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艾瑞裏著的《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精)》由四大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黑天鵝》作者塔勒布、**經濟學傢梁小民聯袂**! 長踞《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網站暢銷書排行榜!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奬授予瞭為“行為經濟學”做齣突齣貢獻的理查德·塞勒,這本書正是對“行為經濟學”*好的通俗解讀,相信新版會讓*多讀者耳目一新,成為兼具市場價值和社會效益的暢銷長銷好書。
我們為什麼會浪費豐盛晚宴中的精緻食物,卻對一張打摺優惠餐券念念不忘? 在做生活中的各種決策時,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正在做齣明智的、理性的選擇。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本書中,丹?艾瑞裏帶我們進入瞭行為經濟學領域,通過一係列實驗研究顛覆瞭人們曾經普遍認同的我們的行為是**理性的假設。無論是咖啡、減肥,買一輛車還是談戀愛,我們的決策行為中總是帶有各種非理性。 找齣存在於不同領域行為和決策背後的各種力量,針對影響我們個人、企業,以及公共生活的普遍問題,找齣解決方法,這正是行為經濟學所要做的。 非理性是人類的本能,是主宰人類行為和決策的隱性力量。然而,這些非理性的行為既不是隨機的,也不是毫無意義的。它們是有係統的、可預測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可預測的非理性。
美國杜剋大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教授,同時也在該校經濟學院、醫學院等擔任教職,獲得過心理學博士及商學博士學位。他的文章經常發錶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等知名媒體上。
他寫作瞭一係列暢銷書,包括《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怪誕行為學3:非理性的你》《怪誕行為學4:誠實的真相》等。
目錄
**序 // VII
作者序 // XI
引言 // XIX
第一章?相對論的真相:
為什麼我們喜歡比較和攀比?
我們生活中的價格“誘餌” // 003
巴黎和羅馬,你選擇去哪裏度蜜月? // 009
三個人中,你想跟哪一個約會? // 012
富人嫉妒比自己*富有的人 // 016
打破相對論的怪圈 // 020
第二章?供求關係的失衡:
為什麼珍珠無價?
黑珍珠如何從無人問津變為稀世珍寶? // 025
“幼鵝效應”與“錨定” // 027
“羊群效應”與星巴剋咖啡 // 037
“任意的一緻”與消費習慣 // 040
自由市場與宏觀調控 // 046
第三章?免費的代價:
為什麼贈品反而讓我們花費*多?
“零”的曆史與傳奇 // 051
免費的**不可抵擋 // 052
我們為什麼瘋搶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 056
買書免運費與免費換機油 // 057
政府可以嘗試推齣免費的政策 // 062
是什麼導緻結果大相徑庭? // 064
第四章?社會規範的成本:
為什麼我們樂於做義工,乾活兒賺錢時反而不高興?
你需要嚮你的嶽母支付晚餐費用嗎? // 069
社會規範vs市場規範 // 070
不要嚮你的約會對象提錢 // 076
罰款對杜*遲到有效嗎? // 077
極易被打破的微妙平衡 // 078
漲工資可以解決“血汗工廠”的痼疾嗎? // 080
金錢買不來優質的教育 // 084
“火人節”:純社會規範的迴歸 // 086
第五章?性興奮的影響:
為什麼“熱烈”比我們想的還熱?
兩個“我”:傑基爾博士與海德先生 // 091
“你隻需說不”vs“沒問題” // 100
預防青少年發生駕駛事故的乾預措施 // 101
瞭解情緒的兩麵性—冷靜與** // 103
性興奮實驗的問題清單 // 104
第六章?拖遝的惡習與自我控製:
為什麼我們信誓旦旦的事情卻總是做不到?
過度消費是明智之舉嗎? // 109
設定自我控製的底綫 // 111
讓全身檢查像買份麥當勞套餐一樣簡單 // 116
擁有“自我控製”功能的智能信用卡 // 120
第七章?所有權的個性:
為什麼我們會依戀自己擁有的一切?
為什麼賣主的估價總比買主高? // 127
人類本性中的三大非理性怪癖 // 132
宜傢效應與虛擬所有權 // 134
如何治療所有權依戀癥? // 136
第八章?多種選擇的睏境:
為什麼我們希望所有的門都開著?
留有餘地的“傻瓜遊戲” // 141
新歡與舊愛,應該選擇哪一個? // 143
讓每個人都疲於奔命的“三扇門” // 144
果斷地關上該關的門 // 149
餓死在榖堆間的驢子 // 152
第九章?預期的效應:
為什麼我們可以心想事成?
費城老鷹隊vs紐約巨人隊 // 157
添加香醋的百威啤酒 // 159
特製咖啡味道如何? // 161
贋品也可以賣齣名畫的價錢 // 163
美食不如美器,預期改變品位 // 166
你*喜歡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 // 168
偏見與第三方 // 170
第十章?價格的魔力:
為什麼我們喜歡買貴的東西?
神奇的安慰療法 // 177
價格越貴的藥越有效嗎? // 183
安慰療法的去與留 // 190
應該讓燒傷病人穿緊身衣嗎? // 193
第十一章?人性的弱點:
為什麼我們不誠實?
考試中你會作弊嗎? // 199
政府法令能杜*不誠實嗎? // 205
道德準則和就職誓言的力量 // 208
各行各業中的“灰色地帶” // 211
世界上哪個***誠實? // 214
第十二章?企業的特權:
為什麼現金可以阻止我們作弊?
可樂不見瞭,現金還在 // 221
非現金引發的作弊現象 // 222
誠實與不誠實的臨界點 // 226
“*終解釋權”也是一種不誠實的錶現嗎? // 230
現金時代的終結與舞弊行為的泛濫 // 232
第十三章?啤酒與免費午餐: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哪裏有免費午餐?
個人需求與群體屬性的矛盾 // 237
“免費午餐”是可以實現的 // 242
附錄1 // 249
附錄2 // 279
緻謝 // 323
我一直是個對社會現象和社會心理學非常著迷的讀者,尤其是那些能夠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令人費解行為的理論。這本書的書名《怪誕行為學》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它暗示著這本書將要揭示的,是那些我們可能從未意識到,或者從未深入思考過的,但又真實存在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模式。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那些看似“非理性”的決策背後,所隱藏的心理學原理。例如,為什麼人們在麵對選擇時,往往會偏嚮於選擇風險更低但收益也更少的那一項?為什麼我們會更容易記住負麵信息,而忽略積極的反饋?這些都是我生活中常常觀察到的現象,卻苦於沒有專業的理論來解釋。如果這本書能夠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像一位睿智的嚮導一樣,帶我探索人類心智的奇妙角落,揭示那些影響我們決策的潛規則,那將是一次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怪誕行為學》讓我聯想到許多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不閤邏輯,但卻又反復齣現的行為模式。我一直對人類的決策過程和心理動機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麵對各種選擇時,我們是如何做齣決定的,以及是什麼因素影響瞭我們的判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人類“非理性”行為的深刻見解,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人們會做齣一些事後看來非常愚蠢的決定,或者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事物有著難以抑製的衝動。例如,為什麼我們會陷入“安慰劑效應”,明明沒有實際效果,卻依然能感受到改善?為什麼我們在談判時,會因為對方的某個小動作而改變自己的策略?這類書籍往往能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案例,將抽象的心理學理論具象化,讓我恍然大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能更清晰地看到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人,一種復古又帶點神秘感的風格,配閤“怪誕行為學”這個書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不尋常的、甚至是有點離奇的科學發現。我一直對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很感興趣,特彆是那些看似不閤邏輯,但又普遍存在的行為模式。我曾讀過一些關於行為經濟學的科普讀物,它們往往能用生動有趣的案例,將復雜的心理學原理變得通俗易懂。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期待它能提供更多類似的“哇塞”時刻,能夠解釋那些我們自己都說不清為什麼會那樣做的瞬間。比如,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衝動消費?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促銷活動毫無抵抗力?為什麼我們總是對“免費”這個詞那麼著迷?這些都是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睏惑,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些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讓我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同時,我對“精裝版”這個細節也頗為關注,這意味著在裝幀和紙質上應該會有不錯的品質,也更適閤作為一本值得珍藏的書籍。
評分作為一名對人類行為研究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非常喜歡那些能夠深入剖析人性,揭示我們內心深處驅動力的書籍。這次看到《怪誕行為學》這個書名,立刻就激起瞭我的閱讀興趣。我腦海中閃過許多與“怪誕”和“行為”相關的場景,比如人們在群體壓力下做齣的不閤理決策,或者是在麵對誘惑時錶現齣的衝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全新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視角,來解釋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但仔細想來卻又有些難以理解的行為。我曾讀過一些關於認知偏差和行為經濟學的書籍,它們總是能用嚴謹的科學方法,結閤大量的實驗數據,來揭示人類思維的“漏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有所突破,能夠用更生動、更有趣的方式,將那些復雜的心理學理論呈現齣來,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我身邊的人,甚至理解整個社會。
評分我一直對“非理性”這個概念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在我看來,人類的理性似乎是有限的,很多時候我們的決策和行為都充滿瞭感性的色彩,甚至會做齣一些事後看來非常不閤理的選擇。這類書籍往往能揭示隱藏在這些“非理性”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動力,比如我們對風險的厭惡、對損失的敏感、以及我們如何被社會規範所影響等等。讀過幾本類似的科普書籍,它們都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案例分析,將這些抽象的心理學理論具象化,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經常犯的那些“錯誤”是有普遍性的,並且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這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感覺它可能在探討一些更加“怪誕”的行為,也就是那些我們自己可能都無法預料到,但又切實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我對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成癮行為、從眾心理、或者決策偏差的討論充滿期待,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識彆和避免這些認知陷阱,從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更加遊刃有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