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禅定入门/因是子静坐法袁了凡静坐要诀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童蒙止观六妙法门佛教禅定书禅修

【正版】禅定入门/因是子静坐法袁了凡静坐要诀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童蒙止观六妙法门佛教禅定书禅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禅定
  • 静坐
  • 止观
  • 坐禅
  • 禅修
  • 佛教
  • 袁了凡
  • 止观法门
  • 童蒙止观
  • 修习法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新脚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11913
商品编码:27222125023
丛书名: 禅定入门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禅定入门

定价:43元

作者:蒋维乔,袁了凡,智凯大师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811913

字数:360000

页码:3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作者介绍


 

延佛法师,俗姓高,1959年8月22日燃灯古佛圣诞目生于佛教圣地河南鹿邑。禅宗祖庭少林寺雪庭福裕门下第三接法传人。出家前曾习易学、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1978年月应征入伍北京卫戍区,在京期间有缘接触佛法。1979年开始学习佛法修习禅定。1983年荣退。1989年古_历四月初八释迦佛陀圣诞日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礼上永下清老和尚为师,皈依三宝剃度出家。1992年古历四月初八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1993年于云南腾冲宝峰寺内,在佛、法、僧三宝前发下了地藏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1994年8月起参学于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2008年应邀主持北京房山天开兴隆禅寺的重建,悲心高悬,不辞辛劳从缅甸请回白玉大佛数尊。20年荣任北京房山天开寺监院,并主持全院教务工作。山僧爱国爱教,道韭精进,菩提心坚,荷担如来家业,并不倦于将佛法普施于众生,悲智双运,乐空不二。

 

内容提要


 

静坐法,即古之所谓内功也。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外功内功二者。医术之饵针砭,治于已病;养生之外功内功,治于未病者也。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内功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阴阳五行坎离铅汞诸说,其术遂涉于神秘,为缙绅先生所不道。夫世间事物,苟能积日力以研究之,*有真理存乎其间,本无神秘之可言。所谓神秘者,皆吾人为知识所限,又不肯加以研究,人人神秘之,我亦神秘之耳。

 

 


【正版】《静观明心:禅定初阶与修持要义》 引言: 喧嚣尘世,浮躁难安,身心俱疲,精神疲惫。我们渴望寻得一片宁静,让纷乱的思绪得以安歇,让疲惫的灵魂得以栖息。禅定,正是这样一种古老而深刻的智慧,它并非遥不可及的玄妙之学,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实践,触及内心深处平静与智慧的法门。《静观明心:禅定初阶与修持要义》便是为你开启这扇智慧之门而精心编撰。本书旨在为广大禅修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提供一条清晰、系统、易于理解的禅定入门路径,帮助你掌握基础的修习方法,体会止观的奥妙,最终实现身心的和谐与觉醒。 第一部分:禅定的源起与意义——为何而修? 在深入探讨具体的修习方法之前,理解禅定的本质及其在生命中的意义至关重要。 禅定的历史渊源与哲学背景: 本书将追溯禅定的起源,从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冥想传统,到佛教的兴起,再到禅宗的独立发展,展现禅定如何在不同文化和哲学体系中演变和传承。我们将简要介绍不同佛教宗派(如南传佛教、北传佛教、藏传佛教)对禅定的理解与侧重,让你对禅定的宏观图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止”与“观”的智慧: “止”与“观”是禅定修习的基石。本书将详细阐述“止”的概念,即通过专注,令散乱的心归于宁静,如同止息奔腾的溪流,使其水面澄清;并将深入解释“观”的意义,即在心安住的基础上,如实观察事物的本质、无常、无我,培养洞察力与智慧,如同用澄清的水面映照真实的世界。我们将说明“止”是“观”的基础,“观”是“止”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禅定对现代人的价值: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禅定不再是遁世者独享的秘籍。本书将重点探讨禅定如何帮助我们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缓解压力与焦虑: 通过练习,学习如何放下杂念,不被负面情绪裹挟,培养内心的平和与稳定。 提升专注力与记忆力: 长期禅修能显著增强大脑的专注能力,提高学习与工作的效率。 改善情绪管理: 培养对情绪的觉察与接纳能力,减少冲动与不理智的行为。 增进自我认知: 通过深入的内观,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习气与潜能。 培育慈悲与智慧: 禅定不仅仅是个人修行,更能扩展到对众生的关怀,培养无分别的慈悲心与洞察一切的智慧。 第二部分:禅定的身心准备——如何开始? 有效的禅修需要身心的配合。本书将提供切实可行的准备指导。 身心的调适: 坐姿的选择与调整: 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禅修坐姿,如全莲花式、半莲花式、缅甸坐、散盘等,以及如何在椅子上进行禅修。强调坐姿的原则:稳定、放松、正直。图文并茂地指导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能够持久安坐的姿势。 呼吸的调整: 呼吸是连接身心的桥梁。我们将讲解如何通过自然的腹式呼吸来帮助身体放松,并为后续的专注打下基础。不会涉及复杂的呼吸法,而是强调“自然”、“深入”和“均匀”。 放松身心的技巧: 在入坐前,介绍简单的身体放松练习,如颈部、肩部、背部、四肢的轻柔舒展,帮助消除身体的紧张感。 心境的引导: 放下杂念的初步方法: 承认念头的自然生灭,学习不与之纠缠,不评判,只是允许它们来去。 培养安住的意愿: 建立一个平和、开放、不期待结果的心态。 修行环境的建议: 选择安静、整洁的空间: 建议选择一个不被打扰、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环境。 适度的照明与装饰: 避免过于刺眼或令人分心的光线,简单的陈设更能帮助心境安宁。 第三部分:禅定的核心修法——次第解析 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系统、详细地介绍几种适合初学者的基础禅修方法。 基础止观法的实践: 数息法: 详细教授如何通过数自己每一次呼气或吸气的次数来培养专注力。从数到十,再到不数而自然保持觉知,循序渐进。强调过程中的可能困难(如数漏、心猿意马)以及应对方法。 观呼吸法: 在数息法有一定基础后,引导将注意力完全安住于呼吸的进出,感受气息在鼻孔、胸腔或腹部的细微触感。学习不加干涉,只是如实觉知。 身体扫描(Body Scan): 这是一个重要的身心连接练习。引导将注意力依次巡视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头顶到脚尖,觉知身体的每一个感受(如温暖、冰冷、麻痒、紧绷、放松等),不加评判,只是如实接纳。这有助于培养身体的觉知力,并缓解身体的紧张。 慈心禅(Metta Meditation)初探: 在止的基础之上,开始培养对他人的善意与关怀。教授如何将慈爱的心意导向自己、亲人、朋友、乃至所有众生,感受温暖与连接。 修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心念纷飞怎么办? 强调念头是正常的,如同天空中的云彩,觉察到后,温柔地将注意力带回到呼吸或所专注的对象上,不责备自己。 身体的疼痛与不适怎么办? 学习区分是因坐姿不当引起的,还是身体本身的正常反应。如果是前者,适当调整;如果是后者,观察感受,不放大,不排斥。 昏沉与散乱的应对: 提供调整坐姿、轻微活动、或转换专注对象等方法。 缺乏耐心与急于求成的心态: 强调禅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享受当下的过程。 止观结合的初步实践: 当“止”的功夫有所得,心能相对安住后,本书将引导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观”。例如,观察念头的生起与灭去,观察情绪的变化,观察身体的感受,理解其无常性。 第四部分:禅定的深化与融入生活——行住坐卧皆是道 禅定不应仅仅局限于坐垫之上,更应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行禅的意义与练习: 介绍如何在行走中保持觉知,感受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感受身体的移动,让“动”也成为禅修的一部分。 日常觉知: 吃饭时的觉知: 专注品尝食物的味道、感受咀嚼的过程。 工作中的觉知: 专注当下手头的任务,减少多任务处理的干扰。 与人交往中的觉知: 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觉察自己的反应。 将禅定智慧应用于生活: 面对挑战与困难: 运用所学,以更平静、更客观的心态处理问题。 感恩与满足: 培养对生活中小事的感恩之心,提升幸福感。 宽容与理解: 扩展至人际关系,以更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结语: 《静观明心:禅定初阶与修持要义》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快速成佛”的秘籍,而是一份诚挚的邀请,邀请你踏上自我探索与觉醒的旅程。书中提供的,是我们经过提炼、整合、实践证明有效的入门方法与修行指导。我们鼓励读者以开放的心态,耐心细致地去体验、去实践,在每一次的坐禅中,在每一次的呼吸间,发现内在的平静与力量。 愿本书成为您通往宁静、智慧与自在的明灯。愿您在禅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触及那不生不灭的自性光明。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是在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焦虑的方法时偶然翻到这本的。当代人普遍面临信息过载和精神内耗的困境,我们的大脑似乎总是在高速运转,很少有真正停下来的时刻。这本书的“入门”二字吸引了我,它暗示了一种渐进式的学习路径,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达到某种高深的境界。我特别关注其中提及的“止观”法门,这听起来像是对意识进行系统性训练的工具箱。我希望作者能详细解释“止”与“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最终导向心绪的平宁。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针对常见修行障碍(比如腿麻、昏沉、散乱等)的实用建议,那将非常有价值。一个好的入门指南,应该能预见修行者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富有智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放下”或“空无”,这对初学者来说往往过于抽象难以把握。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坚实的“脚手架”,让我能安全地开始这段内在的旅程。

评分

这本关于静坐和禅定的书,从书名上看,似乎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希望能提供一个扎实的入门途径。我一直对东方哲学和冥想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一个能够安顿身心的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我期望这本书能清晰地阐述“禅定”的核心概念,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提供具体、可操作的练习步骤。比如,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打坐姿势,呼吸的调控技巧,以及在心猿意马时如何温和地将注意力拉回当下。很多入门书籍要么过于玄奥,让我感到云里雾里,要么过于简单粗暴,缺乏对心性变化的深入剖析。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笔触,引导我们认识到静坐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对自我内在世界的探索与重塑。如果书中能结合一些古代高僧大德的实例或感悟,或许能让抽象的教义更贴近生活,增强读者的实践信心。总之,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能够伴随我长期修行的指南,而不是昙花一现的“速成秘籍”。

评分

我对传统文化中的“童蒙”教育概念非常感兴趣,这本书中似乎也融入了类似的思想。这意味着它可能采用了非常基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旨在为心智尚未成熟或初次接触禅修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看来,真正的“入门”书,其语言应该是清晰、朴素且极具亲和力的,避免使用大量只有行家才能理解的术语。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将禅定融入日常生活的例子。毕竟,大多数人无法脱离红尘独自修行,如何在嘈杂的办公室、拥挤的交通工具上,保持片刻的觉知和宁静,是更贴近现实的需求。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场景,解释那些深奥的佛理,那就太棒了。它应该教会我们如何“活在当下”,而不是仅仅在蒲团上“假装活在当下”。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能力,是一个优秀入门读物的重要标志。

评分

这本书提到了袁了凡的静坐要诀,这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袁了凡的“了凡四训”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如何通过后天努力改变命运的经典之作,将其静坐思想融入其中,想必能为读者带来一种实用主义的禅修视角——即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现世的生活质量和心性。我希望书中能清晰地梳理出这一脉络:具体通过怎样的静坐步骤,可以实现心性的转变,进而对“命运”产生积极影响。与一些偏重于形而上学探讨的禅修书籍不同,这种结合了因果观和实践方法的书,更容易让人产生持续的动力。我期待看到一些针对“意念控制”的有效训练方法,比如如何观察念头的生灭而不被卷入其中,这是我目前在自我修行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如果书中的指导能够像一套科学的训练手册,有明确的目标和阶段性的反馈机制,那就非常符合我期待的实用性了。

评分

从书名中包含的这些不同流派或方法的词汇来看,这本书似乎是一个整合性的资源,试图囊括多个传统中关于静坐的关键要素,比如“六妙法门”等。这有点像一个“大杂烩”,但关键在于整合的质量。我担心的是,会不会因为试图涵盖太多而导致每部分都泛泛而谈,缺乏真正的精髓。然而,如果作者是一位真正融会贯通的高人,那么这种多角度的阐述反而能帮助处于不同阶段的读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我希望看到的不是不同方法的简单罗列,而是作者基于自身体验,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取舍、优化和深入的阐释,形成一套独特的、连贯的修习体系。例如,它应该解释在特定心境下,应该优先采用哪种观照法门。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初探,让我能够通过它,对佛教禅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初步认识,并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深入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