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中医痰病证治
定价:26.50元
作者:乔振纲,韩冠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1170433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系统总结古今论痰治痰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从痰入手难痼疾的临床经验,经过精心设计编撰而成。内容涉及痰的概念、古今医家论痰治痰经验、痰病的现代研究、痰邪致病及体征特点、痰病治则治法、治痰常用方药、常见中医痰病辨证论治、西医学常见疑难病从痰论治以及疑难病辨痰论治验案选萃等,其中尤以详细介绍疑难病从痰论治的经验为其特长。该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既博采众家之长,理论联系实际,又反映作者临证经验体会,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可读性强,是一部颇具理论、临床价值和科研 、文献价值的痰病专着。可作为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也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参阅。
目录
章 概论
节 概述
第二节 痰证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第三节 淡浊本质的现代思考及西医学论痰
第二章 古代医家、医籍关于痰的论述
节 痰饮的形成
第二节 痰的特点、性质及运行
第三节 痰与五脏
第四节 痰饮与外感六气
第五节 痰的分类
第六节 痰饮为病
第七节 痰证治则治法
第三章 近代医家论痰
节 蒲辅周论痰证辨治
第二节 朱曾柏论疑难怪病治痰
第三节 朱曾柏论疑难杂病治痰
第四节 关幼波论痰的概念及辨证
第五节 关幼波论怪病多痰
第六节 关幼波论痰病治疗
第七节 关幼波论肝病与痰湿
第八节 董汉良论痰瘀相关
第九节 刘广宏论痰瘀同病
第十节 应志华论痰生危证
第十一节 殷德燧论怪病多痰
第十二节 孟庆元论痰病源流
第十三节 盛定松论痰病证治
第十四节 孙斌论痰饮证治
第十五节 金子久论痰饮证治
第十六节 金子久论窠囊说
第十七节 王平论“病痰饮者,以当温药和之”
第十八节 林建德论痰
第十九节 潘澄濂论“慢支”与痰饮
第二十节 李春华论痰瘀崩漏
第二十一节 姚石安论女科怪病治痰
第四章 痰病(证)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 痰邪致病及体征特点
第六章 痰病治则治法
第七章 治痰常用方剂
第八章 治痰常用药物
第九章 常见中医痰病辨证论治
第十章 西医学常见疑难病从痰论治
第十一章 疑难病辨痰论治验案选萃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实用中医痰病证治》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湛的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乔振纲、韩冠先两位教授的学识和经验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并没有回避痰病治疗的复杂性,而是通过对大量临床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将错综复杂的痰病证候进行条理化的归纳。书中对于“痰”的认识,既有传统中医的经典论述,又不乏现代医学的视角,这种融合使得对痰病的理解更加全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阐述,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体现。例如,对于咳嗽,书中就详细分析了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痰湿蕴肺、肺虚久咳等多种证型,并分别给出不同的治法。这种细致区分,正是确保疗效的关键。此外,书中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运用上,也体现了作者的临床智慧,许多剂量和配伍的考量,都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而非纸上谈兵。对于想深入研究痰病证治的同仁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实用中医痰病证治》,作者是乔振纲和韩冠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读完《实用中医痰病证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非常“接地气”,不像某些中医著作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故弄玄虚的术语。《实用中医痰病证治》这本书通篇都在围绕着“痰”这个概念展开,但它并没有将“痰”神化,而是将其置于临床实际之中,细致入微地分析了痰的形成、病理、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辨证论治。书中对常见病症如咳嗽、哮喘、胸痹、心悸、头晕、恶心等,都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与痰的关系,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剂和治疗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病案的分析,那些真实的临床案例,配以详细的辨证思路和方药加减,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诊室,跟随名医一起学习如何“辨症施治”。这本书让我对中医认识痰病有了更清晰、更系统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拼凑,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中医基础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实用性中医教材。
评分这本《实用中医痰病证治》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临床诊疗手册”,实用性极强。书中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临床,告诉我们如何去观察、去辨别、去治疗。我最看重的是它对“痰”的各种形态和病理机制的描述,非常具体。比如,关于“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区分,以及它们各自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都写得非常清楚。书中还强调了“治病必求其本”,在治疗痰病时,不仅要祛痰,更要找到导致痰生之源,例如脾虚、肝郁、肾虚等,并给予相应的调整。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常常被一些粗浅的治疗方法所忽略。书中提供的方剂,很多都是经典的古方,但又在古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体现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和对中医药的深入理解。每次遇到与痰相关的病症,我都会翻阅这本书,总能从中找到启发,甚至直接找到合适的方药。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老师,时刻在身边指导着我。
评分这本书《实用中医痰病证治》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那种“一本道”的教学,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作者乔振纲和韩冠先教授,并没有试图用一套固定的公式去套用所有痰病,而是强调要根据个体差异、病机变化来灵活施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辨证要灵活”的章节,其中提到了一些容易混淆的证候,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这对于临床实践者来说非常有价值。例如,对于痰浊阻滞和痰郁化火的区分,书中提供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和临床指导。此外,这本书对一些“疑难痰证”的讨论,也让我大开眼界,看到了中医在处理复杂疾病时的独到之处。书中不乏一些深入的理论探讨,但都被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领会其精髓。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优秀中医著作,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痰病证治的认知,并为我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实用中医痰病证治》这本书的书名虽然聚焦于“痰病”,但它所涵盖的知识面远不止于此,它实际上是将“痰”作为一个核心线索,串联起了中医多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和治疗学。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书中对“湿”的阐述也十分到位,因为中医常说“湿痰”、“湿热”、“湿郁”等,痰的产生往往与湿邪密切相关。书中对于如何健脾化湿、行气利水,以及疏肝解郁、温肾化阳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这些都是治疗痰病的重要手段。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的理念,这在对待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时尤为重要。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起居,以及运用一些预防性的方药,可以有效地减少痰病的发生和复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治疗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从整体观上理解和调理身体、防范疾病的智慧之书。它所传递的中医理念,对于提升我们的健康素养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