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金文选

商周金文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锦炎 编
图书标签:
  • 金文
  • 商周
  • 甲骨文
  • 古代汉语
  • 历史
  • 考古学
  • 文献
  • 书法
  • 中国古代文化
  • 文字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西泠印社
ISBN:9787550802537
商品编码:2709039845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1-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商周金文选
  • 作者:曹锦炎
  • 定价:42
  • 出版社:西泠印社
  • ISBN号:978755080253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1-10-01
  • 印刷时间:2011-10-01
  • 版次:2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27

《古器铭文录》 简介 《古器铭文录》是一部系统梳理和解读古代青铜器铭文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某一类型器物的铭文进行孤立研究,而是以时间为轴线,以器物类型和地域为辅佐,力图呈现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演变的宏观图景,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社会、政治及思想内涵。 本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夏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晚期,历经数千年时间跨度的各类青铜礼器、兵器、乐器、日用器等,收集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铭文,涵盖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每一条铭文都进行了仔细的辨识、释读,并辅以详尽的考证,力求还原铭文的原始面貌及其历史信息。 内容亮点: 1. 铭文演变脉络清晰: 本书将青铜器铭文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几个重要阶段,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铭文的字形、字数、语法结构、书写风格以及内容主题的演变。例如,早期铭文的简单符号化特征,商代晚期铭文的成熟与复杂,西周早期铭文的叙事性和政治性增强,以及春秋战国时期铭文的区域化和个性化发展等。通过对比分析,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字和书法的变迁轨迹。 2. 铭文释读与考证严谨: 对于每一条重要的铭文,作者都提供了详细的释读过程,包括字形辨析、同源字对照、引申义分析等。同时,大量引用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制度等进行深入考证,确保了释读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3. 文化与社会信息挖掘: 青铜器铭文不仅仅是文字记录,更是承载丰富文化和社会信息的载体。本书深入挖掘铭文所蕴含的各类信息,包括: 宗法与礼制: 铭文中频繁出现的祖先祭祀、族徽、氏名等信息,深刻反映了当时的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揭示了贵族阶层之间的关系和身份等级。 政治与军事: 许多铭文记录了诸侯的封赏、征战的功绩、盟约的签订等政治军事活动,为我们理解古代国家的形成、权力结构以及战争形态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经济与社会生活: 涉及田猎、祭祀、宴飨、赏赐、诉讼、婚姻等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生产关系和日常生活图景。 思想与信仰: 铭文中对鬼神、祖先的崇拜,以及祈福、求佑的愿望,折射出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和宗教信仰。 4. 器物与铭文相结合: 本书不仅关注铭文本身,还注重将铭文置于具体的器物之中进行考察。对器物的形制、纹饰、用途、出土地点等信息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器物与铭文的相互印证,更全面地理解铭文的含义及其历史价值。 5. 多角度的学术视角: 作者融汇了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运用比较研究、田野考古成果分析、文献史料佐证等多种方法,对青铜器铭文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力求达到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适用读者: 《古器铭文录》适合于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字、考古、艺术等领域感兴趣的专业研究人员、高校师生,以及对古代文明有浓厚兴趣的广大读者。本书不仅是学习和研究青铜器铭文的权威参考书,也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打开一扇通往遥远历史的大门,领略古人智慧的结晶,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商周金文选》真是一次令人惊叹的视觉与智力盛宴!翻开书页,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那些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以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姿态呈现在眼前。每一篇选文都经过精心挑选,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那些熟悉的名字,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铭文,在这里得到了最忠实的呈现,不仅有清晰的拓片,更有详尽的释文和解读,让我这个对金文略知一二的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领略其中的奥妙。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相对冷门但意义重大的铭文也进行了收录,比如一些诸侯国的器物铭文,它们犹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通过这本书的光芒,得以重现璀璨。作者在解读时,并没有一味地罗列生僻字,而是巧妙地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甚至是器物本身的用途,使得那些冰冷的文字瞬间鲜活起来,仿佛讲述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铭文的溯源分析,追溯其产生的年代、文化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这种深度挖掘让我对商周时期的文明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字、历史以及艺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

翻开《商周金文选》,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文字的汇编,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溯源之旅。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精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商周金文,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闪光,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符号,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命。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铭文背景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更是告诉你这个铭文出现在何时何地,由何人所铸,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政治事件、家族传承或是社会习俗。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让我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金文的价值和意义。举例来说,书中对一些涉及周王朝早期重要政治事件的铭文的分析,就让我对那个时期各方势力的角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金文书法的演变过程也有涉及,这对于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可以看到从早期象形意味浓厚的线条,到后来逐渐趋于规范化的字形,这种演变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字不仅仅是记录信息,更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灵魂。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商周金文选》,我抱着一种“看看热闹”的心态。毕竟,那些古老的文字,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神秘符号,理解起来恐怕困难重重。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并非那种堆砌冷冰冰文字的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展览,将商周时期最精华的金文艺术品呈现在我面前。每一页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那些斑驳陆离的青铜器拓片,古朴而又充满力量的线条,仿佛还能感受到铸造时火的温度和工匠的汗水。书中的选文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脉络展开,从早期相对简洁的符号,到后期繁复而又富有表现力的铭文,清晰地展现了金文发展的轨迹。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解读并非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铭文的含义、语法结构,甚至是一些遣词造句的独特之处,让我这个对古文字学完全陌生的读者,也能大致领会其精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器物与铭文之间关系的探讨,例如为何会在某件器物上铸刻这样的铭文,它承载了怎样的信息和情感,这种关联性解读让金文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历史、文化、器物本身融为一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字演变很感兴趣,尤其是在甲骨文之后,商周时期的金文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这次购入的《商周金文选》,可以说是我近年来最满意的一次阅读体验。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选文的精炼与权威性。作者团队显然在金文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所选的每一件铭文都堪称经典,既有广为人知的代表性作品,也不乏一些鲜为人知却价值极高的珍品。书中的版式设计也十分考究,每篇选文都配有高清的拓片,字迹清晰可见,甚至能够辨认出一些细微的笔画痕迹,这对于研究金文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而随文附上的释文和详尽的注释,更是锦上添花。作者在解释铭文含义时,不仅提供了字词的本义,还深入分析了其在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并结合相关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使得解读更加严谨和富有说服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疑难字词的考证,往往能给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分析其合理性,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深信不疑。这本书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触摸到商周时期先民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曾尝试接触过一些关于古代文字的书籍,但大多因为晦涩难懂而半途而废。而这本《商周金文选》却让我耳目一新,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文明的神秘之门。书中收录的商周金文,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讲述着那个遥远时代的政治、军事、祭祀、宗法等方方面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文字,而是为每一篇铭文都配上了精美的器物图片,这使得文字与器物之间产生了生动的联系,我仿佛可以看到那些承载着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的青铜器,在手中散发出温润的光泽。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将深奥的金文知识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例如,在解读关于祭祀的铭文时,作者会生动地描述当时人们的信仰和仪式,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世界,感受到了先民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祖先的追思。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产生了更深的热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