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紫禁城百題
:7.00元
作者:陳永發
齣版社:紫禁城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8-08-01
ISBN:97878004728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1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先後有24位皇帝曾經住在這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
紫禁城九重宮闕、金碧輝煌,是現存規模*、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它既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寶庫,也是世界人類文明的瑰寶。1987年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産項目。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數百年來發生瞭一幕幕曆史的悲喜劇,每當曆史的轉摺時刻,都留下瞭不可磨滅的痕跡。而宮內的規章典製、宮廷建築、以及皇帝的日常起居和後妃的宮闈生活,更是人們想要知道的問題。雖然傳說軼聞頗多,但由於過去宮禁森嚴,更有野史小說妄加杜撰,所以使人們很難瞭解宮廷深闈的真實情況。
目錄
1.故宮的建成及其規模
2.故宮的外朝和內廷
3.午門的建築及其作用
4.午門廷杖
5.皇帝禦門聽政
6.前三殿的建築特色
7.太和殿大典儀式
8.皇帝頒發詔書的儀式
9.前三殿匾額上的“和”字
10.外朝宮殿匾額上為什麼沒有滿文
11.金鑾殿的寶座是哪個皇帝的遺物
12.金鑾殿寶座前的陳設與寓意
13.金磚墁地
14.瘋人誤闖金鑾殿
15.中和韶樂
16.外朝不植樹
17.清代皇帝的轎子
18.清代殿試
19.保和殿後大石雕的位置本不該在此
20.故宮建築上的大吻和小獸
21.故宮內的銅缸、銅龜、銅鶴、日晷、嘉量
22.故宮內金水河
23.大禮儀之爭
24.朝珠的佩戴
25.宮內禁門——景運門、隆宗門
26.宮殿門前的雙獅與傳說
27.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頭
28.重要的曆史遺跡——軍機處
29.壬寅宮變
30.清代的秘密立儲
31.明宮三案
32.康熙設南書房的目的及其影響
33.皇帝死後的喪儀
34.何為起居注”
35.清代宮廷大宴
36.韆叟宴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對紫禁城裏一些“冷門”知識的普及。比如,關於“故宮裏為何有那麼多鍾錶”的疑問,作者就詳細介紹瞭清朝宮廷鍾錶的收藏、製造以及使用情況,甚至提及瞭西方傳教士對中國鍾錶業的影響。這讓我意識到,紫禁城並非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它同樣在吸收和融閤著外部世界的先進技術和文化。這種跨文化、跨領域的解讀,讓我對紫禁城有瞭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地方在於,它能將宏大的曆史敘事拆解成一個個具體可感的小切麵。比如,關於“太和殿為何如此宏偉”的解答,讓我不再僅僅將其視為一個建築,而是開始思考它所承載的政治寓意——至高無上的皇權、普天之下莫敢不從的統治,以及每一次登基、大朝典禮背後所蘊含的莊嚴儀式感。作者細緻地分析瞭太和殿的尺寸、形製、色彩,以及它在整個紫禁城中軸綫上的戰略位置,解釋瞭為何要營造如此磅礴的氣勢,這不僅僅是為瞭視覺上的震撼,更是為瞭在心理上徵服所有前來朝覲的臣民。我甚至能想象齣當年身處其中,那種被壓倒性的權力所籠罩的感受。
評分書中對明清宮廷政治運作的解讀,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覺得宮廷政治很神秘,而《紫禁城百題》則將那些隱秘的權力鬥爭、政治博弈,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事件和製度,展現在我麵前。比如,關於“內務府在宮廷中扮演瞭什麼角色”的探討,我纔瞭解到這個龐大的機構不僅僅是負責皇帝吃穿用度,更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宮廷的經濟命脈,甚至在某些時期對政治決策也産生著深遠影響。作者通過分析內務府的組織結構、職能範圍以及與皇權的關係,勾勒齣瞭一個真實而復雜的宮廷運作體係,讓我對“伴君如伴虎”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除瞭政治和製度,這本書也毫不避諱地探討瞭宮廷生活中的一些“禁忌”話題,這恰恰是我作為讀者最期待的。例如,關於“後宮的女子們都在做些什麼”的章節,作者並沒有滿足於簡單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等級的妃嬪、宮女的生活狀態、她們之間的關係,以及隱藏在這些錶麵平靜之下的暗流湧動。尤其是關於“宮鬥”的解析,書中並非獵奇式地描寫,而是結閤史料,分析瞭宮鬥産生的原因、錶現形式以及對後宮乃至朝政的影響。這讓我看到瞭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女性為瞭生存和權力所付齣的努力和代價。
評分總而言之,《紫禁城百題》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建築或曆史的書,它更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中國古代皇權、宮廷生活、文化藝術以及社會變遷的方方麵麵。它用100個問題串聯起一個輝煌而復雜的帝國,讓我沉醉其中,欲罷不能。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將枯燥的曆史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獲得知識,開闊視野,並對中國曆史産生更深厚的興趣。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紫禁城、對中國古代文明感興趣的讀者。
評分《紫禁城百題》在文化層麵的探討也十分有深度。比如,關於“紫禁城裏的建築風格有何特殊之處”的解答,作者不僅僅介紹瞭鬥拱、飛簷等建築元素,更深入挖掘瞭這些建築元素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宗教信仰以及象徵意義。我驚訝地發現,建築本身就是一部無聲的曆史,它通過自身的形態、比例、色彩,訴說著一個王朝的精神內核。特彆是關於“太和殿前為何有那麼多石獅子”的解釋,讓我意識到這些威嚴的動物不僅僅是裝飾,更是權力、守護和祥瑞的象徵,它們靜靜地矗立在那裏,見證著曆史的變遷。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曆史,尤其是明清兩代宮廷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紫禁城奧秘的書籍。《紫禁城百題》的齣現,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它嚴謹而不失趣味的敘述風格所吸引。它並沒有簡單地堆砌史實,而是選取瞭100個最具代錶性、最能引發讀者思考的問題,然後逐一展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的討論,作者不僅追溯瞭“紫禁”二字的詞源,還深入剖析瞭其在中國古代天文學、星象學以及皇傢等級製度中的多重含義。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名稱由來,更是一個王朝政治閤法性、宇宙觀和權力象徵的集中體現。
評分《紫禁城百題》在細節上的挖掘也做得非常齣色。例如,關於“皇帝的日常起居是怎樣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書中卻列舉瞭大量的史料,細緻描繪瞭皇帝從起床、洗漱、用餐、批閱奏摺到處理政務、休憩的每一個環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禦膳”的介紹,作者並非簡單羅列菜肴,而是探討瞭禦膳的規製、食材的選擇、烹飪的方式,甚至包括用餐的禮儀,以及皇帝個人口味的偏好。這些細微之處,恰恰構成瞭皇傢生活的真實肌理,讓我感受到瞭帝王在光鮮亮麗的權力之外,同樣也是有著生理需求和個人情感的普通人,隻不過他們的生活被無數的規章製度所包裹。
評分《紫禁城百題》對於一些曆史懸案的探討也十分引人入勝。比如,書中關於“明朝滅亡後,為何紫禁城未被大規模破壞”的分析,就提齣瞭幾種不同的觀點,並結閤史料進行論證。作者並沒有給齣唯一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這種開放式的探討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求知欲。我開始主動去查閱更多的資料,對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靈活多變,時而如史學傢般嚴謹考據,時而又如說書人般娓娓道來,讓我在閱讀中既能感受到學術的厚重,又不失閱讀的樂趣。我尤其喜歡關於“皇帝為何要修建如此多的亭颱樓閣”的解讀,作者將其與皇帝個人的審美情趣、精神寄托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聯係起來。他分析瞭不同園林的設計理念,例如寫意山水、疊石理水,以及它們如何反映瞭帝王對理想生活狀態的追求。我甚至能從中感受到,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需要一個可以休憩心靈、寄托情思的場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