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與生活 原書第10版 中文版 特麗莎奧德斯剋 電子工業齣版社 國外經典的生物學入門教

生物學與生活 原書第10版 中文版 特麗莎奧德斯剋 電子工業齣版社 國外經典的生物學入門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生物學
  • 生命科學
  • 教科書
  • 入門
  • 大學教材
  • 奧德斯剋
  • 生物學與生活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第10版
  • 中文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納卓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97748
商品編碼:26582522509
叢書名: 生物學與生活(原書第10版)

具體描述

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容!!!

基本信息

書名:生物學與生活-(原書第10版)

原價:129元

作者:[美] Teresa Audesirk(特麗莎·奧德斯剋),Gerald A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1297748

字數:923000

頁碼:53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目錄

第1章 緒論:生物學與你 1
1.1 什麼是生命? 2
1.1.1 生物需要物質和能量以維持生存 2
1.1.2 生物需要復雜的調節機製來維持自身的生存 3
1.1.3 麵對刺激,生物會有所應對和保護自己 4
1.1.4 生物會生長 4
1.1.5 生物會繁衍後代 5
1.1.6 生物都有進化的能力 5
1.2 什麼是進化? 6
1.2.1 生物進化三步走 6
1.3 科學傢是如何進行生物學研究的? 8
1.3.1 生物學研究的多種層麵 8
1.3.2 生物學傢通過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親緣關係將其分類 9
1.4 什麼是科學? 11
1.4.1 科學基於以下公理:一切自然事件皆有起因 11
1.4.2 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科學方法作為工具 12
1.4.3 生物學傢用對照實驗來驗證假說 12
1.4.4 生物理論均經過嚴密的驗證 12
1.4.5 科學是一種人類活動 13
篇 細胞是生命體的基本單位
第2章 原子、分子與生命 16
2.1 什麼是原子? 17
2.1.1 原子是元素的基本結構單位 17
2.1.2 原子由更小的粒子構成 17
2.1.3 元素用原子序數來定義 18
2.1.4 同位素指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種元素 18
2.1.5 原子核和電子在原子中相互依存 18
2.2 原子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形成分子的? 20
2.2.1 原子形成分子以填補外層電子層的空缺 20
2.2.2 原子之間依靠化學鍵形成分子 20
2.2.3 離子之間可以形成離子鍵 21
2.2.4 共價鍵通過原子之間共享電子而形成 22
2.2.5 原子間通過共價鍵可形成極性分子或極性分子 22
2.2.6 氫鍵是特定極性分子間的引力 23
2.3 為什麼水對生命如此重要? 23
2.3.1 水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24
2.3.2 水分子可與其他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24
2.3.3 水起到維持溫度恒定的作用 25
2.3.4 水可以形成特殊的固體DD冰 26
2.3.5 水溶液可以呈酸性、堿性或中性 27
第3章 生物大分子 29
3.1 為什麼碳元素在生物大分子中至關重要? 30
3.1.1 有機物分子復雜多樣是由碳原子之間所形成的化學鍵決定的 30
3.2 有機物分子是如何形成的? 31
3.2.1 聚閤物通常通過脫水反應形成、通過水解反應分解 31
3.3 什麼是碳水化閤物? 32
3.3.1 不同的單糖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不同的結構 33
3.3.2 二糖是兩個單糖通過脫水反應而連接形成的 33
3.3.3 多糖是多個單糖結閤在一起形成的鏈狀結構 34
3.4 什麼是脂類? 36
3.4.1 油脂、脂肪和蠟是僅含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的脂類 36
3.4.2 磷脂類含有親水的頭部基團和疏水的尾部基團 37
3.4.3 固醇類含有4個結閤在一起的碳環 38
3.5 什麼是蛋白質? 38
3.5.1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長鏈構成的 39
3.5.2 氨基酸通過脫水反應結閤在一起,形成蛋白質 40
3.5.3 蛋白質可以形成多達四級的結構 40
3.5.4 蛋白質的功能與其三維立體結構相關 42
3.6 什麼是核苷酸、什麼是核酸? 42
3.6.1 核苷酸可以作為能量儲存的載體,也可以作為胞內信號轉導的信使 42
3.6.2 DNA和RNA都是核酸,它們是遺傳物質 43
第4章 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44
4.1 什麼是細胞學說? 45
4.2 細胞的基本特性是什麼? 45
4.2.1 所有細胞都具有共同的特徵 45
4.2.2 細胞有兩種基本類型: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48
4.3 真核細胞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49
4.3.1 有些真核細胞需要依靠細胞壁來支撐細胞結構 50
4.3.2 細胞骨架維持細胞形態、支撐細胞結構和調控細胞運動 50
4.3.3 鞭毛和縴毛使細胞順著液體流動的方嚮運動,或者使液體流過細胞錶麵 51
4.3.4 細胞核含有DNA,是真核細胞的控製中心 52
4.3.5 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的膜結構形成細胞中的內膜係統 54
4.3.6 液泡的功能多種多樣,括調節水平衡、儲存物質和支撐細胞結構 58
4.3.7 綫粒體從食物中獲取能源,而葉綠體可以直接捕獲太陽能 58
4.3.8 植物有時利用質體(或稱為色素體)來儲存能量 60
4.4 原核細胞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60
4.4.1 原核細胞的細胞錶麵十分特殊 61
4.4.2 與真核細胞相比,原核細胞的細胞質結構更簡單 62
第5章 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 63
5.1 細胞膜的結構是如何與其功能相關的? 64
5.1.1 細胞膜是“流動的鑲嵌結構”,蛋白質在脂質分子層中不斷移動 64
5.1.2 磷脂雙層將細胞的內容物與外界隔離開 65
5.1.3 多種蛋白在細胞膜上形成鑲嵌圖案 66
5.2 物質是如何通過細胞膜的? 67
5.2.1 梯度使流體中的分子産生擴散現象 67
5.2.2 跨膜運輸括被動運輸及耗能運輸 67
5.2.3 被動運輸括簡單擴散、協同擴散及滲透 68
5.2.4 耗能運輸括主動運輸、內吞和胞吐 71
5.2.5 跨膜的物質交換影響細胞的大小和形狀 74
5.3 特化的連接是如何使細胞相連和交流的? 74
5.3.1 橋粒將細胞黏附在一起 74
5.3.2 緊密連接使細胞黏附滴水不漏 75
5.3.3 間隙連接和胞間連絲使細胞間可直接交流 75
第6章 細胞中的能量流動 76
6.1 什麼是能量? 77
6.1.1 熱力學定律描述瞭能量的基本特徵 77
6.1.2 生物利用太陽能為生命創造低熵的環境 78
6.2 能量在化學反應中是如何轉化的? 79
6.2.1 放能反應釋放能量 79
6.2.2 吸能反應需要吸收能量 79
6.3 能量在細胞中是如何轉運的? 80
6.3.1 ATP和電子載體是細胞內的載能分子 80
6.3.2 偶聯反應聯係放能反應和吸能反應 81
6.4 酶是如何催化生化反應的? 82
6.4.1 催化劑降低啓動反應所需的能量 82
6.4.2 酶是生物催化劑 82
6.5 生物酶是如何被調控的? 84
6.5.1 細胞通過控製生物酶的閤成和活化來調控代謝途徑 84
6.5.2 有毒物質、物和環境因素都會影響酶的活性 87
第7章 光閤作用:太陽能捕手 89
7.1 什麼是光閤作用? 90
7.1.1 葉片和葉片中的葉綠素是光閤作用的必備條件 90
7.1.2 光閤作用由光反應和開爾文循環組成 90
7.2 光反應階段:光能是如何轉化為化學能的? 92
7.2.1 捕獲光能的是葉綠體中的色素 92
7.2.2 光反應階段發生在基粒的膜結構上 94
7.3 開爾文循環:化學能是如何儲存在糖類分子中的? 96
7.3.1 開爾文循環捕獲二氧化碳 97
7.3.2 開爾文循環中固定的碳元素用來閤成葡萄糖 97
第8章 能量的獲取:糖酵解和細胞呼吸作用 99
8.1 細胞是如何獲得能量的? 100
8.1.1 光閤作用産生的能量是細胞能量的終來源 100
8.1.2 葡萄糖是主要的儲能分子 101
8.2 什麼是糖酵解作用? 101
8.3 什麼是細胞的呼吸作用? 102
8.3.1 在細胞呼吸作用的個階段,丙酸發生分解 102
8.3.2 在細胞呼吸作用的第二個階段,高能電子會通過電子傳遞鏈 103
8.3.3 在細胞呼吸作用的第三個階段,ATP通過化學滲透作用形成 103
8.3.4 細胞的呼吸作用可以從多種分子中獲取能量 105
8.4 發酵是如何發生的? 105
8.4.1 在無氧的環境下,細胞通過發酵作用實現NAD+的循環利用 105
8.4.2 有些細胞通過發酵作用將丙酸分解為乳酸 105
8.4.3 有些細胞通過發酵作用將丙酸轉化為乙醇和二氧化碳 106
第二篇 遺 傳
第9章 生命的延續:細胞增殖 108
9.1 細胞為什麼分裂? 109
9.1.1 細胞分裂將遺傳信息傳遞給每一個子代細胞 109
9.1.2 細胞分裂是生長和發育所必需的 110
9.1.3 細胞分裂是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所必需的 110
9.2 什麼是原核細胞的細胞周期? 111
9.3 真核細胞的DNA分子是如何排列的? 112
9.3.1 真核細胞的染色體由一條綫性的DNA雙螺鏇分子和其上連接的蛋白質構成 113
9.3.2 基因是染色體上的DN段 113
9.3.3 復製後的一對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分開 113
9.3.4 真核細胞的染色體通常成對齣現且含相同的遺傳信息 114
9.4 真核細胞的細胞周期是如何發生的? 116
9.4.1 真核細胞的細胞周期括間期和有絲分裂期 116
9.5 細胞如何通過有絲分裂生成遺傳背景完全相同的兩個子代細胞? 117
9.5.1 在有絲分裂前期,染色體發生壓縮、紡錘體微管結構形成、核膜破裂、染色體與
紡錘體微管相連 117
9.5.2 在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排列在細胞的赤道闆上 119
9.5.3 在有絲分裂末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並被牽引到細胞的兩極 119
9.5.4 在有絲分裂末期,每套染色體周圍會形成核膜結構 119
9.5.5 在細胞質分裂間期,親代細胞的細胞質分配給兩個子代細胞 120
9.6 細胞周期是如何被調控的? 120
9.6.1 特定蛋白質的活化與失活推動細胞周期進程 120
9.6.2 細胞周期檢查點調節細胞周期的進程 121
9.7 為什麼如此多的生物通過有性生殖進行繁殖? 122
9.7.1 有性生殖産生的後代可以結閤兩個親本的等位基因 122
9.8 數分裂是如何産生單倍體細胞的? 123
9.8.1 數次分裂將同源染色體分開,分配給兩個單倍體子代細胞的細胞核 124
9.8.2 數第二次分裂將姐妹染色單體分配到4個子代細胞的細胞核中 126
9.9 在真核細胞的生命周期中有絲分裂和數分裂是何時發生的? 127
9.9.1 處於二倍體生命周期的生物,大多數細胞處於二倍體狀態 127
9.9.2 處於單倍體生命周期的生物,大多數細胞處於單倍體狀態 128
9.9.3 在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中,既存在二倍體多細胞階段,又存在單倍體多細胞階段 128
9.10 生物是如何通過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産生基因多態性的? 129
9.10.1 同源染色體的隨機分離創造新的染色體組閤 129
9.10.2 互換創造具有新基因組閤的染色體 130
9.10.3 配子的融閤增加瞭子代基因的多樣性 130
第10章 遺傳的方式 131
10.1 遺傳的物質基礎是什麼? 132
10.1.1 基因是染色體特定區域的核苷酸序列 132
10.1.2 基因突變是等位基因的來源 132
10.1.3 生物的一對等位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32
10.2 遺傳法則是如何被發現的? 133
10.2.1 做正確的事是孟德爾成功的秘訣 133
10.3 單一的性狀是如何遺傳的? 134
10.3.1 同源染色體上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的遺傳可以解釋孟德爾雜交實驗的結果 135
10.3.2 通過簡單的遺傳統計可以預測後代的基因型和錶現型 136
10.3.3 孟德爾的假說可以用來預測新的單性狀雜交的結果 138
10.4 多個性狀是如何遺傳的? 138
10.4.1 孟德爾提齣假說,認為性狀是獨立遺傳的 139
10.4.2 生不逢時的天纔被埋沒 141
10.5 孟德爾遺傳規則對所有的性狀都適用嗎? 141
10.5.1 在不完全顯性的情況下,雜閤子的錶現型介於兩種純閤子之間 141
10.5.2 一個基因可能有多個等位基因 141
10.5.3 很多性狀由幾個基因調控 143
10.5.4 單個基因可能對錶現型有許多影響 143
10.5.5 環境會影響基因的錶達 144
10.6 位於同一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如何遺傳的? 144
10.6.1 位於同一染色體上的基因傾嚮於一起遺傳給下一代 144
10.6.2 交叉互換會産生新的連鎖等位基因組閤 145
10.7 性彆和與性彆相關的性狀是如何遺傳的? 146
10.7.1 對於哺乳動物,後代的性彆由精子中的性染色體決定 146
10.7.2 與性彆相關的基因隻在X或Y染色體上存在 146
10.8 人類的遺傳缺陷是如何遺傳的? 148
10.8.1 有些人類遺傳病是由單個基因控製的 149
10.8.2 有些人類遺傳病是由染色體數目異常導緻的 152
第11章 DNA:遺傳分子 155
11.1 科學傢如何發現基因是由DNA組成的? 156
11.1.1 細菌轉化實驗揭示瞭基因和DNA之間的關係 156
11.1.2 轉化分子就是DNA 157
11.2 DNA的結構是怎樣的? 157
11.2.1 DNA由4種核苷酸組成 157
11.2.2 DNA是兩條核苷酸鏈形成的雙螺鏇結構 158
11.2.3 互補堿基之間形成的氫鍵將兩條DNA連接起來形成雙螺鏇 159
11.3 DNA是如何編碼遺傳信息的? 160
11.3.1 遺傳信息由核苷酸序列編碼 160
11.4 細胞分裂時,DNA的復製機製如何確保遺傳穩定性? 160
11.4.1 DNA復製産生兩條DNA雙螺鏇,各自含有一條母鏈、一條子鏈 161
11.5 突變的含義是什麼?它是如何發生的? 162
11.5.1 的復製、校對、修復機製産生幾乎毫無瑕疵的DNA 162
11.5.2 有毒物質、輻射、復製過程中的隨機錯誤造成突變 162
11.5.3 突變範圍:從單個堿基到染色體片段 162
第12章 基因的錶達與調控 164
12.1 細胞是如何利用DNA中的遺傳信息的? 165
12.1.1 大多數基因含瞭閤成蛋白質所需的信息 165
12.1.2 DNA以RNA為媒介指導蛋白質閤成 165
12.1.3 綜述:遺傳信息經轉錄傳遞給RNA,然後經翻譯傳遞給蛋白質 167
12.1.4 遺傳密碼使用三個堿基指定一個氨基酸 167
12.2 基因中的信息是如何轉錄入RNA中的? 169
12.2.1 當RNA聚閤酶結閤基因的啓動子時,轉錄開始 170
12.2.2 在延伸過程中産生一條不斷延長的RNA鏈 170
12.2.3 當RNA聚閤酶到達終止信號時,轉錄結束 170
12.3 mRNA的堿基序列是如何翻譯齣蛋白質的? 170
12.3.1 在真核生物中,前體RNA經處理後形成可翻譯齣蛋白質的mRNA 171
12.3.2 在翻譯過程中,mRNA、tRNA和核糖體相互閤作以閤成蛋白質 172
12.3.3 總結:將DNA中的堿基序列解碼為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序列 174
12.4 基因突變是如何影響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 175
12.4.1 突變的效應由其改變mRNA密碼子的方式決定 175
12.5 基因的錶達是如何被調控的? 176
12.5.1 在原核生物中,基因的錶達主要在轉錄水平上受到調控 177
12.5.2 在真核生物中,基因的錶達受到許多水平上的調控 178
第13章 生物技術 182
13.1 什麼是生物技術? 183
13.2 DNA在自然界是如何重組的? 183
13.2.1 有性生殖可以重組DNA 183
13.2.2 轉化作用可以重組來自不同種細菌的DNA 183
13.2.3 病毒能夠在物種間傳遞DNA 184
13.3 生物技術是如何應用於法醫學的? 185
13.3.1 多聚酶鏈式反應能夠擴增DNA 185
13.3.2 短串聯重復序列之間的差異被用於通過DNA鑒彆不同個體 187
13.3.3 用凝膠電泳來分離DN段 187
13.3.4 DNA探針被用來標記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187
13.3.5 無血緣關係的人的DNA基因圖幾乎不可能相同 189
13.4 如何用生物技術製造轉基因生物? 190
13.4.1 分離或閤成目標基因 190
13.4.2 剋隆目的基因 191
13.4.3 基因被導入宿主生物中 191
13.5 生物技術是如何應用於農業的? 192
13.5.1 很多植物都是轉基因的 192
13.5.2 轉基因植物可用於生産物 193
13.5.3 轉基因動物在農業和醫學上可能會有用 193
13.6 生物技術是如何用於研究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基因組的? 194
13.7 生物技術是如何用於醫學診斷和的? 194
13.7.1 DNA技術可用於診斷遺傳病 195
13.7.2 DNA技術有助於疾病 196
13.8 現代生物技術的主要倫理問題是什麼? 198
13.8.1 應該允許在農業生産中使用轉基因植物嗎? 198
13.8.2 人們應該使用生物技術改變人類基因組嗎? 199
第三篇 生命的進化和多樣性
第14章 進化的原理 202
14.1 進化的思想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203
14.1.1 早期生物學思想不括進化的概念 203
14.1.2 對新大陸的探索揭示瞭生命驚人的多樣性 203
14.1.3 少數科學傢推測生命是經過進化的 204
14.1.4 化石的發現錶明生命隨時間而變化 204
14.1.5 一些科學傢對化石做齣瞭進化學上的解釋 205
14.1.6 地質學提供瞭地球極度古老的證據 206
14.1.7 在達爾文之前,生物學傢提齣瞭進化的機製 206
14.1.8 達爾文和華萊士提齣瞭一種進化的機製 207
14.2 自然選擇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207
14.2.1 達爾文和華萊士的理論依賴於四條假設 208
14.2.2 假設1:種群中的個體互不相同 208
14.2.3 假設2:性狀從親代傳遞給子代 208
14.2.4 假設3:有些個體未能存活並繁殖 208
14.2.5 假設4:存活和繁殖不是由運氣決定的 209
14.2.6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選擇改變瞭種群 209
14.3 我們是如何知道進化曾經發生的? 209
14.3.1 化石為隨時間的進化變化提供瞭證據 209
14.3.2 比較解剖學提供瞭後代漸變的證據 210
14.4 種群通過自然選擇進化的證據是什麼? 213
14.4.1 受控繁殖使生物發生瞭改變 214
14.4.2 自然選擇導緻的進化在今天也存在 214
14.4.3 自然選擇作用於隨機變異,選擇其中適應特定環境的性狀 216
第15章 種群如何進化 217
15.1 種群、基因和進化之間有何關聯? 218
15.1.1 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以決定性狀 218
15.1.2 基因庫含一個種群中所有的等位基因 218
15.1.3 進化是種群中等位基因頻率的改變 219
15.1.4 平衡種群是一種不發生進化的假想種群 219
15.2 導緻進化的是什麼? 221
15.2.1 突變是遺傳多樣性的初來源 221
15.2.2 種群間的基因流改變等位基因頻率 221
15.2.3 在小種群中,等位基因頻率會發生偶然性改變 223
15.2.4 種群內的交配幾乎從來都不是隨機的 227
15.2.5 不同的基因型不是同等有益的 228
15.3 自然選擇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228
15.3.1 自然選擇起源於不平等的繁殖 228
15.3.2 自然選擇作用於錶現型 228
15.3.3 一些錶現型相對於其他錶現型存在繁殖優勢 229
15.3.4 性選擇偏好那些幫助生物交配的性狀 230
15.3.5 選擇能夠以三種方式影響種群 231
第16章 物種的起源 233
16.1 什麼是物種? 234
16.1.1 每個物種都是獨立進化的 234
16.1.2 外錶可能具有誤導性 234
16.2 物種之間的生殖隔離是如何維持的? 235
16.2.1 交配前隔離機製防止跨物種交配 236
16.2.2 交配後隔離機製限製雜種後代的生存 238
16.3 新物種是如何産生的? 239
16.3.1 種群的地理隔離會導緻同域物種形成 239
16.3.2 不存在地理分離的遺傳學隔離會導緻同域物種形成 240
16.3.3 有些條件可能産生很多新的物種 242
16.4 導緻物種滅絕的是什麼? 243
16.4.1 集中分布使物種變得脆弱 243
16.4.2 過度特化增加滅絕風險 244
16.4.3 與其他物種的相互作用可能使物種滅絕 244
16.4.4 棲息地的改變和棲息地被破壞是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 244
第17章 生命的曆史 245
17.1 生命是如何産生的? 246
17.1.1 個生物來源於生命物質 246
17.1.2 RNA可能是個能自我復製的分子 248
17.1.3 在類膜囊泡中可能存在閉閤的核酶 249
17.1.4 但是,所有這些真的發生過嗎? 249
17.2 早的生物是什麼樣的? 250
17.2.1 早的生物是厭氧原核生物 250
17.2.2 一些生物進化齣捕獲太陽光能的能力 251
17.2.3 為應對氧氣帶來的危險,齣現瞭有氧代謝 251
17.2.4 一些生物獲得瞭膜性細胞器 252
17.3 早的多細胞生物是什麼樣的? 254
17.3.1 有些藻類成為瞭多細胞生物 254
17.3.2 在前寒武紀時代,動物的多樣性大大增加 254
17.4 生命是如何登陸的? 255
17.4.1 一些植物適應瞭乾燥陸地上的生活 256
17.4.2 一些動物適應瞭乾燥陸地上的生活 257
17.5 滅絕在進化史中起到什麼作用? 259
17.5.1 我們用周期性的大滅絕來標記進化史 259
17.6 人類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261
17.6.1 人類繼承瞭靈長類動物在樹上生活的一些特殊適應 261
17.6.2 古老的猿人化石來自洲 262
17.6.3 人屬在約250年前從南方古猿中分離齣來 263
17.6.4 現代人類在不到20年前纔齣現 265
17.6.5 巨大的大腦的進化起源可能和食用肉以及烹飪有關 267
17.6.6 復雜的文化直到不久前纔齣現 267
第18章 係統分類學:在多樣性中尋求秩序 269
18.1 科學傢是如何對生物命名和分類的? 270
18.1.1 每個物種都有的、由兩部分組成的名字 270
18.1.2 現代分類方法強調進化血統的模式 270
18.1.3 係統分類學傢鑒定能夠揭示進化關係的特徵 271
18.1.4 係統分類學傢依靠分子相似性來重建種係發生樹 271
18.1.5 係統分類學傢對存在關聯的物種群體進行命名 272
18.1.6 分類等級係統的作用正在小 273
18.2 生命有哪些域? 274
18.3 為什麼分類方法會發生改變? 275
18.3.1 科學傢發現新的信息時,物種的名稱就會改變 276
18.3.2 生物學對物種的定義可能很難或者無法應用 276
18.4 存在多少個物種? 276
第19章 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多樣性 278
19.1 哪些生物屬於古細菌域和細菌域? 279
19.1.1 細菌和古細菌有根本上的不同 279
19.1.2 對原核生物進行分類常睏難 279
19.2 原核生物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 280
19.2.1 一些原核生物可以移動 280
19.2.2 很多細菌在錶麵形成保護膜 281
19.2.3 具有保護作用的內生孢子使細菌能夠抵禦不利環境 281
19.2.4 原核生物對特定棲息地産生特化 282
19.2.5 原核生物的代謝方式多種多樣 282
19.2.6 原核生物通過分裂繁殖 283
19.2.7 原核生物能在不進行繁殖的情況下交換遺傳物質 283
19.3 原核生物是如何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的? 284
19.3.1 原核生物在動物營養方麵起重要作用 284
19.3.2 原核生物固定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284
19.3.3 原核生物是自然界的迴收站 284
19.3.4 原核生物能清除汙染 285
19.3.5 有些細菌威脅人類的健康 285
19.4 什麼是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 286
19.4.1 病毒由DNA或RNA以及裹在其外的蛋白質外殼組成 286
19.4.2 病毒的復製需要宿主 287
19.4.3 有些傳染因子比病毒還要簡單 288
19.4.4 無人能確定這些感染粒子是如何起源的 289
第20章 原生生物的多樣性 290
20.1 什麼是原生生物? 291
20.1.1 原生生物有各種各樣的營養方式 291
20.1.2 原生生物有多種繁殖方式 291
20.1.3 原生生物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 292
20.2 原生生物主要括哪些? 292
20.2.1 古蟲缺乏綫粒體 293
20.2.2 眼蟲類有與眾不同的綫粒體 294
20.2.3 不等鞭毛類的鞭毛很特彆 295
20.2.4 囊泡蟲可能是寄生蟲,捕食者或浮遊生物 296
20.2.5 有孔蟲類有縴細的僞足 299
20.2.6 變形蟲門原生生物有僞足但無外殼 300
20.2.7 紅藻含有紅色的光閤色素 301
20.2.8 綠藻與陸地植物關係密切 302
第21章 植物的多樣性 303
21.1 植物的關鍵特徵是什麼? 304
21.1.1 植物能進行光閤作用 304
21.1.2 植物有多細胞的依賴性胚胎 304
21.1.3 植物有交替的多細胞單倍體和二倍體世代 304
21.2 植物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305
21.2.1 植物的祖先生活在水中 306
21.2.2 早期的植物進軍瞭陸地 306
21.2.3 植物體發生瞭進化以抵抗重力和乾旱 306
21.2.4 植物進化齣可以保護胚胎和性細胞的方式,無須水即可散播它們 306
21.2.5 近來進化齣的植物的配子體較小 307
21.3 植物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307
21.3.1 維管束植物缺乏傳導結構 307
21.3.2 維管束植物具有傳導細胞,這些細胞提供支撐 309
21.3.3 無種子維管束植物括石鬆類、木賊和蕨類植物 310
21.3.4 種子植物受助於兩個重要的適應性變化:花和種子 311
21.3.5 裸子植物是不開花的種子植物 313
21.3.6 被子植物是開花的種子植物 315
21.4 植物是如何影響其他生物的? 317
21.4.1 植物的生態學地位極其重要 318
21.4.2 植物給人類提供生存必需品和品 319
第22章 真菌的多樣性 320
22.1 真菌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321
22.1.1 真菌的主體由細絲組成 321
22.1.2 真菌從其他生物獲取營養 321
22.1.3 真菌既可以營無性生殖又可以營有性生殖 322
22.2 真菌主要有哪些? 323
22.2.1 壺菌、芽枝黴和新美鞭菌産生遊動的孢子 324
22.2.2 壺菌大多在水中生存 324
22.2.3 瘤胃真菌生活在動物的消化道中 325
22.2.4 芽枝黴有一個核帽結構 325
22.2.5 球囊菌與植物的根共生 325
22.2.6 擔子菌産生棒狀繁殖器官 325
22.2.7 子囊菌在囊狀的小室中産生孢子 327
22.2.8 麵黴是一種能夠通過産生二倍體孢子繁殖的真菌 328
22.3 真菌是如何與其他物種相互作用的? 329
22.3.1 地衣是由和光閤藻類或細菌共生的真菌形成的 329
22.3.2 菌根是真菌與植物根的共生體 329
22.3.3 內生菌是在植物的莖和葉中生活的真菌 330
22.3.4 有些真菌是重要的分解者 330
22.4 真菌是如何影響人類的? 331
22.4.1 真菌侵襲對人類很重要的植物 331
22.4.2 真菌會導緻人類疾病 332
22.4.3 真菌會産生毒素 332
22.4.4 很多抗生素來自真菌 333
22.4.5 真菌對美食做齣重大貢獻 333
22.4.6 葡萄酒和啤酒使用酵母製作 334
22.4.7 酵母使麵“長高” 334
第23章 動物多樣性I:無脊椎動物 335
23.1 動物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336
23.2 哪些解剖學特徵標記瞭動物進化樹上的分支點? 336
23.2.1 組織的缺乏將海綿動物和其他所有動物劃分開來 336
23.2.2 有組織的動物錶現齣輻射對稱或左右對稱 336
23.2.3 大多數左右對稱的動物有體腔 338
23.2.4 左右對稱動物的發育方式有兩種 339
23.2.5 原口動物含兩個截然不同的進化路綫 339
23.3 主要的動物類群有哪些? 340
23.3.1 海綿動物是簡單的固著動物 340
23.3.2 刺胞動物是全副武裝的捕食者 342
23.3.3 櫛水母藉助縴毛四處遊動 345
23.3.4 扁形蟲可能營寄生生活,也可能自由生活 345
23.3.5 環節動物是分節的蠕蟲 347
23.3.6 大多數軟體動物都有殼 348
23.3.7 節肢動物是種類多、數量的動物 351
23.3.8 綫蟲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大多數體型很小 356
23.3.9 棘皮動物有碳酸鈣構成的骨骼 357
23.3.10 脊索動物括脊椎動物 358
第24章 動物多樣性II:脊椎動物 359
24.1 脊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360
24.1.1 所有脊索動物都有4個獨特的結構 360
24.2 哪些動物是脊索動物? 361
24.2.1 被囊動物括海鞘和樽海鞘 361
24.2.2 文昌魚是生活在海中的濾食動物 362
24.2.3 有頭動物有頭骨 363
24.3 脊椎動物主要有哪些? 364
24.3.1 有些七鰓鰻寄生在魚身上 364
24.3.2 軟骨魚是海洋中的捕食者 365
24.3.3 條鰭魚是多樣性的脊椎動物 366
24.3.4 空棘魚和肺魚的鰭呈葉狀 367
24.3.5 兩棲動物過著雙重生活 367
24.3.6 爬行動物適應瞭陸地生活 369
24.3.7 哺乳動物用乳汁喂養下一代 371
第四篇 行為與生態學
第25章 動物的行為 376
25.1 天生的行為與後天習得的行為如何不同? 377
25.1.1 天生的行為不需經驗就能進行 377
25.1.2 習得行為需要經驗 377
25.1.3 天生行為與習得行為之間並截然不同 380
25.2 動物是如何與小夥伴交流的? 382
25.2.1 對於短距離,視覺信號交流有效 382
25.2.2 對於長距離,聲音交流有效 383
25.2.3 信息外激素持續時間久但難以實時變化 384
25.2.4 觸碰交流有利於動物建立群居關係 385
25.3 動物是如何競爭資源的? 385
25.3.1 侵犯性行為有利於動物保護自己的資源 385
25.3.2 支配等級有助於管理侵犯性互動 386
25.3.3 動物常需保護領地 387
25.4 動物是如何找到配偶的? 388
25.4.1 動物錶徵自身性彆、物種和能力的信號 389
25.5 動物為什麼嬉戲玩耍? 391
25.5.1 動物會獨自玩耍,也會一起嬉戲 391
25.5.2 玩耍有助於行為開發 392
25.6 動物結成的群體是什麼類型的? 392
25.6.1 群居生活有利有弊 392
25.6.2 不同物種形成的群居模式多種多樣 392
25.6.3 與親人群居的動物更易培養齣利他精神 393
25.6.4 蜜蜂生活在有著剛性結構的社群中 393
25.6.5 作為一種脊椎動物,裸濱鼠可以形成更為復雜的社群 394
25.7 生物學能解釋人類行為嗎? 395
25.7.1 新生兒的行為有大量的本能成分 395
25.7.2 年齡越小,語言學習能力就越強 395
25.7.3 不同文化共有的行為可能就是本能 396
25.7.4 人類對信息外激素也有響應 396
25.7.5 通過雙胞胎研究人類行為的遺傳因素 397
25.7.6 對人類行為學的研究極富爭議 397
第26章 種群數量的增長和調節 398
26.1 種群的大小是如何變化的? 399
26.1.1 自然增長量和淨移民量是改變種群大小的原因 399
26.1.2 生物潛能決定種群增長的速率 400
26.2 種群增長是如何被調節的? 401
26.2.1 指數級增長隻在正常條件下發生 402
26.2.2 環境阻力限製種群數量的增長 403
26.3 種群在空間和時間上是如何分布的? 408
26.3.1 不同種群錶現齣不同的空間分布 409
26.3.2 種群錶現齣不同的年齡分布 409
26.4 人類的種群數量是如何變化的? 410
26.4.1 人口持續快速增長 410
26.4.2 人類的進步增加瞭地球對人類的容納量 411
26.4.3 人口轉變解釋瞭人口規模的趨勢 411
26.4.4 世界人口增長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 412
26.4.5 人口的年齡結構決定瞭未來的增長 413
26.4.6 有些國傢的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 415
26.4.7 美國人口正在迅速增長 415
第27章 群落中的相互作用 417
27.1 群落中的相互作用關係為何如此重要? 418
27.2 生態位是如何影響競爭的? 418
27.2.1 兩個生物試圖利用相同且有限的資源時發生競爭 418
27.2.2 適應性變化可以少共存的物種之間生態位的重疊 418
27.2.3 種間競爭使種群變小,並少各方的分布 419
27.2.4 種內競爭是調節種群大小的一個主要因素 420
27.3 捕食者D獵物關係如何塑造適應性進化? 420
27.3.1 一些捕食者和獵物進化齣相互抵消的適應性變化 421
27.3.2 捕食者和獵物之間可能發生化學戰爭 421
27.3.3 捕食者和獵物的外貌都可能有欺騙性 421
27.4 寄生關係和互利共生關係是什麼? 425
27.4.1 寄生生物和宿主對對方而言都是自然選擇因素 425
27.4.2 在互惠的相互作用中雙方都受益 425
27.5 關鍵物種是如何影響群落結構的? 426
27.6 群落中的相互作用如何隨時間而引起變化? 427
27.6.1 有兩種主要的演替方式: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27
27.6.2 群落中不發生演替 430
27.6.3 有些生態係統會維持在次階段 431
第28章 生態係統中的能量 432
28.1 營養物和能量在生態係統中如何運動? 433
28.2 生態係統中的能量是如何流動的? 434
28.2.1 能量通過光閤作用進入生態係統 434
28.2.2 能量從一個營養級進入下一營養級 434
28.2.3 淨初級生産量是對生産者體內儲存能量的衡量 434
28.2.4 食物鏈和食物網描述瞭群落中的營養關係 435
28.2.5 營養級之間的能量轉移效率很低 437
28.3 營養物是如何在生態係統中和生態係統之間循環的? 438
28.3.1 水循環的主要儲存庫是海洋 438
28.3.2 碳循環的主要儲存庫是大氣層和海洋 439
28.3.3 氮循環的主要儲存庫是大氣層 440
28.3.4 磷循環的主要儲存庫在岩石中 441
28.4 人類擾亂營養物質循環時會發生什麼? 442
28.4.1 氮循環和磷循環的過載危害海洋生態係統 442
28.4.2 硫循環和氮循環的過載造成酸雨 443
28.4.3 人類對碳循環的乾涉導緻地球氣候發生改變 444
第29章 多姿多彩的地球生態係統 448
29.1 是什麼決定瞭地球上生物的地理分布? 449
29.2 影響地球氣候的因素有哪些? 450
29.2.1 一個區域在地球上所處的經緯度是太陽光照耀角度的決定性因素 450
29.2.2 全球氣流的不同導緻不同氣候帶的形成,不同氣候帶的溫度和降水截然不同 451
29.2.3 氣候的多樣性與距海洋的距離密切相關 452
29.2.4 山脈使氣候類型變得復雜 453
29.3 主要的陸生生物群係有哪些? 454
29.3.1 熱帶雨林 454
29.3.2 熱帶落葉林 455
29.3.3 熱帶灌木森林和熱帶稀樹草原 456
29.3.4 沙漠 456
29.3.5 常綠闊葉灌叢 458
29.3.6 草地 459
29.3.7 溫帶落葉林 460
29.3.8 溫帶雨林 460
29.3.9 北方針葉林 461
29.3.10 苔原 461
29.4 重要的水生生物群係是什麼? 463
29.4.1 淡水湖泊 463
29.4.2 溪流和河流 465
29.4.3 淡水濕地 465
29.4.4 海洋生物群係 466
第30章 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471
30.1 什麼是生物保護學? 472
30.2 為什麼生物多樣性很重要? 472
30.2.1 生態係統服務是生物多樣性的實用之處 472
30.2.2 生態經濟學試圖衡量生態係統服務的價值 474
30.2.3 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生態係統完成功能 475
30.3 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在少嗎? 476
30.3.1 物種滅絕是自然進程,但近年來滅絕速率飆升 476
30.4 生物多樣性麵臨的主要威脅是什麼? 476
30.4.1 人類生態足跡已超過地球資源總量 477
30.4.2 人類活動直接威脅生物多樣性 477
30.5 生物保護學是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的? 481
30.5.1 保護棲息地對保護生物多樣性來說至關重要 482
30.6 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為什麼對人類未來至關重要? 483
30.6.1 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和人類長遠福祉 483
30.6.2 地球的未來在你手中 485

 

內容提要

       本書是生物學的簡介性圖書,全書通過結閤身邊的具體實例,介紹瞭細胞、遺傳、進化與生物多樣性、行為和生態等內容。本書的特點是,詳細介紹瞭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生物學問題。

 

作者介紹

       鍾山,博士,特任研究員。2006年和201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彆獲得理學學士、工學雙學士和理學博士學位。2011年至2013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免疫識彆與信號轉導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成果發錶於Cell、Immunity等國際高水平雜誌。獲得2015年度中科院盧嘉锡青年人纔奬。
Terry 和 Gerry Audesirk二人於1970年喜結連理。Terry取得南加州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博士學位,Gerry取得加州理工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二人曾為華盛頓大學海洋實驗室的博士後,以一種海洋軟體動物為模式生物,進行生物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方麵的研究。二位作者現在已經退休,並任科羅拉多丹佛大學的生物學名譽教授,他們曾經於1982D2006年間在這所大學教授生物學導論和神經生物學兩門課程。他們還進行瞭關於環境中低濃度汙染物對神經元的危害和雌激素對神經元的保護作用機製方麵的研究。

........


探索生命的奧秘:一場跨越時空的生物學之旅 生命,是宇宙中最令人著迷的現象。從微觀的細胞工廠到宏觀的生態係統,從古老的化石記錄到前沿的基因編輯,生物學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揭示著生命存在的本質、演化的奇跡以及我們與自然界韆絲萬縷的聯係。本書並非直接介紹某一特定版本的生物學教材,而是旨在勾勒齣生物學這門學科的宏大圖景,邀請讀者踏上一場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去理解生命體是如何運作、如何繁衍、以及如何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的。 生命是什麼?生命的基石與運轉法則 當我們談論生命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細胞。細胞,如同一個微小的、高度組織化的工廠,承載著生命的各項功能。從最簡單的細菌到最復雜的哺乳動物,所有生命體都由細胞組成,而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正是生物學研究的核心之一。本書將深入淺齣地剖析細胞的奧秘,從細胞膜的通透性到細胞器的精妙分工,從遺傳物質DNA的復製與傳遞到蛋白質的閤成與功能,讓你對生命體最基本的運轉機製瞭然於胸。 DNA,這個螺鏇狀的分子,攜帶著生命的藍圖,決定瞭生命的性狀和特徵。基因的錶達,蛋白質的閤成,這些精密的生化反應構成瞭生命活動的基礎。我們將一同探究基因是如何控製生物體的生長、發育、繁殖和適應環境的。理解遺傳信息的傳遞機製,也將幫助我們理解遺傳疾病的根源,以及未來基因療法的巨大潛力。 能量,是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驅動力。光閤作用,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賴以生存的能量來源,它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為整個食物鏈提供基礎。呼吸作用,則是生命體利用化學能釋放能量的過程,為細胞的各項活動提供動力。本書將帶領你瞭解這些關鍵的能量代謝過程,理解生命體是如何高效地獲取、儲存和利用能量的。 生命的演化:從起源到多樣性的壯麗畫捲 地球上生命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經曆瞭一個漫長而壯麗的演化過程。從最初的簡單生命形式,到如今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生物多樣性,演化是解釋這一切的關鍵。本書將帶你迴顧生命演化的宏偉曆程,理解自然選擇、遺傳變異等關鍵演化機製,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地球上生命的形態和功能。 你將瞭解到,看似微不足道的變異,在漫長的時間尺度上,可以積纍並導緻物種的産生與滅絕。化石記錄為我們提供瞭生命演化的直接證據,從最早的單細胞生物到恐龍的崛起與衰落,再到人類的齣現,每一個化石都講述著一段關於生命的故事。此外,比較解剖學、胚胎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證據,也為我們構建瞭生命演化的清晰圖景。 理解演化,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地球上生命的過去,更能為我們預測生命未來的走嚮,以及應對當前麵臨的挑戰,例如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的齣現,以及氣候變化對生物圈的影響。 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從微觀到宏觀的精妙設計 生命體並非簡單的物質堆砌,而是高度有序、精巧設計的復雜係統。從微生物到龐大的生態係統,每一個層麵都展現著令人驚嘆的結構與功能之美。 在微觀層麵,我們將探索細菌、古菌等原核生物的生存智慧,以及真核細胞的復雜結構和功能分化。你將瞭解到植物細胞如何進行光閤作用,動物細胞如何執行各種生理功能。 在宏觀層麵,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例如,植物如何通過根係吸收水分和養分,通過葉片進行光閤作用,通過莖稈支撐自身;動物如何通過循環係統輸送營養,通過呼吸係統獲取氧氣,通過神經係統感知外界並做齣反應。我們還將探究不同器官係統的協同工作,例如消化係統如何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免疫係統如何抵禦病原體。 生態學:生命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生命體並非孤立存在,它們與周圍的環境以及其他生物之間,存在著復雜而動態的相互作用。生態學,正是研究這些相互作用的學科。本書將帶領你走進生機勃勃的生態世界,理解生物群落的構成、能量流動以及物質循環。 你將瞭解到,每一個生物在生態係統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生産者到消費者,再到分解者,它們共同維係著生態係統的穩定。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建立,是能量傳遞的基本方式,而物質的循環,如碳循環、氮循環等,則是生命得以延續的基礎。 我們將探討不同生態係統,如森林、草原、海洋、淡水等,它們獨特的環境特徵和居住其中的生物群落。同時,我們也將關注人類活動對生態係統的影響,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理解生態學的原理,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自身在地球生態係統中的位置,並采取負責任的行為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人類的生物學:理解我們自身 作為地球上最主要的智慧生命,人類的生物學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從生物學的角度,審視人類的生理、遺傳、發育以及健康。 你將瞭解到人體各個係統的精妙設計,如骨骼與肌肉如何支持運動,心髒與血管如何輸送血液,大腦如何進行思考與決策。我們將探討人類的生殖與發育過程,從受精卵的形成到個體的成長。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人類健康的關鍵問題,例如疾病的發生機製,免疫係統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維護健康。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前沿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揭示人類健康的奧秘,並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生物學的未來:挑戰與希望 生物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它的邊界正在不斷拓展。從基因編輯技術的突破,到閤成生物學的興起,再到對宇宙中生命可能性的探索,生物學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變著我們的世界。 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為我們提供瞭精確修改基因組的強大工具,這在疾病治療、農業生産以及生物技術領域展現齣巨大的潛力。閤成生物學則緻力於設計和構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係統,為解決能源、環境和健康等領域的挑戰提供瞭新的思路。 同時,生物學也讓我們更加關注地球的未來。氣候變化、物種滅絕等嚴峻的挑戰,需要我們從生物學的角度去理解和應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綠色科技,這些都離不開生物學知識的支撐。 結語 生物學,不僅僅是關於細胞、基因和生物體的知識,它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種理解生命、理解我們自身以及理解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視角。它連接著過去與未來,揭示著微觀世界的精妙,也描繪著宏觀世界的壯麗。 這本書,將作為你探索生命奧秘的起點,激發你對生命的好奇心,引導你深入瞭解生命存在的本質。無論你是對生命的起源感到著迷,對演化的力量心懷敬畏,還是對人類自身的奧秘充滿求知欲,都將在這場生命的探索之旅中,獲得前所未有的啓迪與收獲。讓我們一起,開啓這場關於生命的精彩旅程,去發現那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內容極其豐富且全麵,涵蓋瞭生物學的諸多核心領域,而且敘述方式非常人性化。作者奧德斯剋女士的語言風格非常流暢,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勁,即使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科學概念,她也能通過層層遞進的講解和生動的實例,讓讀者輕鬆理解。我特彆欣賞她在介紹疾病和健康時,並沒有單純地羅列病癥,而是從細胞和分子層麵進行分析,讓我對人體的運作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也讓我更加重視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書中關於生物技術的應用和倫理問題的討論,也讓我對未來生物學的發展方嚮有瞭初步的認識,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對科技發展充滿興趣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物學在解決人類麵臨的重大挑戰方麵的巨大潛力,例如環境保護、疾病治療等,讓我對科學充滿信心。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生命”這個詞的深刻含義。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幅生動而復雜的畫捲。作者奧德斯剋女士以其廣博的學識和深厚的洞察力,將生物學的各個分支有機地聯係起來,讓我看到瞭一個統一而和諧的生命世界。她從宏觀的生態係統到微觀的基因層麵,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驚嘆於生命的精巧設計和強大韌性。尤其是在關於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部分,她的敘述充滿激情,讓我對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命形式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有瞭更深刻的反思。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入門讀物,更是一扇通往生命哲學的大門,它激發瞭我對生命的無限好奇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生物學提不起什麼興趣,感覺那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充斥著記憶和死記硬背。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的想法徹底改變瞭。作者奧德斯剋女士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她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陳述,而是充滿瞭熱情和好奇心,仿佛在與讀者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她總能找到最貼切的比喻和類比,將看似遙遠的生物學原理拉近到我們的生活,例如在講到遺傳學時,她會用傢庭的特徵來解釋基因的傳遞,這種貼近生活的設計,讓我覺得生物學不再是實驗室裏的事情,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在於它引導我思考“為什麼”。為什麼生物體是這樣運作的?為什麼它們會演變成現在的樣子?這種探究式的提問,激發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讓我開始主動地去觀察身邊的生命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生物學原理。我發現,原來生活處處皆是生物學,從一片葉子的生長,到一隻蝴蝶的飛舞,都蘊含著令人驚嘆的生命智慧。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的典範。作者奧德斯剋女士和她的團隊在內容組織上做得非常齣色,每一章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循序漸進,難度遞增,讓讀者能夠逐步建立起對生物學的整體認知。她會在每章的開頭設置一些引人思考的問題,然後在章節的結尾進行總結和迴顧,這種結構化的學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讓我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書中齣現的專業術語,都會有詳細的解釋和例證,並且在書的後麵還附有專業的詞匯錶,這對於非生物學專業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幫助。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科學方法”的介紹,它不僅僅是講解生物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授我如何去學習生物學,如何去進行科學探究。這種能力比單純的知識記憶更加寶貴,讓我能夠應對未來可能遇到的各種生物學問題。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生命奧秘的大門,以前總覺得生物學高深莫測,充斥著各種晦澀的專業術語,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復雜的概念層層剖析,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從細胞的微觀世界,到生物體的宏觀運作,再到生態係統的相互依存,作者奧德斯剋女士的敘述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生物學的廣闊天地中遊覽。她善於用生動的例子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來解釋抽象的理論,比如在講述進化論時,她會提到達爾文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之旅,那種身臨其境的描寫,讓我對自然選擇的偉大力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大量的插圖和圖錶更是錦上添花,那些精美的彩色圖片,不僅直觀地展示瞭生物的形態結構,還巧妙地輔助理解瞭生理過程,讓我能更清晰地在腦海中構建齣生物體的運作模型。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