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行为
出版社价格:28元
作者:温暖 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5513621
字数:188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一些骗局和陷阱。在开放的社会状态下,这类骗局更是屡见不鲜。为了防患于未然,*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拥有识破谎言的,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保驾护航!
目录
章 内心的晴雨表
1.你的表情背叛了你
2.情绪可以完全掩饰吗?
3.假象背后的真实
4.多听听“弦外之音”
5.找出对方的破绽
**章 情绪的镜子
1.外表识真伪
2.通过眼神把握对方的心理
3.冰鉴之神骨鉴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中国古代的相人之术
第三章 量好“一线”
1.说谎时的微表情——应激反应
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3.“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4.人之初,性本善吗?
5.陌生之人不可轻信
第四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1.金钱利害关系的影响
2.重托之下
3.以屈求伸的冻结反应
4.不要为了赚钱而头脑发热
5.笑容的含义
第五章 揭穿伪装,撕开面具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见微知著,明察秋毫
3.“闺蜜”的话可信吗?
4.传销之“实”
5.“酒托”的威力
第六章 谨慎是预防被骗的应灵
1.投资诈骗何其多
2.行骗出奇招 – 假冒丧事诈骗
3.老专家的读心妙法
4.不贪便宜
5.谨防诈骗
第七章 提高警惕才能防患于未然
1.不要被诱饵牵着鼻子走
2.谨防“发小”的欺骗
3.交友?结婚?——辨其真伪
4.谨防教育诈骗
5.留心“医托”
第八章 搞清真相,免上糊涂当
1.外国“骗术”
2.免费美容的陷阱
3.无孔不入的房产诈骗
4.合同里的“花招儿”
5.警惕生活中的诈骗陷阱
6.招聘也有猫腻儿
内容提要
本书提供的一些案例,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微行为在协助民警破案时发挥的威力。另外,通过对微行为的解读,能帮助人们读心查心,做到见事知长短,人面识高低,提醒着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被别人的谎言所迷惑,被假象所蒙蔽,以致让自己吃亏上当。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温暖,麦思文化中心作者,东北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就读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曾在东亚经贸新闻报社任职,擅长商业体裁论文、网络小说及商业人物的撰写,现已出版作品《张爱玲情传》。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如何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串联成了一幅幅清晰的人物画像。读这本书,就像随身携带了一副能够看透人心的眼镜。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关注别人说了什么,或者他们脸上直接的情绪表达,却忽略了那些更深层次、更不易察觉的信号。比如,一个人在紧张时习惯性地摸鼻子,或者在思考时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动作,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肢体语言,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活动。它教会我如何通过观察一个人坐姿的微小调整,来判断他是否在隐藏信息;如何通过分析一个人眼神的停留时间,来窥探他真实的情绪倾向。更重要的是,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讲解,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案例,让我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而开始实践和验证。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与人沟通时,不再仅仅是听对方的话,而是能更全面地感知对方的整体状态,这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读懂他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认识自己”的宝贵财富。在学习如何解读他人身体语言的同时,我也不自觉地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时候,我会在阅读书中关于某个特定肢体语言的描述时,发现自己也经常这样做,并且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它可能传递出的信息。这让我开始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潜意识中的一些习惯和偏好。书中关于“微习惯”对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微小动作来影响自身情绪的讲解,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要求我去进行多么剧烈的改变,而是强调从最细微之处着手。这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自我提升”思路,让我觉得改变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此外,书中对于如何利用身体语言来提升沟通效果的建议,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让我能够在下次与人交流时,更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评分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有时候,即使一个人嘴上说着“我没事”,但他的眼神、他的肢体动作却可能在悄悄诉说着另一个故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教会了我如何去解读这些“沉默的语言”。它让我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被某些人身上散发出的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所吸引,或者在某些场合下感到莫名的紧张,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我们潜意识中捕捉到了某些微妙的信号。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微表情”的讲解,那些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虽然难以捕捉,却能透露出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通过学习这些,我开始留意自己和他人在交谈时,脸部肌肉的细微抽动,以及瞳孔的变化。这让我对人类的情绪表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能同理他人的感受。这本书不只是关于“读心术”,它更是一种关于“理解”的艺术,它帮助我更细腻地感知周遭的世界,也更真诚地与人建立连接。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将那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了切实可行的观察工具。我以前觉得“身体语言”听起来很玄乎,但这本书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拆解开来,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轻松运用。它不是那种需要高深理论基础的书籍,更像是一本“生活实用手册”。比如,书中提到关于“双手交叉”的姿势,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可能代表防御,但它更进一步地分析了不同情境下,双手交叉的不同含义,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还是对某些信息的抵触。这种细致的区分,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主动地去留意自己和他人在开会、聊天时的各种小动作,并尝试去解读这些信息。有时,当我发现自己的判断与书中描述的吻合时,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它让我相信,原来解读他人的内心,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来实现。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我身边的人,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在日常的互动中,我们都在不经意间暴露了太多的信息,而我却错过了太多。它没有教我一些华而不实的技巧,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观察和理解他人的视角。例如,书中关于“锚定效应”和“镜像模仿”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会不自觉地模仿对方的姿势,以及这种模仿背后可能代表的亲近感或认同感。我开始在生活中刻意去观察这些细节,发现很多时候,一个人是否对你产生好感,或者是否对你敞开心扉,往往就藏在这些细微的肢体互动之中。它还强调了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让我意识到,有时候一个人的行为并非完全由其本意决定,而是受到了周围氛围的制约。这种更全面的视角,让我在分析他人行为时,不再那么容易下定论,而是会考虑更多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