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正面管教》系列真是让我相见恨晚,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管教”的理解。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就得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严肃认真,必要时还得来点小惩罚,才能让他们记住教训。结果呢,我的孩子跟我对着干的次数越来越多,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打仗,家庭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读了这书,我才明白,原来我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而不是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动机”。书里提出的那些小技巧,比如“共同解决问题”和“关注积极面”,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需要我放下身为家长的架子,真正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因为搭积木不顺心把积木扔了一地,我本能地想吼他,但强忍住了,翻开了书里关于处理“情绪爆发”的那一页。我没有批评他扔东西的行为,而是先肯定了他的沮丧:“我知道你很生气,积木不听话让你很挫败。” 等他情绪平复后,我们一起收拾了积木,并讨论了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怎么更好地表达。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感受到了被理解,合作的意愿也强多了。这套书不是教你如何驯服孩子,而是教你如何与孩子建立起相互尊重、充满爱的联结,这比任何吼叫或奖励都来得持久和有效。它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父母心态的根本转变。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抱着极大的怀疑态度开始阅读这套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温和育儿”的书太多了,很多都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我们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比如“天天陪孩子玩半小时高质量游戏”这种要求,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这套《正面管教》系列却非常接地气。它没有要求父母成为圣人,而是承认了父母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它着重讲解的是“事后修复”,即当你犯错、吼完孩子之后,该如何真诚地道歉、如何弥补关系裂痕。这一点对我触动太深了。以前我总觉得,作为家长,认错是示弱,会影响权威。但书中清晰地阐述了,真诚的道歉反而能教会孩子责任感和同理心。我尝试了有一次,在对孩子发完火后,主动找他聊了聊,承认我当时的声音太大了,并解释了我当时为什么生气,但这不是他活该被吼的理由。那次对话后,我们之间的“冰山”迅速融化了。这套书没有贩卖焦虑,它贩卖的是一种“可以犯错但要学会负责”的成熟教育观,它让我这个焦头烂额的妈妈,终于有了一套可以自我调整的内部系统。
评分这六册书的内容,与其说是教育理论,不如说是关于“人际沟通”的底层逻辑。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后果和承担”的定义。我过去总习惯用惩罚(比如不给零食、不让看电视)来控制孩子,这其实是在“替代孩子承担后果”,孩子学到的是“只要我躲过惩罚就没事了”,而不是“我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影响”。书里引导我思考如何设置“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比如,孩子把牛奶洒了,逻辑后果不是打他屁股,而是让他参与清理——这是他的行为带来的直接且相关的影响。一开始执行逻辑后果时,孩子自然会抗拒和哭闹,那场面比以前的惩罚更“激烈”,但坚持下来,孩子真正理解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套书的讲解非常细致,它甚至会提供不同年龄段孩子对后果的不同反应预案,让你知道在孩子哭闹时,你该保持怎样的“友善而坚定”。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个“家庭冲突处理的底层算法”,不再是靠本能和经验摸索,而是有章可循,这大大提升了我的育儿掌控感和内心的平静。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开这六册书的时候,我有点被那些密密麻麻的理论和案例吓到,觉得这可能又是一本“成功学”式的育儿宝典,读起来肯定枯燥晦涩。但深入进去后,发现这套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不是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针对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从孩子不肯睡觉到出门磨蹭,从顶嘴到手足相争,每一册都像一本精准的工具手册。我尤其欣赏它强调的“鼓励”与“表扬”的区别。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夸孩子:“你真棒,考了100分!” 后来学到,这种基于结果的表扬会让孩子只关注分数,而不是努力的过程。现在我试着改成:“我看到你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坚持了下来,这真的很了不起。” 这种鼓励聚焦于他的努力和品格,而不是外部的评价,孩子明显更自信了,也更愿意接受挑战了。这六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好,不像那种一口气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家庭教育百科,让我感觉手中握着一份清晰的“家庭关系升级指南”,每读完一册,我都能在生活里找到对应的“实验田”去验证,那种学以致用的踏实感是其他育儿书给不了的。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精神层面成长的家长,总希望找到一套能提升家庭整体氛围的书籍。这套《正面管教》系列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学会管住孩子”的期待,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效、更有同理心的人”的指南。它从始至终都在强调“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孩子一切良好行为的基石。我过去常常忽略孩子在做坏事时,他们内心深处可能是感到“我不够好”或者“我不被需要”。书中建议我们多用“描述性赞美”和“非语言肯定”来满足这种基本需求,比如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肯定的眼神,这些比物质奖励管用一百倍。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我的孩子,当他表现不佳时,我先问自己:“他是不是在用错误的方式寻求关注或权力?” 这种内省的过程,让我自己也变得更加觉察和细腻。这套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做”,更是“让我如何成为”。它让“教育”从一场单向的“控制”,转化成了一段双向的、充满智慧和爱的“共同成长之旅”。读完这六本书,我感觉家庭的“粘合剂”从“规则和恐惧”变成了“理解和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