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卷) 9787010042619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卷) 97870100426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统 著
图书标签:
  • 解放战争
  • 东北
  • 中国革命
  • 军事历史
  • 纪实文学
  • 内战
  • 历史
  • 战争
  • 东北解放
  • 战略战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联文化传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42619
商品编码:2701438580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卷)

定价:130.00元

作者:刘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0100426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1.2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革命战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英雄辈出的军队。1955年我军授衔时,同志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同志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7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75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800名。这一千多名将帅,无不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沙场猛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
的天起,便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不仅在战略战术上高敌一筹,而且能以高昂的士气压倒一切敌人,从而创造出无数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战争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党坚强正确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广大官兵为了主义理想而献身的崇高信念,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品格。人民军队这种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是激励新一代军人建功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录


总序
引子“大时代展开了!”
章 重庆谈判
第2章 捷足先登进沈阳
第3章 十万大军闯关东
第4章 万事开头难
第5章 接收碰壁
第6章 初战山海关
第7章 锦州战役计划未能执行
第8章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第9章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0章 和平的烟雾
1章 秀水河子和沙岭战斗
2章 平息通化叛乱
3章 张莘夫事件与反苏浪潮
4章 从和谈到破裂
5章 夺取四平、长春
6章 四平保卫战
7章 退过松花江
8章 《七七决议》指明方向
9章 林海雪原剿匪记(一)
第20章 林海雪原剿匪记(二)
第21章 夜幕下的哈尔滨
第22章 清理内部,重整旗鼓
第23章 新开岭战役
第24章 陈云来到七道江
第25章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一)
第26章 古下江南,四保临江(二)
第27章 拾破烂建炮兵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烽火中的脊梁:东北解放战争史录 卷首语 历史的长河,激荡着无数英雄的足迹;民族的复兴,镌刻着人民战争的辉煌。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中,东北解放战争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侵略和压迫最深的土地,更是孕育中国革命火种、最终迎来曙光的重要摇篮。本书,旨在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钩沉史料,镌刻英魂,让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他们的智慧、勇气与牺牲,不再被时光的尘埃所掩埋。 第一章:东北风云:浴火的土地,觉醒的民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刻,东北这片被帝国主义长期觊觎的土地,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关键节点。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这片黑土地便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呻吟了十四年。然而,苦难并没有压垮东北人民,反而炼就了他们不屈的脊梁。本书将回溯“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复杂政治格局,梳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在此的博弈,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如何一步步蚕食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以及东北人民在民族危机面前,从懵懂到觉醒,从分散的反抗到有组织的斗争,所经历的曲折而顽强的历程。我们将深入探讨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多元的民族构成、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如何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特有的坚韧与革命热情。 第二章:历史的转折:战略决战的序幕 解放战争的烽火,最终蔓延到了东北。国民党政府的腐朽统治,在接收东北后,立即暴露了其反动本质。他们未能有效控制局势,反而加剧了与人民的矛盾。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以极大的战略远见,做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决策,积极争取民心,开展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在东北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章将详细描绘这一历史转折点的来临,分析国民党政府在东北的失误,以及共产党如何凭借人民的支持,迅速壮大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战略决战积蓄力量。我们将深入探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进行的周密部署,以及对东北人民广泛而深入的动员工作,这为后来一系列辉煌的胜利,铺设了坚实的道路。 第三章:战略决战的序曲:辽沈战役前的较量 在解放战争的宏大战略棋局中,东北战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民党妄图依托东北的工业基础和战略纵深,与共产党分庭抗礼,甚至企图以此为跳板,将战火推向关内。而共产党则深知,能否赢得东北,关系到解放战争的全局。本书将聚焦于辽沈战役打响之前的战略较量。我们将详细剖析当时国民党在东北的军事部署、兵力构成、后勤补给以及其指挥体系的弱点。同时,我们将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高压态势下,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发动群众、开展情报工作,不断削弱国民党的有生力量,逐步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本章将重点呈现,在辽沈战役尚未全面爆发前,共产党如何在大小城镇、广袤乡村,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为最终的总攻积蓄力量,磨砺军队,赢得民心。 第四章:决战时刻:辽沈战役的宏大画卷 辽沈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战。它不仅消灭了国民党在东北的精锐主力,也极大地改变了全国的军事和政治格局。本章将以极其详实的笔触,再现辽沈战役的宏大画卷。我们将从战役的决策过程、战略部署、兵力调动、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到关键战役的进展,如锦州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廖耀湘兵团的覆灭等,都将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将深入分析战役中的战术运用,如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关门打狗”,坚守阵地;以及陆海空协同作战等。同时,我们将重点刻画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英勇无畏、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非凡智慧和钢铁意志。这里,将有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以及在战争的残酷考验中,人性闪耀出的耀眼光辉。 第五章:浴血的胜利:辽沈战役后的战果与影响 辽沈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辉煌,更是政治和战略上的巨大飞跃。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土崩瓦解,这为后续解放战争的进程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本章将深入分析辽沈战役的辉煌战果,包括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数量、缴获的武器装备、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影响。我们将探讨这场胜利是如何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瓦解。同时,本章还将分析辽沈战役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着手恢复和建设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我们将展现,在解放战争的胜利旗帜下,东北人民如何迎来了新的曙光,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的崭新篇章。 第六章:东北的解放:从战役到巩固政权 在辽沈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东北全境的解放工作并未因此而停止。残余的国民党军队,以及盘踞在一些地区的顽固势力,仍然构成了对新政权安全的威胁。本章将重点描绘东北地区在军事解放之后,如何进行政治清算、经济恢复、社会改造等一系列巩固政权的工作。我们将深入探讨共产党如何处理战俘,如何安置流离失所的民众,如何建立各级人民政权,以及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新的东北。这里,将有关于土地改革的深入论述,它如何触及千家万户,如何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同时,我们还将展现,在战火平息之后,东北人民如何用勤劳的双手,开始了对这片土地的重建,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英雄的群像:铁骨铮铮的东北人民 任何一场伟大的胜利,都离不开无数普通人的付出和牺牲。本书的这一章节,将致力于展现东北解放战争中,那些鲜为人知但又无比重要的英雄群像。我们将聚焦于普通士兵的英勇事迹,他们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如何用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我们将记录那些在后方默默奉献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他们如何支援前线,如何克服艰难困苦,为解放战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将深入挖掘那些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地下工作者,他们如何传递情报,如何策反敌人,为战役的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将用朴实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展现东北人民在解放战争中的坚韧、勇敢、智慧和牺牲精神,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脊梁。 第八章:历史的回响:东北解放战争的启示与传承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东北解放战争的烽烟,我们不仅看到了胜利的辉煌,更应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本章将对东北解放战争进行更深层次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将探讨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包括党的正确领导、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以及东北人民深厚的革命传统。我们将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为新中国成立和发展所奠定的基础。同时,本章还将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东北解放战争所展现出的革命精神,如何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动力。我们将引导读者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以及如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结语 “风雨多たる東方,其に血涙あり。千載の苦患、此に収まる。” 东北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前进的生动写照。它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更是一份厚重而宝贵的历史遗产。本书,力求以真实的历史细节,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份信仰的力量、那份牺牲的伟大、以及那份最终胜利的喜悦。愿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激励未来的一座桥梁,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自由和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以及他们为之奋斗的,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部作品后,留下的余韵是非常复杂的。它让人在为那些决策者的智慧和将士们的英勇而赞叹的同时,也对战争本身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充满人性光辉的形象,他们不是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恐惧、有希望的人。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战后治理和恢复生产的章节,这部分往往被视为“次要的”,但这本书却给予了足够的篇幅,展现了胜利果实是如何一步步被巩固和实现的。这种对胜利“后半篇文章”的关注,使得整部作品的格局更为宏大,不再仅仅局限于硝烟散尽之时,而是着眼于新生政权的建立与人民生活的重建,让人感受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非常较真的人,常常在阅读历史著作时,会留意史料的运用和逻辑的严谨性。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是空泛的口号和定论,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扎实的档案、回忆录和口述史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存在争议的历史事件时,作者展现出了罕见的克制与客观,力求呈现多方面的声音,而不是单方面的宣传。这种严谨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附注和引文,发现作者的考证工作做得非常扎实,许多细微之处的校对和修正,都体现了作者对待历史的敬畏之心。这种对史实的精雕细琢,让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也相当高,绝对值得历史爱好者反复研读,从中汲取营养,而不是走马观花。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从头到尾都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作者在描绘那些关键战役时,仿佛把我拉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仅仅是宏观的战略部署,更深入到了基层战士的微观视角。我尤其欣赏它对后勤保障和政治动员的细致刻画,这往往是很多同类作品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比如,书中对粮食转运的艰辛、伤员救治的不易,都有着极为生动的笔墨,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一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这种全景式的展现,使得整部作品的立体感非常强,绝非简单的战例堆砌。读起来,时常会陷入沉思,思考战争的残酷性与复杂性,以及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坚韧。对于想了解那段特定历史时期全貌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细节和深刻的洞察力,远超预期的阅读体验。

评分

作为一个对军事地图和地理环境特别感兴趣的读者,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空间描述上的功力。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哪里打了哪一仗”,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在那里打”、“地形如何影响了战局”。书中对于东北地区的复杂地形——广袤的平原、密布的林海、严酷的气候——是如何被纳入战略考量的,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我甚至对照着自己准备的区域地图来阅读,发现很多关键的伏击点和行军路线,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这种将地缘政治、气候条件与军事行动紧密结合的分析框架,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趣味性,让我对那场战争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远比单纯看战斗序列要来得震撼。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很有冲击力,但它不是那种煽情到让人麻木的叙事,而是一种冷峻、近乎新闻报道般的冷静叙述,却又暗藏着澎湃的情感暗流。行文流畅自然,章节过渡衔接得天衣无缝,即便是对军事术语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被作者精妙的比喻和清晰的脉络引导进去。我常常是在深夜里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就读到了凌晨。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尤其精彩,那些在极端压力下所做出的抉择,那些在胜利与挫折面前的内心波动,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这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部用史料精心编织起来的史诗,每一个章节都有其独立的张力和阅读乐趣,让人完全放不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