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自营 消化内镜手术及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 姚礼庆,周平红,钟芸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京东自营 消化内镜手术及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 姚礼庆,周平红,钟芸诗 人民卫生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消化内镜
  • 内镜手术
  • 并发症
  • 防治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消化系统
  • 内镜技术
  • 姚礼庆
  • 人民卫生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济南树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09267
商品编码:27004404323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消化内镜手术及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

定价:118.00元

作者:姚礼庆,周平红,钟芸诗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

ISBN:97871172092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消化内镜不仅是临床检查设备.而且成为微创手术的工具。
  《消化内镜手术及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精)》内容涉及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肿瘤剥离术、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内镜全层切除术、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贲门失弛缓的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以及相关并发症处理等。
  本书作者姚礼庆、周平红、钟芸诗均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该中心为开展ESD技术*早的单位。年完成各类内镜切除术2500余倒,累计超过8000例次,POEM手术累计超过2500例次,在围手术期处理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仔细阅读本书都会加深对手术方法、技巧及关键点的掌握和理解,*终会使患者得到并受益。本书适用于工作于临床线的内镜医师、消化科医师、普外科医师学习借鉴。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姚礼庆,1952年3月生。1978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镜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大肠癌研究中心顾问。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副会长,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消化内镜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外科学组组长,上海消化内镜学会前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副会长,全国及上海市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华胃肠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13本杂志编委。获得中镜杰出奖,2001年“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02年上海市“**发明成果三等奖”,2003年上海市“**发明成果二等奖”,2008年复旦大学校长奖,20年上海市世博先进个人奖,20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2011年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奖项,2013年获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专利二项,卫生部和上海市课题七项,发表医学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0篇,科普文章80篇,并担任《现代内镜学》、《现代胃肠道肿瘤诊疗学》、《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15本专*主编,是*名的内镜外科专家,在内镜微创外科、结直肠癌外科诊治和吻合器重度(PPH)方面经验丰富,处于水平。
   周平红,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内镜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能手。兼任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委员会委员、咨询专家(ACE),印度消化内镜学会(SGEI)终身荣誉会员,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会员、日本消化内镜学会(JGES)会员,中国协会肿瘤内镜学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ESD学组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微创和外科手术。创造性的开展了几项***的微创切除新方法;30多个国家、地区大会演讲和手术演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吸引各围内镜专家前来观摩学习。
   钟芸诗,1978年1月生,医学博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员,2011年上海市卫生名**青年人才、2012年上海市科委启计划人才,2012年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重点培养对象,2013年上海市人事局人才基金重点对象,2014年上海市徐汇区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协会大肠癌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同协会癌转移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大肠镜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成员,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核心成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巾围现代医学杂志》、《中华结直肠疾病杂志(电子版)》、《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和《中国杂志》编委。2009年赴香港进修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技术,20年赴中国进修结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在*早开展了急性结直肠梗阻的内镜引流术、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消化道肿瘤,累计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3000余例、ERCP 3000余例,贲门失弛缓症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0例、腹腔镜手术0余例,发表scI论文18篇(IF>40分),中华系列杂志50余篇,主编*作2本,参编*作6本。先后获得2013年明治乳业科学奖,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2007年中华中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卫生局基金5项。


消化内镜手术:精准操作与风险管控的艺术 消化内镜技术,作为现代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石,以其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早期诊断的筛查,到病灶的精准定位,再到介入治疗的实施,消化内镜手术已深入到消化道疾病诊疗的每一个环节。然而,任何一项高精尖的医疗技术,都伴随着潜在的风险。深入理解消化内镜手术的原理、掌握精准的操作技巧,并能够有效识别和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是每一位消化内镜医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本书旨在为临床消化内镜医师提供一本全面、系统、实用的操作指南,聚焦于消化内镜手术的精细化过程,并深入探讨各类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预防策略以及有效的处理方法。本书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帮助广大医务人员提高消化内镜诊疗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 消化内镜手术的基石:精细化操作与技术革新 消化内镜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的精细程度。这不仅包括对内镜器械的熟练掌握,更在于对病变部位的精准判断、组织结构的细致辨识,以及对操作时机和力度的恰当把握。本书将详细阐述消化内镜手术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术前评估、内镜选择、镜头推进、病变观察,到活检、黏膜剥离(EMR)、黏膜下剥离(ESD)、内镜下止血、异物取出等一系列复杂操作。 术前评估的全面性: 详细解读如何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疾病特点以及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为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奠定基础。 内镜器械的精通: 深入剖析不同类型消化内镜(如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等)的特点、功能和适用范围,以及各种辅助器械(如活检钳、电凝器、圈套器、缝合器、内镜注射针、球囊扩张器等)的原理和操作要领。 病变识别的准确性: 强调早期、微小病变的识别能力,包括对黏膜颜色、质地、血管纹理、表面形态等细微变化的敏感性。本书将通过丰富的图例和案例,详细介绍不同消化道肿瘤、炎症、息肉、血管病变等的内镜下表现,帮助医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操作技巧的精雕细琢: 重点阐述各类消化内镜手术的核心技术,例如: 黏膜切除术(EMR): 详细介绍标记、注射、黏膜抬高、圈套切除等步骤,以及不同EMR技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 黏膜下剥离术(ESD): 深入讲解如何精确辨别黏膜下层,熟练运用剥离刀等器械,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病灶剥离,以实现病灶的整块切除。 内镜下止血: 详细阐述各种止血器械(如电凝、氩气、射频、金属夹、聚合物栓塞剂等)的应用原理、适应症及操作技巧,尤其是在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中。 异物取出术: 针对不同性质、大小、位置的消化道异物,提供系统化的取出策略和技巧。 其他介入治疗: 如食管支架置入、胃造瘘、胆道支架置入等,介绍其适应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技术革新的前沿: 关注消化内镜技术的最新发展,如三维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机器人辅助内镜手术等,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与挑战。 二、 消化内镜手术的挑战:并发症的识别与应对 尽管消化内镜手术以其微创性著称,但仍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术后疼痛、感染等。准确识别这些并发症的早期信号,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本书将投入大量篇幅,深入剖析消化内镜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出血: 发生机制: 详细分析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如黏膜撕裂、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术后溃疡等。 识别与评估: 强调术中出血的即时止血,以及术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如呕血、黑便、腹痛、休克等),并介绍评估出血量的常用方法。 防治策略: 强调术中精细操作,避免过度损伤;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 治疗方法: 详细介绍内镜下止血(电凝、金属夹、栓塞剂等)、药物治疗、输血支持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穿孔: 发生机制: 阐述穿孔的常见原因,如内镜推进过快、对肠道解剖结构认识不清、黏膜病变脆弱、器械使用不当等。 识别与评估: 详细描述穿孔的临床表现(如剧烈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膜炎体征、皮下气肿等),并强调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CT)的辅助诊断作用。 防治策略: 术中避免盲目推进,尤其是在肠道狭窄、迂曲或存在炎症的情况下;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选择合适的内镜和操作技术。 治疗方法: 详细介绍内镜下穿孔修补术(如缝合、黏合剂的应用),以及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梗阻: 发生机制: 分析术后肠道水肿、瘢痕狭窄、内镜下异物残留等可能引起的梗阻。 识别与评估: 介绍梗阻的典型症状(如腹胀、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并辅以影像学检查。 防治策略: 术中避免过度损伤黏膜,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黏膜切除的部位;术后保持肠道通畅。 治疗方法: 介绍内镜下扩张、支架置入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术后疼痛与不适: 发生机制: 解释术后腹胀、腹痛、恶心等常见不适的来源,如气体刺激、肠道蠕动改变、黏膜炎症等。 防治策略: 术后适当禁食,并根据情况逐步恢复饮食;使用解痉药物缓解疼痛。 治疗方法: 对症处理,指导患者休息和饮食。 感染: 发生机制: 分析术后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进行内镜下切除或有其他创伤时。 防治策略: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感染部位进行局部处理。 其他并发症: 涵盖心肺并发症、麻醉相关并发症、电刺激相关的并发症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三、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构建安全的消化内镜诊疗体系 本书不仅关注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更强调“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理念。一个安全的消化内镜诊疗体系,需要从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层层设防,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完善的术前准备: 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宣教,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 精细化的术中操作: 遵循操作规范,熟悉器械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全程保持警惕,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严密的术后管理: 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腹部情况的观察、饮食的指导、药物的应用,以及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都是术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学科协作(MDT): 对于复杂的病例,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与普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科等紧密配合,共同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 持续的质量改进: 鼓励建立健全的消化内镜手术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并发症发生率、处理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四、 经验分享与案例解析 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丰富的临床经验才是提升技能的王道。本书将汇集资深消化内镜医师的宝贵经验,通过大量的典型病例分析,生动地展现消化内镜手术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在处理各类并发症时所采取的策略与思考。这些案例将涵盖各种常见病、疑难病,从操作的细节到决策的权衡,力求为读者提供最贴近临床实践的指导。 结语 消化内镜手术是一门精细而严谨的艺术,它要求医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出色的操作技巧和敏锐的临床洞察力。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广大消化内镜医师提供一本权威、实用、全面的参考,帮助大家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消化内镜诊疗的技术水平,为改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预后贡献力量。通过对消化内镜手术的深入剖析和对并发症防治策略的详尽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的消化内镜诊疗体系,让这项造福于民的医疗技术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外观设计就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都显示出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当我看到书名和作者信息时,我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著作。姚礼庆、周平红、钟芸诗这三位作者的名字,在消化内镜领域是响当当的招牌,他们的经验和学术成就足以令人信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消化内镜手术的关键技术,同时,书中对“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的强调,让我觉得它非常实用。在临床工作中,任何手术都可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而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风险,如何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是每一位医务人员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的防治理念。

评分

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清晰地列出了各个章节的标题,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的手术操作,再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脉络分明,逻辑性很强。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个字,但仅从目录的安排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特别是关于“并发症防治策略”的部分,其细致的划分和强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技术,更是在强调安全和质量。我个人认为,医学的进步不仅在于技术的创新,更在于如何将这些技术安全有效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而并发症的防治正是检验这一点的关键。这本书的作者署名是姚礼庆、周平红、钟芸诗,这些都是在消化内镜领域非常知名的专家,他们的名字本身就代表了专业和信誉,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对消化内镜手术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通过微创技术解决复杂病症的手术方法感到钦佩,而消化内镜手术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本书的名字“消化内镜手术及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就直接点出了其核心内容,既有手术操作的介绍,又有对潜在风险的应对方案。我尤其看重“防治策略”这个部分,因为在任何医疗操作中,风险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本好的医学书籍,不仅要教会你“怎么做”,更要教会你“如何做得更安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消化内镜手术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学习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严谨、系统且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从书名就能看出,它聚焦于消化内镜手术这一核心内容,并且深入探讨了“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策略”。这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的研究成果融汇其中。我关注到这本书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这是一家在医学出版领域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声誉的出版社,其出版的书籍通常都经过严格的审校,质量有保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议,帮助临床医生在面对消化内镜手术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书名“京东自营 消化内镜手术及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几个大字十分醒目,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都预示着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学术专著。虽然我不是消化内镜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一直对医学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直接造福患者的诊疗技术。这次看到这本书,就想着深入了解一下消化内镜手术这个领域,特别是它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手术过程中规避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消化内镜手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了解它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同时,书中提到的“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更是吸引我,这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能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