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论人类的认识:校勘全译本 | ||
| 作者 | 约翰·洛克,胡景钊 | ||
| 定价 | 128.00元 | ||
| ISBN号 | 9787208144194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论人类的认识》(即《人类理解论》)是西方哲学史,尤其是近代哲学认识论传统中举足轻重的一部著作。它是英经验主义认识论传统的开创之作。 自1689年次出版以来,洛克对此书进行了反复修改。于是《论人类的认识》早期陆续出版了七个英文版本,不同版本之间,在语词上有着颇多不同。而后尼迪奇对此书的七个版本进行了比较与考察,并参考法文、拉丁文译本等版本,编定了迄今为止《论人类的认识》的全面校勘本,中译本次引进。它以全方位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洛克在此书的写作与之后的修改过程中的细微的思想变化与表述的差别,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对照《论人类的认识》不同版本的内容,更为详尽地了解洛克的哲学思想。对于洛克哲学思想的专业研究,此书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 编辑推荐 | |
◎ 影响休谟、康德的启蒙经典,经验主义认识论奠基之作 ◎ 七版本校勘全新译本,呈现洛克的天才、谦逊与审慎 |
| 作者介绍 | |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哲学,毕业于牛津大学,1688年成为皇学会会员。曾任部长等职。他与贝克莱、休谟并列为英经验主义认识论传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反对以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人为代表的唯理论传统,提出了“白板说”,为经验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基础。另外,他在社会契约理论上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理论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论》《论人类的认识》(即《人类理解论》)等。 译者:胡景钊,1951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历史政治系(历史专业),后到中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进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史。1960年中山大学复办哲学系后,一直在该系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西方哲学史教学工作,并曾兼任该系西哲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和主任等行政工作。出版专著有《十七世纪英哲学》(与余丽嫦合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 |
| 序言 | |
我最近开始接触一些偏向经验主义哲学的基础读物,发现很多时候,晦涩的术语和僵硬的译文成了理解思想深处的最大障碍。然而,在翻阅这本特定的译本时,我发现它在处理复杂概念时展现出惊人的平衡感。译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如迷雾般难以捉摸的洛克思想,用一种既忠于原文精神又不失当代可读性的语言清晰地呈现出来。尤其是在探讨“观念的来源”那些经典段落时,那些原本可能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悟的句子,在这版译文中读来却是豁然开朗,仿佛作者就在耳边,用最直接的方式与你对话。这种翻译上的功力,绝非简单的词汇替换可以达到,它需要对哲学语境有极高的敏感度和深厚的文学底蕴,这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更专注于洛克那精妙的论证结构本身,而不是被语言的障碍所困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古典韵味的封面,每一次拿起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过程中手指划过书页时,那种细腻的触感让人非常愉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丝毫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布局的处理非常考究,字里行间留有的呼吸空间恰到好处,使得文本的逻辑线条清晰可见,即使是面对这样一部思想深刻的著作,阅读起来也感到异常流畅。不得不提的是,这本译本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每一个章节的标题、脚注的引用方式,都显示出编者对原著的敬意和对读者的关怀。我个人认为,好的实体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品,而这本《论人类的认识:校勘全译本》无疑成功地将两者完美结合了起来,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让人在享受知识盛宴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
评分从纯粹的文献学角度来看待这本《校勘全译本》,其工作量和细致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在我收藏的众多哲学经典中,很少有译本能将“校勘”一词做到如此扎实的地步。我特地比对了一些关键的论断和术语的翻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具有历史争议性的哲学表达时,确实采纳了一种更为审慎和多角度考量的译法,并且在脚注中做了明确的说明或权衡。这种对文本流变和不同解释传统的尊重,体现了译者团队极高的学术良知。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洛克思想源流,甚至未来可能要进行学术研究的读者而言,这种细致入微的文本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它确保了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是在一个高度负责任的学术框架内构建起来的。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时,更多是冲着“约翰·洛克”这个名字去的,期望能从中学到关于人类心智运作的基石理论。但真正深入阅读后,我体验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智力上的挑战与满足感交织的情绪。这本书的论证过程极其严密,每一步的推导都像是精密的数学证明,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它强迫你去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信念,去追问“我如何知道我所知道的?”这种体验非常深刻,它不像一些通俗读物提供即时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质疑和构建知识的系统工具。阅读它需要时间,需要反复咀嚼,但每当攻克一个难解的论点,那种思维被拓宽的成就感,是其他任何娱乐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对于一个初涉哲学殿堂的学习者来说,面对西方古典哲学巨著时,最担心的莫过于“读不下去”。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不同版本的译本,常常因为翻译腔过重或者对时代背景解释不足而半途而废。但是,这套《校勘全译本》提供的附加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仅仅提供了精确的文本,更在关键之处辅以详尽的校注,这些注释如同夜空中指引方向的灯塔,不仅解释了十八世纪的特定术语,还时常会对比不同的手稿版本,对于我们理解文本的演变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那些历史性语境的解释上所下的功夫,这些细微的差别,极大地帮助我构建起一个立体的、而非扁平化的洛克思想图景。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全译”,更在于“校勘”二字所体现出的学术严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