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如何提高你的洞察力 |
| 作 者: | 卡耐基 |
| 定價: | 27.00 |
| ISBN號: | 9787807309475 |
| 齣版社: | 學林齣版社 |
| 開本: | 16 |
| 裝幀: | |
| 齣版日期: | 2010-1-1 |
| 印刷日期: | 2010-1-1 |
| 編輯推薦 |
| 洞察人心的名傢力作受用一生的生活智慧 閱讀《如何提高你的洞察力(鑽石典藏書)》前需要思考的四個問題: 你是否能夠洞察他人的喜好? 你是否能夠洞察自己的情緒? 你如何進行人際關係的管理? 你如何掌控自身情緒的變化? 20世紀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的名作 洞察人心的名傢力作受用一生的行動秘訣 |
| 內容介紹 |
| 在20世紀已經過去的近50年中,美國齣版傢發行瞭超過50萬種圖書。其中一大半實在是平凡無味,又有許多造成瞭財務損失。“許多”?是的。大規模的齣版公司之一的總裁告訴我,他們積纍瞭近百年的齣版經驗之後,齣版的圖書仍然有八分之七是賠錢貨。 為什麼?這樣說來我為什麼還要寫齣彆的書來?是多此一舉嗎?而且我寫齣來後,你又何苦自尋煩惱地去閱讀它呢? 兩個好問題!讓我來嘗試迴答: 自1912年起,我一直在紐約給職場人士授課。起初我僅僅指導人們有效演講的技巧——這種課程專為成年人設計,幫助他們在商務訪談以及麵對公眾演講的場閤中,更為清晰、有效、平靜地錶達自己的觀點。 隨著時間流逝,我漸漸發現,與人們強烈需要有效演講的培訓一樣,人們也需要在日常商務以及社會活動中如何洞察他人,洞察自己以及與他人交往的培訓。我甚至發現我自己都強烈地需要這樣的訓練。迴顧這些年,我驚駭於自己如此疏忽人際交往的手腕與洞察力。我多麼希望20年前就有這樣一本書在我手中,那將是一件無價之寶。 |
| 作者介紹 |
| 戴爾·卡耐基(1888-1955),20世紀人際關係學傢與成人教育學傢。美國《時代周刊》曾這樣盛贊他:“也許除瞭自由女神,他就是美國的象徵。”他一生緻力於人性問題的研究,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探索和分摺,開創並發展齣一門特殊的訓練課程,將演講術、人際關係學及實用心理學、智能開發融為一體。接受卡耐基培訓的有社會各界人士,其中不乏軍政要員,甚至包括幾位美國總統。他影響和改變瞭數以億計人們的生活和事業,因此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人生導師”。卡耐基的主要代錶作有《語言的突破》、《贏得朋友》、《擺脫焦慮》、《人性的優點》,《處世的藝術》、《如何提高你的洞察力》、《如何提高你的影響力》、《林肯傳》和《開口成金》等。這些書齣版之後,先後被譯成幾十種文字,被譽為“人類齣版史上的奇跡”。 |
| 目錄 |
| Part One 洞察他人的洞察術/1 沒有人喜歡被責備/3 沒有人喜歡被強迫去做事情/13 人人都希望是“世界的中心”/21 人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43 人人都喜歡獲得贊美/48 人人都希望被人瞭解/57 Part Two 洞察人之術的運用/71 批評隻會使雙方兩敗俱傷/73 勸人做事的佳方式——讓他人自願去做/88 給他一個以他為中心的世界/112 一切從尊重他人開始/130 批評要以稱贊和欣賞為開端/148 瞭解並鼓勵他人更易使人改正錯誤/153 Part Three 洞察自身的洞察術/167 洞察自身情緒——剋服焦慮/169 洞察自身狀態——將煩惱趕齣心靈/179 洞察自身心理——做快樂的自己/193 洞察外部環境對自身的影響/211 Part Four 洞察己之術的運用/225 對焦慮說不的好方法——生活在今日/227 將煩惱和焦慮從心中趕走/239 消除焦慮做快樂自己的萬能公式/250 這樣做,你就不會再苛責他人/258 |
|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
| 我們建議他,彆強迫那種意誌不穩定的人買你的汽車,要讓他自己來買,也不必告訴他要買那一種牌子的汽車。總之,要讓對方覺得這是他自己的意思。 結果情形很好。過瞭幾天後,有一位顧客想把他的舊汽車換一輛新的,那汽車商就想到那個蘇格蘭人,也許他喜歡這舊式的汽車。他給那個蘇格蘭人打瞭個電話,說是有個問題想請教他。 那蘇格蘭人接到電話就來瞭。汽車商說:“我知道你對於購買東西很內行,你看這部舊汽車值多少錢,你告訴我後,我可以在交換新車時能有個準確的資料。” 那蘇格蘭人聽到這些話後,滿麵笑容:終於有人嚮他請教,有人看得起他瞭。他坐進車內,駕著這部車子兜瞭一圈,迴來後說:“如果你能以三百元買進這部車子,那就算撿到便宜瞭。” “如果我以你說的數目買進這部車子,再轉手賣給你要不要?”汽車商問他。 “300元?當然!”因為這是他自己的意思,是他的估價,於是這筆生意便即刻成交瞭。 一位X光儀器製造商也運用同樣的技巧,把一批機械儀錶賣給布魯剋林的一傢大醫院。這傢醫院準備擴充一個新的部門,要配備一套好的X光儀器。許多廠商聽到這一消息,紛紛前來介紹自己的産品,都說他自己的東西是好的,負責X光部門的L醫師因而不勝其擾。 但是,有一傢製造廠商所采用的技巧更為高明。他們寫來一封信,內容如下: 敝工廠近完成瞭一套X光設備,前不久已運到公司來。由於這套設備並非盡善盡美,我們很想進一步改良。 |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提供一套現成的“捷徑”,而是引導你去發現屬於自己的“金礦”。它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未被開發的潛能,也讓我看到瞭自己思維的局限。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觀察與傾聽”的強調。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聽到瞭,實際上隻是匆匆掠過;我們以為自己看到瞭,實際上隻是瞥瞭一眼。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真正地去觀察,去捕捉那些細微的、容易被忽略的信息,如何真正地去傾聽,去理解言語背後的深意。這種能力的提升,讓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變得更加遊刃有餘。我能夠更準確地理解他人的需求,也能夠更有效地錶達自己的觀點,避免瞭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衝突。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明白,洞察力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刻意練習來培養的。它提供瞭一種思維模式,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能夠以更深刻、更全麵的視角去分析問題,去做齣判斷。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對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我不再滿足於淺顯的理解,而是渴望去探索更深層的含義,去觸及事物的本質。這本書,無疑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位重要嚮導。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滿懷期待,但真正開始閱讀後,它帶給我的衝擊是巨大的。它不是那種輕鬆易讀的書,需要你投入思考,需要你與作者一同探索。我常常會在某個章節卡住,反復閱讀,直到理解其中的深意。書中關於“理解他人動機”的論點,讓我對很多過往的社交經曆有瞭新的反思。我曾經以為隻要做好自己,彆人自然就會理解,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主動去理解彆人,去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這種理解,不是為瞭討好,而是為瞭更有效的溝通,更和諧的關係。我開始嘗試在溝通中,更深入地去傾聽,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去理解他們背後的需求。這種轉變,讓我發現自己和身邊的人都變得更加親近,很多曾經的隔閡也漸漸消融。另外,書中關於“預見性”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洞察力,不僅僅是分析當下,更是要能夠預見未來,提前做齣反應。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廣闊的視野和深邃的思考。我開始有意識地去關注更宏觀的趨勢,去分析事物的發展脈絡,也因此在很多決策上,能夠做得更加周全,更加有遠見。這本書,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精神食糧。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本打開新世界的鑰匙,它不僅僅是關於“洞察力”這三個字,更像是一場深入內心的探索之旅。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被動接收信息,不如說是在主動地與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觀點時,停下來反復咀嚼,聯係自己過往的經曆,思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觸及那些我曾經忽略或誤解的角落。比如,書中提到的關於“觀察”的細節,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流的方式。以前,我可能更專注於對方說瞭什麼,而這本書引導我關注更多看不見的綫索:肢體語言的微小變化、語氣中的潛颱詞、甚至是不自覺的錶情。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發現瞭很多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意圖和情緒,就像給模糊的畫麵加上瞭清晰的焦點。這種能力的提升,不僅僅體現在人際交往中,也延伸到瞭工作和生活中其他需要判斷和決策的方麵。我開始能夠更準確地預判事情的發展趨勢,更有效地解決遇到的問題,甚至在麵對睏境時,也能以一種更冷靜、更具戰略性的視角去分析和應對。這本書給予我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改變,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深刻的世界,也讓我發現瞭自己內心深處潛藏的無限可能。它不是簡單的一本“讀物”,而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導師,默默地指引著我前行,讓我不斷蛻變。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原以為會看到一些常見的“成功學”套路,但事實證明,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他不僅僅是講述道理,更是將那些抽象的概念,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精闢的論述,化為觸手可及的智慧。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學會瞭“看透”。這不僅僅是指看透彆人的心思,更是看透事物的本質,看透錶象下的規律。比如,書中關於“人性的弱點”的分析,讓我對很多行為有瞭新的理解,也學會瞭如何以更成熟、更理智的態度去麵對。我不再輕易被錶麵的言辭所迷惑,而是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到解決的根本方法。這種能力的提升,讓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雙“慧眼”,能夠穿透迷霧,直達真相。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更加關注“細節”。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隱藏著重要的信息,能夠影響整個局麵的走嚮。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留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方麵,也因此避免瞭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抓住瞭不少機會。這本書就像一個寶藏,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閃光點,都能獲得新的啓發。它不僅提升瞭我的“洞察力”,更讓我成為一個更深刻、更理智、更有智慧的人。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啓示,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我本以為會是一本關於技巧和方法的“說明書”,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性深刻的哲學探討。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引導,讓我自己去挖掘和理解那些深刻的道理。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剝洋蔥,一層一層地揭開真相,最終觸及到核心。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同理心”的闡述。它不是簡單地去理解彆人的想法,而是要真正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處境,體會他們的情緒。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真誠。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練習,在與人交流時,盡量放下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傾聽、去感受。漸漸地,我發現自己能夠更好地理解那些曾經讓我睏惑的人和事,人際關係也變得更加融洽。這種改變,讓我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書中對“自我認知”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優缺點,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也發掘瞭自己未被利用的潛能。這種清晰的自我認知,為我後續的成長奠定瞭堅實的基礎。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精神洗禮,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自己,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