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國際上特彆被看重的性學傢之一。”
——《明鏡周刊》
“盡管他並沒有發明‘性’,但屬於那些使‘性’高雅地登上科學講壇的科學傢之一。”
——黑森州廣播電颱
“西古希嚮我們展現瞭陷在神秘和個體感覺夾縫之間的性科學,怎樣纔能打開一條通嚮
自由的道路。”
——《法蘭剋福匯報》
“他的研究有一種令人感動的美。”
——《時代周報》
“他是一位分辨細微差異的大師……在有關人的性欲和性行為領域裏,幾乎沒有人像他
擁有如此豐富的曆史和係統性的知識。”
——法蘭剋福廣播電颱
“一位齣類拔萃的散文傢。”
——《南德意誌報》
“他有一種不可否認的冷幽默,以緻使人們感到似乎又迴憶起偉大的利希騰貝格和他的
那些潦草的筆記。”
——蒂娜·曼斯剋(Tina Manske)
一部關於西方性學研究的百科全書。作者以50 年的研究、教學、治療經驗,提供瞭對當代各種性形態的一種深刻觀察。
作者簡介
福爾剋馬?西古希(Volkmar Sigusch),1973 至2006 年任歌德- 法蘭剋福大學醫院性科學研究所主任和特殊社會學教授。他是世界上很負盛名的性學傢之一,是德國性醫學的開拓者和批判主義性科學的創建者。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實踐主義者以及性與伴侶關係的治療師。
譯者簡介
王旭(Xu Wang-Hehenberger),1983 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係。目前定居德國。職業譯者,譯有《自由的權利》《阿倫特手冊》(閤譯)等。
上 冊
前 言 / 001
第一篇 批判主義性理論:前提與盲點
1 / 範疇的必要性和理論的恐怖 / 004
2 / 作為社會範疇的性欲性行為 / 010
3 / 什麼是性的自然特性? / 014
4 / 性的客觀性 / 020
5 / 性的形態 / 023
6 / 性彆的形態 / 031
7 / 性彆的形而上學 / 035
8 / “神聖的性愛” / 038
9 / 性彆的等級 第一性和第二性 / 041
10 / 愛情的形態 / 045
11 / 性的個人性和性的個人特殊差異 / 050
12 / 社會這個範疇和性學理論 / 057
13 / 普通個人和社會,內在和外在 / 077
14 / 必要性和批判的批判 / 081
15 / 知識作為社會的拜物神 / 086
16 / 生和死的越界或變形 / 090
17 / Hylo matie(人與物相互異化互為客體)的定理 / 096
18 / 性科學的自相矛盾狀態 / 099
19 / 女權主義與性科學 / 105
20 / 對父權製性彆歧視的批判 / 110
21 / 性彆差異和性的個人特殊差異 / 116
22 / 男人和女人關係中的難點 / 119
23 / 性彆差異的邏輯 / 112
24 / 批判主義性科學的邏輯前提 / 132
25 / 實證研究的必要性 / 137
26 / 一個認識論的誤區:絕對的自然 / 139
27 / 一種無謂的尋找:絕對的因果關係 / 145
28 / 一種分離的統一:軀體和心理 / 147
29 / 關於心理分析與性科學的相互關係 / 152
30 / 一種心理性欲性行為理論的基本假設 / 162
31 / 欲望衝動、情欲或本能衝動? / 182
32 / 性科學的精華 / 210
33 / 性的不可再簡約的剩餘值作為性的實質內核 / 215
34 / (人)作為病態和有治療需要的目標客體 / 218
35 / 性科學作為社會建製 / 227
36 / 那麼究竟什麼是性? / 234
第二篇 性的世界:古代和新型的性欲性行為
37 / 登基成為國王的性 / 254
38 / 新性革命 / 261
39 / 生殖與性欲和性行為的解離 / 273
40 / 性彆與性欲性行為的解離 / 275
41 / 變性者和他們的願望 / 279
42 / 自然性彆者和他們的自衛 / 283
43 / “新性彆”和當事者的看法 / 288
44 / 性彆差異、混閤性彆和流動態性彆 / 291
45 / 略帶病態的眼光 / 296
46 / 作為假肢的論點 / 301
47 / 兩性兼有的性彆和它的齣現 / 309
48 / 身體反應與體驗的解離 / 317
49 / 龍涎香,靈貓香,偉哥和自我性刺激的意願 / 319
50 / 陽具、陰莖和象徵符號的規則 / 324
51 / 攻擊與親昵領域的解離 / 328
52 / 兒童情欲和與之相對立的純潔兒童形象 / 332
53 / 兒童的性欲性行為與醫學 / 340
54 / 兒童的睏境 / 344
55 / 性侵、心理創傷和罪犯等範疇之間的差異 / 347
56 / 戀童癖與戀童的性欲性行為 / 352
57 / 個人關係與性體驗的解離 / 356
58 / 戀物癖與當事者的意見 / 358
59 / 性的碎片式彌散 / 370
下 冊
60 / 性商店 / 389
61 / 政治色情與色情愛好者和反色情者的虛僞 / 391
62 / 對性苦難的不閤時宜的服務和作為陳詞濫調的性交 / 395
63 / 在性影院的一次觀察 / 399
64 / 電子性愛作為新興的性欲性行為模式 / 401
65 / 生活與性關係模式的新型聯盟或多樣化 / 410
66 / 男同在運動,或者說:同性戀性欲性行為的分化 / 418
67 / 女同在運動 / 426
68 / 雙性戀者 / 431
69 / 施虐和受虐 / 434
70 / 變態和正常的性欲性行為 / 440
71 / 變態中的“變態” / 452
72 / 從變態行為、性欲倒錯到性癮癖化 / 458
73 / 新動物戀作為新的聯盟 / 466
74 / 網站門戶中性愛和多元之愛作為性和愛的新聯盟 / 478
75 / 不存在具有普遍性的道德 / 485
76 / 個人親密關係中的道德共識 / 489
77 / 賣淫和性工作 / 493
78 / 艾滋病作為疾病和錯覺 / 502
79 / 變遷作為宏大敘事 / 512
80 / 話語和非話語化的性欲性行為:話語中的人物形象 / 515
81 / 可以澄清和模糊不清的事實 / 517
82 / 青少年的情欲 / 528
83 / 性伴侶間的性欲和性行為 / 540
84 / 銀(白)人的性愛 / 549
85 / 付諸生活的性欲和性行為有利於健康增益 / 557
86 / 對性醫學術語的批判 / 560
87 / 對心理分析學的性高潮理論的批判 / 563
88 / 關於性障礙的短時性 / 569
89 / 弗洛伊德對性欲性行為的告彆 / 575
90 / 無性欲與當事人的觀點 / 581
91 / 自相矛盾的關係 / 591
92 / 自我實現的性和精益的性行為作為一種新的性範式 / 606
93 / 來自新性革命令人深思的新聞 / 612
94 / 新型性理念的退化 / 629
95 / 新型與早期的性欲性行為 / 636
96 / 性的內核 / 656
97 / 尋找一種情欲的藝術 / 661
98 / 珍貴無比的拜神般的愛情 / 677
99 / 正在走嚮終結的性時代? / 686
參考文獻 / 707
索 引 / 740
坦白講,一開始我是帶著一絲懷疑進入這本書的,畢竟涉及如此宏大而敏感的議題,很容易流於空泛或陷入故作高深的泥潭。然而,閱讀過半後,我徹底打消瞭疑慮,這本書的洞察力令人嘆服。它提供瞭一種極其細緻入微的觀察角度,去剖析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思的社會互動模式。作者對於人類行為驅動力的挖掘,精準得令人不寒而栗,他似乎能夠穿透錶麵的僞裝,直抵欲望和權力的核心地帶。我發現,書中許多論斷,雖然乍聽之下可能有些尖銳甚至令人不安,但隨著論證的深入,你不得不承認其內在的閤理性和深刻性。這套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現成的答案,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強有力的分析工具,讓讀者能夠用全新的目光去解構自己所處的現實環境。它更像是一份高精度的社會X光片,雖然有些部分看起來刺眼,卻是如此的真實和必要。
評分讀完這套書的初稿章節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邏輯架構之宏大與嚴謹,簡直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珠穆朗瑪峰。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對既有理論的簡單梳理或批判,而是試圖搭建起一個全新的、具有極強穿透力的分析框架。我尤其欣賞他處理復雜概念時那種毫不拖泥帶水的精準度,每一個術語的界定都清晰有力,仿佛是用手術刀在解剖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需要頻繁地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被某個觀點深深地震撼,需要時間去消化和內化那種顛覆性的視角。例如,他對權力運作機製的描繪,完全跳脫瞭傳統二元對立的窠臼,展現齣一種多維度的、流動的權力景觀。這種深度思考的體驗,對於長期在碎片化信息中遊走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它迫使你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預設,挑戰你固有的認知舒適區,那種智力上的拉扯感,正是優秀理論著作的魅力所在。
評分從學習方法論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典範。它清晰地展示瞭如何構建一套具有內在一緻性的批判體係。作者在論述過程中,非常注重引證和對話,他與曆代重要思想傢的觀點進行交鋒,但絕不是簡單的繼承或否定,而是通過吸收、重構,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特聲音。每一條“斷想”看似獨立,實則相互支撐,形成瞭一個緊密編織的知識網絡,這種結構迫使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去追蹤每一個論點的發展軌跡和相互關聯。對於希望在學術研究或深度批判性思維方麵有所提升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的組織結構本身就是一本極佳的教材。它教會的不僅僅是“看什麼”,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如何以一種係統化、批判性的方式去麵對和處理復雜的理論難題。這種訓練價值,遠超書本本身的知識內容。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簡直是一種享受,它兼具瞭學術的精準和文學的張力,讀起來完全沒有一般理論著作那種枯燥乏味的感覺。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將深奧的哲學思辨轉化為富有畫麵感和節奏感的文字。我特彆喜歡他運用的一些比喻和類比,它們巧妙地搭建起瞭一座通往抽象概念的橋梁,讓復雜的理論不再高不可攀。有時候,他會突然插入一句看似隨性卻擲地有聲的反問,讓你瞬間警醒,如同被一盆冷水潑醒。這種行文的抑揚頓挫,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期待感,你總想知道下一頁他會如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去揭示真相。更難得的是,盡管語言充滿魅力,作者卻從未犧牲內容的密度。可以說,這是一次在知識的深海中,伴隨著優美海風的航行,既有探索的艱辛,又有發現的愉悅。這種平衡的藝術,是很多學者難以企及的。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精美瞭,光是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分量感就讓人覺得物有所值。封麵那種帶著點復古氣息的字體和色調,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是一個對書籍的物理形態有較高要求的讀者,很多時候,一本書的紙張質量、排版布局,甚至裝訂的牢固程度,都能直接影響我的閱讀體驗。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內頁的紙張選擇瞭一種略帶米黃色的、觸感細膩的紙張,長時間閱讀下來也不會覺得刺眼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深度思考的理論著作來說簡直是太貼心瞭。側邊切口的處理也很講究,不同於市麵上常見的粗糙切邊,這裏的邊緣處理得非常平滑,體現齣齣版社在細節上的匠心獨運。而且,作為一套兩冊的套裝,兩本書的厚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內容承載量,又不會顯得過於笨重,便於攜帶和翻閱。我甚至會花點時間欣賞一下扉頁上的設計,那些細微的幾何圖案和留白的處理,都透露齣一種剋製而高級的美感,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投入到文字的世界中去,感覺這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藝術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