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旅行家传奇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旅行家传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旅行
  • 欧洲
  • 行走
  • 背包客
  • 游记
  • 自游
  • 冒险
  • 文化
  • 生活
  • 慢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情深似海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91961
商品编码:26900804761
丛书名: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旅行家传奇开本:
作者:张启新|摄影:刘航舶页数:280
定价:39出版时间:2016-06-01
ISBN号:9787503191961 印刷时间:2016-06-01
出版社:中国地图版次:1
商品类型:图书印次:1
目录:比利时布鲁塞尔
荷兰
德国南部
捷克布拉格
奥地利维也纳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匈牙利布达佩斯
希腊
意大利、梵蒂冈
瑞士、列支敦士登
西班牙
葡萄牙
法国巴黎
卢森堡
北欧四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
爱沙尼亚塔林
德国柏林
英国、爱尔兰

......

精 彩 页: 5月4日6:30,飞机着陆比利时布鲁塞尔,旅行开始。
     入境时,边检的胖大爷费解地望着我俩,果不其然,开始纠结我们为啥没订回程机票的问题。老刘解释说旅行大概要三个月,暂时无法确定回程的地点和时间。胖大爷用手把眼镜拨下来,怀疑地问:“三个月?”老刘说“Yes”,并把之前办理签证时做的行程单递给他。胖大爷谨慎地看了又看,向我们要旅行期间的飞机票预订单。“我们坐火车。”老刘说完把欧铁通票递给他。看见真金白银的欧铁通票,胖大爷紧锁的眉头立即舒展开了,“啪!啪!”盖俩大章,Welcome to Brussels。
     取完行李,老刘去激活欧铁通票,张妞妞寻觅有用的宣传折页,无奈没有英语环境,啥也看不懂。老刘激活通票,两个人坐火车去旅馆。下火车出站往街对面一看:哟呵,橱窗里坐着两个只穿了内衣的女郎。昏昏沉沉坐了十多个小时飞机的两人顿时精神大振。一个白人大叔走近橱窗,对其中一个女郎说了些什么,女郎便起身拉开身后的帘子进屋,大叔也随后进屋了,难不成这就是交易现场?“歪果仁”的生活真是太生动了!我安慰目不转睛的老刘,随后咱还要去阿姆斯特丹呢,那儿的红灯区享誉全球,当务之急还是找酒店吧。
     酒店下午2点才能入住,把行李寄存前台,拿着前台小哥给的地图去看比利时**公民小于连(Manneken Pis)的雕像。大概是周日的原因,已经快8点了,街道上除了清洁工几乎没有什么人。两个人兴奋地走啊走啊,完全不像刚刚蜷缩了十几个小时还没倒时差的。在布鲁塞尔寒冷的晨风中来到撒尿小童的面前。刹那间我俩无语凝噎,这玩意儿还能再小点儿吗?1619年生人的小于连官方数据也就53厘米,跟花瓶似的挤在小巷转角里,也没个指示牌,不瞪大眼睛十有八九就走过去了。正看着眼前这个小东西有些遗憾时,一个老爷爷走过来直接把开关关了,小童不尿了,老爷爷开始给小童穿衣服。每逢节假日小童都会穿上服装,不过五四青年节是中国的,不知道今天的这身行头代表了什么。旅馆前台给的地图上介绍小于连目前共有654套服装,都珍藏在附近的博物馆里。静静地等待小童穿好衣服继续开尿后我俩便朝着附近的布鲁塞尔大广场走去。
     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巴洛克风格的大广场(Grand Place)赫然就在眼前。布鲁塞尔大广场在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美的广场之一。大广场南部的布鲁塞尔市政厅是广场上*高的建筑物,宏大的白色哥特式市政厅的墙壁上,91位艺术家精心雕琢出294个栩栩如生的雕像。市政厅的塔楼建于1402年,高约91米,**是一尊高5米的布鲁塞尔城市守护神圣米歇尔的雕像。
    大广场庄严又富有生活气息,酒吧、巧克力店、餐馆、花店点缀四周,人们坐在广场周围悠闲自在。广场边上的天鹅咖啡馆据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待过的地方,**的《共产党宣言》就在这里写成。
     离开大广场,来到圣于贝尔长廊(Glaleries Saint-Hubert)。长廊修建于19世纪,是世界上*长、*高、装潢*精美、采光*好的长廊。狭长的拱形玻璃屋顶下,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店面位于长廊两侧,有古董店、咖啡馆、剧院,当然也少不了大品牌的专卖店。在这里遇到一对老夫妻,老爷爷挽着老奶奶慢慢地走过一家家橱窗,默默地交谈着。老刘偷偷地拍下两人的背影,定格温馨的一幕,希望50年后老刘和我也能这样牵手而行。
     悠扬的钟声响起,我俩来到比利时漫画博物馆。
    比利时是漫画人物蓝精灵和丁丁的故乡。在布鲁塞尔短暂停留的**半里,我们深深地感受着这个**人民的漫画情结。涂鸦处处可见,就连集装箱卡车的箱体也被描绘得趣味盎然。
     比利时漫画博物馆附近是圣米歇尔和圣古都勒大教堂(St. Michael and St. Gudula Cathedral),刚才伴随一路的钟声便来自这里。大教堂建造之初是罗马式建筑风格,1220年被翻新为哥特式,被雨果称为“哥特式风格*纯美的花朵”。大教堂里安静肃穆,大主教在朗诵,尽管不是英语我们听不懂,但还是能从其安静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宗教强大的感召力与震慑力。教堂内部除了精美*伦的彩绘玻璃窗外,左侧墙上还装着由皇家埃斯博茨铸钟厂制造的巨大排钟。正巧赶上周日音乐会,大主教朗诵完毕,唱诗班开始唱歌了。墙上的管风琴里有一个人在弹琴,声音经49个排钟传出,庄重悠扬。我俩站在后面默默地听,回想起这些雄伟堂皇的教堂掩藏着曾经上千年对异教徒的残酷迫害,体会这些恩泽庇护下的受伤心灵如今在此得到抚慰。世事变迁,沧海云烟,无论有无信仰,希望都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柔软。
     告别大教堂一路走到穷游锦囊里推荐的、位于圣凯瑟琳广场的Noordzee吃小海鲜。问了前台的黑人美女得知这里并没有海虹,便索性由她推荐了三道饭菜,味道鲜美。尤其是一碗热腾腾的什锦海鲜汤,顿时拯救两个中国人的胃。Noordzee生意火爆,很多当地人都来这里排队购买,点完菜后需要留下名字然后去对面的小广场找个小桌子站着等,食物做好后服务员会大叫你的名字示意过去取。如果碰上没有应答的顾客,几个服务员会一起大叫你的名字,这时再跑过去取食物,周围的食客便会笑嘻嘻地看着这位走神的主儿。虽然这里并不是一个歇脚的好场所,因为大家都是站着吃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好心情。隔壁桌的四个人居然站着喝酒聚会,一瓶白葡萄酒慢慢地喝,中间还让我给拍照片,每个人都兴奋地举着酒杯努力抢镜。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可以观看圣凯瑟琳广场上的各项活动。教堂门口有一圈身着民族传统服饰的女孩在教*小的孩子跳“圆圈舞”。广场中间是一个攀岩假山,周围有几桌下国际象棋的,还有其他一些围起来的小区域在进行各式各样的亲子活动。广场周边街区里还有大型的充气滑梯、跳山羊跑道,简易的小台子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教一群四五岁的小孩儿跳街舞。
     听说小萨布隆(Petit Sablon)是一个精美的公园,进去后发现果真“精”:几条长椅容纳一二十人,一池碧水不过几米见方,好在小萨布隆“美”在其雕塑和喷泉,园区里的植物也都被精心修剪过。
     酒店14点可以入住了,我们便返回酒店。途经柯登堡圣雅各布教堂、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布鲁塞尔皇宫、布鲁塞尔公园和比利时联邦议会。入住后将近24个小时以来**次短暂休整便开始了,快速洗澡后两人当机立断再次出发前往原子球塔。因路程较远,这次地铁出行。布鲁塞尔地铁单一票价不计里程,单程2.5欧元,往返4欧元,买两张往返票刷卡进站。
    坐20站只用了35分钟,布鲁塞尔地铁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可够短的。
     原子球塔是布鲁塞尔的地标性建筑,1958年时为布鲁塞尔世博会而建,高102米,重2200吨,由九个巨大的不锈钢圆球连贯,从而构成相当于放大1650亿倍的α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构。每个圆球直径约18米,圆球内又分为上下两层。圆球和圆球之间由长26米、直径约3米的不锈钢管相连接。承担设计任务的是比利时**建筑大师昂·瓦特凯恩,据说昂·瓦特凯恩当时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新奇的方案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一个寓意是当时的欧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不久,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用庞大的建筑来展示原子结构的微观世界,既表达人们对发展原子能美好前景的展望,同时也象征人类进入了科学、和平、发展和进步的新时代;另一个寓意是当时的欧共体有9个成员国,比利时又刚好有9个省,这样原子球塔的整个造型正好成为比利时和欧共体的象征。原子球塔现在是一个科技馆,原子能、核技术等是其主要展览内容,*高处的圆球是一个**游客观赏风景的观光区。原子球塔脚下满眼都是疯狂奔跑、尖声叫嚷的熊孩子,患有“小孩过敏症”的我根本没有兴趣挤进去参观,还是围着它在附近公园散步聊天*惬意。
     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三个机构组成了欧盟的政治体系,分别代表欧盟的立法部门、执行部门和直选产生的民意机构。欧盟三个主要机构中,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理事会位于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在布鲁塞尔也有分处(全体议员大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所以布鲁塞尔又有“欧洲首都”的美誉。X形的欧盟委员会大楼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具象征意义的建筑物,自1967年落成后便成为当时欧共体(现欧盟)总部的办公大楼,大楼的产权归比利时政府所有,欧盟以租赁方式使用。
     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五十周年纪念公园呈三角形分布,离开欧盟委员会便到了五十周年纪念公园。五十周年纪念公园是一座占地近30公顷的大型城市公园,公园周围大部分建筑是为庆祝比利时独立50周年由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下令修建的。公园入口有罗伯特·舒曼的雕塑,公园中心的凯旋门于1905年建成,通体由铁、玻璃和石头构成,象征比利时当时的经济和工业状况。皇家军事博物馆位于公园北部,五十周年纪念博物馆和汽车世界博物馆占据公园的南侧区域。这里人很少,几乎见不到外来的游客,当地人要么在悠闲地遛娃遛狗,要么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公园的一处树荫下竟然还有一群“歪果仁”在有模有样地打太极拳。
     离开比利时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给自己和朋友寄明信片。在布鲁塞尔找邮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前**的游览没见过一家邮局,有的只是邮筒和超市里的邮件代收点。其实旅馆附近的火车站就有个Bpost Bank,只是三番五次地路过我俩都傻乎乎地觉得人家不是邮局而是邮政储蓄银行。
     P1-6 内容提要: 张启新文刘航舶图的《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旅行家传奇》讲述了:80后小夫妻老刘和张妞妞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突然辞去亲戚朋友眼中大有前途的银行工作,选择暂缓脚步,去欧洲溜达一番。两个人不仅是辞职去旅行,而且还背着锅,买张单程票就开始流浪欧洲。“会计”老刘负责拍照和记账,“书记员”张妞妞负责记录和发呆。两个人在101天里行走欧洲23个**近百个城市,积极融入当地,遇见各种囧事。600张照片,记录下初的忐忑和激动、一路上的鸡毛蒜皮和小确幸……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张妞妞说失败也要趁早。趁着年轻,一切还来得及。
    

......

作者简介: 张妞妞,本名张启新,河北唐山人。偶尔涂涂写写,半吊子水准,但足以唬住老刘。外表冷漠内心狂热,陌生人眼中的自闭症,朋友心里的人来疯,多愁善感与神经大条的综合体。老刘,本名刘航舶,河北遵化人。擅长摄影,自认张妞妞脑残粉儿,专业偷拍其各种囧相丑态多年,功力深厚。爱好广泛,兴趣点低,世间万物插一脚,浅尝辄止就拉倒。 刘航舶,河北遵化人。擅长摄影,自认张妞妞脑残粉儿,专业偷拍其各种囧相丑态多年,功力深厚。爱好广泛,兴趣点低,世间万物插一脚,浅尝辄止就拉倒。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 一段关于遇见、关于成长、关于生命无限可能的壮丽史诗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旅行指南,也不是一本充斥着必去景点清单的攻略。这本书,是关于一次勇敢的出发,一次深入骨髓的行走,一次与世界最真实、最动人的对话。《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是一场横跨大陆的探索,是一次对自我边界的拓展,更是一场在风尘仆仆中寻觅人生真谛的旅程。 作者以一颗渴望自由的心,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踏上了这场为期101天的欧洲大陆漫游。这101天,不仅仅是日期的累积,更是无数个清晨的日出,无数个黄昏的落日,无数次与陌生人的擦肩而过,无数次在未知中辨别方向的坚定。这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冲动,而是在深思熟虑后,对内心最深处渴望的勇敢回应。作者辞去了安逸的工作,放下了一切既定的轨道,将自己投入到一片广阔的天地,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灵感受风土。 故事的开端,带着一丝忐忑,更多的却是按捺不住的兴奋。从熟悉的故土出发,带着对欧洲这片古老大陆的无限憧憬,作者踏上了这场未知的冒险。飞机的舷窗外,是渐渐远去的熟悉,取而代之的是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初抵欧洲,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活力交织的气息,古老的建筑与崭新的都市景观并存,这一切都像是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这本书并非线性地记录了每天的行程,而是将101天的旅途浓缩为一系列令人难忘的片段,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在作者的笔下串联成一条璀璨的项链。旅途的起点,可能是某个充满古老魅力的城市,比如罗马,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古斗兽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断壁残垣间仿佛还能听到角斗士的呐喊。作者在这里,不仅仅是匆匆的游客,更是试图与这座城市对话,感受它千年的呼吸。她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巷,在街角的咖啡馆品味浓郁的意式咖啡,听着意大利语的欢声笑语,感受着生活最原始的节奏。 随后,脚步可能迈向北欧,比如挪威的峡湾,壮丽的景色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乘坐渡轮穿梭于巨大的冰川之间,感受那份宁静与苍凉,仿佛置身于世界的尽头。或者,来到冰岛,在极光下许下心愿,在黑沙滩上感受海浪的拍打,体验那种超凡脱俗的美。 书中所描绘的欧洲,不是明信片上的完美风景,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景象。作者会细致地描述她在法国乡村迷路时的窘迫,以及一位善良的老农用蹩脚的英语指引方向时的温暖;她会记录在西班牙小镇品尝到的地道海鲜饭,以及与当地居民在广场上载歌载舞的欢乐时光;她会描绘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徒步时,呼吸着清冽的空气,看到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吃草的宁静画面。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的魅力,更在于它对人文的深度挖掘。作者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她会与当地的艺术家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灵感;她会深入当地的市场,感受生活最真实的脉搏;她会在大学旁听一堂历史课,试图理解欧洲文明的演进。她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交流,分享各自的故事和见闻,在彼此的经历中获得启发和共鸣。这些萍水相逢的人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却因为同样的旅途而结下短暂却深刻的羁绊,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书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在旅途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也有意外的惊喜。《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不会回避旅途中的困难,比如在某个陌生的城市迷路,语言不通带来的沟通障碍,或者在交通枢纽遭遇的延误。但作者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她相信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困境都蕴藏着解决的智慧。她也记录了在最艰难的时刻,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帮助,这些微小的善举,如同黑暗中的一盏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让她更加坚信人性的美好。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如同作者本人一样,真挚、细腻,又不乏幽默感。她用生动的笔触,将眼前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描绘得淋漓尽致。你可以感受到她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感慨,对生命的赞叹。她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一个老人在窗边晾晒的衣服,一家小店橱窗里精致的手工艺品,或者一个孩子在街边无忧无虑的笑声。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欧洲多姿多彩的图景,也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不仅仅是关于地理上的行走,更是关于心灵的栖息与唤醒。在漫长的旅途中,作者有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过去的决定,规划未来的方向。她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剥离了外界的喧嚣与束缚,找到了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那些在路上的经历,让她更加明白,生活的意义并非来自物质的积累,而是源于体验的丰富,情感的连接,以及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止的探索。 这本书的结尾,并非旅途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101天的行走,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带着满载的收获,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也对未来充满了更坚定的信心。她明白,欧洲并不远,它存在于每一个敢于出发的心中,存在于每一个愿意行走的世界。而“旅行家传奇”的副标题,更像是一种承诺,一种对内心永不熄灭的旅行者精神的致敬,是对那些敢于打破常规,追寻梦想的人们的赞美。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是一本能够触动你内心深处,激发你内心冒险精神的书。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欧洲大陆的呼吸,体验到旅途的酸甜苦辣。它会让你重新思考旅行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它提醒着我们,世界如此之大,值得我们用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感受。它是一份送给所有渴望自由、渴望探索、渴望遇见更美好的自己的礼物。无论你是否正在计划一次旅行,这本书都会在你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你明白,原来“欧洲不远”,原来,生命的可能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得多。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旅行家传奇》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欧洲旅行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但是,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我完全被它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旅行者的洒脱不羁,又不失文学青年的细腻敏感。他笔下的欧洲,不再是冰冷的地图和刻板的介绍,而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人物的刻画,那些在旅途中偶遇的当地人,每一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都被作者赋予了饱满的生命力。他并没有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光客”的视角去审视,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充满尊重的姿态去融入。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旅行记,不如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观察报告。通过那些与当地人的互动,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看到了人类共通的善良与无奈。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风景描绘,而是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灵魂交流。

评分

当翻开《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旅行家传奇》的扉页,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不加修饰的真实感。作者并没有试图用华丽的辞藻去雕琢那些经典的欧洲景点,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呈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清晨在某个陌生小镇的早市上,与小贩比划着购买新鲜水果的窘迫,还是在深夜迷失在异国街头,焦急搜寻酒店的无助,甚至是偶遇一位萍水相逢的旅人,共享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构成了旅行最动人的底色。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比如描述当地居民的某个习惯动作,或者某个餐厅里食物散发出的独特香气,这些微小的瞬间,往往比宏大的叙事更能触动人心。这本书没有刻意去营造某种奇幻色彩,也没有过度渲染旅途的浪漫,它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欧洲,一个充满惊喜也伴随着挑战的旅程。读着读着,我仿佛也成了那个行者,踩着他的足迹,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旅行家传奇》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纯粹的感动。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事物的不懈探索,以及一种近乎执着的、对生命的热爱。他没有过分强调旅途中的物质享受,也没有过多关注所谓的“攻略”和“技巧”,而是将更多的笔墨,倾注在那些触动他心灵的瞬间。比如,一次偶然的街头表演,一段动人的音乐,或者是一个陌生人伸出的援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温暖的光芒。他让我们看到了,即使是在最平凡的旅途中,也能发现诗意和美好。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旅行家”的成长轨迹。在101天的行走中,他经历了迷茫、困惑,也收获了惊喜、顿悟。这种成长的过程,是如此真实,如此 relatable,让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或许都能从他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前进的动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欧洲的行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注解。

评分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旅行家传奇》这本书,在我拿到手的那一刻,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封面上的那个模糊的身影,背对着广阔的欧洲风景,似乎在邀请我一同踏上这段未知的旅程。我平日里是个很少阅读旅行文学的人,总觉得那些描绘异国风情的文字,要么过于矫揉造作,要么流于表面。但这次,我被这个书名深深打动。“欧洲不远”,这是一种多么轻盈的承诺,一种打破距离隔阂的勇气。再看到“101天行走欧洲”,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画面: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古老的城堡,午后阳光洒满巴黎的塞纳河畔,夜晚星空下,一个人独自坐在布拉格的广场上,感受历史的脉搏。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关于地理上的移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探索,一次对自我边界的拓展。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旅行家”是如何在短短101天里,将整个欧洲尽收眼底,他的脚步是否真的丈量了这片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内心又因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充满了希望和诗意,是一种对生活热情最好的诠释。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远方”的定义,也许,真正的远方,就在你迈出第一步的瞬间。

评分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旅行家传奇》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记录,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命哲学的启示录。在作者那101天的行走中,我看到了对“慢下来”的追求,对“体验”的深度挖掘。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必去”、“必吃”、“必玩”的列表所裹挟,匆匆赶往一个个打卡点,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而这本书,却似乎在悄悄地提醒我,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你去了多少地方,而是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又因此成为了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在书中分享的那些关于孤独、关于思考、关于成长的片段,都让我深思。他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他如何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流,理解不同的文化?他又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发现自己未知的潜能?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蕴藏在这101天的行走之中。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追寻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