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為什麼不結婚
定價:36.80元
作者:方洛洛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1360946
字數:
頁碼:23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你後半輩子的選擇,應該是一個快樂的人,而不是一個無趣的人。
不結婚其實也是保持一種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本身是痛苦的,但又是非常迷人的。
結婚不是人人都需要的,要不然,婚姻和割禮就沒有區彆瞭。
你再有偏見,也跟你沒關係。
我看重的是感情,有一天我嫁瞭,我希望我是為瞭愛情而走進婚姻的。我相信如果我一直堅持我的渴望,我之後會擁有我想要的,隻不過我比彆人多瞭幾年單身的時光,多瞭這些思考。
內容提要
采訪故事。
每一個故事和受訪者都真實存在。
作者通過采訪的形式,剖析人物內心深處的秘密以及自我。
在未婚的時光中,一個人本應拼命活齣自己的精彩,卻有人將時間丟在自怨自艾和哭天抹淚中,之後火急火燎、帶著委屈地把自己變成已婚族。這也作者寫《我為什麼不結婚》係列故事的原因。
作者希望,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們能夠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而不是屈服他人意誌過著自殺般的生活。
你終會擁有我想要的,隻不過你比彆人多瞭幾年單身的時光,多瞭這些思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方洛洛,一個講故事的人,多年來“流竄”在各行各業,當過英語老師、藝人宣傳、媒體記者......願意講個故事,道破你的心事。
文摘
結婚是一道選擇題
受訪者:冰棍兒
性彆:女
年齡:30
職業:環境工程研究
采訪手記:冰棍兒是我的采訪對象中學曆高的一個。她在美國加州做博士後,專業是環境工程。她自嘲:“在親戚眼中,我就是掃大街的。”我跟她的緣分始於一封來信:“我也是個被社會痛恨的‘大齡未婚女青年’,不過所幸,能夠生活在國外,可以過舒服的日子。但是每次迴國,都會被人用質疑+鄙視+可憐的目光所包圍。更會有人質疑我的性取嚮! 但是,我有個很好的男朋友,我認為結婚不是人人都需要的。”更巧的是當時我正計劃著去加州旅行,於是我和冰棍兒很快敲定瞭見麵時間。
見麵前,我對冰棍兒的想象是手無縛雞之力、整天悶在實驗室裏的技術宅女。可當我們終在洛杉磯的一傢花草茶館見麵時,我看到的卻是一個皮膚黝黑的金剛芭比。冰棍兒竟然是個戶外達人,她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峽榖露過營;在死亡榖國傢公園看過浩瀚的繁星;在優勝美地國傢公園攀登過Half Dome(這是該公園的一個巨大花崗岩岩石,海拔近3000米,攀登需要提前申請)……更讓我感動的是,這位金剛芭比博士後的成長故事:她並非根紅苗正、一帆風順地茁壯成長成今天的模樣。事實上,在蛻變前,她經曆瞭許多不光彩的事,但這些不堪迴首的往事卻讓她一步步地摸索著找到瞭現在的自己。
口述實錄:
我在北方的一個小縣城長大,雖說念瞭大學,但應試教育下的孩子,總是彆人說啥就是啥。因為從未齣過遠門,沒和外界溝通過,思想自然也落後得不行。本科畢業後,我理所應當地認為父母、親戚說的就是對的,要趕緊找對象結婚。
經人介紹,我很快認識瞭一個有房有車、傢境不錯、看起來也靠譜的男人。我當時還很幼稚地認為自己交瞭好運,竟然遇到一個條件這麼好的男人。那時,我在南方念研究生,就計劃著一畢業,就迴到我們的小縣城找工作、結婚。可我和他異地交往剛半年,就覺齣不對勁瞭,比如他不接電話、不迴短信,好不容易接電話瞭,也說忙,立馬就要掛電話。我當時傻,完全不瞭解男人,總是自己自己說,他肯定是太忙瞭。
不過慢慢地,我也差不多知道我們沒戲瞭,但我是不撞南牆不迴頭的人,不是不想迴頭,而是需要南牆幫助自己轉身。一放寒假,我就趕迴去找他討說法。沒想到他還是不接電話、不迴短信。在北方鼕天的寒風中,我從下午3點等到淩晨,他都沒有齣現。我怕爸媽擔心,當晚找瞭傢賓館,挨到第二天纔迴傢,裝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後來我纔知道,原來他傢又給他介紹瞭個女朋友,他們相處得不錯,都訂婚瞭。他曾跟我說,他配不上我,不指望我和他有未來。從那之後,我隻要聽到男人說這句話,就立馬閃人,並且告訴對方,你確實配不上我。再後來,我和他又見過一麵,當時他已經結婚瞭,但仍試圖和我發生關係。
我果斷地把他拉黑瞭!
這段不歡而散的感情給瞭我很大的打擊,因為在這段感情裏我是那個不被珍惜和尊重的一方,我就覺得自己真的不值得被珍惜和尊重。同時又無知地認為:世界上的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從那之後,我有過一夜情,做過彆人的小三(但沒破壞過人傢的婚姻),也試圖找個暴發戶,因為當時覺得反正找不到好男人,還不如找個有錢的,那麼多人可以傍大款,要不我也試試?後來想通瞭,乾嗎要韆方百計地算計彆人那點兒錢呢,還不如自己掙起來省時省心。
其實,我可以不告訴你我這些不光彩的過去,但是我的過去就是很多不同女人的縮影,我能成為今天的我,都是因為那些愚蠢的事情告訴我: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是可以依靠的,那麼這個人隻能是我自己。
做瞭那麼多愚蠢的事情之後,我意識到:不能把自己的幸福賭在男人身上。我又繼續讀瞭博士。那段時間,我每天除瞭做科研,還和朋友搞社團活動。通常早上7點起床,半夜搞完工作,齣去跑個步,迴來洗澡睡下時,已經是淩晨2點瞭。雖然很忙很纍,但心裏卻是充實的。我從周圍同學身上學到瞭很多東西,也從他們眼中看到瞭自己,原來我是一個的人,是值得被珍惜和尊重的。雖說那時候自己成長瞭很多,但內心還沒有完全進化好,仍然很low,認為女人嫁個好人傢比什麼都重要。
後來,我遇到瞭一個“高富帥”。我們是在一傢跨國公司實習時認識的,他當時在北京的一所名校讀碩士。讓我奇怪的是,他每天都穿軍裝。熟悉瞭之後纔瞭解到,他的爺爺奶奶都是軍區的重要人物,他現在仍住在大院裏。他是好孩子型的男生,人很安靜,也有禮貌,喜歡植物和動物,應該說是一個絕好的結婚對象吧,正好他對我也有意思,我們就在一起瞭。但沒多久,我就拿到瞭學校的奬學金,來美國的大學做三個月的交換生。沒想到,這三個月改變瞭我的人生。
我喜歡美國的生活,在這裏我可以盡情地做自己,不用擔心彆人怎麼看我。我想留在美國,但他不能齣國。我掙紮瞭很久,不是有瞭以前的經驗教訓嘛,覺得要選擇有利於自己的那條路,於是我就和他坦白瞭,說還是喜歡生活在國外,就這樣,我們和平分手瞭。我從沒後悔自己的選擇,甚至為自己的選擇感到慶幸,雖然我放棄瞭可能穩定而富足的生活,但現在的我精神上更富足也更快樂。我和他偶爾還聯係,他也有瞭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也馬上要結婚瞭,我祝福他。
現在我在美國做博士後,博士後的生活呢,就是一個普通上班族的生活,隻不過我們麵對的工作是從理論物理到應用數學,從有機化學到分子生物學,基本上都是大傢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博士後其實是一種培訓,培訓自己獨立發現並處理問題的能力。人們喜歡妖魔化女博士和女博士後,那是因為博士和博士後的生活離大眾的生活太遙遠,人們對未知的東西都有恐懼感,如果讓他們恐懼的對象是女人,那就是雙重恐懼瞭。
如今,我拿著自己的工資,租著自己的房子,開著自己的車,還能因為工作去其他國傢(去年去瞭巴黎和巴塞羅那,今年去瞭印度)旅行。業餘時間,我和朋友們露營、漂流、攀岩,我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能學到新的知識。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那種感覺,就是覺得這個世界上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我有能力,也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我不需要彆人告訴我,我做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我穿的衣服是漂亮的還是醜陋的,我應不應該美白,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經過自己的大腦做判斷,而且的判斷標準是:Isthis what I want(這是我想要的嗎)?
如果你喜歡駕駛帆船,你是喜歡自己駕駛,還是喜歡彆人告訴你具體方嚮並且不停地提醒你呢?我喜歡前者,自己控製自己的人生。“控製”這個詞聽起來不那麼好聽,但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基本情感,它就像懸崖上的一根繩子。為什麼有些人總愛指責彆人做什麼事或者不做什麼事,比如那種覺得大齡未婚女青年是“害蟲”的人,因為這些人也需要控製感,不幸的是他們不能在自己的生活裏得到控製感。
人們說起一輩子好像是個時間限定,我覺得一輩子不是時間限定,而是過程,我更看重如何過這一輩子。齣生和死亡,不是我能掌控的,但這中間的過程,卻是可以自己掌控的,這就是我們有大腦的原因。在麵臨選擇的時候,能做齣自己的選擇並為此承擔責任是我追求的生活,因為這樣纔會避免相互埋怨,纔會避免後悔。直到今天,我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因為這些選擇都是我自己做的。
我現在的男朋友是美國猶太人,我和他是在遛狗的時候認識的。他次約我是去喝咖啡,我們約會瞭一年之後,正式升級成為男女朋友,現在我們在一起兩年瞭。我們從未對彼此發過脾氣,因為沒有必要。和他在一起,我變成瞭一個越來越好的人。這裏說的“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我不給我爸媽錢(不孝順),我不討好男生(不溫柔),不讓男人每次都付錢(不小鳥依人)。我說的好,是獨特和獨立,是尊重和包容,是平等地對待任何人,是認識自己的人生並為自己設定方嚮。
他吸引我的地方很多,比如他的理想是從事兒童的智商發育診斷。在美國,這是要考取執照的,執照的通過率非常低。所以他現在一邊工作,一邊備考執照。他還是個業餘攝影師,我們每次齣去玩兒,他都是天不亮就起床,連續蹲點隻為瞭拍日齣。他患有罕見的消化係統疾病,切除瞭大腸,但仍然可以過著和彆人無異的生活,他總是push(推動)自己做到好,但是從來不push(推動)彆人。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相處方式,我為他的經曆感動,也感謝他沒有任何改變我的企圖。
不可否認,我們有些興趣是不同的,但我們都尊重彼此喜歡和熱愛的事情。他以前約會過但後來成為朋友的人約他吃飯,他會事先問我是否介意。我和異性朋友齣去露營,也會問他是不是OK。就算雙方認為有必要就一些觀點談談,也會開誠布公地說:Let’s talk(讓我們談一談)。
我沒有特彆的關於結婚的偏愛,我不會說我就是不結婚,也不會說我會結婚,但是我知道,當婚姻成為一個選擇的時候,我有能力做齣自己的選擇,我有能力告訴自己那是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有些話說給年輕一點兒的人,那就是:和渣男談戀愛就像熊市,沒有短期損失,也會把你消磨殆盡,所以要及時止損;和好人(男人或者女人都無所謂)談戀愛就像牛市,短期成不瞭暴發戶,但是長久下來哪怕分手,你也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內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不是彆人給的,而是自己一點兒一點兒努力賺來的。
後,我想把我對爸媽說的話分享給大傢:傢傢都有難念的經,日子不是過給彆人看的,是要自己感受的;彆人過得好,我們餓不死,彆人過得不好,我們也撐不死;沒結婚的人不是魔鬼,你再有偏見,也跟你沒關係。
序言
(三)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書名極具話題性,也因此吸引瞭我。在社交媒體充斥著各種“曬婚”、“秀恩愛”的今天,一個如此鮮明地錶達“不結婚”意願的書名,本身就具有一種挑戰性。我抱著一種既好奇又有些戒備的心態去閱讀。起初,我擔心書中會充斥著對婚姻的負麵評價,甚至是一種對伴侶的指責。但讓我意外的是,作者的敘述是如此的平和,甚至帶著一種釋然。她並沒有將不結婚的原因歸咎於外界的種種不公,而是更多地從自我審視和個體價值的角度去解讀。她探討瞭獨立性、自我實現、以及個人自由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這些都是我一直以來非常看重但又常常感到難以平衡的議題。書中的一些觀點,比如對“完整人生”定義的質疑,對情感需求的另類理解,都讓我耳目一新。我發現,作者並不是在宣揚一種激進的“反婚”思想,而是在真誠地分享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選擇,以及在這種選擇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思考。它引發瞭我對自己人生道路的更多反思,也讓我重新思考“幸福”的定義。
評分(五) 我懷著一種復雜的心情開始閱讀《【WL】我為什麼不結婚》。一方麵,我對其直白的書名感到好奇;另一方麵,我也曾經曆過關於婚姻的睏惑,對作者的經曆充滿瞭探究的欲望。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失望,它以一種非常個人化、卻又觸及普遍睏境的方式,展現瞭作者對人生選擇的深刻思考。我驚喜地發現,作者的文字並非簡單的對婚姻的否定,而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肯定,對自我成長空間的珍視。她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在社會壓力下,個體如何保持獨立思考,如何在關係中尋找平衡,以及如何定義屬於自己的幸福。書中的許多段落,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仿佛作者窺見瞭我的內心世界。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社會期待與個人理想之間的關係時,所展現齣的智慧和勇氣。她並沒有刻意去迎閤,也沒有極端地去反抗,而是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走齣瞭自己的道路。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不結婚”的論述,它更是一次關於生命意義、個體自由和幸福探索的深刻旅程,它讓我更加堅定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嚮。
評分(四) 這本《【WL】我為什麼不結婚》給我帶來瞭非常深刻的閱讀體驗。它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不結婚”的手冊,也不是一本宣泄對婚姻不滿的書。相反,它更像是一次深入靈魂的對話,作者以一種坦誠而極具韌性的姿態,剖析瞭自己在人生選擇中的掙紮、堅持與成長。我被書中字裏行間流露齣的獨立精神和對自我價值的堅定追求所打動。作者在敘述過程中,並沒有迴避內心的脆弱和對未知的不安,這反而讓她的文字顯得更加真實可信。她探討瞭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以及個體如何在這些期待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這部分內容讓我感同身受,也從中獲得瞭很多啓發。我欣賞作者不隨波逐流、堅持內心聲音的勇氣。這本書讓我明白,人生的美好不在於遵循統一的劇本,而在於如何書寫屬於自己的獨特篇章。它鼓勵我重新審視那些被社會普遍認可的“成功”標準,去發掘屬於自己的、真正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評分(二) 拿到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驚喜。我本以為會是一本充滿抱怨或者憤世嫉俗的作品,但讀過之後,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甚至可以說是溫柔,她並沒有用激烈的言辭去批判什麼,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瞭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曆程。書中的每一個段落,都像是精心打磨的珍珠,閃爍著真摯的光芒。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一些生活細節時的那種觀察力,她能夠從平凡的日常中捕捉到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情感和思考。比如,她對人際交往的洞察,對社會期望的迴應,都寫得極其到位。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陷入沉思,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的影子,或者,看到瞭未來可能的樣子。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它卻提供瞭一種思考的路徑,一種重新審視自己、審視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它讓我意識到,人生的選擇是多樣的,幸福的定義也是多元的。作者的文字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那些模糊不清的念頭,幫助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
評分(一) 這本書的書名一開始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在這個似乎越來越多人選擇晚婚、不婚的時代,一個如此直白的題目,不禁讓人想知道作者究竟有著怎樣的經曆和思考。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正處在一個有些迷茫的人生階段,對於親密關係、婚姻這些話題,也常常在內心深處反復咀嚼。我期待著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共鳴,或者至少,看到一個不同於主流聲音的視角。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社會壓力和個人選擇之間的張力的,畢竟,在很多文化語境下,婚姻仍然被視為人生的必選項。不結婚,往往意味著要麵對無數的疑問、不解,甚至是不被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種“不被理解”的根源,以及作者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堅持自我的。同時,我也在想,作者會分享一些關於個人成長、獨立思考的經曆嗎?畢竟,做齣與眾不同的選擇,往往需要強大的內心力量和清晰的自我認知。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個深刻、真誠的內心獨白,帶領我一同探索那些關於選擇、關於自由、關於何為幸福的復雜命題,而不是簡單地陳述一個“不結婚”的事實,而是去探究其背後的“為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