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紫禁城百题
:7.00元
作者:陈永发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8-01
ISBN:97878004728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先后有24位皇帝曾经住在这里,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紫禁城九重宫阙、金碧辉煌,是现存规模*、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既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瑰宝。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项目。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数百年来发生了一幕幕历史的悲喜剧,每当历史的转折时刻,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而宫内的规章典制、宫廷建筑、以及皇帝的日常起居和后妃的宫闱生活,更是人们想要知道的问题。虽然传说轶闻颇多,但由于过去宫禁森严,更有野史小说妄加杜撰,所以使人们很难了解宫廷深闱的真实情况。
目录
1.故宫的建成及其规模
2.故宫的外朝和内廷
3.午门的建筑及其作用
4.午门廷杖
5.皇帝御门听政
6.前三殿的建筑特色
7.太和殿大典仪式
8.皇帝颁发诏书的仪式
9.前三殿匾额上的“和”字
10.外朝宫殿匾额上为什么没有满文
11.金銮殿的宝座是哪个皇帝的遗物
12.金銮殿宝座前的陈设与寓意
13.金砖墁地
14.疯人误闯金銮殿
15.中和韶乐
16.外朝不植树
17.清代皇帝的轿子
18.清代殿试
19.保和殿后大石雕的位置本不该在此
20.故宫建筑上的大吻和小兽
21.故宫内的铜缸、铜龟、铜鹤、日晷、嘉量
22.故宫内金水河
23.大礼仪之争
24.朝珠的佩戴
25.宫内禁门——景运门、隆宗门
26.宫殿门前的双狮与传说
27.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
28.重要的历史遗迹——军机处
29.壬寅宫变
30.清代的秘密立储
31.明宫三案
32.康熙设南书房的目的及其影响
33.皇帝死后的丧仪
34.何为起居注”
35.清代宫廷大宴
36.千叟宴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除了政治和制度,这本书也毫不避讳地探讨了宫廷生活中的一些“禁忌”话题,这恰恰是我作为读者最期待的。例如,关于“后宫的女子们都在做些什么”的章节,作者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等级的妃嫔、宫女的生活状态、她们之间的关系,以及隐藏在这些表面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尤其是关于“宫斗”的解析,书中并非猎奇式地描写,而是结合史料,分析了宫斗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后宫乃至朝政的影响。这让我看到了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女性为了生存和权力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对紫禁城里一些“冷门”知识的普及。比如,关于“故宫里为何有那么多钟表”的疑问,作者就详细介绍了清朝宫廷钟表的收藏、制造以及使用情况,甚至提及了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钟表业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紫禁城并非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它同样在吸收和融合着外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这种跨文化、跨领域的解读,让我对紫禁城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紫禁城百题》在文化层面的探讨也十分有深度。比如,关于“紫禁城里的建筑风格有何特殊之处”的解答,作者不仅仅介绍了斗拱、飞檐等建筑元素,更深入挖掘了这些建筑元素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以及象征意义。我惊讶地发现,建筑本身就是一部无声的历史,它通过自身的形态、比例、色彩,诉说着一个王朝的精神内核。特别是关于“太和殿前为何有那么多石狮子”的解释,让我意识到这些威严的动物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权力、守护和祥瑞的象征,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灵活多变,时而如史学家般严谨考据,时而又如说书人般娓娓道来,让我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学术的厚重,又不失阅读的乐趣。我尤其喜欢关于“皇帝为何要修建如此多的亭台楼阁”的解读,作者将其与皇帝个人的审美情趣、精神寄托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联系起来。他分析了不同园林的设计理念,例如写意山水、叠石理水,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帝王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我甚至能从中感受到,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需要一个可以休憩心灵、寄托情思的场所。
评分《紫禁城百题》在细节上的挖掘也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关于“皇帝的日常起居是怎样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书中却列举了大量的史料,细致描绘了皇帝从起床、洗漱、用餐、批阅奏折到处理政务、休憩的每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御膳”的介绍,作者并非简单罗列菜肴,而是探讨了御膳的规制、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方式,甚至包括用餐的礼仪,以及皇帝个人口味的偏好。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构成了皇家生活的真实肌理,让我感受到了帝王在光鲜亮丽的权力之外,同样也是有着生理需求和个人情感的普通人,只不过他们的生活被无数的规章制度所包裹。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两代宫廷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紫禁城奥秘的书籍。《紫禁城百题》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严谨而不失趣味的叙述风格所吸引。它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史实,而是选取了100个最具代表性、最能引发读者思考的问题,然后逐一展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的讨论,作者不仅追溯了“紫禁”二字的词源,还深入剖析了其在中国古代天文学、星象学以及皇家等级制度中的多重含义。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由来,更是一个王朝政治合法性、宇宙观和权力象征的集中体现。
评分书中对明清宫廷政治运作的解读,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宫廷政治很神秘,而《紫禁城百题》则将那些隐秘的权力斗争、政治博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件和制度,展现在我面前。比如,关于“内务府在宫廷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的探讨,我才了解到这个庞大的机构不仅仅是负责皇帝吃穿用度,更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宫廷的经济命脉,甚至在某些时期对政治决策也产生着深远影响。作者通过分析内务府的组织结构、职能范围以及与皇权的关系,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宫廷运作体系,让我对“伴君如伴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紫禁城百题》对于一些历史悬案的探讨也十分引人入胜。比如,书中关于“明朝灭亡后,为何紫禁城未被大规模破坏”的分析,就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观点,并结合史料进行论证。作者并没有给出唯一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我开始主动去查阅更多的资料,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能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小切面。比如,关于“太和殿为何如此宏伟”的解答,让我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建筑,而是开始思考它所承载的政治寓意——至高无上的皇权、普天之下莫敢不从的统治,以及每一次登基、大朝典礼背后所蕴含的庄严仪式感。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太和殿的尺寸、形制、色彩,以及它在整个紫禁城中轴线上的战略位置,解释了为何要营造如此磅礴的气势,这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为了在心理上征服所有前来朝觐的臣民。我甚至能想象出当年身处其中,那种被压倒性的权力所笼罩的感受。
评分总而言之,《紫禁城百题》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或历史的书,它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中国古代皇权、宫廷生活、文化艺术以及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它用100个问题串联起一个辉煌而复杂的帝国,让我沉醉其中,欲罢不能。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并对中国历史产生更深厚的兴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紫禁城、对中国古代文明感兴趣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