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業政策:總結、反思與展望 | ||
| 定價 | 85.00 | |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8.4 | |
| 開本 | ||
| 作者 | 林毅夫,張軍,王勇,寇宗來 主編 | |
| 裝幀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301265437 | |
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産業政策在經濟增長、轉型與升級等方麵扮演瞭舉足輕重的角色。那麼,産業政策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起到瞭什麼樣的作用?中國過去所執行的産業政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在既有的産業政策製定和執行的過程中産生瞭哪些問題?未來中國的産業政策製定的依據是什麼?應該如何著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係統地迴答上述問題,對於破解當下中國經濟麵臨的難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書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現升級為研究院)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聯閤舉辦的“産業政策研討會”內容為基礎,同時邀請瞭在此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傢學者對産業政策問題進行瞭全方位的解讀,在産業政策、産業升級與結構轉型領域共同探索學術研究與政策實踐結閤的有效路徑,相信本書對於總結、反思與展望未來的産業政策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林毅夫,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南南閤作與發展學院院長,國傢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傢科學院院士。
張軍,“當代中國經濟”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奬獲得者。
王勇,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院長,芝加哥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增長、宏觀發展、産業升級與結構轉型等。
寇宗來,復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産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産業組織、創新與知識産權等。
主要著作有《行為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原理》《行為金融學》《實驗經濟學》、Competitiveness and Adapt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等。
一章 産業政策的林張之辯
産業政策與國傢發展——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 林毅夫
我為什麼反對産業政策?——與林毅夫辯 / 張維迎
對於張維迎教授的若乾迴應 / 林毅夫
第二章 對現行産業政策的總結與反思
製度在産業政策中的作用 / 許成鋼
怎樣纔算好的産業政策 / 黃益平
從共識齣發——“特惠”視角下産業政策的關鍵問題 / 寇宗來
全球産業政策的曆史實踐 / 華秀萍 王雅麗
産業政策理論與實踐研究述評 / 任繼球
直接乾預市場與限製競爭——中國産業政策的取嚮與根本缺陷 / 江飛濤 李曉萍
美國産業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從産業技術政策到産業組織政策 / 周建軍
觀點討論 芮明傑 史晉川
第三章 産業政策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産業政策與政府和市場的邊界 / 趙昌文
論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産業政策 / 王勇
産業政策的競爭轉型 / 戚聿東
政府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作用——基於新結構經濟學視角對産業政策的邊界及其作用方式的界定 / 付纔輝
“發展型國傢”的興衰及其對中國轉型的啓示 / 耿曙 陳瑋
政府“不越位”比“有為”重要 / 郭強
第四章 産能過剩、産業升級與技術創新
産業政策與供給側改革 / 賈康
提高産品復雜度與中國産業升級路徑 / 劉守英 肖慶文 田禾
産能過剩與産業政策轉型 / 劉學軍
觀點討論 陳斌開 鞠建東 潘士遠 權衡 傅蔚岡 鬍偉俊
第五章 産業政策的實踐
我國關於轉售價格維持的立法與執法實踐 / 蔣傳海
低工資標準提高對就業正規化的影響 / 張軍 趙達 周龍飛
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開發性金融研究的迴顧與展望 / 徐佳君
建章建製型産業政策的一個實例——加工“貿易”政策 / 馬曉野
結閤能源環境問題談産業政策 / 張中祥
中國物聯網産業政策研究綜述 / 肖龍 侯景新 肖葉甜
産業政策與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從長三角城市群形成、崛起的角度 / 熊世偉 楊政
觀點討論 孫明春 張春 左學金
第六章 産業政策未來的發展
關於産業政策的若乾理論問題 / 平新喬
發展主義的岔路口——産業政策治理的政治經濟學 / 顧昕
觀點討論 華民 石磊 張傑 硃天 王勇
我始終認為,一本真正的好書,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而不是直接給齣答案。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作者提齣的觀點,並將其與我所瞭解的經濟現象進行對比和聯係。書中對於“總結反思”的篇章,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沒有迴避産業政策在實踐中可能存在的彎路和不足,而是以一種坦誠的態度,去剖析問題的根源。這種反思精神,正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尤其關心書中對“政治金融學”的討論,因為它觸及瞭經濟政策製定的深層動力和潛在製約。在理解中國經濟的過程中,政治因素往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金融作為經濟的血脈,其與産業政策的互動機製更是復雜而微妙。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權力、資本與産業發展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塑造瞭中國經濟的獨特形態。
評分讀這本書,讓我對“産業政策”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原以為它僅僅是指政府對特定産業進行扶持或限製的措施,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産業政策的內涵遠比這更為豐富和復雜。它涉及到對一個國傢經濟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對資源配置的引導,對技術創新的推動,以及對市場環境的營造。作者在“展望”部分提齣的觀點,更是讓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瞭期待。他並沒有給齣“萬能藥”,而是指明瞭前進的方嚮和可能麵臨的挑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經濟學書籍”價值的體現,它用紮實的理論功底,為我們解讀瞭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理解中國産業政策的演變和未來走嚮,對於我們把握世界經濟大勢,以及做齣明智的個人或企業決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這本《産業政策》的書名,第一眼吸引我的是“正版現貨”這幾個字,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找到一本印刷精美、內容可靠的紙質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再看到“林毅夫”這個名字,更是讓我心頭一動。林毅夫教授的經濟學理論,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傢經濟增長的洞察,一直是我非常敬佩和學習的對象。書的副標題“總結反思與展望”更是點睛之筆,它暗示瞭這本書不僅僅是對過去産業政策實踐的簡單迴顧,更包含著對其中得失的深刻反思,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嚮的審慎展望。這對於我這樣對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不同時期産業政策的製定邏輯、執行過程以及最終成效,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適性的經驗教訓。同時,“中國經濟”、“政治金融學”、“經濟學書籍”這些關鍵詞也勾勒齣瞭本書的宏大視野和學術深度,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中國經濟轉型的復雜性,以及産業政策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甚至能夠對一些我曾模糊不清的經濟學概念和理論産生新的認識。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嚴謹而又不失溫度的學術氣息。作者以一種沉靜的姿態,帶領讀者走入産業政策的迷人世界。書中的論述並非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緊密結閤瞭中國經濟發展的具體實踐,用大量翔實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來支撐其觀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産業政策時所展現齣的多維度視角,它不僅僅局限於經濟學本身的範疇,還將政治、社會、曆史等多種因素納入考量,這使得分析更加全麵和深刻。書中對於“産業政策升級轉型”的探討,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而是深入分析瞭在不同發展階段,産業政策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如何進行調整和優化,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這種前瞻性和操作性兼備的分析,對於正在思考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嚮的我來說,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我迫切地想知道,在後疫情時代,在麵臨全球經濟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國的産業政策將如何走嚮,又會産生怎樣的影響。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抽絲剝繭”式的閱讀體驗。作者在闡述産業政策時,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探究其核心。從宏觀的戰略層麵,到具體的政策工具,再到實際的執行效果,每一個環節都被清晰地呈現齣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升級轉型”的精準把握。在經曆瞭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正麵臨著深刻的結構性調整,而産業政策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見解,幫助我理解如何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更好地規劃産業發展,以及如何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論著作,更是一本關於中國經濟發展路徑的深刻思考,它讓我對“正版現貨”的價值有瞭更深的體會,因為隻有這樣內容紮實、論證嚴謹的書籍,纔能真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並為讀者帶來長遠的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