权利保障。这些都是非常尖锐且重要的问题。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去审视这些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运行情况的考察,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并从中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的理论研究,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正是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制度保障。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这一制度如何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如何有效遏制腐败蔓延,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论述。我想了解,在这一全新的制度框架下,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一次有力解读和理论支撑,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决心和力度,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远规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