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研图书馆 数控系统现场调试实战手册 黄风 三菱数控系统安装调试教程书籍 机床数控系统设计 调试维修

华研图书馆 数控系统现场调试实战手册 黄风 三菱数控系统安装调试教程书籍 机床数控系统设计 调试维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控系统
  • 现场调试
  • 三菱数控
  • 机床维修
  • 华研图书馆
  • 数控编程
  • 安装调试
  • 维修实战
  • 工业自动化
  • 机床数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苑春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8458
商品编码:27737830206
丛书名: 数控系统现场调试实战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16开

具体描述

书名:数控系统现场调试实战手册

定价:98.00元

作者:黄风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8458

 

模板保护代码


适读人群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数控技术从业人员,对机床数控系统设计、调试、维修、操作人员特别适用,也是高校教师和高职高专学生在教学培训时的参考书籍。
1内容实用:以三菱数控系统为主介绍,是现场数控调试人员的经验汇总;
2实例丰富:应用范围涵盖了加工中心、钻削中心、车床、龙门加工机床、感应热处理机床、激光加工机床、磨床、数控机床联网控制、位置检测系统等。


第1章数控系统调试简明步骤001 

1.1初始调试简明步骤001 

1.2基本硬件设置002 

1.2.1伺服驱动器站号设置002 

1.2.2I/O单元站号设置003 

1.2.3NC内部数据(SRAM)初始化004 

1.3开机参数设置及快捷设置005 

1.3.1初始参数设置005 

1.3.2快捷系统设置005 

1.3.3基本开机参数设置007 

1.3.4日期/时间设置008 

1.4控制单元与PC的连接009 

1.4.1以太网通信的设定009 

1.4.2GX—DEVELOP的连接设定010 

1.4.3GX—DEVELOP编程软件的参数设置011 

1.5PLC参数设定012 

1.6I/O检查与报警检查012 

1.7手动操作确认014 

1.7.1确认手轮运行功能014 

1.7.2确认JOG运行014 

1.7.3发生振动时的初始对策014 

1.8原点设置015 

1.9软限位的设定016 

1.9.1概要016 

1.9.2软限位设置详细说明018 

1.9.3软限位Ⅰ018 

1.9.4软限位Ⅱ018 

1.9.5软限位ⅠB019 

1.9.6软限位ⅠC019 

1.9.7倾斜轴运行范围设置020 

1.10减速核查020 

1.10.1减速核查的功能020 

1.10.2减速核查的方式020 

1.10.3G0/G1的减速核查021 

1.10.4反向运动时的减速核查022 

1.10.5参数022 

1.10.6注意事项023 

1.11备份与恢复023 

1.12开机后常见的故障报警及排除024 

第2章实用PLC程序的编制026 

2.1初始设定026 

2.1.1对急停信号的处理026 

2.1.2对复位(RESET)信号的处理027 

2.1.3对限位信号的处理027 

2.1.4对速度倍率设定方式的选择027 

2.1.5对制动器(抱闸)信号的处理028 

2.2工作模式选择部分程序的编制028 

2.2.1数控机床工作模式的分类028 

2.2.2编制工作模式程序的注意事项028 

2.2.3不同工作模式的状态029 

2.3伺服轴运动控制030 

2.3.1各伺服轴的点动正反转030 

2.3.2手轮的使用和编程031 

2.3.3快进功能的实现031 

2.4运动速度的设定032 

2.4.1切削进给速度的倍率调节和手动速度的设定032 

2.4.2主轴速度倍率调节的PLC程序处理033 

2.5数控功能的选择033 

2.6对M、S、T指令的处理程序034 

2.6.1对M指令的处理034 

2.6.2对S指令的处理036 

2.6.3对T指令的处理036 

2.7主轴运行程序036 

2.8报警程序的编制037 

第3章PLC接口的功能和用法039 

3.1功能性接口Y接口的定义、功能和使用方法039 

3.2输入型数据接口的定义、功能和使用方法079 

3.3表示NC工作状态的X接口的定义、功能和使用方法088 

3.4输出型数据接口的定义、功能和使用方法101 

第4章数控车床的PLC程序编制112 

4.1数控车床刀架换刀的工作顺序112 

4.2数控车床的换刀动作及指令113 

4.2.1数控车床换刀动作的方式113 

4.2.2刀架换刀动作启动信号113 

4.2.3刀架换刀动作停止信号114 

4.3换刀过程的其他问题114 

4.3.1关于T指令的完成条件114 

4.3.2相同刀号判断115 

4.3.3面板选刀遇到的问题115 

4.4关于液压卡盘的安全工作模式115 

4.5液压尾顶的工作模式116 

第5章数控机床刀库选刀换刀程序的编制118 

5.1刀库运动的基本知识118 

5.1.1刀库运动基本术语118 

5.1.2M70系统内置刀库的设置118 

5.1.3刀库中的环形坐标系120 

5.2换刀专用指令的功能及使用121 

5.2.1换刀专用指令的基本格式121 

5.2.2S.ATCK1RnRmMn——刀具号搜索指令122 

5.2.3S.ATCK3RnRmMn——刀具交换指令122 

5.2.4S.ATCK4RnRmMn——刀具交换指令125 

5.2.5S.ATCK7RnRmMn——刀盘正转指令126 

5.2.6S.ATCK8RnRmMn——刀盘反转指令127 

5.2.7S.ATCK9RnRmMn——刀具号读取指令127 

5.2.8S.ATCK10RnRmMn——刀具号写入指令128 

5.2.9S.ATCK11RnRmMn——一次性写入全部刀具号指令129 

5.2.10S.ROTK1RnRmMn——刀库旋转分度指令129 

5.3斗笠式刀库换刀程序的编制131 

5.3.1斗笠式刀库的基本特点131 

5.3.2换刀指令的使用131 

5.3.3换刀PLC程序的编制方法134 

5.3.4换刀宏程序的编制方法134 

5.3.5刀库换刀的安全保护139 

5.3.6刀库换刀调试必须注意的问题140 

5.4机械手刀库的换刀程序开发和调试140 

5.4.1机械手刀库的工作特点140 

5.4.2换刀宏程序及PLC程序的编制方法140 

5.4.3刀库调试必须注意的问题143 

5.5伺服电机刀库的选刀换刀144 

5.5.1伺服电机刀库的优越性144 

5.5.2伺服电机刀库的换刀流程145 

5.5.3斗笠式伺服电机刀库的程序开发147 

5.5.4机械手类型伺服电机刀库的程序开发148 

5.5.5伺服电机刀库的运动控制方案148 

5.5.6伺服电机刀库的控制设计方法148 

5.5.7伺服电机刀库选刀原则149 

5.6钻削中心的选刀换刀150 

5.6.1关于钻削中心刀库150 

5.6.2钻削中心换刀流程及换刀宏程序150 

5.6.3注意事项151 

5.6.4宏程序构建流程152 

5.6.5NC系统上的几个概念153 

5.7大直径刀具换刀程序开发中的应用153 

5.7.1问题的提出153 

5.7.2解决问题的思路153 

5.7.3刀库初始化153 

5.7.4刀具交换的流程判断154 

5.7.5换刀宏程序154 

5.7.6换刀程序1156 

5.7.7换刀程序2157 

5.7.8换刀程序3157 

5.7.9总换刀宏程序157 

5.7.10主加工程序100(选刀、换刀分离)159 

5.7.11主加工程序200(选刀、换刀连续)159 

5.7.12相关的PLC程序159 

第6章PLC程序编制的基本技术要点161 

6.1PLC高速处理和主处理的区别与使用161 

6.2多程序运行163 

6.3计时器T、计数器C数值设置163 

6.4PLC程序中使用的常数164 

6.5通过PLC程序对部分参数的修改和设置164 

6.6PLC程序与宏程序的接口164 

6.7PLC专用指令165 

第7章数控系统主要参数的功能及设置166 

7.1基本参数的功能及使用166 

7.2轴规格参数183 

7.2.1轴规格参数183 

7.2.2回原点专用参数186 

7.2.3绝对位置设定188 

7.2.4第二类轴规格参数190 

7.3伺服系统参数193 

7.4主轴参数200 

7.4.1主轴基本规格参数200 

7.4.2E60系统主轴电机参数203 

7.4.3M70系统主轴电机专用参数206 

第8章伺服系统的调试209 

8.1负载惯量比的确定209 

8.2速度环增益的设定211 

8.2.1调整流程211 

8.2.2调整操作步骤212 

8.3共振频率的测定214 

8.4陷波滤波器的使用214 

8.4.1陷波滤波器的使用214 

8.4.2滤波器共振频率的自适应跟踪功能216 

8.5速度环前馈补偿的设定218 

8.6抖动补偿219 

8.7固定频率滤波器应用设置及振动分类219 

8.8位置环增益220 

8.9SHG控制(SmoothHigh�睪ain平滑高增益控制)220 

8.10加工时间的佳调整221 

8.11紧急停止的设定223 

8.11.1减速控制223 

8.11.2垂直轴防落控制224 

8.11.3垂直轴上拉控制229 

8.12保护功能230 

8.12.1过载检测230 

8.12.2误差过大检测231 

第9章数控系统回原点及坐标系的建立232 

9.1相对位置检测系统回原点方式232 

9.1.1回原点的动作过程232 

9.1.2相对位置检测系统回原点过程的相关术语233 

9.2绝对位置检测系统的回原点方式235 

9.2.1基准点方式回原点235 

9.2.2碰压式回原点236 

9.2.3碰压方式中的自动原点设置方式237 

9.2.4绝对位置检测系统简易原点设置238 

第10章数控系统的常用功能/239 

10.1主轴换挡239 

10.1.1主轴换挡过程简述239 

10.1.2主轴换挡相关参数239 

10.1.3主轴换挡相关的PLC接口信号241 

10.1.4主轴换挡的PLC程序处理241 

10.2PLC读写窗口244 

10.2.1读写窗口的一般表述244 

10.2.2控制数据组245 

10.2.3读窗口245 

10.2.4写窗口246 

10.2.5负载表的制作247 

10.2.6当前位置的读出样例251 

10.2.7写入数据案例252 

10.3PLC轴的使用方法253 

10.3.1PLC轴的基本设置253 

10.3.2PLC轴动作时序图257 

10.3.3参考点DOG信号261 

10.3.4手轮功能262 

10.3.5PLC梯形图样例262 

10.3.6相关参数263 

10.4直接调用画面功能263 

10.4.1直接调用画面功能简述263 

10.4.2画面切换专用寄存器及其功能263 

10.4.3PLC程序样例265 

第11章全自动高精数控双面铣的控制技术开发266 

11.1全自动数控双面铣机床的主要配置和性能要求266 

11.1.1全自动数控双面铣机床的主要配置266 

11.1.2全自动数控双面铣机床的性能要求266 

11.2加工程序的设计267 

11.3程序的安全保护269 

11.4加工精度误差及解决方案269 

11.5数控系统的定制画面270 

第12章中断功能在数控专用机床加快生产节拍上的应用271 

12.1专用数控机床的工作要求271 

12.2启用M70的中断功能272 

12.3启用手动自动同时有效功能272 

12.4M70中使用手动定位模式的技术要点273 

第13章多M指令的正确使用275 

13.1一般M指令的处理过程275 

13.2对感应器运动的处理方法276 

13.3解决问题的关键277 

第14章伺服同期控制功能的调试及故障排除279 

14.1同期控制的基本概念279 

14.2同期控制模式的构成279 

14.3同期控制的实现281 

14.4相关的参数283 

14.5原点的设置284 

14.5.1参数#1493对各运行模式的限制284 

14.5.2手动挡块式回原点285 

14.5.3绝对位置检测系统的原点确定288 

14.6上电后的同期位置校正289 

14.7同期误差显示289 

14.8回原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90 

14.9机械精度误差的补偿290 

14.10软极限引起的问题290 

第15章高速高精度功能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292 

15.1高精度功能292 

15.1.1前插补控制292 

15.1.2佳转角过渡速度控制294 

15.1.3矢量精插补296 

15.1.4前馈控制296 

15.1.5圆弧入口/出口控制297 

15.1.6S型滤波器控制298 

15.1.7圆弧加工椭圆度误差补偿298 

15.1.8入口/出口的平滑补偿298 

15.2高速加工模式299 

15.3高速高精度模式299 

15.3.1高速高精度功能可以达到的速度300 

15.3.2高速高精度特有的功能300 

15.4高精度功能的调用301 

15.4.1G61.1指令301 

15.4.2G08指令302 

15.5高速功能的调用302 

15.6高速高精度功能的调用303 

15.7高速高精度功能在加工中的应用305 

15.7.1案例一305 

15.7.2案例二306 

15.7.3案例三307 

15.7.4案例四308 

15.7.5案例五310 

15.8高速高精度功能设置参数汇总311 

第16章数控系统建立绝对值检测系统的技术关键313 

16.1相对值检测系统与绝对值检测系统的区别313 

16.2建立绝对值检测系统的必要条件314 

16.3设置绝对值检测系统原点的方法314 

16.3.1相对值检测系统回原点的原理和实际操作过程314 

16.3.2绝对值检测系统建立原点的原理和过程315 

16.3.3绝对值检测系统设定原点的实际操作315 

16.3.4对绝对位置设定画面的解释316 

16.4伺服同期绝对原点的设定316 

第17章组合机床数控系统故障排除318 

17.1故障案例一318 

17.2故障案例二319 

17.3故障案例三320 

17.4故障案例四321 

17.5故障案例五322 

17.6故障案例六322 

第18章数控系统在轧辊磨床改造上的应用324 

18.1基本配置324 

18.2调试中的问题及故障排除325 

18.2.1Z轴速度问题及对电子齿轮比的分析325 

18.2.2插补速度的限制325 

18.3磨削程序的结构326 

18.3.1轧辊磨床的基本工作顺序326 

18.3.2客户对加工程序的要求326 

18.3.3加工程序的编制原则326 

18.4加工程序中变量设置及使用327 

18.4.1公共变量的设置327 

18.4.2程序内部用变量328 

18.5实用加工程序328 

18.6PLC程序与加工程序的关系329 

18.6.1当前磨削齿数的处理329 

18.6.2加工圈数的显示329 

第19章宏程序读取PLC信息特殊功能在专机上的应用330 

19.1问题的提出330 

19.2三菱CNC特殊功能的应用330 

19.2.1DDB功能的应用330 

19.2.2对进给轴当前位置的处理331 

19.2.3使用宏程序读取PLC程序中的相关信息331 

19.3实用的主加工程序332 

第20章巧用程序跳过功能实现加工程序的分支流程334 

20.1专用机床的交替循环工作要求334 

20.2解决问题的对策334 

20.3斜线可选程序跳过功能的实际应用335 

20.3.1斜线可选程序跳过功能的启用335 

20.3.2主加工程序的编制335 

20.3.3交替调用上料程序的实现336 

20.4实际效果337 

第21章伺服参数对圆形工件形位误差的影响和调试338 

21.1加工圆形工件时出现的形位误差338 

21.1.1铣内圆出现接痕及调整处理338 

21.1.2对丢步或过冲的处理339 

21.1.3对铣内圆时在A、B、C、D点出现台阶的进一步讨论339 

21.2圆度误差在45°方向达到大的原因339 

21.2.1实际加工案例339 

21.2.2圆度误差在45°方向达到大的原因340 

21.3产生圆度误差的原因340 

21.4提高加工精度的对策340 

第22章宏程序变量转换的柔性加工系统技术研究341 

22.1专用连杆加工机床的工作要求341 

22.2解决方案341 

22.3PLC梯形图程序编制342 

22.3.1利用GOT进行参数的预置和零件选择342 

22.3.2根据加工零件选择加工参数的PLC梯形图编制342 

22.4使用宏程序读取PLC程序中的相关数据343 

22.4.1读取PLC程序中的相关数据的宏程序343 

22.4.2实用的柔性主加工程序343 

第23章数控冲齿机大小齿现象的消除及过载报警修正程序的技术开发346 

23.1大小齿问题的出现346 

23.2大小齿的形状分布及成因分析347 

23.2.1大小齿的形状分布347 

23.2.2出现大小齿的原因分析347 

23.3消除大小齿的对策347 

23.3.1第一种解决方案347 

23.3.2第二种解决方案348 

23.4冲齿过程中的过载报警处理及修正程序348 

23.4.1过载报警的发生348 

23.4.2过载报警的处理方法348 

23.4.3修正程序的开发和执行349 

第24章主轴定位功能在大型进口卧式加工中心改造上的应用/350 

24.1外置编码器进行主轴定位350 

24.1.1故障一的判断与排除350 

24.1.2故障二的判断与排除352 

24.2接近开关进行主轴定位352 

24.2.1接近开关定位方法352 

24.2.2使用接近开关定位的要点354 

第25章双系统功能在双刀塔车床改造中的应用355 

25.1具备双系统功能的数控系统硬件配置及功能355 

25.1.1M70A具备的双系统功能355 

25.1.2M70A数控系统硬件配置355 

25.2系统的连接和相关参数的设置356 

25.2.1双系统各轴的连接356 

25.2.2开机后有关双系统参数的设定356 

25.3与双系统功能相关的PLC程序357 

25.4双系统功能在车床上的有关应用358 

25.4.1平衡切削358 

25.4.2双系统中的程序互相等待运行359 

第26章NCconfigurator2软件的使用361 

26.1新建工程的设置361 

26.2通信设置363 

26.3读写参数364 

26.4DNC传输以及标准RS232C传输的设置366 

26.5特殊功能相关参数的集中设置367 

26.6工具菜单的使用368 

参考文献370


本书以三菱数控系统为基础,对数控系统调试工作的工作流程所的指令及主要参数做了简明准确的解释,提供了实用PLC程序的详细案例,总结了数控系统现场调试经验和故障排除方法,介绍了数控系统在各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应用范围涵盖了加工中心、钻削中心、车床、龙门加工机床、感应热处理机床、激光加工机床、磨床、数控机床联网控制、位置检测系统等各方面。内容翔实,实例丰富,是一本来自现场、又为现场服务的书。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数控技术从业人员,对机床数控系统设计、调试、维修、操作人员特别适用,也是高校教师和高职高专学生在教学培训时的参考书籍。


《精密制造的基石:现代机床数控系统原理与应用解析》 内容梗概: 本书深入剖析现代机床数控(CNC)系统的核心原理、构成要素、发展历程及其在精密制造领域中的关键作用。内容涵盖了从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如PLC、伺服驱动、编码器等)到软件功能(如G代码、M代码、插补算法、刀具补偿等)的全面介绍。本书特别侧重于数控系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数控系统(如开放式、闭式、专用式)的特点与选择依据,并对伺服控制、回转工作台控制、多轴联动控制等高级数控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本书还结合了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数控系统在智能工厂建设中的地位,为读者提供了前瞻性的视野。 详细内容介绍: 第一篇:数控系统基础理论与发展 第一章:数控技术概述 1.1 机床数控化的历史与发展:从手动操作到全自动化,数控技术如何颠覆传统制造。 1.2 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定义:何为数控系统?其核心功能是什么? 1.3 数控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从航空航天到消费电子,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领域。 1.4 数控系统的分类与特点:根据控制方式、功能、开放性等对数控系统进行分类,并解析各自的优劣。 第二章: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2.1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U盘、网络接口等,如何将加工指令输入系统。 2.2 数控系统主机(CNC Controller):数控系统的“大脑”,负责信息处理、指令解析与运动控制。 2.3 驱动装置:伺服驱动器、步进电机驱动器等,如何将控制信号转化为驱动力。 2.4 执行机构: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直线电机等,实现机床各轴的直线或旋转运动。 2.5 反馈装置:编码器(增量式、绝对式)、光栅尺等,实时监测机床轴的位置、速度和方向,构成闭环控制。 2.6 辅助功能部件:刀库、冷却系统、排屑系统、润滑系统等,支撑数控加工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数控系统核心功能与指令解析 第三章:数控编程语言与指令系统 3.1 G代码(准备功能):控制机床运动模式(如直线、圆弧)、进给方式、坐标系选择等。 3.2 M代码(辅助功能):控制机床辅助设备(如主轴启停、冷却液开关、刀具更换)等。 3.3 常用G/M代码详解:针对常见加工任务,深入解析关键G/M代码的用法与配合。 3.4 数控程序结构与格式:程序段、模态指令、非模态指令的理解。 3.5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工件坐标系、机床坐标系、机械坐标系、工具坐标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四章:运动控制原理与插补算法 4.1 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加速度控制。 4.2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两种控制方式的原理、特点与适用场景。 4.3 插补技术:将连续的刀具路径分解为离散的指令点,实现平滑运动。 4.4 直线插补:实现直线运动的算法(如DDA、Bresenham算法)。 4.5 圆弧插补:实现圆弧运动的算法(如等角速度法、等距离法)。 4.6 高级插补功能:螺旋插补、任意曲线插补的原理与实现。 第五章:刀具补偿与几何误差补偿 5.1 刀具长度补偿:补偿刀具长度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2 刀具半径补偿(轮廓补偿):补偿刀具半径大小对零件轮廓形状的影响。 5.3 几何误差补偿:补偿机床本身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误差。 5.4 误差补偿的原理与实现方式:参数补偿、模型补偿、在线补偿等。 第三篇:数控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第六章:不同类型数控系统的应用分析 6.1 专用数控系统:在特定机床上的应用,如车床数控、铣床数控。 6.2 开放式数控系统:灵活性与可扩展性,适用于定制化需求。 6.3 闭环数控系统:高精度控制的优势。 6.4 数控系统在不同机床上的选型与配置:根据机床类型、加工精度要求、加工效率需求进行选择。 第七章:伺服控制技术与主轴控制 7.1 伺服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电机、驱动器、反馈装置的协同工作。 7.2 PID控制算法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如何实现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7.3 现代伺服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7.4 主轴控制:转速控制、恒线速度控制、主轴定向控制。 第八章:多轴联动控制与复杂加工 8.1 二轴、三轴联动控制:基础的数控加工能力。 8.2 四轴、五轴联动控制:实现复杂曲面加工、一次装夹多面加工。 8.3 运动学与动力学在多轴联动中的应用:运动解耦、轨迹规划。 8.4 复杂曲面加工技术:曲面编程、刀具路径优化。 第九章:数控系统与智能制造 9.1 物联网(IoT)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数据采集、远程监控、设备互联。 9.2 人工智能(AI)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智能优化编程、自适应加工。 9.3 工业4.0与智能工厂:数控系统在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9.4 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与数控系统:构建虚拟模型,实现模拟与优化。 第十章:数控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通用性指导) 10.1 数控系统日常维护:清洁、检查、润滑。 10.2 常见故障现象与初步判断:报警信息分析、硬件连接检查。 10.3 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的常见故障排除。 10.4 软件与参数设置问题的排查。 10.5 安全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深入阐述数控系统原理的同时,注重与实际生产应用的联系,帮助读者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地。 系统性强: 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循序渐进,构建完整的数控系统知识体系。 面向读者广泛: 适用于机床设计制造人员、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人员、工艺工程师、技术院校学生以及对数控技术感兴趣的读者。 前瞻性视角: 关注数控技术的最新发展,为读者提供掌握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图文并茂: 运用大量的图表、示意图和典型案例,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和易理解性。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数控系统知识框架,使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现代机床的“智慧”,并能灵活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挑战,从而推动精密制造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一直想入手一本,这次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手后,立刻被它厚实的封面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让我对全书的结构一目了然。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数控系统现场调试的重要性,并列举了许多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这让我深有同感。我是一名初入数控行业的工程师,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故障排除时,更是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指明了方向。作者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来源于真实的生产一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这些案例,我不仅学习到了各种数控系统的调试技巧,还了解了许多前辈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例如,书中关于刀具补偿的章节,讲解得非常详细,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让我对刀具补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作者还分享了许多提高调试效率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快速定位故障、如何合理运用诊断工具等,这些都对我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数控系统现场调试指南,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受益匪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数控技术工作的朋友们。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动化设备充满热情的工程师,我一直关注着数控技术的发展。这本书的书名就吸引了我——“华研图书馆 数控系统安装调试教程书籍 机床数控系统设计 调试维修”。它涵盖了数控系统的安装、调试、设计和维修等多个方面,内容非常全面。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机床数控系统设计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数控系统的架构、核心组件以及控制策略。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插补算法和运动控制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用清晰的语言和图示,将复杂的理论概念解释得易于理解。我曾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数控系统设计的专业论文,但由于缺乏基础,很多内容都难以理解。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入门平台。此外,书中关于数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部分,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我曾遇到过一些关于数控机床的故障,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无法有效地解决。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能够更系统地学习数控系统的调试和维修技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独立解决更多更复杂的机床故障。

评分

我一直对机床数控系统的设计充满好奇,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资料,一直未能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书中从最基础的数控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以及关键技术。作者在讲解数控系统设计时,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而是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让我能够逐渐理解其中的奥妙。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运动控制和PLC编程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生动地展示了不同运动模式的实现方式,以及PLC在机床自动化控制中的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许多在数控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何进行信号处理、如何进行系统集成等,这些都极具参考价值。我曾尝试过对一些简单的数控模块进行设计,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独立完成更复杂的数控系统设计项目。

评分

我对机床数控系统设计这个话题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书中从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设计,例如伺服驱动、编码器、PLC接口等。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图表和公式,但都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让我能够逐步掌握其中的原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运动控制算法的设计部分印象深刻,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探到其中的奥妙。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数控系统与机床本体之间的集成设计,包括机械结构、电气连接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这一点对于理解整个数控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我曾尝试过对一些简单的数控控制模块进行二次开发,但由于缺乏对整体设计的理解,总是事倍功半。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设计思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数控系统设计。

评分

我一直对机床的“大脑”——数控系统——如何运转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内容,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百科全书,为我揭示了数控系统的神秘面纱。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数控系统内部工作原理的细致剖析,从G代码指令的解析,到PLC程序的执行,再到伺服系统的响应,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曾尝试过编写一些简单的数控程序,但总感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本书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程序的意义,以及它如何在数控系统中转化为实际的动作。作者在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实际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生产中的应用,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价值。例如,书中关于刀具路径规划和优化部分,就让我对如何提高加工效率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书中关于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章节,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机床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实践和案例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也激发了我对数控技术更深入的探索。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数控技术员,我在工作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数控系统,从日系到德系,从老旧的型号到最新的技术,可谓是经验丰富。然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在面对一些疑难杂症时,也难免会感到困惑。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数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技巧,并且特别强调了现场调试的实战性。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书中对三菱数控系统的详细介绍,这正是我目前工作中最常接触到的品牌。书中对三菱数控系统的安装步骤、参数设置、程序编写以及故障排除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伺服驱动器的调试,书中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从初始设置到参数优化,再到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排查,都做得非常到位。我曾经在调试一台三菱数控系统时遇到过伺服参数设置不当导致振动的问题,当时花了很长时间才解决。如果当时有这本书,相信我能够更快速地找到问题所在。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机床数控系统设计的探讨,虽然这部分内容对我目前的直接工作联系不大,但对于理解整个数控系统的运作原理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对于提升数控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在数控机床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现场调试无疑是最具挑战性也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这本书以“实战”为导向,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数控系统现场调试的各个环节,从初步的安装检查到最终的性能优化,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故障排除部分的论述,它不仅仅列举了常见的故障现象,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些故障的原因,并提供了系统性的排查思路。这对于我们一线调试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我曾经在调试一台新装的数控机床时,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伺服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当时花了三天时间才解决。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相信我能够更快地找到问题所在,并且避免走一些弯路。书中还分享了许多提高调试效率的实用技巧,例如如何合理运用示波器、如何进行信号分析、如何进行参数整定等,这些都对我的工作大有裨益。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数控系统现场调试实战手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数控技术工作的朋友们。

评分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而数控系统的安装调试更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步骤。这本书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真正深入到“现场”和“实战”的层面。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数控系统的安装流程,从硬件的连接到软件的配置,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清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基础参数设置的讲解印象深刻,很多参数的意义和作用,我之前只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才真正明白了它们是如何影响机床性能的。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调试案例,这些案例都来源于真实的工作场景,让我能够学习到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例如,书中关于坐标系设置的讲解,就非常实用,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我这类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PLC程序的调试,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机床的功能实现都需要通过PLC编程来控制。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全面的数控系统安装调试的学习平台,让我对数控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在实际的机床维修工作中,调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机床能否正常高效地运行。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主题——“数控系统现场调试实战手册”,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是一名多年从事机床维修的师傅,虽然经验丰富,但总有一些疑难杂症会让我头疼。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详细剖析了各种常见的数控系统故障现象,并提供了相应的调试和维修方法。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关于故障诊断的章节,作者不仅列举了各种故障代码,还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些故障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这对于我们维修人员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曾遇到过一次棘手的伺服电机编码器故障,当时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找到问题所在,并且是在更换了多个部件之后。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相信我能够更快地锁定故障源。书中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调试技巧,例如如何通过参数设置来优化机床性能、如何进行刀具磨损补偿、如何进行回转轴的定位精度调整等,这些都对我的日常工作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们机床维修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评分

我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数控系统,但总体而言,三菱数控系统是我接触和使用最多的。因此,看到这本书中有专门针对三菱数控系统的安装调试教程,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三菱数控系统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三菱数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安装和调试步骤。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三菱数控系统参数设置的讲解,很多参数的含义和调整方法,我之前都只是靠摸索,现在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能够更系统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参数,从而更好地优化机床的运行性能。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常见的故障排除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实际生产中的情况,让我能够学习到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例如,书中关于伺服驱动器报警的处理,就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排查步骤和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一线维修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关于三菱数控系统安装调试的实战指南,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使用三菱数控系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