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作 者:陈寅恪 著
I S B N :9787100087643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1年12月1日第1次印刷
字 数:
页 数:355
开 本:大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 克
原 价:35
目录
一 叙
二 Yx
附:都城建B
三 官
四 刑律
五 音
六 兵制
七 政
八 附
内容
本书系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
-----------------------------内容介绍----------------------
........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读陈寅恪先生的书,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却是极其令人愉悦和充实的。他的文字,就像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饱含深意,需要反复品味。我一直对唐代的政治运作模式有着浓厚的兴趣。所谓的“唐代政治史”,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权力斗争,更是各种政治力量、社会集团、甚至是一些微妙的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博弈的过程。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我坚信能够为我揭示唐代政治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和运行机制。想象一下,那些大唐盛世的辉煌,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维持和发展的?那些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又潜藏着多少暗流涌动?我期待着通过先生的笔触,去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智慧,甚至是它走向衰落的原因。
评分选择购买这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合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华现在学术名著”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我一直非常关注,因为它们引进和出版的都是国内外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并且通常都是经过严谨校对和精心编排的。这次商务印书馆能将陈寅恪先生这两部重要的著作集结出版,并且冠以“名著”之名,足以证明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对我而言,购买正版书籍,不仅是对作者辛勤付出的尊重,更是对知识本身的一种敬畏。我相信,这本厚重的书,将成为我书架上不可多得的珍藏,也是我深入研究隋唐历史的重要基石。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感觉像是在揭开一个尘封的宝箱。陈寅恪先生的名字,就代表着学术的严谨和思想的深度。每次读他的文章,总能有新的启发,感觉自己的知识和认知边界被不断拓宽。这本书里包含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两部分内容,正是我想深入了解的隋唐时期。尤其是制度的“渊源”,这涉及到历史的传承与创新,是理解一个时代的关键。而政治史,更是直接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权力结构、运作方式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我一直认为,只有理解了制度的根基和政治的运行,才能真正读懂历史的走向。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隋唐历史的道路,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真的是又惊又喜。陈寅恪先生的名字,对于每一个热爱历史的人来说,都如同璀璨的星辰。这次能入手这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合集,感觉像是淘到了宝贝。书的装帧很精美,看得出商务印书馆在这次的“中华现在学术名著”系列上下足了功夫。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油墨的清香,都让人觉得非常舒服。我一直对唐朝的历史情有独钟,尤其是它背后那复杂而又精妙的制度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和演变的。陈寅恪先生的著作,向来是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养以及不落俗套的洞见而闻名。每次阅读他的文章,都仿佛能与先生对话,跟随他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探寻那些被遗忘的细节和真相。这次拿到的是“正版现货”,这一点尤其让人安心,毕竟学术著作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可靠性,盗版自然是无法比拟的。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体会陈寅恪先生那独特的历史观和精妙的分析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给我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一直觉得,历史不仅仅是冷冰冰的事件堆砌,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那些事件背后的人性、社会结构和思想脉络。陈寅恪先生在这方面无疑是大师级的。我尤其对《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充满了期待。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型时期,很多制度的形成都为后世奠定了基础。想一想,从前朝到新朝的过渡,制度上会有多少变化?又会有多少继承?这些制度的“渊源”究竟在哪里?是前朝的延续,还是全新的创造?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而陈寅恪先生,他总是能从别人看不到的角度切入,挖掘出最核心的问题,然后用他那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史料,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在家中就能与这位伟大的史学家“面对面”,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